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fdhpj"></form>

        “()富()()”的成語「貧富懸殊」

        2025年05月03日成語大全19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貧富懸殊”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如何看待社會貧富差距、貧富差距怎么計算?、中國現在的貧富差距為什么這么大?、"貧富差距"的定義是什么?、"貧富差距"的定義是什么?、如何看待社會貧富差距、造成當今中國貧富懸殊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談談中國的貧富差距貧富差距的應對政策貧富差距與兩極分化!現在社會為什么貧富差距那么大現在社會為什么貧富差距那么大中國貧富標準怎么劃分中國貧富懸殊差距?談談中國的貧富差距等

        目錄索引:
        1:成語“貧富懸殊”的詞條資料
        2:如何看待社會貧富差距
        3:貧富差距怎么計算?
        4:中國現在的貧富差距為什么這么大?
        5:"貧富差距"的定義是什么?
        6:"貧富差距"的定義是什么?
        7:如何看待社會貧富差距
        8:造成當今中國貧富懸殊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9:談談中國的貧富差距

        10:貧富差距的應對政策

        11:貧富差距與兩極分化!

        12:現在社會為什么貧富差距那么大

        13:現在社會為什么貧富差距那么大

        14:中國貧富標準怎么劃分

        15:中國貧富懸殊差距?

        16:談談中國的貧富差距

        成語“貧富懸殊”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貧富懸殊
        成語讀音:pín fù xuán shū
        成語簡拼:PFXS
        成語注音:ㄆ一ㄣˊ ㄈㄨˋ ㄒㄨㄢˊ ㄕㄨ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年代:當代成語
        成語出處:朱自清《論且顧眼前》:“現在的貧富懸殊是史無前例的?!闭怨娉烧Z:www.5dyx.cn
        成語解釋:貧的和富的相差極大
        成語用法:貧富懸殊作主語、賓語、定語;指貧窮和富裕。
        成語造句:我們要盡量消滅貧富懸殊
        英文翻譯:extreme disparity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成語“貧富懸殊”的擴展資料

        1. 如何看待社會貧富差距
        中國社會貧富狀況分析 摘要: 和諧社會的話題成為當今人們關注的焦點,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是中國社會貧富分化的加劇。盡管人們對貧富差距所引發的關于效率與公平、機會平等與結果平等乃至貧富分化的合理性等問題仍有異議,但在城鄉差距、行業差距、地區差距以及不同收入群體所受的不公正待遇的亟待解決的問題上,在縮減貧富差距、均衡利益差別等問題上,已民心所向、勢在必行。因此,應該從造成我國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事實和原因著手,不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引導社會走向穩定,走向和諧。 關鍵詞: 貧富差距 利益不均 差距 公平 和諧 引子 1、矛盾激化下的打砸搶 2004年12月20日,湖南省邵陽市中意房地產公司負責人傅中意與邵陽縣建設局長鄧節生在邵陽湘桂黔建材城因砸車發生爭執,鄧節生忽然倒地身亡。隨之發生了罕見的大規?!翱甘笔录?,4天中死者尸體擺放在傅家中,上萬人進入現場,傅的住宅被砸毀,傅中意的妻子楊麗芳多次請求警方制止死者家的打砸行為,卻沒有人搭理。傅中意在“扛尸”高潮中出逃。那些參與“扛尸”事件的人用墨汁和紅色噴漆在傅家墻壁上寫道:“有錢算什么!”“為富不仁者殺!”“血仇必報”……【1】 2、仇富還是仇腐 前年,吳敬璉先生在接受國際管理學會頒發的杰出成就獎時,對不少民營企業出現的各種問題,他指出應當分清仇富和仇腐兩種心理,針對民營企業的原罪論提法并不適合。應當把憑勤勞、憑努力經營的人和靠力暴發的人分開。 3、在農民出生到死亡過程的一個個“天價”。 首先是“天價出生費”,有人表示現在“孩子不是生出來的,而是買來的”。根據調查數據表明:與20年前相比,現在生孩子的費用至少上漲了100倍。其次是“天價教育費”,知識最有力量,對于農民,能夠改變他們命運的最好方法就是接受教育。為了孩子能上學,有些農民砸鍋賣鐵,有些農民惆悵自殺,……再次是“天價交易費用”,農民在城市間、企業間流動,承擔著高額的“交易費用”進城打工,遭遇種種門檻,可謂“城市不是農民的城市,農村才是農民的歸宿地”;農民進入企業后,淪為不折不扣的弱勢群體,很多不良老板拖欠或者賴掉他們的工錢。因為貧窮,農民工請不起律師、上不起法庭、無法舉起法律之劍。還有就是“天價醫療、養老費用”,農民有病沒錢醫,為了能夠讓自己過上比較安寧和舒適的晚年,往往有“養兒為防老”的觀念,不料子女越多負擔越重,因此陷入了一個“貧困——多生——更貧困”的惡性循環。農民不僅“生不起”,而且也“死不得”,在死亡來臨之后,還有“天價的喪葬費”等著他們【2】 二、三個方面的質疑 1、公平與效率之爭 中國經濟改革初期所取得的顯著成就,是使農村和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而這實際上縮小了整個中國范圍內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但是當時許多人片面地贊揚農民內部收入的不平等程度有所上升,以為只有加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才會帶來經濟的繁榮。由此就使只要“效率”不要公平的觀念在中國肆虐了20年。而他們所說的“效率”,其實不過是少數人的貨幣收入多而已。在這種觀念指導下,許多人只講“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閉口不談“共同富?!?。 就我國目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而言,如何協調兩者之間的關系,已經成為一個困難的抉擇。從一個方面來說,目前的中國仍然處在一個經濟建設的時代,如果社會公平是以犧牲經濟增長為代價的,也是不可取的。但從另一個方面看,面對經濟高速增長而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現實,將注意力更多地轉移到社會公平上來是完全必要的。因此,簡單地說用社會發展為中心取代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不恰當的。政府過多承擔經濟職能的現象則應當發生根本的改變。這意味著要建立一個具有超越性的、以公共服務為基本職能的政府。也就是說,政府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要將促進社會公平作為政府的一種基本職能。 2、機會平等與結果公平 哈耶克在他的《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提出了他的個人主義倫理觀:應平等待人而不是試圖使人平等?!?】哈耶克所提出的“平等待人”,有兩層含義:一是一般意義上我們所說的對于人的利的尊重和平等相待以及市場經濟中平等的市場地位等等。另外的一層意思是:每一個人實際是不同的,因此,要有差別的對待,才是真正的平等。哈耶克個人主義倫理觀的另一句話是“不試圖使人平等”,強調不要國家或集體的干預,主張放任自由,從而促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 “不試圖使人平等”如果從“不試圖使人的行為結果平等”的角度來考慮,那么是積極的。這也是哈耶克所看到的。人與人的平等是機會平等,但人與人是有差別的,因而人與人在能否把握機會,對機會的把握程度,主觀的努力程度上是不同的,有時差異是很大的,所以結果是不會也不應該平等的。社會給個人提供平等的前提條件,均等的機會,然后,任由個人在此基礎上自由發揮,這樣是有利于人的不斷發展的,在競爭體制下,可以優勝劣汰。這種不平等是合理的,是人類自身進步的需要,在競爭中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因此,即使是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的未來社會,也是不可能要求“完全平等”的,因為人是不可能完全一樣的,尤其是在人的主觀能動性上,只要有不同點存在,那么在人所作用的對象物上就會體現出來。所以在此意義上,的確要反對使人平等。 但是,如果從“不使人社會行為的前提,機會平等”角度來考慮的話,就不恰當了。反對使人平等,不應當反對旨在促使機會平等的行為。在市場經濟中也存在著不公平競爭等問題。為什么會存在這些問題呢?因為,國家所提供的法律,經濟,政治體制以及市場經濟體制是不完善的,并不能為每個人保證社會行為前提的平等,機會的平等。而在社會轉型時期,這個問題就更加突出了,由于種種制度的不完善,所以種種在完善制度下可以避免的不平等就體現出來了,如中國的城鄉差距,東西部差距等不平等的現象,給各方在經濟中的平等發展造成障礙。需要國家的干預,使之平等,協調發展。平等的過程,也是各方面體制完善的過程。 3、對貧富差距合理性的質疑 據媒體報道,一位統計學家認為,中國目前的貧富差距總體上是合理的。其理由是,中國是一個典型的二元經濟結構的國家,不能以基尼系數一般的標準來看待中國。對于一個不是二元經濟的國家,基尼系數可能管用,但中國農村人口占大多數,基尼系數要放大一些才管用。 這種判斷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實際上,中國現階段的二元經濟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為強化所造成的,其本身就是一種不公正、不合理的現象。從縱向的角度來看,農民對于中國現代化事業的貢獻度同社會應有的回報度不成比例,因而二元經濟結構被強化。為了全力以赴地推進工業化,從1952—1986年,國家通過價格“剪刀差”從農業中隱蔽地抽走了5823.74億元的巨額資金,加上收繳的農業稅1044.38億元,34年間國家共從農業抽走了6868.12億元的資金,而在60年代整個國家每年的財政收入只有幾百億元。【5】很難想象沒有農村的支撐,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會有今天的局面,而農民所直接承受的卻是日益強化的二元經濟結構。這嚴重地違背了代際之間所應當具有的公正準則。從橫向的角度來看,現行的許多社會經濟政策是在維護甚至是在強化二元經濟結構。比如,戶籍制度是在維護和強化一種社會身份等級制,而諸如有所區別對待的就業政策、社會保障等政策則是在維護和強化城鄉居民之間的隔離。這些,無疑人為助長了中國的二元經濟結構,是一種十分典型的不公正現象。 回首20年,一句“翻兩番”就可概括這個偉大的成就。而今后20年的經濟發展就沒這么簡單,經濟總量要翻兩番,但環境污染不能翻兩番,東西部差距不能翻兩番,能源消耗不能翻兩番,貧富差距不能翻兩番,城鄉差別不能翻兩番,如此等等【6】 中國農村受苦受難的老白姓至今對毛主席感恩戴德,但對改革開放的帶來的經濟的發展無動于衷,因為這種好處于他們無關,至少他們會一直這樣認為,并且抱怨聲到處都是。 三、我國目前貧富分化現狀 1、 比基尼系數 中國現階段的貧富差距究竟是否合理?對此,應當用多個標準綜合來衡量,其中基尼系數于綜合性的指標。 