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生浪死的解釋和用法
成語“虛生浪死”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xū shēng làng sǐ成語簡拼:XSLS
成語注音:ㄒㄨ ㄕㄥ ㄌㄤˋ ㄙˇ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出處:《舊唐書·越王貞傳》:“諸王必須以匡救為忠,不可虛生浪死,取笑于后代?!?來自gyjslw.com
成語解釋:虛:空,徒然;浪:濫,放縱。活得毫無意義,死得毫無價值。形容虛度一生
成語用法:虛生浪死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世等。
成語造句:明·李贄《寄焦弱侯書》:“性又狷介,不能會于無方之道,真虛生浪死之徒耳?!?br>英文翻譯:live a meaningless life and die a worthless death <waste one's life>
成語“虛生浪死”的擴展資料
1. 含生和死的成語貪生怕死、
同生共死、
起死回生、
人生自古誰無死、
生死相依、
生死與共、
生離死別、
生死未卜、
生老病死、
雖死猶生、
生生死死、
醉生夢死、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生死關頭、
出生入死、
死里逃生、
死而復生、
生死之交、
生死存亡、
九死一生、
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
生拖死拽、
置之死地而后生、
朝生暮死
半死半生、
虛生浪死、
舍生忘死、
生拽死拖、
死生淘氣、
生關死劫、
死諸葛能走生仲達、
視死若生、
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死生啕氣、
生榮死哀、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死生有命、
誓同生死、
生死長夜、
生死苦海、
日有長短,月有死生、
千生萬死、
送死養生、
死生榮辱、
不死不生、
生死骨肉、
死生未卜、
順我者生,逆我者死、
生寄死歸
死日生年、
七生七死、
十死九生、
戀生惡死、
偷生惜死、
死生不二、
死諸葛嚇走生仲達、
生死永別、
同生死,共存亡、
底死謾生、
哀死事生、
死地求生、
未卜生死、
不生不死、
生死離別、
生死有命、
捉生替死
【哀死事生】哀慟死者,侍奉生者。
【愛生惡死】惡:厭惡。喜愛生存,厭惡死亡。
【不死不生】指超脫生死的境界。
【半死半生】①未全死。②比喻無意義、無生氣的茍且的生活。
【百死一生】形容生命極其危險,處于死亡的邊緣。
【出入生死】猶出生入死。
【長生不死】生命長存,永不死亡。
【出死入生】①從死亡里獲救。②猶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原意是從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著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
【抵死瞞生】猶言竭盡思慮;千方百計。同“抵死漫生”。
【抵死漫生】猶言竭盡思慮;千方百計。
【抵死謾生】謾:謊騙。形容殫智竭慮,絞盡腦汁。
【底死謾生】底:通“抵”。竭盡全力,想盡辦法。
【吊死問生】吊祭死者,慰問生者。
