“退避”的成語「退避三舍」
成語“退避三舍”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tuì bì sān shè成語簡拼:TBSS
成語注音:ㄊㄨㄟˋ ㄅ一ˋ ㄙㄢ ㄕㄜ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補充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委曲求全
反義詞:針鋒相對、鋒芒畢露
讀音糾正:舍,不能讀作“shě”。
錯字糾正:避,不能寫作“蔽”。
成語出處: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解釋:后退九十里。比喻為避免沖突;向對方作出回避或讓步。舍:古時行軍;一舍為三十里。
成語用法:退避三舍補充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造句:我說姊姊不過,只得退避三舍了。(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二回)
英文翻譯:give one a wide berth
俄文翻譯:отступать назад <уступать>
日文翻譯:三舎(さんしゃ)を退ける,譲歩(じょうほ)して人と爭(あらそ)うのを避ける例え
其他翻譯:<德>jm aus dem Weg gehen,um einen Konflikt zu vermeiden
成語謎語:一再讓住房
成語故事: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彼哪旰?,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故事出自《左傳 僖公二十二
成語“退避三舍”的擴展資料
1. 退避三舍的主要內容主要講了晉文公逃亡到楚國,為了報答楚王,說將來晉楚交兵他會退避三舍。后來在城濮之戰,晉文公遵守了諾言,把軍隊撤九十里,同時抓住楚王驕傲輕敵的弱點,大敗楚軍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2. 退避三舍是什么意思
退避三舍的意思是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回避,避免沖突。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br>譯文:晉國和楚國交戰,在中原相遇,晉文公把軍隊撤退九十里。
引證釋義: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七章:“可是一碰到嘴巴不閑的吳教授,他卻要退避三舍,再也輪不到他。”
用法:補充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擴展資料:
反義詞
長驅直入?[ cháng qū zhí rù ]?
釋義:(軍隊)長距離地、毫無阻擋地向前挺進。形容進軍的順利。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零七回:“自此,盧俊義等無后顧之憂,兵馬長驅直入。”
引證釋義: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我根據數日來的長驅直入,滿相信著先頭部隊是已經進入了武昌?!?br>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用于戰爭。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3.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異母兄長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十九年。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彼哪旰?,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退避三舍的意思?
退避三舍的意思是退讓和回避,避免沖突。
【讀音】:tuì bì sān shě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br>【白話釋義】:晉國和楚國交戰,在中原相遇度,晉文公把軍隊撤退九十里。
【解釋】:退避三舍的意思是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回避,避免沖突。
用退避三舍造句:
1、今天對方來勢洶洶,且讓我先退避三舍,思謀良策。
2、他是大老粗,我退避三舍,不跟他爭。
擴展資料:
退避三舍的反義詞:長驅直入
長驅直入
【讀音】: cháng qū zhí rù ]
【解釋】:(軍隊)道長距離地、毫無阻擋地向前挺進。形容進軍的順利。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零七回:“自此,盧俊義等無后顧之憂,兵馬長驅直入?!?br>【白話釋義】: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我根據數日來的長驅直入,滿相信者先頭部隊是已經進入了武昌?!眮碜怨娉烧Z:gyjslw.com
5. “退避三舍”是什么意思?
[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ě ]
解釋: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回避,避免沖突。
近義詞:遠而避之?委曲求全?
反義詞:周旋到底?針鋒相對?鋒芒畢露?相似詞:退避?三瓦兩舍?三天三夜?閃避?避難?趨避?規避?躲避?
(1) 她太潑辣,許多人見了她都要退避三舍。
(2) 惹他做啥?先退避三舍吧!
(3) 今天我是敬重他,所以退避三舍,別誤以為我是在怕他。
(4) 今天對方來勢洶洶,且讓我先退避三舍,思謀良策。
(5) 他那勢不可擋,排山倒海的氣勢擺出來,讓人退避三舍。
(6) 他是大老粗,我退避三舍,不跟他爭。
(7) 不用走進去看,僅聽到它的嘶吼就足夠令人退避三舍。
(8) 見有警察來,他立即退避三舍。
(9) 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我們應該退避三舍,養精蓄銳。
(10) 面對他們的無理取鬧,我只能退避三舍。
(11) 這種惡霸出現,任誰都要退避三舍。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6. 退避三舍的三舍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退避三舍的三舍是九十里的意思。
【解釋】: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回避,避免沖突。
【出自】:左丘明·春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br>【譯文】:晉國和楚國交戰,在中原相遇,主動退讓九十里。
【近義詞】:委曲求全、望而生畏、望而卻步
【反義詞】:針鋒相對、鋒芒畢露、長驅直入、爭奪利、挺身而出、你追我趕、以牙還牙、迎頭趕上、周旋到底、迎難而上
擴展資料:
退避三舍的近義詞
1、委曲求全
【解釋】:委曲:曲意遷就。勉強遷就,以求保全。也指為了顧全大局而讓步。
【出自】:班固·東漢《漢書·嚴彭祖傳》:“何可委曲從俗,茍求富貴乎!”
【譯文】:為了顧全大局而讓步,追求富貴。
2、望而生畏
【解釋】:畏:恐懼,害怕??匆娏司秃ε?。
【出自】:孔子·春秋《論語·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譯文】:君子穿戴整齊,收人仰視,要是讓人們看見了都害怕,這不也是威嚴而不兇猛嗎?
3、望而卻步
【解釋】:卻步:不敢前進,向后退。形容事物可怕或討厭,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縮。
【出自】:秦牧·現代《象和蟻的童話》:“凡這一切,都很可能使某一部分有條件從事這種工作的人望而卻步。”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7. 退避三舍是什么意思?