自90年代深化改革階段以來,社會貧富分化加劇。有研究表明,表征這一分化程度之一的基尼系數已超過國際公認的預警線(0.3~0.4),全國城鄉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數已達0.4577。到1995年,全國的基尼系數為0.445。這一數值比1983年的基尼系數的估計值高出16個百分點,比1988年的估計之高出7個百分點。全國的基尼系數平均每年以1個百分點的速度在不斷上升?!?】 根據大多數相關家的研究成果,中國現在的基尼系數在0.458以上,有的學者甚至認為在0.49以上。即便是按0.458來算,中國現在的基尼系數已經超出了合理的范圍?!?】 2、城鄉分化 我國工業布局及社區建設,自1949年以來,一方面,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資源再分配格局中,以犧牲農業及農村發展為積累,使得持續發展的社區資源集中于城市,并形成了較大的城鄉發展差距及較尖銳的城鄉發展矛盾。另一方面,即使在城市社區,于資源配置上,也處于功能單一及力分配的分割狀態,從而使得城市發展亦出現了不平等格局:一是資源優勢集中于少數幾個大城市,且為邊界封閉、簡單消費的城市社區功能形態;二是其他中、小城市僅是服務于這幾個大城市的單一功能單位--被中央計劃指令性地要求向這幾個大城市低價、甚至無償地或提供某些稀缺資源,或供應某些特色商品,或輸送大城市發展急需的掌握一技之長者,而他們自身的城市化發展則被置于準計劃甚至計劃外(所謂’自己找米下鍋’)的分配及發展狀態下,且受制于中央計劃中所謂一個個“五年計劃’的政策規定?!?】從城鄉收入差距方面來看,如果扣除農民用于擴大再生產的費用,再把城市居民各種福利也計算進來,那么中國的城鄉差距實際已經達到了5:1或者是6:1。這個數字差不多居世界之首?!?0】至今,中國農村有一半的農民因經濟原因看不起病。我國中西部農民因看不起病,死于家中的比例高達60%-80% 3、行業差距 從行業收入差距來看,中國現在行業之間的差距也是很大的。北京市統計局的調查顯示,2001年全市86個大類行業中,最高工資行業與最低工資行業相差6.6倍,二者間的差距比2000年加大了1.9倍。 有學者指出,目前中國占總戶數20%的最富有戶收入,占有全部收入的51%以上,而20%低收入戶只占4%左右。從主觀感受方面來看,多數社會成員已認為貧富差距是中國嚴重的社會問題。【11】 四、造成我國貧富差距拉大的原因 1、政策上的財富分配不平等 首先讓我們看看,中國如何陷入了兩極分化的社會危機中。為當前的貧富兩極分化辯護的人總是說,這是在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其實單純的向市場經濟轉軌并不會造成如此嚴重的貧富分化,我們今日的收入和財富分配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最近20年來經濟政策的偏向。 在只要效率不要公平的思想指導下,加劇收入和財富分配不平等的作法首先表現在,中國經濟中的優惠政策幾乎從來都是只給予市場經濟中的強勢集團。20年來中國的經濟政策已經形成了一個惡習,這就是只給富者以優惠政策,只給富裕地區和富裕的個人以優惠政策。 a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 這種制造貧富兩極分化的政策偏向主要表現在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上。當今中國收入最高的群體之一,是在外資企業工作的高薪階層。許多人以為這種特高的薪金來源于外資企業的高效率,其實外資企業的這種巨額薪金支出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的稅收政策優惠造成的。這種畸形的稅收政策優惠不僅表現在法定的稅率上,表現在外資企業一直享有低于中國企業的所得稅稅率、一定年限的所得稅稅收減免上,而且表現在操作層次上的稅收征收方式上。對中國企業,超過一定數額的員工工資不能計入成本,而應當視為利潤的一部分,從而不僅員工應當繳納相應的個人所得稅,企業還要為此繳納相應的企業所得稅。但是這種作法卻沒有適用于外資企業給其員工的工資,外資企業的員工工資就都可以不視為企業利潤,從而不必繳納相應的企業所得稅。 在這種不平等的稅收待遇下,中國企業由于稅負過重而難以提高職工工資,外資企業卻由于稅負較輕而樂于給其員工高薪。實際上,外資企業給其員工的高薪在很大程度上是拿著中國政府的企業所得稅送人情。外資企業薪金普遍高于中國企業,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特殊的稅收優惠政策造成的。 b國有企業職工的不公平待遇 最近幾年中國的財富和收入分配不平等進一步加劇,這主要因為國家在政策方面對國有企業的職工待遇不公,切斷了國企長期發展的后路。 首先國有企業剝離了幾千萬員工。對國有企業員工的這種“剝離”,不僅意味著原國有企業的員工因同時失去工作和收入而下崗,更主要的是意味著他們失去了任何社會保障,落入了被國家和社會完全拋棄的地位——他們往往被迫以幾萬元甚至僅僅幾千元就買斷了工齡,從此政府就擺脫了向他們提供養老金的義務,這使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將來有可能得不到任何養老金。另外,從國企的長遠發展而言,自從轉向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以來,政府就基本上不再向企業實行大量的財政性投資。國有企業能夠得到的主要“優惠”和“資源”,其實是銀行的貸款。從來就沒有見到過給全體國有企業的一個稅收優惠,而只知道每當政府財政緊張時,就以一切可能的名目、甚至以違反法律和政策規定的方式來增加對國有企業的稅收。在實際收稅過程中,由于片面使用行政手段維護“稅收紀律”,造成對非國有部門沒有足夠的稅收紀律約束,以致非國有部門逃稅嚴重?!?2】這兩方面因素聯合作用的結果,使國有部門承受了不成比例的負擔,國有企業在稅收總額中所占比例極大地高于它在整個經濟總產出中的比例。 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我們至今為止一直沒有形成有效的國有財產保值增值機制,最初的所謂“放讓利”,就偏離了國有企業改革的正確方向。它將企業的一切大都讓給廠長或經理一個人,不對其資金運作進行任何監督。結果是方便了國有企業的少數經理人員大肆進行在職消費,任意揮霍企業資金,甚至侵吞公有財產,20世紀90年代以來興起的國有企業辦“混合所有制企業”和“產交易”的浪潮,實際上就變成了少數特人物轉移資金以侵吞國有資本的手段。在這以后掀起了兩場運動:“國有企業退出競爭性領域”等于不準國有企業繼續經營,“改制”則更是明目張膽地實行私有化,而且基本上是以向少數特人物白送國有財產的方式實行貴私有化,讓少數人放手掠奪全國人民的財產。就是10年來這兩個階段的“國有企業改革”,不僅將許多國有企業送上了絕路,而且在一極喂養出了一個有驚人財富的暴富階層,在另一極斷送了大部分國有企業職工的生路,使他們墜入了貧困的深淵?!?3】 c、地區政策不平衡 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有先天因素,但政府政策不平衡的人為因素也需要予以重視。本來東南沿海地區在市場經濟中天生就有地理上的優勢,可以長期保持比內地更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它們卻在最近20年中一直在政策待遇上享有比內地多得多的優惠。90年代初,東南沿海的富裕和老工業基地的貧窮已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是某些部門給東南沿海特殊政策優惠的惡習仍然沒有終結。這就造成了經濟政策上的一大奇觀:發達國家政府的特殊優惠政策都給予貧窮困難地區,而中國的特殊優惠政策卻集中地給予最富裕繁榮的地區。結果是老工業基地由于不堪財政重負而衰落,形成了今日大批人絕對貧困化的局面,而東南沿海的個別省份卻富冠全國。這樣造成的地區性貧富分化絕不能算是公平的。 2、盲目追求外向型經濟的后果 20年來的指導思想一直是片面地追求出口導向的外向型經濟。為此而形成的一系列政策都在加劇收入和財富分配上的兩極分化。 首先,近年來的貧富兩極分化在很大程度上與各種違法違規行為有關,也與大量侵吞公有財產有關。而經濟的“外向化”程度越高,從事這種違規致富行為的人就越大膽越方便,因為頻繁的對外交易和國際資金流動極大地便利了違法致富的資金出逃,而且這種頻繁的對外經濟交易本身就提供了大量的非法致富機會。最典型的例子是為了推行所謂的走出去戰略而讓私人以私營公司名義用國家資金在國外注冊企業,這極大地方便了許多見利忘義之徒侵吞國有財產——在國外注冊私營企業的老板可以翻臉不認帳,不承認國家在自己注冊企業中所擁有的財產,而中國政府甚至連向外國政府控告這種人的法律依據都沒有。 其次,為刺激出口所實行的不惜代價的出口退稅政策是造成兩極分化的又一大源泉。出口退稅給予的暴富機會是如此之大,以致假造出口單據以騙取出口退稅本身成了某些“模范外向型地區”的一大賺錢機會。 再次,對加工貿易的優惠政策也是當今貧富分化如此嚴重的一個原因。按照這種政策,為加工后出口的產品生產所進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都免征關稅和增值稅,甚至還可以享受其它的政策優惠。這樣一種政策鼓勵了生產出口產品的企業切斷與其國內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者的聯系,它雖然有利于廣東等少數沿海地區發展加工出口經濟,卻使廣東的出口產業發展不再能帶動內地的相關產業發展和產業升級,由此而加劇了直接生產出口產品的行業和地區與其它行業與地區之間的貧富分化,使廣東的富裕與全國的經濟發展失去了關聯。 最后,“鯰魚效應”的觀念加劇了貧富分化。這種觀念認為,進口的壓力會使面向國內市場的企業活得更好,就象在長途販運的活魚中放入吃魚的鯰魚會激活販運的魚那樣。而近幾年的許多政策都是按照這種思路設計的。實際上即便是那些在開放進口的壓力下生存下來的企業和個人,他們的生存境遇和福利也往往會大幅度下降,這會使貧者進一步貧窮,從而加大社會中的貧富分化。 五、縮小貧富差距,勢在必行 1、貧富分化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已經徹底改變了過去那種吃大鍋飯的平均主義現象,社會、企業效率得到了明顯提高。但是,隨之而來出現了另一種情況,就是由于利益分配不能很好地進行調整,使分配嚴重不公,直接導致貧富懸殊直線拉大。一部分人收入越來越低,而另一部分人,也就是所說的“金字塔塔尖上的人”收入越來越高。更為可怕的是,個別在“金字塔塔尖上的人”不是通過誠實勞動富裕起來的,而是通過一些不正當、不公平的手段實現了富裕的目的。這就讓大多數人對一些“金字塔塔尖上的人”不那么信服。【14】另外, 社會財富增加到了少部分人手中,改革的成果不能使大多數享受到,而且使大多數人相對貧困,這就違背了改革所要達到的目的。如果這種貧富懸殊繼續下去,如果相對貧困人口繼續增加,必將帶來嚴重的社會后果,最終會引起社會動蕩。 貧富差距已成為中國社會一個十分嚴重的社會問題,對于中國社會的安全運行和健康發展造成了十分有害的負面影響。黨和政府對于中國人民的鄭重承諾是“共同富?!?,中國共產黨的十六大報告也明確宣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內容之一是“惠及十幾億人口”。鑒于此,我們不應回避貧富差距問題,更不能有意掩飾貧富差距問題的嚴重性。只有正視這一問題,才談得上全力以赴地解決這一問題。 2、貧富分化與構建和諧社會理念的沖突 構建和諧社會成為今年兩會的主題。和諧社會是一個有能力解決和化解利益沖突,并由此實現利益大體均衡的社會,和諧社會的基礎就是利益均衡。去年,由香港學者郎咸平引發了國有企業改革的大討論。這場討論在某種意義上宣布了利益時代的到來。人們可以看到,這場爭論與其說是不同觀點和主張的交鋒,不如說是不同利益訴求的對立,特別是如何解決強勢群體和弱勢群體之間的利益均衡問題。 應當說,在過去20多年中,雖然市場經濟的框架已經基本得以確立,但為市場經濟必不可少的利益均衡機制卻沒有相應地建立起來。