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楫中”的成語「扣楫中流」
成語“扣楫中流”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kòu jí zhōng liú成語簡拼:KJZL
成語注音:ㄎㄡˋ ㄐ一ˊ ㄓㄨㄥ ㄌ一ㄡ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解釋:猶中流擊楫。
成語“扣楫中流”的擴展資料
1. 中流結尾的四字詞語砥柱中流, dǐ zhù zhōng liú 像砥柱山(在三門峽)那樣屹立在黃河激流中。比喻起支柱作用的中堅人物或力量砥柱中流障怒濤,折沖千里獨賢券?!?侯克中《艮齋詩集》亦作“中流砥柱”中流, zhōng liú 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間大石當中流?!巍?蘇軾《石鐘山記》使船保持在中流駛行江河的中段長江中流中等扣楫中流, kòu jí zhōng liú 猶中流擊楫。《晉書·祖逖傳贊》:“ 祖生 烈烈,夙懷奇節??坶辛?,誓清兇孽?!睋糸辛? jī jí zhōng liú 晉 祖逖 帥師北伐,渡 江 于中流,敲擊船槳立下誓言:不清中原不罷休。見《晉書·祖逖傳》。后因以“擊楫中流”稱頌收復失地報效國家的激烈壯
gyjslw.com
2. 中流擊楫 的典故???
詞 目 中流擊楫
發 音 zhōng liú jī jí
釋 義 擊:敲打;楫:漿。比喻立志奮發圖強。
出 處 《晉書·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br> 擊楫中流 也作“中流擊楫”,楫,船槳。出自《晉書·祖逖傳》:“(逖)仍將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即東晉大將祖逖率部渡江,當船行到江中時,他敲著船槳發誓說,不收復中原,決不生還。后借指決心報效祖國,收復失地。文天祥《賀趙侍郎月山啟》:“慨然有神州陸沉之嘆,發而為中流擊楫之歌。”宋人趙善括《滿江紅·辛卯生日》:“穎脫難藏沖斗劍,誓清行擊中流楫?!庇址Q“中流誓”,如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br> 自從匈奴人占領中原,北方有許多人避難到南方來。劉琨的好友祖逖也帶了幾百家鄉親來到淮河流域一帶。在逃難的行列中,祖逖主動出來指揮,把自己的車馬讓給老弱有病的坐,自己的糧食、衣服給大家一起吃用。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他做首領。
到了泗口(今江蘇清江市北),祖逖手下已經有一批壯士,他們都是背井離鄉的北方人,希望祖逖帶領他們早日恢復中原。
當時,司馬睿還沒有即皇帝位。祖逖渡江到建康,勸瑯琊王司馬睿說:“晉朝大亂,主要是由于皇室內部自相殘殺,使胡人乘機會攻進了中原?,F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敵人殘酷迫害,人人想要起來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們去收復失地。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會群起響應?!?br> 司馬睿并沒有恢復中原的打算,但是聽祖逖說得有道理,也不好推辭,勉強答應他的請求,派他做豫州(在今河南東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撥給一千個人吃的糧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馬和武器,叫他自己想辦法。
祖逖帶著隨同他一起來的幾百家鄉親,組成一支隊伍,橫渡長江。船到江心的時候,祖逖拿著船槳,在船舷邊拍打(文言是‘中流擊楫”),向大家發誓說:“我祖逖如果不能掃平占領中原的敵人,決不再過這條大江?!彼募ぐ旱穆曊{和豪壯的氣概,使隨行的壯士個個感動,人人激奮。
到了淮陰,他們停下來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買馬,聚集了兩千多人馬,就向北進發了。gyjslw.com
3. 什么仇什么氣中流什么什么成語
同仇敵愾 同仇:共同對敵;敵:對抗,抵拒;愾:憤怒。指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中流砥柱 就象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樣。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蕩艱難的環境中起支柱作用。 中流擊楫 擊:敲打;楫:漿。比喻立志奮發圖強。 扣楫中流 猶中流擊楫。比喻立志奮發圖強。 中流底柱 比喻堅強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體。同“中流砥柱”。 中流失舟,一壺千金 壺:匏:一種瓜,形似葫蘆,佩帶在腰間可以渡河,南方稱為腰舟。比喻東西雖然輕微,用得到的時候便十分寶貴... 中流一壺 壺:指瓠類,系之可以不沉。比喻珍貴難得。 中流一壸 比喻可貴難得。
gyjslw.com
4. 中流什么什么的成語