【方生方死】方:正在。指萬物萬事正在在不斷地出生成長,也在不斷地死亡消失。
【回生起死】起死回生。形容醫道高明,能把垂死的人求活。也用以形容挽回了看來沒有希望的事物。
【九死一生】九:表示極多。形容經歷很大危險而幸存。也形容處在生死關頭,情況十分危急。
【戀生惡死】戀:愛慕不舍;惡:厭惡。貪戀生存,害怕死亡。
【怕死貪生】貪:舍不得。貪戀生存,畏懼死亡。指對敵作戰畏縮不前。
【破死忘生】不顧性命危險;不顧一切。
【起死回生】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醫術高明。也比喻把已經沒有希望的事物挽救過來。
【氣生氣死】形容極度氣憤。
【七生七死】佛數謂小乘初果者,尚須往返天上人間,受七度生死,才能證得阿羅漢果。同“七死七生”。
【七死七生】佛數謂小乘初果者,尚須往返天上人間,受七度生死,才能證得阿羅漢果。亦作“七生七死”。
【千生萬死】指歷盡艱險。
【入死出生】形容冒著生命危險。
【生不如死】活著還不如死去。指人的處境十分惡劣。
【死別生離】永久的離別或難期再見的離別。
【生別死離】猶生離死別。指很難再見的離別或永久的離別。
【死而復生】死去了又活過來,形容生命不息。
【生關死劫】生的關頭,死的劫數。泛指生死命運。
【死地求生】在極危險的境地中求取生存。
【死而復生】死去了又活過來,形容生命不息。
【生關死劫】生的關頭,死的劫數。泛指生死命運。
【死里求生】指在極其危險的境地中求取生存。
【生離死別】分離好像和死者永別一樣。指很難再見的離別或永久的離別。
【生離死絕】分離好像和死者永別一樣。指很難再見的離別或永久的離別。
【生來死去】死接著生,生接著死,輪回不停。形容眾生在生死世界循環不已。
【死里逃生】從極危險的境地中逃脫,幸免于死。
【生老病死】佛教指人的四苦,即出生、衰老、生病、死亡。今泛指生活中生育、養老、醫療、殯葬。
【生寄死歸】寄:暫居。生似暫寓,死如歸去。指不把生死當作一回事。
【生榮死哀】活著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贊譽受人崇敬的死者。
【死日生年】多用作下對上的感恩之詞。
【生榮死衰】用以贊譽受人崇敬的死者。同“生榮死哀”。
【生死搏斗】指生與死的激烈斗爭。
【死生不二】在什么情況下都一樣,至死不變。指友誼的真摯、忠誠。
【生死不渝】活著還是死了都不改變。形容對理想、情誼等的忠貞不移。
【睡生夢死】整天像在睡夢里一樣。形容糊里糊涂地生活。
【生死牢關】佛家語,指生和死的緊要關口。
【生死輪回】佛教以為世俗眾生在生死世界里循環不已,猶如車輪回旋不停一般。是一種善惡有報的因果報應論。
【生死苦?!糠鸾陶Z。指眾生輪回六道,生生死死,茫無涯際,有如大海。
【十生九死】形容歷盡艱險。
【十死九生】猶十死一生。形容生命非常危險。
【生死不易】形容對理想、信念、友誼、盟約等忠貞不移。同“生死不渝”。
【死生存亡】生存或者死亡。常比喻情勢已到了非存即亡的關來自gyjslw.com
2. 磨難重重一浪又一浪死就成了解脫對嗎?
和你一樣,但那樣除了證明自己軟弱與無能,還能得到什么?贏了輸了又怎樣 不過虛名一場……干嗎在乎那么多?痛苦是因為有所比較,那 樣的話比我們好的人不知道有千千萬,我們是不是又該難受一輩子?有很多事情是會變化的,就像天氣、江海山川、隨著時間的推移改變。這時你只要保持良好開朗的心境做好自己,靜心等待……做好自己,那樣該你得到的總會有來的那天!!就像我們想的 HAOHAO做人一樣。來自gyjslw.com
3. 含有生、死的四字詞語
含有生、死的四字詞語 :
貪生怕死、
同生共死、
起死回生、
生死相依、
生死與共、
生離死別、