2004年中國改革的重要主題之一,就是為建立和諧社會所進行的努力。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要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梢哉f,這意味著社會發展取向上的一個重要轉變,即在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使經濟建設與社會協調同步發展。這種轉變的一個基本背景是,在過去的20多年中,我們建立了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去年人均GDP突破1000 美元,經濟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可以說,經過20多年的經濟體制改革,市場經濟的體制框架在我國已經基本確立。因此現實的危險不是有些人擔心的向舊體制的倒退,而是由于種種原因形成一種壞的市場經濟,并由此斷送建立一個好的市場經濟的前景,甚至從根本上敗壞掉市場經濟的名聲。這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與市場經濟相配套的利益均衡機制。在人均1000美元這個階段,世界各國的經驗表明,社會矛盾處理得好,國家就可能較順利地進入一個新發展階段;反之,結果就是社會利益格局的嚴重失衡,社會分化日益加劇,社會矛盾不斷增加,甚至使社會陷入倒退?!?5】 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如何建立一個和諧社會的問題擺在了人們的面前。和諧社會的含義無疑是相當廣泛的。建立和諧社會,這是一個偉大的系統工程,將對中國的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在中國目前情況下,和諧社會的最基本含義是形成一種大體均衡的利益格局。缺少了利益格局的大體均衡,和諧社會就無從談起。 六、如何縮減貧富差距 在社會貧富分化亟待解決的情況下,在構建和諧社會理念已近深入人心的情況下,如何解決社會分配不公,貧富差距太大的問題就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解鈴還須系鈴人,要解決這一問題,也必須從問題的發因著手。 第一,國家對企業的征稅。就目前的情況說,我國企業的稅負特別是名義稅率是不輕的。但問題是,稅收效率不高,企業偷稅逃稅現象嚴重;另外,在個人收入所得稅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對高收入群體稅收的征繳存在很多漏洞,個稅還未形成調節貧富差別的有效機制,甚至起的是相反的作用。政府必須加大對于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同時考慮提高個人所得稅的征收起點和提高個人所得稅的稅率。還有就是,我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通過正當手段富裕起來的,但是,也確實有個別人富裕的并不那么陽光。特別是一些人在淘“第一桶金”時,出現的問題較多。有人提出了不追究這批人的“原罪”的觀點。其實,關鍵是看有沒有罪,如果有罪,為何不追究,不追究就是對整個社會的不公,對全體人民的犯罪。 第二,是國家財政用于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的資金比重較小,大量的資金用在政府直接投資、改善投資環境和行政支出上因此,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利益均衡機制首先是要改善國家的再分配。在最近的兩年中,國家再分配有向農村和城市弱勢群體傾斜的跡象,但力度仍然有限?,F在迫切的問題是要增加政府財政對社會保障和農村基礎教育及醫療的投入 第三、完善利益表達機制 可以說,在利益主體已經多元化的今天,利益表達的問題,特別是弱勢群體的利益表達問題,已經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建立起相應的利益表達機制,是建構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值得注意的是,在2004年年底,全國總工會的幾個動作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第一,堅定支持工人在三資企業建立工會。第二,支持來自農村的工人加入工會第三,對于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全國總工會向政府提出建議:出臺多種解決辦法。應當說,強化工會的作用,使工會能夠真正成為工人表達和爭取利益的組織,是形成相對均衡的勞資關系的必要條件之一。 第四,國企改革過程中的資產轉移的規范化 在對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出售國有資產過程中,如果符合以下條件,則可以保證國有資產不發生量變,不發生國有資產流失,堵住國有企業改制和戰略重組中可能發生的私有化漏洞。公正評估國有資產,公開轉讓國有資產,收回的國有資產用于再投資,建立復式財政預算制度。國企改革問題,必須迅速建立國有資產轉移的法律,使它有法可依。國有企業的改革改制措施必須體現競爭、透明、公開的要求,必須讓公眾有參與的機會??赡苡行┤藭f,一旦有公眾參與,各個利益集團討價還價,可能使問題復雜化,決策的成本會大大地提高。但是,它帶來的是相對公平,后患比較少,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來看,應該是值得的。 第五、法治約束下的機會平等 建立法治的市場經濟有助于抑制這種活動和實現機會平等,因此既有利于效率提高,也有利于收入平等的實現。鄧小平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正是要激勵那些勤于勞動、善于經營的人能夠發揮他們的才能,在市場活動中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如果不是這樣,不是去推進我國的法治市場經濟的制度建設,而是讓少數人憑借行政力進行尋租活動,甚至靠鯨吞國有資產和掠奪大眾而暴富,效率和平等的狀況都會惡化。所以,以分配狀況惡化為由來反對我國市場取向改革的大方向,是沒有道理的。我們應當通過市場取向的改革,進一步鏟除尋租的土壤,既推進平等,又促進效率的提高。 最后,加強公款消費的查處力度。一些暴富者是公款催生的,是公款消費推動的,中國的政府官員到外國去吃不飽肚子決不是一句笑話,剖析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在國內吃得太飽,以至于撐大了肚皮。必須對公款消費以及借公款消費之名為自己謀私利的行為進行打擊和制約。內容來自www.5dyx.cn
        2. 貧富差距怎么計算?
        基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經濟學家基尼(Corrado Gini,1884-1965)于1912年提出的,定量測定收入分配差異程度,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其經濟含義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進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總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數最大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個單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則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平均,即人與人之間收入完全平等,沒有任何差異。但這兩種情況只是在理論上的絕對化形式,在實際生活中一般不會出現。因此,基尼系數的實際數值只能介于0~1之間。目前,國際上用來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標很多。基尼系數由于給出了反映居民之間貧富差異程度的數量界線,可以較客觀、直觀地反映和監測居民之間的貧富差距,預報、預警和防止居民之間出現貧富兩極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同和普遍采用?;岣鶕鍌惔那€提出的判斷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標。設實際收入分配曲線和收入分配絕對平等曲線之間的面積為A,實際收入分配曲線右下方的面積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這個數值被稱為基尼系數或稱洛倫茨系數。如果A為零,基尼系數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為零則系數為1,收入分配絕對不平等。收入分配越是趨向平等,洛倫茨曲線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數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趨向不平等,洛倫茨曲線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數也越大。基尼系數,按照聯合國有關組織規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絕對平均; 0.2-0.3表示比較平均; 0.3-0.4表示相對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增長的同時,貧富差距逐步拉大,綜合各類居民收入來看,基尼系數越過警戒線已是不爭的事實。我國基尼系數已跨過0.4,達到了0.47(2004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中國社會的貧富差距已經突破了合理的限度,總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額僅為4.7%,而總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總收入的份額高達50%。突出表現在收入份額差距和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東中西部地區居民收入差距過大、高低收入群體差距懸殊等方面。將基尼系數0.4作為監控貧富差距的警戒線,應該說,是對許多國家實踐經驗的一種抽象與概括,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但是,各國、各地區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居民的承受能力及社會價值觀念都不盡相同,所以這種數量界限只能用作宏觀調控的參照系,而不能成為禁錮和教條。目前,我國共計算三種基尼系數,即:農村居民基尼系數、城鎮居民基尼系數和全國居民基尼系數?;嵯禂?.4的國際警戒標準在我國基本適用。從我國的客觀實際出發,在單獨衡量農村居民內部或城鎮居民內部的收入分配差距時,可以將各自的基尼系數警戒線定為0.4;而在衡量全國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時,可以將警戒線上限定為0.5,實際工作中按0.45操作。而今,改革30年以后,中國基尼系數已達到0.5,中國創造的這個記錄,速度是飛快的內容來自www.5dyx.cn
        3. 中國現在的貧富差距為什么這么大?