中流砥柱 [zhōng liú dǐ zhù] 生詞本基本釋義就象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樣。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蕩艱難的環境中起支柱作用。 褒義出 處《晏子春秋·內篇諫下》:“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
gyjslw.com
5. 中流擊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祖逖統兵北伐苻秦,’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辭色壯烈,眾皆慨嘆?!?br>--《晉書·祖逖傳》
這段文字說的是祖逖率兵討伐苻秦,當船行到江中時,祖逖敲打著船槳發誓道:’我祖逖不收復中原決不罷休!’后來人們往往以’中流擊楫’這個典故贊揚收復失地、報效國家的激烈壯懷和慷慨志節。
當晉室南渡偏安江東一隅后,祖逖聽說朝廷有意北伐,便毅然入朝,向元帝進言說:’藩王自相殘殺,胡人乘虛而入,中原生靈涂炭。陛下如果能發布一道圣旨,讓臣帶領兵馬前去剿虜,北方的豪杰就會望風歸附,四方百姓也會群起響應。中原一定能光復,國家的恥辱也就可以雪洗了?!垡娝麘B度誠懇,義正詞嚴,不便推辭,便采取了敷衍的態度,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撥了一千個人的糧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馬和武器,讓他自己想辦法。祖逖領了圣命也不再要求別的,連夜趕回了京口。
京口百姓聽說祖逖要招募義兵,北伐中原,都紛紛趕來報名。祖逖從南渡的鄉鄰中挑選了一百多家,組成部,又購置了十條大船,擇日渡江北上。
渡江那天,秋風輕拂,祖逖依舷而立。船到江心時,有位隨征的壯士唱起了《易水歌》,就是當年荊軻在易水邊的千古絕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驽崖犃T,敲打著船槳發誓說:’父老鄉親們,祖逖若不能平定中原,再來南渡,當葬身于大江之底!’這壯懷激烈的誓言,令部眾無不感慨激奮。
祖逖渡江后,駐扎在淮陰。他很快便招募了一支兩千人的隊伍,經過一番訓練和準備,便開始了慷慨壯烈的北伐戰爭,并最終用自己的生命實現了自己的諾言?!稌x書》中稱:’祖生烈烈,夙懷奇節,扣楫中流,誓請匈孽,鄰丑景附,遺萌載說?!瘜ψ驽训暮甏笾鞠蚺c不朽功業給予了恰如其分的概括和評價。
我們今天常說的’中流鼓楫’、’擊楫中流’、’中流楫’、’中流誓’、’擊楫誓’、’祖楫’、’擊楫’等,引用的都是這一典故。
1925年,毛澤東曾寫下了一首著名的詞--《沁園春·長沙》,詞的結尾有這樣的句子: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毛澤東在詞中用了’中流擊水’這個詞,與’中流擊楫’具有異曲同工之妙。gyjslw.com
6. 中流擊楫 的典故???
詞 目 中流擊楫
發 音 zhōng liú jī jí
釋 義 擊:敲打;楫:漿。比喻立志奮發圖強。
出 處 《晉書·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
擊楫中流 也作“中流擊楫”,楫,船槳。出自《晉書·祖逖傳》:“(逖)仍將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即東晉大將祖逖率部渡江,當船行到江中時,他敲著船槳發誓說,不收復中原,決不生還。后借指決心報效祖國,收復失地。文天祥《賀趙侍郎月山啟》:“慨然有神州陸沉之嘆,發而為中流擊楫之歌。”宋人趙善括《滿江紅·辛卯生日》:“穎脫難藏沖斗劍,誓清行擊中流楫?!庇址Q“中流誓”,如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br> 自從匈奴人占領中原,北方有許多人避難到南方來。劉琨的好友祖逖也帶了幾百家鄉親來到淮河流域一帶。在逃難的行列中,祖逖主動出來指揮,把自己的車馬讓給老弱有病的坐,自己的糧食、衣服給大家一起吃用。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他做首領。
到了泗口(今江蘇清江市北),祖逖手下已經有一批壯士,他們都是背井離鄉的北方人,希望祖逖帶領他們早日恢復中原。
當時,司馬睿還沒有即皇帝位。祖逖渡江到建康,勸瑯琊王司馬睿說:“晉朝大亂,主要是由于皇室內部自相殘殺,使胡人乘機會攻進了中原?,F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敵人殘酷迫害,人人想要起來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們去收復失地。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會群起響應?!?br> 司馬睿并沒有恢復中原的打算,但是聽祖逖說得有道理,也不好推辭,勉強答應他的請求,派他做豫州(在今河南東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撥給一千個人吃的糧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馬和武器,叫他自己想辦法。