生死未卜、
生老病死、
雖死猶生、
生生死死、
醉生夢死、
生死關頭、
出生入死、
死里逃生、
死而復生、
生死之交、
生死存亡、
九死一生、
生拖死拽、
朝生暮死、
半死半生、
虛生浪死、
舍生忘死、
生拽死拖、
死生淘氣、
生關死劫、
視死若生、
死生啕氣、
生榮死哀、
死生有命來自gyjslw.com
4. 解讀蘇軾《漁夫四詞》的意思
東坡以最具特征的飲、醉、醒、笑之行為來描寫漁父的形象, 并且借鑒了船子和尚的漁父, 把漁父描寫為已悟道的佛家漁父。全首漁父詞在表面上描繪了漁父飲酒之樂, 實際上贊美了以不同方法來施行教化和啟導人生的漁父之慈悲心, 并以此自比。詞中具有一幅水墨畫般的風景描寫, 無禪語而有禪味, 寓禪理而不落形跡, 頗得禪趣。蘇軾之漁父詞具體分析如下:
其一
漁父飲, 誰家去。魚蟹一時分付。酒無多少醉為期, 彼此不論錢數。
古代文人常用飲酒和醉中之境界來表現安樂自得的心態, 認為只有醉中才能達到無差別狀態,即使佛家也有“ 般若湯” 、“ 無明酒”之說。此處“ 飲”,表現了“ 法悅之味” 。東坡化用了德誠禪師【船子和尚】第三十一漁父詞“ 雖慕求魚不食魚, 綱兼蓬戶本空無。在世界, 作凡夫, 知聞只是個毗盧?!倍U師通過前一、二句, 把自己求魚與世上凡夫求魚作了對比, 寄托了對一切凡夫悉有佛性的希望。魚和蟹是張志和、船子、蘇軾三者共同所使用的意象, 將“ 魚蟹一時分付” 的條件是已經釣到了魚蟹, 蘇軾“ 一時分付” 是禪師“ 慕求魚不食魚” 的連續發展。東坡曾云“ 由是心若掛釣之魚, 忽得解脫。”( 《記游松風亭》)他以“ 若掛釣之魚” 比作自己所感悟到的道, 所以詞中“ 魚蟹” , 很可能指的是悟道?!?一時分付”句, 筆者認為是暗喻了船子禪師隨時隨處施行教化?!?酒無多少醉為期” , 表現對道的心醉程度?!?彼此不論錢數” , 表現了“ 二法” 同為一體。識見上有“ 此” 的分別心, 心理上才有產生“ 彼”相對性的存在。漁父已經飲了法悅之酒, 也就泯滅了彼此分別心。所以此漁父在法席之中能啟導彼人。張志和《漁父》其四所說“ 松江蟹舍主人歡, 孤飯藥羹亦共餐。”則儼然存在著“ 主人” , 這是他們不同精神境界的表現?!?論錢數”是于俗諦, “ 不論錢數”則是“ 圣諦” 。總之, 東坡在第一首中不僅表現了自己已經消滅了一切凡圣之差別心, 而且塑造了“ 彼此一如、凡圣一如”之漁父人格美。這是東坡深入華嚴“ 理事無礙”法界觀的體現。
其二
漁父醉, 蓑衣舞。醉里卻尋歸路。輕舟短掉任斜橫, 醒后不知何處。
禪家重悟道輕知解?!?漁父醉, 蓑衣舞” , 相當于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自在境界, 其境界可意會而不可言傳。東坡以禪家常用的方式, 用“ 蓑衣舞”描繪了“ 啞子得夢, 自夢自知” 的境界。如佛家“ 向上一路”象征絕對境界一樣, “ 歸路”象征著回歸本原(寂靜)之歸依處, 暗地里表示法悅之醉。“ 輕舟短掉任斜橫”象征著斷掉了情識和意想分別之心, 不會生起虛妄的猜測與分別。宋代禪師們也是常引來說明心閑意寂如同古井無波, 如張孝祥守無錫時, 曾問徑山大慧“ 如何是人境兩俱奪”師曰“ 雪覆蘆花, 舟橫斷岸?!?(見《續傳燈錄》卷三十三)蘇軾詞中“ 輕舟”之涵義, 和船子的“ 勤作掉,慧為舟”是一樣的, 意味著不僅輕快而且具有智慧的般若船。船子和尚的禪詩中經常提到“ 過去” , “ 現在” , “ 未來”三個觀念。“ 過去”表現了猶豫不定地仿徨于保佑和阪依之間的漁父, 但其重點在于“ 現在”和“ 未來” 。恰好, 東坡從“ 醉里卻尋歸路” 到“ 醒后不知何處” 緊扣著現在、過去、未來之時差, 以現在的“ 輕舟短掉任斜橫”來表現過去“ 醉里卻尋歸路” 的保佑和漁父面臨著將來救渡眾生之任務。因而, 東坡此首直接沿用了船子禪師“ 一片江云倏忽開, 翁空晴日絕塵埃。適消散, 又徘徊, 試問本從何處來?!保ㄆ涠┲娨狻O父由于般若船等待著擺渡眾生而不忘卻自己本分, 引起東坡“ 不退轉” 之正進心。