        1、“先富與共富”政策的實施
        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這一政策在改革開放初期對于打破中國經濟發展的桎梏,讓經濟得以迅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F在的問題是,這一政策沒有得到完整的落實。先富起來的人并沒有去帶動其他人實現共同富裕。從而拉大了相互之間的貧富差距。
        2、“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政策的執行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生產力不發達,治窮是最主要的任務。鄧小平同志指出:“搞社會主義,一定要使生產力發達,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我們堅持社會主義,要建設對資本主義具有優越性的社會主義,首先必須擺脫貧窮?!?br>因此,鄧小平同志反復強調:發展才是硬道理。由于沒能完全理解鄧小平同志的這一重要思想,“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理論受到了人們的追捧,并成為近年來我國經濟工作中的一項重要政策。該理論的支持者認為,只要效率問題解決了,公平問題自然會得到解決。正是在這一錯誤思想的指導下,公平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國人的重視,國民貧富差距的擴大就成為了必然的結果。
        3、經濟運行機制的不健全
        我國正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一套健全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尚沒有真正建立。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人能夠投機鉆營,非法、違法經營和力資本化,造成不合理的貧富分化,導致社會貧富差距懸殊。根據有關家粗略計算,各種非法收入在全國范圍內大約使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數上升31%。
        4、稅收制度的不合理
        毋庸置疑,國家通過健全的稅收制度,可以有效緩解貧富差距的問題。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里,無論是從絕對數量上還是從稅率上來看,收入高的人比收入低的人要繳納高很多的稅收。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頻繁出現在福布斯(或胡潤)中國富豪榜上的中國富豪們,并沒有出現在繳稅排行榜的前列。這充分說明了目前中國的稅收制度的不健全。由于對于高收入群體缺乏合理的、必要的“限高”,導致了我國國民貧富差距的擴大。
        5、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除了合理的稅收制度外,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也同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貧富差距的問題。然而,同經濟發展幅度相比,我國的社會保障事業以及社會轉移支付明顯表現出嚴重的滯后。在這種情形下,農民、城鎮的退休人員、城鎮的失業人員及其親由于得不到及時的、足量的保障,最有可能成為貧困者,從而使整個社會的貧富差距不斷拉大。
        6、不平等競爭的存在
        最后,經濟領域中存在著許多不平等的競爭也是我國貧富差距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平等競爭表現在很多方面,最突出的是一些部門、行業甚至是一些個別的社會成員,能夠通過壟斷經營獲得壟斷利益或高額利潤,而其他的社會群體和社會成員卻不能,因此最終形成了非常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比如,一些借助國家特許經營的壟斷行業就獲得了“暴利”。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4. 貧富差距的定義是什么?
        基尼系數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由意大利經濟學家于1922年提出。其經濟含義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進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總收入的百分比。 基尼系數最大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個單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則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平均,即人與人之間收入完全平等,沒有任何差異。但這兩種情況只是在理論上的絕對化形式,在實際生活中一般不會出現。因此,基尼系數的實際數值只能介于0~1之間。 目前,國際上用來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標很多。基尼系數由于給出了反映居民之間貧富差異程度的數量界線,可以較客觀、直觀地反映和監測居民之間的貧富差距,預報、預警和防止居民之間出現貧富兩極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同和普遍采用。 按照國際慣例,基尼系數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間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間表示“相對平均”,在0.3~0.4之間為“比較合理”,同時,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收入分配貧富差距的“警戒線”,認為0.4~0.6為“差距偏大”,0.6以上為“高度不平均”。公益成語:www.5dyx.cn
        5. 貧富差距的定義是什么?
        基尼系數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由意大利經濟學家于1922年提出。其經濟含義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進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總收入的百分比。 基尼系數最大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個單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則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平均,即人與人之間收入完全平等,沒有任何差異。但這兩種情況只是在理論上的絕對化形式,在實際生活中一般不會出現。因此,基尼系數的實際數值只能介于0~1之間。 目前,國際上用來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標很多?;嵯禂涤捎诮o出了反映居民之間貧富差異程度的數量界線,可以較客觀、直觀地反映和監測居民之間的貧富差距,預報、預警和防止居民之間出現貧富兩極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同和普遍采用。 按照國際慣例,基尼系數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間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間表示“相對平均”,在0.3~0.4之間為“比較合理”,同時,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收入分配貧富差距的“警戒線”,認為0.4~0.6為“差距偏大”,0.6以上為“高度不平均”。本內容來自www.5dyx.cn
        6. 如何看待社會貧富差距
        中國社會貧富狀況分析 摘要: 和諧社會的話題成為當今人們關注的焦點,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是中國社會貧富分化的加劇。盡管人們對貧富差距所引發的關于效率與公平、機會平等與結果平等乃至貧富分化的合理性等問題仍有異議,但在城鄉差距、行業差距、地區差距以及不同收入群體所受的不公正待遇的亟待解決的問題上,在縮減貧富差距、均衡利益差別等問題上,已民心所向、勢在必行。因此,應該從造成我國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事實和原因著手,不斷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引導社會走向穩定,走向和諧。 關鍵詞: 貧富差距 利益不均 差距 公平 和諧 引子 1、矛盾激化下的打砸搶 2004年12月20日,湖南省邵陽市中意房地產公司負責人傅中意與邵陽縣建設局長鄧節生在邵陽湘桂黔建材城因砸車發生爭執,鄧節生忽然倒地身亡。隨之發生了罕見的大規?!翱甘笔录?,4天中死者尸體擺放在傅家中,上萬人進入現場,傅的住宅被砸毀,傅中意的妻子楊麗芳多次請求警方制止死者家的打砸行為,卻沒有人搭理。傅中意在“扛尸”高潮中出逃。那些參與“扛尸”事件的人用墨汁和紅色噴漆在傅家墻壁上寫道:“有錢算什么!”“為富不仁者殺!”“血仇必報”……【1】 2、仇富還是仇腐 前年,吳敬璉先生在接受國際管理學會頒發的杰出成就獎時,對不少民營企業出現的各種問題,他指出應當分清仇富和仇腐兩種心理,針對民營企業的原罪論提法并不適合。應當把憑勤勞、憑努力經營的人和靠力暴發的人分開。 3、在農民出生到死亡過程的一個個“天價”。 首先是“天價出生費”,有人表示現在“孩子不是生出來的,而是買來的”。根據調查數據表明:與20年前相比,現在生孩子的費用至少上漲了100倍。其次是“天價教育費”,知識最有力量,對于農民,能夠改變他們命運的最好方法就是接受教育。為了孩子能上學,有些農民砸鍋賣鐵,有些農民惆悵自殺,……再次是“天價交易費用”,農民在城市間、企業間流動,承擔著高額的“交易費用”進城打工,遭遇種種門檻,可謂“城市不是農民的城市,農村才是農民的歸宿地”;農民進入企業后,淪為不折不扣的弱勢群體,很多不良老板拖欠或者賴掉他們的工錢。因為貧窮,農民工請不起律師、上不起法庭、無法舉起法律之劍。還有就是“天價醫療、養老費用”,農民有病沒錢醫,為了能夠讓自己過上比較安寧和舒適的晚年,往往有“養兒為防老”的觀念,不料子女越多負擔越重,因此陷入了一個“貧困——多生——更貧困”的惡性循環。農民不僅“生不起”,而且也“死不得”,在死亡來臨之后,還有“天價的喪葬費”等著他們【2】 二、三個方面的質疑 1、公平與效率之爭 中國經濟改革初期所取得的顯著成就,是使農村和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而這實際上縮小了整個中國范圍內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但是當時許多人片面地贊揚農民內部收入的不平等程度有所上升,以為只有加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才會帶來經濟的繁榮。