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批亢搗虛」的故事
“批亢搗虛”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兵法大師鬼谷子的弟子魏國人龐涓沒有學成就成為魏惠王的將軍,他把師弟孫臏騙到魏都大梁,殘忍地弄斷他的雙腿。孫臏回齊后成為齊威王的國師。他兩次使用批亢搗虛的方法,迫使魏軍大敗及至龐涓自殺,解救了趙國與韓國批亢搗虛的成語典故
西漢·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救斗者不博戟,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背烧Z示例故必有批亢搗虛,形格勢禁之道。 宋·陳亮《中興論》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批亢搗虛的亢怎么讀?
批亢搗虛 pīkàng-dǎoxū批:用手擊。亢:比喻要害。扼敵人的要害乘虛而入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妒酚洝O子吳起列傳》也作“批吭搗虛”,讀作pī háng dǎo xū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亢的成語
不卑不亢、亢龍有悔、批亢搗虛、亢極之悔、正容亢色、等禮相亢、批亢抵巇、亢心憍氣、藏頭亢腦、扼亢拊背、亢音高唱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孫臏的故事
孫臏的故事:
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魏國的盟國衛國,奪取了漆及富丘兩地(均在今河南省長垣縣),?[7]??此舉招致了魏國的干涉,魏國派兵包圍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次年,趙國派使者向齊、楚兩國求救。
齊威王召集大臣們商議,鄒忌反對救援,而段干朋則建議齊威王分兵一路向南攻打襄陵來疲勞魏軍,然后趁魏軍攻破邯鄲后救援趙國,這樣既救援了趙國,又同時削弱了魏、趙兩國。齊威王段干朋的建議,兵分兩路,一路齊軍圍攻魏國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孫臏率領救援趙國。
擴展資料:
關于孫臏的傳說: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年冬天,鬼谷子命令兩個徒弟孫臏、龐涓去找“無煙柴”。孫臏決心一定要找到“無煙柴”,而龐涓卻為人十分狡詐,借故不去找。孫臏找了好多天沒找到,忽然飛來一群烏鴉,一邊飛,一邊“哇喲”、“哇喲”地叫著。
孫臏一聽,“哇喲”、“哇喲”不就是“挖窯燒炭”嗎?于是他挖了個土窯,又在山上砍了一些木頭砍成一段一段的,裝入窯中。點火后,幾天功夫,就把一窯木炭燒成了。
他用火點燃一試,果然沒煙?!盁o煙柴”找到了。鬼谷子對孫臏十分滿意,而龐涓對孫臏也就更加忌恨了。從此,人們把孫臏尊為燒炭業的祖神。
鬼谷子為考驗孫臏、龐涓,假裝生了病。孫臏為讓老師吃點有營養的東西,就磨了豆漿。正巧他晾的鹽,被露水化成鹽水流進了豆漿,豆漿就成了豆腐(還有一個傳說是龐涓往豆漿里灑了泡尿)。
鬼谷子吃完豆腐后,夸獎了孫臏,要求孫臏再做點。龐涓十分嫉妒孫臏,偷偷的往鹽水里加了點石膏水,沒想到也成了豆腐。從此以后,人們就把孫臏和龐涓供奉為豆腐業的祖師爺和保護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孫臏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最后一個字是虛的成語
成語詞目 解釋避實擊虛 指避開敵人的主力,找敵人的弱點進攻。又指談問題回避要害。 避實就虛 指避開敵人的主力,找敵人的弱點進攻。又指談問題回避要害。 詞鈍意虛 形容由于心虛而說話吞吞吐吐。 故弄玄虛 故:故意;弄:玩弄;玄虛:用來掩蓋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騙手段。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騙人。 名下無虛 原意是名氣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實學。后比喻名不虛傳。 批亢搗虛 批:用手擊;亢:咽喉,比喻要害;搗:攻擊;虛:空虛。比喻抓住敵人的要害乘虛而入。 深藏若虛 虛:無。把寶貴的東西藏起來,好象沒有這東西一樣。比喻人有真才實學,但不愛在人前賣弄。 賊人膽虛 比喻做了壞事的人心里總是不踏實。 中饋猶虛 指沒有妻子。 酌盈劑虛 拿多余的彌補不足的或虧損的。 作賊心虛 虛:怕。指做了壞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做賊心虛 虛:怕。指做了壞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乘隙搗虛 趁空子,攻虛弱。 故作玄虛 猶故弄玄虛。指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騙人。 批吭搗虛 比喻抓住敵人的要害乘虛而入。亦指有縫便鉆,從中取利。同“批亢搗虛”。 賊人心虛 指做了壞事的人,時刻膽戰心驚,怕壞事敗露。 撒詐搗虛 指說謊騙人。 三盈三虛 盈:滿。虛:空。指孔子的滿門弟子,被少正卯講學所吸引,多次離開孔子之門。形容講學效果好,影響大。投刃皆虛 比喻處理事務得心應手。 遺跡談虛 指舍棄根據而空談玄虛。 消息盈虛 指事物的盛衰變化或行為的出處進退。 挹盈注虛 指取有余以補不足。 杼柚空虛 形容生產廢弛,貧無所有。 酌盈注虛 指以有余調劑不足。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哪一個采用了“圍魏救趙”策略?