其三
漁父醒, 春江午。夢斷落花飛絮。酒醒還醉醉還醒, 一笑人間今古。
佛家用夢中說夢比喻世界之虛幻, “ 夢斷”相當于豁徹大悟。從意象群分析, 禪詩中“ 落花飛絮”一般是強調悟道之后現象界即法界, 但此處用意不同。根據《詩人玉屑》卷二十引用惠洪禪師的《冷齋夜話》說吳僧道潛, 曾為求詩的歌妓賦詩曰“ 寄語巫山窈窕娘, 好將魂夢惱襄王, 禪心已作沾泥絮, 不逐東風上下狂?!痹娚罎摰摹?沾泥絮”指的也是不動心。從禪詩角度看, “ 夢斷落花飛絮”則是將執著的心比喻成落花飛絮一般躁動不安, 不僅表明著他已經看破了“ 空花觀” 的真相, 而且比喻了在煩亂色界中悟道。其詩意與長沙景岑禪師游山詩“ 始從芳草去, 又逐落花回” (《五燈會元》卷四)一致, 表明不愿意留圣位, 而又回到塵世。漁父從俗諦到圣諦再回歸俗諦的過程, 正是先由色悟空, 進而悟及“ 非有非空” 。漁父夢斷落花飛絮的塵世亦是道場, 可以達于理事無礙之境界。
至于“ 酒醒還醉醉還醒, 一笑人間今古”二句的用意, 東坡在《書淵明詩二書》中有明確說明“ 然世人醉時是醒時語, 此最名言, ? ?善飲者, 淡然與平時無少異也。若仆者, 又何其不能飲, 飲一盞醉, 醉中味與數君無異, 亦所羨爾。”詞意重點不在于醉不醉, 而更接近于拾得《終不逐時情》“ 般若酒冷冷,飲多人易醒” 、天然丹霞《玩珠吟》其二“ 識得衣中寶, 無明醉自惺” 以及白居易《船夜援琴》“ 心靜即聲淡, 其間無古今” 之意。蘇軾詞中的“ 人間今古”即是佛經中所說“ 不垢不凈, 不增不減, 空中無色”之世界。也就是船子禪師其三十三首所說的“ 無蹤無跡樂悠悠” 、“ 身放蕩, 性靈空, 何妨南北與西東”的現象界。即東坡自己說的“ 塵心消盡道心平。江南與塞北, 何處不堪行?!?(《臨江仙》)
總之, 如果說漁父從酒醉到醒后是站在二元對立的世界, 那么, 從酒醒還醉到醉還醒則是表現了從法界至于現象界之過程。漁父飲、醉、醒都是為官人開的所謂“ 方便法門” 。前者意味著禪師“ 沒蹤跡” 之處的圣諦絕對境界, 后者“ 沒蹤跡處莫藏身”則表明禪師不離世俗而對官人隨機示法的古今之道場, 是漁父所藏身之處, 也是東坡作為船夫施行擺渡官人的世界。這個世界沒有彼此官人和漁父之不二境界, 也是沒有古今之無差別世界。
其四
漁父笑, 輕鷗舉。漠漠一江風雨。江邊騎馬是官人, 借我孤舟南渡。
此首是東坡“ 漁父詞” 的特別之所在, 因為除他和船子外, 其他任何人的“ 漁父詞” 都看不到這樣的涉世精神。
船子禪師的積極涉世隨處可見, 如“ 水色山光處處新, 本來不俗不同塵。著氣力, 用精神, 莫作虛生浪死人”等等, 這種進取處世的態度也體現在東坡漁父詞中“ 江邊騎馬是官人, 借我孤舟南渡” ,其中“ 南渡” 雖見于《楚辭· 九章· 哀鄭》“ 當陵陽之焉至兮, 森南渡之焉如”但與東坡此詞詞意無關。因此, “ 南渡”疑為即佛典中所說“ 南閻浮提, 同業眾生”之意。“ 南閻浮提’嗜原本是指印度之地, 后則指人間世界。閻浮, 梵語, Jambu乃樹之名。提, 梵語devipa, 洲之意。此洲為須彌山四大洲之南洲, 故又稱南閻浮提。其住民勇猛強記而能造業行、能修梵行、有佛出其土, 此三事勝于其他三洲及諸天。此說法雖有牽強附會之嫌, 但從漁父要去的方向“ 南” , 還是可以說通的。