由此就使只要“效率”不要公平的觀念在中國肆虐了20年。而他們所說的“效率”,其實不過是少數人的貨幣收入多而已。在這種觀念指導下,許多人只講“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閉口不談“共同富裕”。 就我國目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而言,如何協調兩者之間的關系,已經成為一個困難的抉擇。從一個方面來說,目前的中國仍然處在一個經濟建設的時代,如果社會公平是以犧牲經濟增長為代價的,也是不可取的。但從另一個方面看,面對經濟高速增長而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現實,將注意力更多地轉移到社會公平上來是完全必要的。因此,簡單地說用社會發展為中心取代經濟建設為中心,是不恰當的。政府過多承擔經濟職能的現象則應當發生根本的改變。這意味著要建立一個具有超越性的、以公共服務為基本職能的政府。也就是說,政府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要將促進社會公平作為政府的一種基本職能。 2、機會平等與結果公平 哈耶克在他的《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提出了他的個人主義倫理觀:應平等待人而不是試圖使人平等。【4】哈耶克所提出的“平等待人”,有兩層含義:一是一般意義上我們所說的對于人的利的尊重和平等相待以及市場經濟中平等的市場地位等等。另外的一層意思是:每一個人實際是不同的,因此,要有差別的對待,才是真正的平等。哈耶克個人主義倫理觀的另一句話是“不試圖使人平等”,強調不要國家或集體的干預,主張放任自由,從而促使人與人之間的平等。 “不試圖使人平等”如果從“不試圖使人的行為結果平等”的角度來考慮,那么是積極的。這也是哈耶克所看到的。人與人的平等是機會平等,但人與人是有差別的,因而人與人在能否把握機會,對機會的把握程度,主觀的努力程度上是不同的,有時差異是很大的,所以結果是不會也不應該平等的。社會給個人提供平等的前提條件,均等的機會,然后,任由個人在此基礎上自由發揮,這樣是有利于人的不斷發展的,在競爭體制下,可以優勝劣汰。這種不平等是合理的,是人類自身進步的需要,在競爭中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因此,即使是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的未來社會,也是不可能要求“完全平等”的,因為人是不可能完全一樣的,尤其是在人的主觀能動性上,只要有不同點存在,那么在人所作用的對象物上就會體現出來。所以在此意義上,的確要反對使人平等。 但是,如果從“不使人社會行為的前提,機會平等”角度來考慮的話,就不恰當了。反對使人平等,不應當反對旨在促使機會平等的行為。在市場經濟中也存在著不公平競爭等問題。為什么會存在這些問題呢?因為,國家所提供的法律,經濟,政治體制以及市場經濟體制是不完善的,并不能為每個人保證社會行為前提的平等,機會的平等。而在社會轉型時期,這個問題就更加突出了,由于種種制度的不完善,所以種種在完善制度下可以避免的不平等就體現出來了,如中國的城鄉差距,東西部差距等不平等的現象,給各方在經濟中的平等發展造成障礙。需要國家的干預,使之平等,協調發展。平等的過程,也是各方面體制完善的過程。 3、對貧富差距合理性的質疑 據媒體報道,一位統計學家認為,中國目前的貧富差距總體上是合理的。其理由是,中國是一個典型的二元經濟結構的國家,不能以基尼系數一般的標準來看待中國。對于一個不是二元經濟的國家,基尼系數可能管用,但中國農村人口占大多數,基尼系數要放大一些才管用。 這種判斷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實際上,中國現階段的二元經濟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為強化所造成的,其本身就是一種不公正、不合理的現象。從縱向的角度來看,農民對于中國現代化事業的貢獻度同社會應有的回報度不成比例,因而二元經濟結構被強化。為了全力以赴地推進工業化,從1952—1986年,國家通過價格“剪刀差”從農業中隱蔽地抽走了5823.74億元的巨額資金,加上收繳的農業稅1044.38億元,34年間國家共從農業抽走了6868.12億元的資金,而在60年代整個國家每年的財政收入只有幾百億元。【5】很難想象沒有農村的支撐,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會有今天的局面,而農民所直接承受的卻是日益強化的二元經濟結構。這嚴重地違背了代際之間所應當具有的公正準則。從橫向的角度來看,現行的許多社會經濟政策是在維護甚至是在強化二元經濟結構。比如,戶籍制度是在維護和強化一種社會身份等級制,而諸如有所區別對待的就業政策、社會保障等政策則是在維護和強化城鄉居民之間的隔離。這些,無疑人為助長了中國的二元經濟結構,是一種十分典型的不公正現象。 回首20年,一句“翻兩番”就可概括這個偉大的成就。而今后20年的經濟發展就沒這么簡單,經濟總量要翻兩番,但環境污染不能翻兩番,東西部差距不能翻兩番,能源消耗不能翻兩番,貧富差距不能翻兩番,城鄉差別不能翻兩番,如此等等【6】 中國農村受苦受難的老白姓至今對毛主席感恩戴德,但對改革開放的帶來的經濟的發展無動于衷,因為這種好處于他們無關,至少他們會一直這樣認為,并且抱怨聲到處都是。 三、我國目前貧富分化現狀 1、 比基尼系數 中國現階段的貧富差距究竟是否合理?對此,應當用多個標準綜合來衡量,其中基尼系數于綜合性的指標。 自90年代深化改革階段以來,社會貧富分化加劇。有研究表明,表征這一分化程度之一的基尼系數已超過國際公認的預警線(0.3~0.4),全國城鄉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數已達0.4577。到1995年,全國的基尼系數為0.445。這一數值比1983年的基尼系數的估計值高出16個百分點,比1988年的估計之高出7個百分點。全國的基尼系數平均每年以1個百分點的速度在不斷上升?!?】 根據大多數相關家的研究成果,中國現在的基尼系數在0.458以上,有的學者甚至認為在0.49以上。即便是按0.458來算,中國現在的基尼系數已經超出了合理的范圍。【8】 2、城鄉分化 我國工業布局及社區建設,自1949年以來,一方面,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資源再分配格局中,以犧牲農業及農村發展為積累,使得持續發展的社區資源集中于城市,并形成了較大的城鄉發展差距及較尖銳的城鄉發展矛盾。另一方面,即使在城市社區,于資源配置上,也處于功能單一及力分配的分割狀態,從而使得城市發展亦出現了不平等格局:一是資源優勢集中于少數幾個大城市,且為邊界封閉、簡單消費的城市社區功能形態;二是其他中、小城市僅是服務于這幾個大城市的單一功能單位--被中央計劃指令性地要求向這幾個大城市低價、甚至無償地或提供某些稀缺資源,或供應某些特色商品,或輸送大城市發展急需的掌握一技之長者,而他們自身的城市化發展則被置于準計劃甚至計劃外(所謂’自己找米下鍋’)的分配及發展狀態下,且受制于中央計劃中所謂一個個“五年計劃’的政策規定?!?】從城鄉收入差距方面來看,如果扣除農民用于擴大再生產的費用,再把城市居民各種福利也計算進來,那么中國的城鄉差距實際已經達到了5:1或者是6:1。這個數字差不多居世界之首?!?0】至今,中國農村有一半的農民因經濟原因看不起病。我國中西部農民因看不起病,死于家中的比例高達60%-80% 3、行業差距 從行業收入差距來看,中國現在行業之間的差距也是很大的。北京市統計局的調查顯示,2001年全市86個大類行業中,最高工資行業與最低工資行業相差6.6倍,二者間的差距比2000年加大了1.9倍。 有學者指出,目前中國占總戶數20%的最富有戶收入,占有全部收入的51%以上,而20%低收入戶只占4%左右。從主觀感受方面來看,多數社會成員已認為貧富差距是中國嚴重的社會問題?!?1】 四、造成我國貧富差距拉大的原因 1、政策上的財富分配不平等 首先讓我們看看,中國如何陷入了兩極分化的社會危機中。為當前的貧富兩極分化辯護的人總是說,這是在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其實單純的向市場經濟轉軌并不會造成如此嚴重的貧富分化,我們今日的收入和財富分配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最近20年來經濟政策的偏向。 在只要效率不要公平的思想指導下,加劇收入和財富分配不平等的作法首先表現在,中國經濟中的優惠政策幾乎從來都是只給予市場經濟中的強勢集團。20年來中國的經濟政策已經形成了一個惡習,這就是只給富者以優惠政策,只給富裕地區和富裕的個人以優惠政策。 a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 這種制造貧富兩極分化的政策偏向主要表現在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上。當今中國收入最高的群體之一,是在外資企業工作的高薪階層。許多人以為這種特高的薪金來源于外資企業的高效率,其實外資企業的這種巨額薪金支出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的稅收政策優惠造成的。這種畸形的稅收政策優惠不僅表現在法定的稅率上,表現在外資企業一直享有低于中國企業的所得稅稅率、一定年限的所得稅稅收減免上,而且表現在操作層次上的稅收征收方式上。對中國企業,超過一定數額的員工工資不能計入成本,而應當視為利潤的一部分,從而不僅員工應當繳納相應的個人所得稅,企業還要為此繳納相應的企業所得稅。但是這種作法卻沒有適用于外資企業給其員工的工資,外資企業的員工工資就都可以不視為企業利潤,從而不必繳納相應的企業所得稅。 在這種不平等的稅收待遇下,中國企業由于稅負過重而難以提高職工工資,外資企業卻由于稅負較輕而樂于給其員工高薪。實際上,外資企業給其員工的高薪在很大程度上是拿著中國政府的企業所得稅送人情。外資企業薪金普遍高于中國企業,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特殊的稅收優惠政策造成的。 b國有企業職工的不公平待遇 最近幾年中國的財富和收入分配不平等進一步加劇,這主要因為國家在政策方面對國有企業的職工待遇不公,切斷了國企長期發展的后路。 首先國有企業剝離了幾千萬員工。對國有企業員工的這種“剝離”,不僅意味著原國有企業的員工因同時失去工作和收入而下崗,更主要的是意味著他們失去了任何社會保障,落入了被國家和社會完全拋棄的地位——他們往往被迫以幾萬元甚至僅僅幾千元就買斷了工齡,從此政府就擺脫了向他們提供養老金的義務,這使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將來有可能得不到任何養老金。另外,從國企的長遠發展而言,自從轉向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以來,政府就基本上不再向企業實行大量的財政性投資。國有企業能夠得到的主要“優惠”和“資源”,其實是銀行的貸款。從來就沒有見到過給全體國有企業的一個稅收優惠,而只知道每當政府財政緊張時,就以一切可能的名目、甚至以違反法律和政策規定的方式來增加對國有企業的稅收。在實際收稅過程中,由于片面使用行政手段維護“稅收紀律”,造成對非國有部門沒有足夠的稅收紀律約束,以致非國有部門逃稅嚴重?!?2】這兩方面因素聯合作用的結果,使國有部門承受了不成比例的負擔,國有企業在稅收總額中所占比例極大地高于它在整個經濟總產出中的比例。 在這種情況下,由于我們至今為止一直沒有形成有效的國有財產保值增值機制,最初的所謂“放讓利”,就偏離了國有企業改革的正確方向。