退避三舍的意思:比喻對人讓步,不與相爭。例如,在與人的爭執中,他總是退避三舍,展現了極大的個人魅力。
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8. 《退避三舍》文言文翻譯
《退避三舍》譯文如下。
到了楚國,楚成王設宴款待重耳,并問道:“如果公子返回晉國,拿什么來報答我呢?”
重耳回答說:“男女仆人、寶玉絲綢,您都有了;鳥羽、獸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貴國的特產。那些流散到晉國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么來報答您呢?”
楚成王說:“盡管如此,總得拿什么來報答我吧?”
重耳回答說:“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晉國,一旦晉國和楚國交戰,雙方軍隊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讓晉軍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 手拿著馬鞭和弓梢,右邊掛著箭袋和弓套奉陪您較量一番?!?br>擴展資料:
公元前 633年,楚國將領子玉率領軍隊包圍了宋國。宋襄公的兒子宋成公向晉國求援。晉文公知道自己要在中原稱霸,跟楚國必有一戰;又想到宋襄公生前對自己的恩遇,決定幫助宋國。
先軫給他出主意說:“曹國和衛國跟楚國關系很親密,不如先取曹、衛,宋國就解圍了?!睍x文公聽取了先軫的意見,不久就拿下了曹國和衛國。
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勝利。
晉國打敗楚國的消息傳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認為晉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還親自到踐土(今河南原陽西南)慰勞晉軍。晉文公趁此機會,在踐土給天子造了一座新宮,還約了各國諸侯開個大會,訂立盟約。這樣,晉文公就當上了中原的霸主。這就是“城濮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_退避三舍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9. 退避三舍是什么典故?
當年的一諾千金,成就稱霸偉業。
酒后的約定
公元前655年,晉國因爭奪王位繼承,發生了內亂。結果太子申生被殺,其弟重耳出逃流亡在外。公元前637年,重耳到了楚國。楚成王預見到重耳將來有可能回國當國君,因此楚成王不僅不歧視重耳,而且熱情招待。
一天,楚成王舉行宴會,招待重耳,氣氛熱烈、融洽。席間,楚成王乘著重耳酒酣耳熱的時候,問道:“公子,如果您能返回晉國,主持國政,將用什么報答我呢?”重耳未料及楚王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但是,他畢竟是個富于政治經驗的人,稍加思索便說:“你們楚國,美女侍從多得數不勝數,金玉多得堆成山,色彩鮮艷的羽毛,潔白細潤的象牙,堅固耐用的皮革,樣樣都有。我們晉國所有的,連一個零頭也及不上?!边@時,重耳顯出很抱歉的樣子,停了停又說:“這叫我拿什么來報答大王呢?”楚成王笑著說:“您總得用什么報答我吧?”重耳聽后,語氣舒緩而有力地說:“如果托您大王的福,我能夠返回晉國,登上王位,那一定不會忘記大王對我的恩情。要說報答,吃的用的,您應有盡有。我只想到將來,如果晉楚兩國在中原發生戰爭,那我一定命令晉軍先‘退避三舍’。要是這樣還得不到大王的諒解,我才敢于跟楚國較量?!?br>后來,重耳返回晉國,終于當了國君。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他即位以后,整頓內政,發展生產,晉國漸漸強盛起來。其實,晉文公也想像齊桓公那樣做中原的霸主,要當中原霸主,就得打敗楚國。
信守承諾
不久,因為楚國攻打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救,晉文公認為應該扶助有困難的國家,于是率兵先打下了歸附楚國的兩個小國(曹國和衛國)。以此為導火索,晉楚兩國在城濮地方發生了戰爭。楚軍一進軍,晉文公立刻命令自己的部隊后撤三舍。當時有些將士不理解,輔佐晉文公的大臣狐偃便說:“打仗先要憑個理,理直氣就壯。當初主公在楚王面前曾允諾雙方要交戰,我們先退避三舍。今天后撤,就是信守諾言,否則,我們就理虧了。如果我們退了兵,他們還不肯罷休,那就是他們輸了理,我們再與他們交兵不遲?!庇谑菚x軍上下一條心,一氣后撤了90里。但是楚將仍然不肯罷休,一步一步追擊晉軍。
結果,大戰展開了。最后晉軍打敗了楚軍。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0. 退避三舍什么意思
釋義:比喻主動退讓和回避,避免沖突。
詳解:老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三舍,指主動退讓九十里。三舍,指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主動退讓和回避,避免沖突。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記載,重耳回答楚成王說:“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br>白話文:重耳再想想說道,萬一以后晉楚兩國真的在中原相遇交戰,那我就避君三舍退后90里。
擴展資料
【歷史典故】春秋時期,晉國發生了內亂,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亡了十幾年。這期間,重耳有一段時間住在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賓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會怎么報答我呢?”
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你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你的福,果真能回國當國君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后退九十里。
如果這樣還是得不到你的原諒,我再與你交戰?!迸c他們一同飲酒的楚國大將子玉聽了重耳的話,知道他將來必成大器,于是建議楚王殺死重耳,以除后患,卻被楚王拒絕了。幾年過后,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終于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戰場上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眾將士們紛紛表示反對,晉文公則說:“行軍打仗理直氣壯方能獲勝,如今我們主動后退,楚國便輸了理。
他們再主動進攻,我們的士兵反擊時,必定心中有氣,士氣高漲,何愁打不贏這一仗呢!”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