再看“ 騎馬” 句, 從禪詩所說的“ 騎驢覓驢” 皆是向外覓功夫, 佛家要求結筏渡河 , 已到彼岸人休戀筏, 何況騎著馬怎會渡江呢那就總是癡頑漢。毫無疑問, 這里的官人于同業眾生, 是漁父濟度的對象。南渡隱喻著漁父把官人超度到理想世界。
這里的漁父, 內外行色皆不露, 不僅非常逼真地描繪了漁父的人格美, 也和船子禪師漁父詞二十五“逐塊【安適自得】追歡不識休, 津梁【津梁,原意指“橋”,借指為官?!繙啿粧煨念^。霜葉落, 岸花秋, 卻教漁父為人愁”之境界同?!?蘆花”之意象只見于禪師漁父詞三十六“ 拆蘆花, 誰言埋沒在煙霞” ,“ 拆蘆花”來自于達摩渡江的故事, 代表舟筏, 東坡“ 借我孤舟南渡”化用了此意。
東坡筆下漁父的形象正是理想化的自我寫照。東坡頗具慈悲心, 東坡詞中漁父是大乘菩薩的理想形象, 又是自我寫照。他不僅寄托了東坡自己沒離開現世而“ 上求菩提, 下化眾生” 積極的人世態度,并且闡述了在官場內默默無言地于醉醒中熱衷于自己事業的卓越思想, 提高了佛家漁父詞之地位。在藝術上, 蘇東坡漁父詞妙處在于借用了禪家漁父的形象而不用佛語, 使禪與詞緊密結合, 從而大大開拓了詞境。來自gyjslw.com
5. 生與死四字詞語
生與死四字詞語 :
貪生怕死、
同生共死、
起死回生、
生死與共、
生死相依、
生離死別、
生死未卜、
生老病死、
生生死死、
雖死猶生、
醉生夢死、
生死之交、
出生入死、
生死關頭、
九死一生、
死而復生、
生死存亡、
死里逃生、
生拖死拽、
朝生暮死、
半死半生、
虛生浪死、
生關死劫、
舍生忘死、
生拽死拖、
生死長夜、
死生淘氣、
不死不生、
誓同生死、
死生有命來自gyjslw.com
6. 有什么帶生死的成語
貪生怕死、
同生共死、
起死回生、
生死與共、
生死相依、
生死未卜、
生離死別、
生老病死、
生生死死、
雖死猶生、
九死一生、
死而復生、
生死存亡、
醉生夢死、
出生入死、
生死關頭、
死里逃生、
生死之交、
朝生暮死、
半死半生、
生拽死拖、
死生淘氣、
生關死劫、
視死若生、
虛生浪死、
死生啕氣、
舍生忘死、
生拖死拽、
誓同生死、
死生有命
七生七死、
生死長夜、
生死苦海、
送死養生、
底死謾生、
生寄死歸、
生死永別、
不死不生、
生榮死哀、
千生萬死、
十死九生、
偷生惜死、
生死骨肉、
死生未卜、
死生榮辱、
戀生惡死、
死日生年、
死地求生、
哀死事生、
不生不死、
生死離別、
未卜生死、
死生不二、
生死有命、
捉生替死
來自gyjslw.com
7. 解讀蘇軾《漁夫四詞》的意思
東坡以最具特征的飲、醉、醒、笑之行為來描寫漁父的形象, 并且借鑒了船子和尚的漁父, 把漁父描寫為已悟道的佛家漁父。全首漁父詞在表面上描繪了漁父飲酒之樂, 實際上贊美了以不同方法來施行教化和啟導人生的漁父之慈悲心, 并以此自比。詞中具有一幅水墨畫般的風景描寫, 無禪語而有禪味, 寓禪理而不落形跡, 頗得禪趣。蘇軾之漁父詞具體分析如下:
其一
漁父飲, 誰家去。魚蟹一時分付。酒無多少醉為期, 彼此不論錢數。
古代文人常用飲酒和醉中之境界來表現安樂自得的心態, 認為只有醉中才能達到無差別狀態,即使佛家也有“ 般若湯” 、“ 無明酒”之說。此處“ 飲”,表現了“ 法悅之味” 。東坡化用了德誠禪師【船子和尚】第三十一漁父詞“ 雖慕求魚不食魚, 綱兼蓬戶本空無。在世界, 作凡夫, 知聞只是個毗盧?!倍U師通過前一、二句, 把自己求魚與世上凡夫求魚作了對比, 寄托了對一切凡夫悉有佛性的希望。魚和蟹是張志和、船子、蘇軾三者共同所使用的意象, 將“ 魚蟹一時分付” 的條件是已經釣到了魚蟹, 蘇軾“ 一時分付” 是禪師“ 慕求魚不食魚” 的連續發展。東坡曾云“ 由是心若掛釣之魚, 忽得解脫。”