桂陵、馬陵之戰
桂陵之戰可以用“圍魏救韓”來解讀;馬陵之戰則可用“減灶誘敵”來概括。
這兩個戰例完全體現了孫子兵法中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思想。
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是戰國中期齊、魏兩大國之間的兩場著名戰爭。當時齊國的軍事家孫臏,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孫武“避實而擊虛”、“攻其所必救”、“致人而不致于人”、“示形動敵”的作戰指導思想,采取“圍魏救趙”、“批亢搗虛”、“減灶誘敵”等高明戰術,在桂陵和馬陵地區,先后擊敗實力強大的魏國軍隊。這兩場戰爭對于結束魏國在中原地區的霸,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對戰國整個戰略格局的變化,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后,任用李悝、吳起、西門豹、段干木等人,進行各方面的改革。通過改革,魏國迅速成為戰國初期最為強盛的國家。魏惠王繼位以后,繼承文侯、武候的霸業,繼續積極向外擴張。魏國的勃興和稱霸,直接損害了楚、齊、秦等其他大國的利益,引起這些國家的普遍恐懼和忌恨,其中尤以齊、魏之間的矛盾最為尖銳。就是在這樣的復雜背景下,公元前353年爆發了桂陵之戰。
當時魏國以主力攻趙,兩軍相持一年有余。當邯鄲形勢危在旦夕,趙魏兩國均已非常疲憊之時,齊威王認為出兵與魏軍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于是就正式任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統率齊軍主力救援趙國。田忌計劃直奔邯鄲,同魏軍主力交戰,以解救趙圍。孫臏不贊成這種硬碰硬的戰法,提出了“批亢搗虛”、“疾走大梁”的正確策略。他說:要解開亂成一團的絲線,不能用手硬拉硬扯;要排解別人的聚毆,自己不能直接參加進去打。派兵解圍的道理也復如此,不能以硬碰硬,而應該采取“批亢搗虛”的辦法,就是撇開強點,攻擊弱點,避實擊虛,沖其要害,使敵人感到形勢不利,出現后顧之憂,自然也就解圍了。孫臏進而分析道:現在魏、趙相攻經年,魏軍的精銳部隊悉在趙國,留在自己國內的是一些老弱殘兵。根據這一情況,他建議田忌應該迅速向魏國的都城大梁進軍,切斷魏國的交通要道,攻擊它防備空虛的地方。他認為這樣一來,魏軍必然被迫回師自救,齊軍可以一舉而解救趙國之圍,同時又能使魏軍疲憊于路,便于最終擊敗它。
田忌虛心了孫臏這一“批亢搗虛”的作戰建議,統率齊軍主力迅速向魏國國都大梁挺進。大梁是魏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此時處于危急之中,魏軍不得不以少數兵力控制歷盡艱難剛剛攻克的邯鄲,而由龐涓率主力急忙回救大梁。這時候,齊軍已將桂陵(今山東菏澤東北一帶)作為預定的作戰區域,迎擊魏軍于歸途。魏軍由于長期攻趙,兵力消耗很大,加以長途跋涉急行軍,士卒疲憊不堪,面對占有先機之利、休整良好、士氣旺盛的齊軍的截擊,頓時徹底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困境,終于遭受到一次嚴重的失敗。其已經占據的邯鄲等趙地,至此也就得而復失了。
戰國中期,魏國的實力要勝過齊國一籌,其軍隊也比齊軍來得強大,所以荀子說過:“齊之技擊不可遇魏之武卒”,然而齊軍終竟在桂陵之戰中重創了魏軍。原因無他,就是齊國戰略方針的正確和孫臏作戰指揮藝術的高明。在戰略上,齊國適宜地表示了救趙的意向,從而使趙國堅定了抵抗魏軍的決心,拖住了魏軍;及時對次要的襄陵方向實施佯攻,使魏軍陷入多線作戰的被動處境;正確把握住魏、趙雙方精疲力竭的有利時機,果斷出擊。在作戰指揮方面,孫臏能夠正確分析敵我情勢,選擇適宜的作戰方向,進攻敵人既是要害又呈空虛的國都大梁,迫使魏軍回師救援,然后以逸待勞,乘隙打了一個漂亮的阻擊戰,一舉而勝之,自始至終都牢牢掌握住主動。另外,主將田忌虛心聽取
意見,從善如流,也為孫臏實施高明作戰指揮,奪取勝利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至于魏軍的失敗,也在于戰略上未能掌握諸侯列國的動向,長期頓兵堅城,造成將士疲憊,后方空虛,加上作戰指揮上消極被動,讓對手牽著鼻子走,終于遭到挨打失敗的命運。
魏軍雖在桂陵之戰中嚴重失利,但是并未因此而一蹶不振,而仍具有蔚為可觀的實力。到了公元前342年,它又窮兵黷武,發兵攻打比它弱小的兄弟之邦——韓國。韓國自然不是魏的對手,危急中遣使奉書向齊國求救。
韓國得到齊國答應救援的允諾,人心振奮,竭盡全力抵抗魏軍進攻,但結果仍然是五戰皆敗,只好再次向齊告急。齊威王抓住魏、韓皆疲的時機,任命田忌為主將,田嬰為副將率領齊軍直趨大梁。孫臏在齊軍中的角色,一如桂陵之戰時那樣:充任軍師,居中調度。魏國眼見勝利在望之際,又是齊國從中作梗,其惱怒憤懣自不必多說。于是決定放過韓國,轉將兵鋒指向齊軍。其含義不言而喻:好好教訓一下齊國,省得它日后再同自己搗亂。
魏惠王待攻韓的魏軍撤回后,即命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率雄師10萬之眾,氣勢洶洶撲向齊軍,企圖同齊軍一決勝負。這時齊軍已進入魏國境內縱深地帶,魏軍尾隨而來,一場鏖戰是無可避免了。仗該怎么打,孫臏胸有成竹,指揮若定。他針對魏兵強悍善戰,素來蔑視齊軍的實際情況,正確判斷魏軍一定會驕傲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源于歷史故事的成語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繡,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云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里很是著急??墒?,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辈懿傧肓艘幌抡f,“不行,時間來不及?!彼戳丝辞斑叺臉淞郑了剂艘粫海瑢ο驅дf:“你什么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于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仿佛已經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這就是成語“望梅止渴”的由來,用來比喻某種愿望無法實現,只能用幻想或大話來自我安慰。