它將企業的一切大都讓給廠長或經理一個人,不對其資金運作進行任何監督。結果是方便了國有企業的少數經理人員大肆進行在職消費,任意揮霍企業資金,甚至侵吞公有財產,20世紀90年代以來興起的國有企業辦“混合所有制企業”和“產交易”的浪潮,實際上就變成了少數特人物轉移資金以侵吞國有資本的手段。在這以后掀起了兩場運動:“國有企業退出競爭性領域”等于不準國有企業繼續經營,“改制”則更是明目張膽地實行私有化,而且基本上是以向少數特人物白送國有財產的方式實行貴私有化,讓少數人放手掠奪全國人民的財產。就是10年來這兩個階段的“國有企業改革”,不僅將許多國有企業送上了絕路,而且在一極喂養出了一個有驚人財富的暴富階層,在另一極斷送了大部分國有企業職工的生路,使他們墜入了貧困的深淵?!?3】 c、地區政策不平衡 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有先天因素,但政府政策不平衡的人為因素也需要予以重視。本來東南沿海地區在市場經濟中天生就有地理上的優勢,可以長期保持比內地更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它們卻在最近20年中一直在政策待遇上享有比內地多得多的優惠。90年代初,東南沿海的富裕和老工業基地的貧窮已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是某些部門給東南沿海特殊政策優惠的惡習仍然沒有終結。這就造成了經濟政策上的一大奇觀:發達國家政府的特殊優惠政策都給予貧窮困難地區,而中國的特殊優惠政策卻集中地給予最富裕繁榮的地區。結果是老工業基地由于不堪財政重負而衰落,形成了今日大批人絕對貧困化的局面,而東南沿海的個別省份卻富冠全國。這樣造成的地區性貧富分化絕不能算是公平的。 2、盲目追求外向型經濟的后果 20年來的指導思想一直是片面地追求出口導向的外向型經濟。為此而形成的一系列政策都在加劇收入和財富分配上的兩極分化。 首先,近年來的貧富兩極分化在很大程度上與各種違法違規行為有關,也與大量侵吞公有財產有關。而經濟的“外向化”程度越高,從事這種違規致富行為的人就越大膽越方便,因為頻繁的對外交易和國際資金流動極大地便利了違法致富的資金出逃,而且這種頻繁的對外經濟交易本身就提供了大量的非法致富機會。最典型的例子是為了推行所謂的走出去戰略而讓私人以私營公司名義用國家資金在國外注冊企業,這極大地方便了許多見利忘義之徒侵吞國有財產——在國外注冊私營企業的老板可以翻臉不認帳,不承認國家在自己注冊企業中所擁有的財產,而中國政府甚至連向外國政府控告這種人的法律依據都沒有。 其次,為刺激出口所實行的不惜代價的出口退稅政策是造成兩極分化的又一大源泉。出口退稅給予的暴富機會是如此之大,以致假造出口單據以騙取出口退稅本身成了某些“模范外向型地區”的一大賺錢機會。 再次,對加工貿易的優惠政策也是當今貧富分化如此嚴重的一個原因。按照這種政策,為加工后出口的產品生產所進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都免征關稅和增值稅,甚至還可以享受其它的政策優惠。這樣一種政策鼓勵了生產出口產品的企業切斷與其國內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者的聯系,它雖然有利于廣東等少數沿海地區發展加工出口經濟,卻使廣東的出口產業發展不再能帶動內地的相關產業發展和產業升級,由此而加劇了直接生產出口產品的行業和地區與其它行業與地區之間的貧富分化,使廣東的富裕與全國的經濟發展失去了關聯。 最后,“鯰魚效應”的觀念加劇了貧富分化。這種觀念認為,進口的壓力會使面向國內市場的企業活得更好,就象在長途販運的活魚中放入吃魚的鯰魚會激活販運的魚那樣。而近幾年的許多政策都是按照這種思路設計的。實際上即便是那些在開放進口的壓力下生存下來的企業和個人,他們的生存境遇和福利也往往會大幅度下降,這會使貧者進一步貧窮,從而加大社會中的貧富分化。 五、縮小貧富差距,勢在必行 1、貧富分化對我國經濟社會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已經徹底改變了過去那種吃大鍋飯的平均主義現象,社會、企業效率得到了明顯提高。但是,隨之而來出現了另一種情況,就是由于利益分配不能很好地進行調整,使分配嚴重不公,直接導致貧富懸殊直線拉大。一部分人收入越來越低,而另一部分人,也就是所說的“金字塔塔尖上的人”收入越來越高。更為可怕的是,個別在“金字塔塔尖上的人”不是通過誠實勞動富裕起來的,而是通過一些不正當、不公平的手段實現了富裕的目的。這就讓大多數人對一些“金字塔塔尖上的人”不那么信服。【14】另外, 社會財富增加到了少部分人手中,改革的成果不能使大多數享受到,而且使大多數人相對貧困,這就違背了改革所要達到的目的。如果這種貧富懸殊繼續下去,如果相對貧困人口繼續增加,必將帶來嚴重的社會后果,最終會引起社會動蕩。 貧富差距已成為中國社會一個十分嚴重的社會問題,對于中國社會的安全運行和健康發展造成了十分有害的負面影響。黨和政府對于中國人民的鄭重承諾是“共同富?!?,中國共產黨的十六大報告也明確宣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內容之一是“惠及十幾億人口”。鑒于此,我們不應回避貧富差距問題,更不能有意掩飾貧富差距問題的嚴重性。只有正視這一問題,才談得上全力以赴地解決這一問題。 2、貧富分化與構建和諧社會理念的沖突 構建和諧社會成為今年兩會的主題。和諧社會是一個有能力解決和化解利益沖突,并由此實現利益大體均衡的社會,和諧社會的基礎就是利益均衡。去年,由香港學者郎咸平引發了國有企業改革的大討論。這場討論在某種意義上宣布了利益時代的到來。人們可以看到,這場爭論與其說是不同觀點和主張的交鋒,不如說是不同利益訴求的對立,特別是如何解決強勢群體和弱勢群體之間的利益均衡問題。 應當說,在過去20多年中,雖然市場經濟的框架已經基本得以確立,但為市場經濟必不可少的利益均衡機制卻沒有相應地建立起來。2004年中國改革的重要主題之一,就是為建立和諧社會所進行的努力。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要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梢哉f,這意味著社會發展取向上的一個重要轉變,即在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使經濟建設與社會協調同步發展。這種轉變的一個基本背景是,在過去的20多年中,我們建立了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去年人均GDP突破1000 美元,經濟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可以說,經過20多年的經濟體制改革,市場經濟的體制框架在我國已經基本確立。因此現實的危險不是有些人擔心的向舊體制的倒退,而是由于種種原因形成一種壞的市場經濟,并由此斷送建立一個好的市場經濟的前景,甚至從根本上敗壞掉市場經濟的名聲。這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與市場經濟相配套的利益均衡機制。在人均1000美元這個階段,世界各國的經驗表明,社會矛盾處理得好,國家就可能較順利地進入一個新發展階段;反之,結果就是社會利益格局的嚴重失衡,社會分化日益加劇,社會矛盾不斷增加,甚至使社會陷入倒退?!?5】 正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如何建立一個和諧社會的問題擺在了人們的面前。和諧社會的含義無疑是相當廣泛的。建立和諧社會,這是一個偉大的系統工程,將對中國的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在中國目前情況下,和諧社會的最基本含義是形成一種大體均衡的利益格局。缺少了利益格局的大體均衡,和諧社會就無從談起。 六、如何縮減貧富差距 在社會貧富分化亟待解決的情況下,在構建和諧社會理念已近深入人心的情況下,如何解決社會分配不公,貧富差距太大的問題就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不可回避的一個問題。解鈴還須系鈴人,要解決這一問題,也必須從問題的發因著手。 第一,國家對企業的征稅。就目前的情況說,我國企業的稅負特別是名義稅率是不輕的。但問題是,稅收效率不高,企業偷稅逃稅現象嚴重;另外,在個人收入所得稅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對高收入群體稅收的征繳存在很多漏洞,個稅還未形成調節貧富差別的有效機制,甚至起的是相反的作用。政府必須加大對于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同時考慮提高個人所得稅的征收起點和提高個人所得稅的稅率。還有就是,我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通過正當手段富裕起來的,但是,也確實有個別人富裕的并不那么陽光。特別是一些人在淘“第一桶金”時,出現的問題較多。有人提出了不追究這批人的“原罪”的觀點。其實,關鍵是看有沒有罪,如果有罪,為何不追究,不追究就是對整個社會的不公,對全體人民的犯罪。 第二,是國家財政用于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的資金比重較小,大量的資金用在政府直接投資、改善投資環境和行政支出上因此,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利益均衡機制首先是要改善國家的再分配。在最近的兩年中,國家再分配有向農村和城市弱勢群體傾斜的跡象,但力度仍然有限。現在迫切的問題是要增加政府財政對社會保障和農村基礎教育及醫療的投入 第三、完善利益表達機制 可以說,在利益主體已經多元化的今天,利益表達的問題,特別是弱勢群體的利益表達問題,已經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建立起相應的利益表達機制,是建構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值得注意的是,在2004年年底,全國總工會的幾個動作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第一,堅定支持工人在三資企業建立工會。第二,支持來自農村的工人加入工會第三,對于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全國總工會向政府提出建議:出臺多種解決辦法。應當說,強化工會的作用,使工會能夠真正成為工人表達和爭取利益的組織,是形成相對均衡的勞資關系的必要條件之一。 第四,國企改革過程中的資產轉移的規范化 在對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出售國有資產過程中,如果符合以下條件,則可以保證國有資產不發生量變,不發生國有資產流失,堵住國有企業改制和戰略重組中可能發生的私有化漏洞。公正評估國有資產,公開轉讓國有資產,收回的國有資產用于再投資,建立復式財政預算制度。國企改革問題,必須迅速建立國有資產轉移的法律,使它有法可依。國有企業的改革改制措施必須體現競爭、透明、公開的要求,必須讓公眾有參與的機會??赡苡行┤藭f,一旦有公眾參與,各個利益集團討價還價,可能使問題復雜化,決策的成本會大大地提高。但是,它帶來的是相對公平,后患比較少,從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來看,應該是值得的。 第五、法治約束下的機會平等 建立法治的市場經濟有助于抑制這種活動和實現機會平等,因此既有利于效率提高,也有利于收入平等的實現。鄧小平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正是要激勵那些勤于勞動、善于經營的人能夠發揮他們的才能,在市場活動中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如果不是這樣,不是去推進我國的法治市場經濟的制度建設,而是讓少數人憑借行政力進行尋租活動,甚至靠鯨吞國有資產和掠奪大眾而暴富,效率和平等的狀況都會惡化。所以,以分配狀況惡化為由來反對我國市場取向改革的大方向,是沒有道理的。我們應當通過市場取向的改革,進一步鏟除尋租的土壤,既推進平等,又促進效率的提高。 最后,加強公款消費的查處力度。一些暴富者是公款催生的,是公款消費推動的,中國的政府官員到外國去吃不飽肚子決不是一句笑話,剖析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在國內吃得太飽,以至于撐大了肚皮。必須對公款消費以及借公款消費之名為自己謀私利的行為進行打擊和制約。本內容來自www.5dyx.cn
