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囫圇吞棗”
“囫圇吞棗”的成語故事:
成語“囫圇吞棗”詞條資料:
成語注音:ㄏㄨˊ ㄌㄨㄣˊ ㄊㄨㄣ ㄗㄠˇ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英文翻譯:lap up information without digesting it
俄文翻譯:воспринимать без разбóру
其他翻譯:<德>eine Dattel hinunterschlucken,ohne sie zu kauen-etwas lesen,ohne es zu verstehen<法>manger les jujubes sans les mǎcher <tout gober>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讀音糾正:囫,不能讀作“wù”。
成語辨析:囫圇吞棗和“生吞活剝”;都可比喻在學習上食而不化。不同在于:①囫圇吞棗偏重指作學問不求甚解;“生吞活剝”偏重指生搬硬套。②“生吞活剝”還可形容吃東西時的狀態;囫圇吞棗不能。
近義詞:不求甚解、生吞活剝
反義詞:含英咀華、細嚼慢咽、融會貫通
成語用法:囫圇吞棗偏正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貶義,形容讀書不認真。
造句:讀書要善于思考,不能囫圇吞棗,不求甚解。
成語出處:宋 圓悟禪師《碧巖錄》:“若是知有底人,細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渾圇吞個棗?!?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日文翻譯:なつめを丸(まる)のまま飲み込む;(読書內容などを)ろくに検討(けんとう)もせずうのみにする
錯字糾正:棗,不能寫作“束”。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讀音:hú lún tūn zǎo
成語謎語:吃棗子不吐核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解釋:囫圇:整個兒;完整的。指不加咀嚼;把棗子整個吞下去。比喻學習時生吞活剝;缺乏思考;籠統地含糊地吸收知識。
成語簡拼:HLTZ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