2.完壁歸趙
戰國時代,趙王無意間得到了一塊寶玉和氏璧,秦昭襄王聽說后非常想要據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趙國,對趙王說秦國愿意以十五個城與趙國交換這塊玉。趙王心里非常舍不得,但是因為趙國國勢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興,就派兵攻打趙國。為了這件事,趙王傷透了腦筋。
大臣藺相如知道這件事以后,就自告奮勇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他心里知道秦王雖然喜歡這塊玉,事實上根本不想用十五個城來交換。到了秦國后,藺相如就抱著和氏璧、大聲對秦王說:「如果大王您不顧信用,想要搶我手上這塊寶玉,我就一頭撞上皇宮里的柱子,相信寶玉一定會粉碎!」秦王聽了雖然很生氣,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壞寶玉,因此一點都不敢輕舉妄動。后來藺相如更趁秦王不注意的時候,派人連夜把和氏璧送回去。秦王雖然惱怒,但是因為知道自己行事不夠光明正大,怕傳出去成為笑柄,只好把藺相如放了。
人們用“完壁歸趙”比喻把原物完整無損地歸還原主。
3.紙上談兵
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在年輕的時候,就讀過不少兵書,常常在人們面前談論作戰用兵的事情,即使父親趙奢也難不住他。很多人認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親卻認為他夸夸其談,不能承擔重任。
有一次,秦國進攻趙國。趙國大將廉頗采用了修筑壁壘堅守的方法。后來,趙王聽信了秦國散布的流言,以為廉頗年老懦弱,不能低檔敵軍,就改派趙括代替廉頗。趙括到了前線,死搬兵書上的教條,完全改變了廉頗持久抗戰的計劃。秦將白起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便用計先截斷了趙軍的運糧后路,然后把趙軍團團包圍。趙軍糧絕,趙括企圖突圍,被秦軍一箭射死,四十多萬趙軍一下子盡被殲滅。
“紙上談兵”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在紙上談論用兵,即指在文字上談用兵的策略。后比喻與實際情況不切實際的空談。
4.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沙写蟪加卸嗌偃四苈犓麛[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只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鼻囟酪豢?,心想:這哪里是馬,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一只鹿,你怎么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鼻囟烙挚戳丝茨侵宦?,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么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這個趙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后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后,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斬。
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5.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伤r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于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于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后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臥,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于是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聞雞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奮發圖強,準備為國效力的精神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必攻不守,批亢搗虛是什么意思
孫臏的“必攻不守”批亢搗虛是指一定要攻擊敵人于野戰狀態。抓住敵人的要害乘虛而入。批:用手擊;亢(gāng):咽喉,比喻要害;搗:攻擊;虛:空虛。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批亢搗虛”擴展: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近義詞:批吭搗虛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注音:ㄆ一 ㄍㄤˋ ㄉㄠˇ ㄒㄨ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英文翻譯:attack the enemy by hitting the blot
成語簡拼:PGDX
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卷,救斗者不博撠,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眱热輥碜怨娉烧Z:gyjslw.com
造句:故必有批亢搗虛,形格勢禁之道。(宋 陳亮《中興論》)
成語讀音:pī gàng dǎo xū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繁體成語:批亢搗虛
成語解釋:批:用手擊;亢:咽喉,比喻要害;搗:攻擊;虛:空虛。比喻抓住敵人的要害乘虛而入。
成語用法:批亢搗虛連動式;作謂語;喻抓住要害而打擊其空虛。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