        7. 造成當今中國貧富懸殊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最根本的原因是你在中國(大陸),間接原因就多了。首先要明白的是,普工比其他工種加起來的人數還要多的多,而國家定的最低工資標準只考慮一個人,要是全家好幾口就一個人有勞動力這戶怎么著也不會富,還有各行業各個階層工資比例參差不齊差距巨大,國家在這方面又不作為,如一個項目除去材料要發放100萬工資,普通員工9人老板1人,老板拿七、八、九、萬都有可能全憑良心,國家又不管最高拿多少只規定了最低,所以剩下的9人分,全國上下包括體制內差不多都是這個模式,最低工資標準的那個數額成了拉開貧富差距的幫兇,同時一黨執政執行力度能有百分之十?摘自www.5dyx.cn
        8. 談談中國的貧富差距
        貧富差距影響1.對中國經濟:首先,我國收入總體水平偏低,已經對國內需求產生了影響。而貧富懸殊更加劇了問題的嚴重性。這種不平衡的財富分配結構嚴重弱化了社會總消費能力,因為高收入階層消費傾向低,低收入階層消費傾向高,社會收入過分集在高收入階層的結果是,“錢多的不去買,錢少的沒錢買。其次,貧富差距讓我國財富的占有形態結構向“金字塔型”過渡。任何社會分層體系都可能分成上、中、下三個層次。但是,不同社會等級體系的形狀結構卻是不同的,一般可以劃分為“金字塔型”、“啞鈴型”和“橄欖型”三種類型。“金字塔型”結構是總人口的絕大多數社會成員處于塔的底部,于貧困階層?!皢♀徯汀苯Y構是兩頭大中間小,在社會總人口中貧富者和富裕者占有多數,但中間階層則比較弱小?!敖鹱炙汀焙汀皢♀徯汀鄙鐣Y構都呈現明顯的階級或階層的對抗,因此,于非穩定型的社會結構。所謂的“橄欖型”,就是兩頭大,中間小,即貧困者和極端富裕者只是占社會人口的少數,而絕大多數是處在中間的比較富裕者的階層。社會結構分層理論認為,“橄欖型”于穩定型的社會結構。因為中間階層在技能、職能、收入和財富占有狀況,社會地位或力等方面都處于中間狀態,這些處于中間狀態的人群,對社會的主導價值觀有較強的認同感,對社會對立和社會矛盾起著緩解作用,從而奠定穩定社會結構的基礎。再次,貧富差距還將加劇了城鄉經濟結構的矛盾與沖突。在改革開放之初,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帶來的經濟發展使歷史上就已存在的城鄉差距有所縮小。但到80年代中后期以來,這一差距又迅速拉大,甚至是大大超過了改革開放之初。近年來,農村的增產不增收,使這一問題更加突出,加劇了城鄉結構性的矛盾與沖突。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9. 貧富差距的應對政策
        2005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十一五期間,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規范個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但多數人如農民、城鎮下崗職工以及國家公務員等并沒有從我國的經濟的快速增長中取得多少實惠,這部分人的收入增長甚至還趕不上我國經濟增長的速度,這是極不合理的。因此,我們必須大幅提高這些人的收入水平。如,除了完全免除農民的各種稅費以外,還要給農民尤其是種地農民大量的補貼;大幅提高城鎮職工的最低工資水平和最低生活保障線;大幅提高國家公務員及事業單位職工的工資水平。 機會平等是實現收入公平的根本途徑基尼系數仍將處于倒U型曲線的上升階段根據國際慣例,一般認為,當基尼系數小于0.2時為高度平均,0.2~0. 3之間表示相對平均,0.3~0.4之間為比較合理水平,0.4~0.6之間為不平均,0.6以上為高度不平均。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貧富差距的警戒線,認為超過這條警戒線,就容易產生社會動蕩。1990年,中國的基尼系數在0.34左右,2003年已經逼近0.45,2004超過0.465.收入差距的擴大導致了顯著的社會貧富差距。在中國最貧困的20%家庭的收入僅占全民所得的4.27%,最富裕的20%的家庭收入卻占社會收入的50.2 4%.占中國人口10%的貧困人口,只占有存款總額的3%,且呈下降趨勢,而占總人口10%的最高收入者卻占有存款總額的40%,且呈上升趨勢。根據其他國家的經驗,人均GDP達到1500美元左右,基尼系數才開始下降。我國現階段人均GDP只達到1000美元左右,基尼系數還處于倒U型曲線的上升階段,客觀上還有繼續上升的趨勢。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是正常的,問題是我們在總體收入還較低的同時財富差距卻達到了相當的高度。當前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既有體制的因素,也有政策的因素;既有市場競爭的因素,也有行政壟斷的因素;既有歷史積累的因素,也有經濟發展階段的特定因素;既有正常的因素,也有不正常的因素。主要因素是:由過渡體制弊端和法治漏洞造成的公有資產流失和不公平競爭;歷史上形成并繼續擴大的城鄉差距和工農差距;由市場扭曲造成的企業和個人在經濟上的分化;由某些傾斜政策和行政性壟斷造成的地區差別和行業差別;由自然地理因素造成的生產力和生產方式的差別;由于財政轉移支付功能缺乏和社會保障制度缺陷而未能抑制差別迅速擴大等。最突出問題不是收入的不公平,而是機會的不平等平等的不一定是公平的,而公平的可以是平等的,也可以是不平等的。 如對于市場經濟來說,平均主義的分配就是不公平的。目前最突出的問題實際上不是收入的不公平,而是機會的不平等,或者是由不平等導致的不公平。機會平等被看作是實現社會收入公平的根本途徑,這種源于現代福利經濟學的觀點,把社會成員的經濟平等規定為機會平等和結果的公平。機會平等的意思是,所有具有工作能力的人,其就業、投資、職務升遷、賺錢盈利的機會都是均等的,作為競爭主體他們都處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結果的公平指個人的努力與所得的對稱。一個人只要有能力,勤奮努力,抓住機會,就可以從低收入者進入高收入者行列,所以機會平等可以促進結果的收入公平。機會平等意味著對身份特的否定、對財產的有效保護、對未來均等機會的開放。機會平等關鍵要有有效的市場機制和合理的政策機制在機會平等中改善公平,關鍵在于兩個方面:一是有效的市場機制,二是合理的政策機制。面臨的收入分配不公首先是市場平臺的不公,遠沒有形成統一開放、有序競爭的市場格局。如要素市場沒有市場化,距離統一、開放、競爭、有序這四個要求差距很大。勞動力市場依然受到城鄉二元體制的阻隔、土地市場受到產模糊的約束、資金市場受到若干歧視政策的影響。即使是市場機制運行良好,它所帶來的收入分配格局也不能說是正確、合理、公平或合乎道德的。市場競爭機制本身有加劇貧富差距的特性。因此,政府有責任通過政策機制對過大的收入差距進行補救,如對弱者的援助、對壟斷的遏制、對收入的調節等,從而改善公平。機會平等核心是保證受教育機會、就業機會和起點公平推進機會平等,要在制度上保障人民平等競爭的利,核心是保證受教育機會、就業機會、社會保障方面的起點公平。每個人的能力不等、貢獻不同。之所以貢獻不同,基本問題是他們所受的教育不同。社會成員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與其收入的多少成正比例關系,受教育機會的不均衡導致了收入的巨大差距。柬埔寨、尼泊爾、越南這些人均GDP是中國1/3的國家,都在教育上完全免費了,中國完全有能力讓農村的義務教育免費,同時對農民工和城市失業人員進行培訓和職業教育。中國目前有近8億農民,占總人口的60%以上,但農業在經濟總量中所占的比重卻不到15%.據估計,如今中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多達3億—4億。如果一大堆人擠在一小塊土地上的情況不改變,那中國的農民怎么也不會富起來。因此,必須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進程,并使他們享有平等的就業機會。社會保障體系十分不足。覆蓋勞動者的養老保險只有20%,醫療與失業保險的覆蓋率不到20%.良好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僅有利于起點公平,也是市場競爭的社會安全閥。 強化稅收調節功能 確保社會公平擴大消費稅征稅范圍消費稅是我國流轉稅中以調節消費結構,引導消費方向為主要特征的稅種。現行消費稅的征稅范圍比較窄,只對11類產品征收。為了更好地發揮消費稅對消費結構和消費行為的調節作用,應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擴大消費稅的征稅范圍,如在適當提高名牌轎車消費稅負擔的同時,把高爾夫球等高檔休閑娛樂項目列入征稅范圍,調節高收入者的收入。個人所得稅應重點調節高收入者我國現行的個人所得稅制是1994年稅制改革時制定的,隨著形勢的發展,已暴露出不少問題。如征稅的目標不夠明確;實行分類征收制,不能體現量能負擔的原則;費用扣除制度不夠完善,費用扣除額過低;稅率檔次過多,規定復雜;沒有把個人的各種收入項目納入征稅的范圍等等。筆者認為,應進一步完善個人所得稅制。首先,在指導思想上,要明確我國個人所得稅在現階段應以調節收入特別是高收入為主、組織財政收入為輔;其次,應改分類征收制為分類綜合征收制,改按月、按次征收為按年、按次征收;再次,規范稅率,貫徹合理負擔原則。按照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簡稅制、低稅率精神,筆者建議,個人所得稅的稅率設計應以保護低收入者、適當照顧中等收入者、重點調節高收入者為原則,對綜合所得征稅實行超額累進稅率,對分項征收的所得則繼續實行比例稅率。對按年計征的綜合所得實行5%~40 %的5級超額累進稅率:年應稅綜合所得額在2.5萬元以下的,稅率為5%;超過2.5萬元至8萬元的部分,稅率為12%;超過8萬元至25萬元的部分,稅率為20%;超過25萬元至75萬元的部分,稅率為30%;超過75萬元的部分稅率為40 %.最后,規范減免稅,調整費用扣除標準。除撫恤金、救濟金、離退休工資、見義勇為獎勵金等少數列舉的收入給予免稅外,其余各種收入如各類獎金、補貼等都應列入征稅收入的范圍。費用扣除標準應考慮撫養子女、贍養老人,以及教育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醫療制度改革、保險費用支出、物價變動等所帶來的影響,允許以家庭為單位計算納稅。不同家庭人口結構不同,費用開支不同,費用扣除額應當有別。如一時難以按各個家庭的實際情況確定費用扣除額,也可繼續實行法定費用扣除制度,但不搞“一刀切”。