( 《記游松風亭》)他以“ 若掛釣之魚” 比作自己所感悟到的道, 所以詞中“ 魚蟹” , 很可能指的是悟道。“ 一時分付”句, 筆者認為是暗喻了船子禪師隨時隨處施行教化?!?酒無多少醉為期” , 表現對道的心醉程度?!?彼此不論錢數” , 表現了“ 二法” 同為一體。識見上有“ 此” 的分別心, 心理上才有產生“ 彼”相對性的存在。漁父已經飲了法悅之酒, 也就泯滅了彼此分別心。所以此漁父在法席之中能啟導彼人。張志和《漁父》其四所說“ 松江蟹舍主人歡, 孤飯藥羹亦共餐?!眲t儼然存在著“ 主人” , 這是他們不同精神境界的表現?!?論錢數”是于俗諦, “ 不論錢數”則是“ 圣諦” ??傊? 東坡在第一首中不僅表現了自己已經消滅了一切凡圣之差別心, 而且塑造了“ 彼此一如、凡圣一如”之漁父人格美。這是東坡深入華嚴“ 理事無礙”法界觀的體現。
其二
漁父醉, 蓑衣舞。醉里卻尋歸路。輕舟短掉任斜橫, 醒后不知何處。
禪家重悟道輕知解?!?漁父醉, 蓑衣舞” , 相當于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自在境界, 其境界可意會而不可言傳。東坡以禪家常用的方式, 用“ 蓑衣舞”描繪了“ 啞子得夢, 自夢自知” 的境界。如佛家“ 向上一路”象征絕對境界一樣, “ 歸路”象征著回歸本原(寂靜)之歸依處, 暗地里表示法悅之醉?!?輕舟短掉任斜橫”象征著斷掉了情識和意想分別之心, 不會生起虛妄的猜測與分別。宋代禪師們也是常引來說明心閑意寂如同古井無波, 如張孝祥守無錫時, 曾問徑山大慧“ 如何是人境兩俱奪”師曰“ 雪覆蘆花, 舟橫斷岸。” (見《續傳燈錄》卷三十三)蘇軾詞中“ 輕舟”之涵義, 和船子的“ 勤作掉,慧為舟”是一樣的, 意味著不僅輕快而且具有智慧的般若船。船子和尚的禪詩中經常提到“ 過去” , “ 現在” , “ 未來”三個觀念?!?過去”表現了猶豫不定地仿徨于保佑和阪依之間的漁父, 但其重點在于“ 現在”和“ 未來” 。恰好, 東坡從“ 醉里卻尋歸路” 到“ 醒后不知何處” 緊扣著現在、過去、未來之時差, 以現在的“ 輕舟短掉任斜橫”來表現過去“ 醉里卻尋歸路” 的保佑和漁父面臨著將來救渡眾生之任務。因而, 東坡此首直接沿用了船子禪師“ 一片江云倏忽開, 翁空晴日絕塵埃。適消散, 又徘徊, 試問本從何處來。”(其二十六)之詩意。漁父由于般若船等待著擺渡眾生而不忘卻自己本分, 引起東坡“ 不退轉” 之正進心。
其三
漁父醒, 春江午。夢斷落花飛絮。酒醒還醉醉還醒, 一笑人間今古。
佛家用夢中說夢比喻世界之虛幻, “ 夢斷”相當于豁徹大悟。從意象群分析, 禪詩中“ 落花飛絮”一般是強調悟道之后現象界即法界, 但此處用意不同。根據《詩人玉屑》卷二十引用惠洪禪師的《冷齋夜話》說吳僧道潛, 曾為求詩的歌妓賦詩曰“ 寄語巫山窈窕娘, 好將魂夢惱襄王, 禪心已作沾泥絮, 不逐東風上下狂。”詩僧道潛的“ 沾泥絮”指的也是不動心。從禪詩角度看, “ 夢斷落花飛絮”則是將執著的心比喻成落花飛絮一般躁動不安, 不僅表明著他已經看破了“ 空花觀” 的真相, 而且比喻了在煩亂色界中悟道。其詩意與長沙景岑禪師游山詩“ 始從芳草去, 又逐落花回” (《五燈會元》卷四)一致, 表明不愿意留圣位, 而又回到塵世。漁父從俗諦到圣諦再回歸俗諦的過程, 正是先由色悟空, 進而悟及“ 非有非空” 。漁父夢斷落花飛絮的塵世亦是道場, 可以達于理事無礙之境界。