祖逖帶著隨同他一起來的幾百家鄉親,組成一支隊伍,橫渡長江。船到江心的時候,祖逖拿著船槳,在船舷邊拍打(文言是‘中流擊楫”),向大家發誓說:“我祖逖如果不能掃平占領中原的敵人,決不再過這條大江?!彼募ぐ旱穆曊{和豪壯的氣概,使隨行的壯士個個感動,人人激奮。
到了淮陰,他們停下來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買馬,聚集了兩千多人馬,就向北進發了。gyjslw.com
7. 中流擊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祖逖統兵北伐苻秦,’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辭色壯烈,眾皆慨嘆。’
--《晉書·祖逖傳》
這段文字說的是祖逖率兵討伐苻秦,當船行到江中時,祖逖敲打著船槳發誓道:’我祖逖不收復中原決不罷休!’后來人們往往以’中流擊楫’這個典故贊揚收復失地、報效國家的激烈壯懷和慷慨志節。
當晉室南渡偏安江東一隅后,祖逖聽說朝廷有意北伐,便毅然入朝,向元帝進言說:’藩王自相殘殺,胡人乘虛而入,中原生靈涂炭。陛下如果能發布一道圣旨,讓臣帶領兵馬前去剿虜,北方的豪杰就會望風歸附,四方百姓也會群起響應。中原一定能光復,國家的恥辱也就可以雪洗了。’元帝見他態度誠懇,義正詞嚴,不便推辭,便采取了敷衍的態度,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撥了一千個人的糧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馬和武器,讓他自己想辦法。祖逖領了圣命也不再要求別的,連夜趕回了京口。
京口百姓聽說祖逖要招募義兵,北伐中原,都紛紛趕來報名。祖逖從南渡的鄉鄰中挑選了一百多家,組成部,又購置了十條大船,擇日渡江北上。
渡江那天,秋風輕拂,祖逖依舷而立。船到江心時,有位隨征的壯士唱起了《易水歌》,就是當年荊軻在易水邊的千古絕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驽崖犃T,敲打著船槳發誓說:’父老鄉親們,祖逖若不能平定中原,再來南渡,當葬身于大江之底!’這壯懷激烈的誓言,令部眾無不感慨激奮。
祖逖渡江后,駐扎在淮陰。他很快便招募了一支兩千人的隊伍,經過一番訓練和準備,便開始了慷慨壯烈的北伐戰爭,并最終用自己的生命實現了自己的諾言。《晉書》中稱:’祖生烈烈,夙懷奇節,扣楫中流,誓請匈孽,鄰丑景附,遺萌載說?!瘜ψ驽训暮甏笾鞠蚺c不朽功業給予了恰如其分的概括和評價。
我們今天常說的’中流鼓楫’、’擊楫中流’、’中流楫’、’中流誓’、’擊楫誓’、’祖楫’、’擊楫’等,引用的都是這一典故。
1925年,毛澤東曾寫下了一首著名的詞--《沁園春·長沙》,詞的結尾有這樣的句子: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毛澤東在詞中用了’中流擊水’這個詞,與’中流擊楫’具有異曲同工之妙。gyjslw.com
8. 中流結尾的四字詞語
砥柱中流, dǐ zhù zhōng liú 像砥柱山(在三門峽)那樣屹立在黃河激流中。比喻起支柱作用的中堅人物或力量砥柱中流障怒濤,折沖千里獨賢券?!?侯克中《艮齋詩集》亦作“中流砥柱”中流, zhōng liú 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間大石當中流?!巍?蘇軾《石鐘山記》使船保持在中流駛行江河的中段長江中流中等扣楫中流, kòu jí zhōng liú 猶中流擊楫?!稌x書·祖逖傳贊》:“ 祖生 烈烈,夙懷奇節??坶辛?,誓清兇孽?!睋糸辛? jī jí zhōng liú 晉 祖逖 帥師北伐,渡 江 于中流,敲擊船槳立下誓言:不清中原不罷休。見《晉書·祖逖傳》。后因以“擊楫中流”稱頌收復失地報效國家的激烈壯
gyjslw.com
9. 中流什么什么的成語
中流砥柱 [zhōng liú dǐ zhù] 生詞本基本釋義就象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樣。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蕩艱難的環境中起支柱作用。 褒義出 處《晏子春秋·內篇諫下》:“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
gyjslw.com
10. 什么仇什么氣中流什么什么成語
同仇敵愾 同仇:共同對敵;敵:對抗,抵拒;愾:憤怒。指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中流砥柱 就象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樣。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蕩艱難的環境中起支柱作用。 中流擊楫 擊:敲打;楫:漿。比喻立志奮發圖強。 扣楫中流 猶中流擊楫。比喻立志奮發圖強。 中流底柱 比喻堅強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體。同“中流砥柱”。 中流失舟,一壺千金 壺:匏:一種瓜,形似葫蘆,佩帶在腰間可以渡河,南方稱為腰舟。比喻東西雖然輕微,用得到的時候便十分寶貴... 中流一壺 壺:指瓠類,系之可以不沉。比喻珍貴難得。 中流一壸 比喻可貴難得。
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