至于“ 酒醒還醉醉還醒, 一笑人間今古”二句的用意, 東坡在《書淵明詩二書》中有明確說明“ 然世人醉時是醒時語, 此最名言, ? ?善飲者, 淡然與平時無少異也。若仆者, 又何其不能飲, 飲一盞醉, 醉中味與數君無異, 亦所羨爾?!痹~意重點不在于醉不醉, 而更接近于拾得《終不逐時情》“ 般若酒冷冷,飲多人易醒” 、天然丹霞《玩珠吟》其二“ 識得衣中寶, 無明醉自惺” 以及白居易《船夜援琴》“ 心靜即聲淡, 其間無古今” 之意。蘇軾詞中的“ 人間今古”即是佛經中所說“ 不垢不凈, 不增不減, 空中無色”之世界。也就是船子禪師其三十三首所說的“ 無蹤無跡樂悠悠” 、“ 身放蕩, 性靈空, 何妨南北與西東”的現象界。即東坡自己說的“ 塵心消盡道心平。江南與塞北, 何處不堪行。” (《臨江仙》)
總之, 如果說漁父從酒醉到醒后是站在二元對立的世界, 那么, 從酒醒還醉到醉還醒則是表現了從法界至于現象界之過程。漁父飲、醉、醒都是為官人開的所謂“ 方便法門” 。前者意味著禪師“ 沒蹤跡” 之處的圣諦絕對境界, 后者“ 沒蹤跡處莫藏身”則表明禪師不離世俗而對官人隨機示法的古今之道場, 是漁父所藏身之處, 也是東坡作為船夫施行擺渡官人的世界。這個世界沒有彼此官人和漁父之不二境界, 也是沒有古今之無差別世界。
其四
漁父笑, 輕鷗舉。漠漠一江風雨。江邊騎馬是官人, 借我孤舟南渡。
此首是東坡“ 漁父詞” 的特別之所在, 因為除他和船子外, 其他任何人的“ 漁父詞” 都看不到這樣的涉世精神。
船子禪師的積極涉世隨處可見, 如“ 水色山光處處新, 本來不俗不同塵。著氣力, 用精神, 莫作虛生浪死人”等等, 這種進取處世的態度也體現在東坡漁父詞中“ 江邊騎馬是官人, 借我孤舟南渡” ,其中“ 南渡” 雖見于《楚辭· 九章· 哀鄭》“ 當陵陽之焉至兮, 森南渡之焉如”但與東坡此詞詞意無關。因此, “ 南渡”疑為即佛典中所說“ 南閻浮提, 同業眾生”之意?!?南閻浮提’嗜原本是指印度之地, 后則指人間世界。閻浮, 梵語, Jambu乃樹之名。提, 梵語devipa, 洲之意。此洲為須彌山四大洲之南洲, 故又稱南閻浮提。其住民勇猛強記而能造業行、能修梵行、有佛出其土, 此三事勝于其他三洲及諸天。此說法雖有牽強附會之嫌, 但從漁父要去的方向“ 南” , 還是可以說通的。
再看“ 騎馬” 句, 從禪詩所說的“ 騎驢覓驢” 皆是向外覓功夫, 佛家要求結筏渡河 , 已到彼岸人休戀筏, 何況騎著馬怎會渡江呢那就總是癡頑漢。毫無疑問, 這里的官人于同業眾生, 是漁父濟度的對象。南渡隱喻著漁父把官人超度到理想世界。
這里的漁父, 內外行色皆不露, 不僅非常逼真地描繪了漁父的人格美, 也和船子禪師漁父詞二十五“逐塊【安適自得】追歡不識休, 津梁【津梁,原意指“橋”,借指為官。】渾不掛心頭。霜葉落, 岸花秋, 卻教漁父為人愁”之境界同?!?蘆花”之意象只見于禪師漁父詞三十六“ 拆蘆花, 誰言埋沒在煙霞” ,“ 拆蘆花”來自于達摩渡江的故事, 代表舟筏, 東坡“ 借我孤舟南渡”化用了此意。
東坡筆下漁父的形象正是理想化的自我寫照。東坡頗具慈悲心, 東坡詞中漁父是大乘菩薩的理想形象, 又是自我寫照。他不僅寄托了東坡自己沒離開現世而“ 上求菩提, 下化眾生” 積極的人世態度,并且闡述了在官場內默默無言地于醉醒中熱衷于自己事業的卓越思想, 提高了佛家漁父詞之地位。在藝術上, 蘇東坡漁父詞妙處在于借用了禪家漁父的形象而不用佛語, 使禪與詞緊密結合, 從而大大開拓了詞境。來自gyjslw.com
8. 成語死什么生
【愛生惡死】惡:厭惡。喜愛生存,厭惡死亡。
【不生不死】指超脫生死的界限?,F指半死不活。
【長生不死】生命長存,永不死亡。
【出生入死】原意是從出生到死去。后形容冒著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
【方生方死】方:正在。指萬物萬事正在在不斷地出生成長,也在不斷地死亡消失。
【回生起死】起死回生。形容醫道高明,能把垂死的人求活。也用以形容挽回了看來沒有希望的事物。
【戀生惡死】戀:愛慕不舍;惡:厭惡。貪戀生存,害怕死亡。
【七生七死】佛數謂小乘初果者,尚須往返天上人間,受七度生死,才能證得阿羅漢果。同“七死七生”。
【氣生氣死】形容極度氣憤。
【千生萬死】指歷盡艱險。
【十生九死】形容歷盡艱險。
【睡生夢死】整天像在睡夢里一樣。形容糊里糊涂地生活。
【生生死死】猶言一輩子。指從生至死。
【舍生忘死】不把個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貪生惡死】貪戀生存,害怕死亡。同“貪生畏死”。
【同生共死】生死與共,形容情誼極深。
【貪生怕死】貪:舍不得。貪戀生存,畏懼死亡。指對敵作戰畏縮不前。
【貪生畏死】貪:舍不得。貪戀生存,畏懼死亡。指對敵作戰畏縮不前。
【偷生惜死】茍且活命,舍不得死。
【忘生舍死】忘卻性命,不怕犧牲。
【虛生浪死】謂虛度一生,終老無成。
【欣生惡死】欣:喜悅。貪戀生存,畏懼死亡。
【一生九死】指經歷多次生命危險而幸存。
【養生送死】子女對父母的贍養和殯葬。
【養生喪死】子女對父母的贍養和殯葬。同“養生送死”。喪,治喪。
【一生一死,乃見交情】只有一起共過患難,才能顯示出交情的深淺。
【朝生暮死】①早晨剛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暫。
【醉生夢死】象喝醉酒和做夢那樣,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過日子。
【捉生替死】指晨昏顛倒。常用在無限制地享樂。
【朝生夕死】①早晨剛生,晚上就死亡。②今亦形容事物生命短暫。
【自生自死】自然地發生,生長,又自然地消滅。形容自然發展,無人過問來自gyjslw.com
9. 虛生浪死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虛生浪死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百度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石久,來源于十九,每年八月十九是徐少認為可以共度一生的她的生日,徐少為了紀念這個日子和懷念她,所以有了石久這個主角的誕生!
石久是一個感情的動物.
所以如果石久要是遇到了難題,不用說那一定是關于感情的.
這不是,短短一個假期,大大的感情問題.
石久有一個女朋友,也只有一個.
石久本以為這一生可能就只會這一個女朋友了,但想象也現實是有差距的.在此之前,石久還以為他們的感情已經到了巨雷也打不開暴風也吹不散的不可想象的堅固地步原因是因為他們有太不一樣的緣分和經歷了太不一樣的事情和有太不一樣的心境.
無論怎么樣,出問題了.
巨雷也打不散暴風也吹不開的也許到時候綁也綁不住.
人,難免看不到事情的真相..只因為身在局中.
石久也是人,故也會這樣.
但,他這次站遠了一點.
只站遠了一點.就看到了許多不一樣的東西.
一切其實都是假象,真相難以想象.
石久很失望,一定會失望,絕對會失望,不可不失望.
愛情的兒子是愚蠢,這句話很有意思.
石久……來自gyjslw.com
10. 什么生什么死四字成語
什么生什么死四字成語 :
貪生怕死、
同生共死、
生生死死、
醉生夢死、
出生入死、
朝生暮死、
虛生浪死、
舍生忘死、
千生萬死、
七生七死、
戀生惡死、
偷生惜死、
不生不死、
捉生替死來自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