對個人所得稅的費用扣除標準也不應“一刀切”,建議由中央統一規定個人所得稅的幅度費用扣除標準,具體標準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此外,應強化對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改變如今個人所得稅主要依靠代扣代繳,主要來源于工薪階層的狀況。改革財產稅制:開征物業稅、遺產稅和贈予稅財產稅是所得稅的補充稅,是在所得稅對收入調節的基礎上,對納稅人占有的財產作進一步的調節。財產的多少反映著納稅人的貧富,因此,財產稅調節的重點是富人。強化財產稅的調節作用,有利于縮小貧富差距。當前,我國的財產稅稅種單一,制度不規范,內外不統一,稅負不合理,應加以改革和完善。按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開征物業稅的設想,應把現行的房產稅、城市房地產稅、土地增值稅、契稅以及政府對開發商憑借政治力征收的費如綠化費、防洪費、人防設施費等合并為物業稅。在稅率上,全國宜采用幅度比例稅率,定為0.5%~2%比較合適,適用稅率由省級人民政府確定。另外,應建立健全納稅人財產的認定和申報制度,創造條件,開征遺產和贈予稅,充分發揮財產稅的調節作用。健全特定行為稅制度為了加強對高收入的調節,逐步縮小貧富差距,要進一步完善車輛購置稅和車船使用稅制度,在合并車船使用稅和車船使用牌照稅的基礎上,合理確定征收標準,強化征收管理,發揮特定行為稅的調節功能。創造條件開征社會保障稅在發揮稅收調節高收入的同時,也應發揮稅收對低收入者的扶持作用。 如今,我國城鄉低收入者和困難群體的人數在不斷增加,必須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在建立健全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會保障統籌制度的基礎上,積極創造條件,改社會保險費為社會保障稅,通過稅收形式保證社會保障基金的收入來源,切實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解除勞動者的后顧之憂。 改革分配制度 理順分配關系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均收入達到1000美元左右的時候,將進入一個非常關鍵的發展期。這一時期,社會經濟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社會階層多元化,社會利益關系復雜化,是社會問題多發期。目前我國正處于這樣一個時期,我們必須吸取國際上的經驗和教訓,正確應對當前出現的各種復雜的經濟與社會問題。尤其需要引起我們重視的是城鄉居民的收入分配問題,要逐步形成公平的收入分配機制,努力實現個人收入分配的社會公平。如今在世界上普遍被認同的分配公平的判斷標準是公民收入差距適中。差距過小,趨于平均化,顯然不能形成激勵機制,不利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反之,差距過大,貧富懸殊,將會導致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甚至出現社會的激烈動蕩,從而也不利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國如今的收入分配狀況已經從改革開放前過于平均轉變為差距過大,并且存在許多分配不公的現象。這些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勞動力價格雙軌制。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相同崗位以及素質相近的勞動者,在同一區域無論在什么企業工作,其收入水平理應差不多。但現實并非如此。這種現象實質就是勞動力價格的雙軌制,即市場化與非市場化兩種勞動力價格。物價雙軌制在市場經濟中的不公平性是顯而易見的。同樣,勞動力價格的雙軌制對于不同軌的勞動者來說,也明顯是不公平的。二是國有壟斷行業收入明顯偏高。行業之間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是一種正?,F象,但問題是國有壟斷性行業始終維持著大大高于競爭性行業的收入水平,這就有失公平了。這既可能是制度安排不合理,也可能是制度執行上存在問題。三是農民工收入偏低。我國長期存在城鄉與工農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如今,無論是人均GDP還是城鄉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唯獨農民工工資升幅不明顯。這種狀況已導致如今使用農民工較多的企業明顯感到了招工難。縮小貧富差距我國現階段收入差距過大,分配不公的問題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也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溫家寶總理在剛剛閉幕的第十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整頓和規范分配秩序,逐步理順分配關系,努力解決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促進社會公平?!笨s小過大的收入差距,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當然不是走平均主義的老路。對于高收入人群,應區別對待。要鼓勵勤勞致富,保護投資者以及高級人才的合法收入。堅決取締非法收入,嚴厲懲罰貪污、受賄、生產經營假冒偽劣產品牟取暴利的犯罪行為。對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職工的收入分配,應建立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對大中型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的收入要建立規范的管理制度,同類規模企業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過大。對壟斷性行業普通職工的收入水平應適當控制和調整工資與效益掛鉤的比例。對非公有制職工的收入,要確保各地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資標準得到執行,保障勞動者的基本益,并繼續完善各地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制度,定期向社會公布各類職業(工種)的工資價格。對公務員的收入分配,就我省來說,主要是規范津貼標準,各地區同級別公務員收入差距不能過大。工資(津貼)調整要參照本地區人均GDP和財政收入增長以及當地企事業單位的收入水平。要繼續采取各種措施增加農民收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關于“三農”問題的政策,加快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和產業化的步伐,逐步縮小城鄉的收入差距。公益成語:www.5dyx.cn
        10. 貧富差距與兩極分化!
        從 小的意義上來說,一個國家中,一個人的固定資產和收入決定了他的貧富,而收入高的人可以利用富余的金錢去投資其他的東西,獲取更多的金錢,而只能夠養活自己的人則只能夠為了生活而工作.這樣就導致了富人越富,相對意義上的,窮人越窮的道理....從大的意義上來說,歐美等國家從第三世界的國家進口原料,加工制造,再高價賣出,獲取巨額利潤,從而國家更家富裕....第三世界的國家因為原料的流失,變的更加難以發展...兩極分化畢將導致社會的動亂,你想想都活不下去了,還有什么意思.所以必須盡快解決這個問題...本內容來自www.5dyx.cn
        11. 現在社會為什么貧富差距那么大
        一條來自【駒】【集】【人】【才】的回答~~~
        1、“先富與共富”政策的實施
        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這一政策在改革開放初期對于打破中國經濟發展的桎梏,讓經濟得以迅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當前問題是,這一政策沒有得到完整的落實。先富起來的人并沒有去帶動其他人實現共同富裕。從而拉大了相互之間的貧富差距。
        2、經濟運行機制的不健全
        我國正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一套健全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尚沒有真正建立。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人能夠投機鉆營,非法、違法經營和力資本化,造成不合理的貧富分化,導致社會貧富差距懸殊。根據有關家粗略計算,各種非法收入在全國范圍內大約使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數上升31%。
        3、稅收制度的不合理
        毋庸置疑,國家通過健全的稅收制度,可以有效緩解貧富差距的問題。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里,無論是從絕對數量上還是從稅率上來看,收入高的人比收入低的人要繳納高很多的稅收。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頻繁出現在福布斯(或胡潤)中國富豪榜上的中國富豪們,并沒有出現在繳稅排行榜的前列。這充分說明了中國的稅收制度的不健全。由于對于高收入群體缺乏合理的、必要的“限高”,導致了我國國民貧富差距的擴大。
        4、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除了合理的稅收制度外,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也同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貧富差距的問題。然而,同經濟發展幅度相比,我國的社會保障事業以及社會轉移支付明顯表現出嚴重的滯后。在這種情形下,農民、城鎮的退休人員、城鎮的失業人員及其親由于得不到及時的、足量的保障,最有可能成為貧困者,從而使整個社會的貧富差距不斷拉大。
        5、不平等競爭的存在
        最后,經濟領域中存在著許多不平等的競爭也是我國貧富差距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平等競爭表現在很多方面,最突出的是一些部門、行業甚至是一些個別的社會成員,能夠通過壟斷經營獲得壟斷利益或高額利潤,而其他的社會群體和社會成員卻不能,因此最終形成了非常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比如,一些借助國家特許經營的壟斷行業就獲得了“暴利”。
        地理
        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也會造成貧富差距,由地理所造成的貧富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交通:在沿海城市和水系城市的居民比居住在山區的居民擁有更多財富,這是因為沿海城市和水系城市的交通更為方便。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12. 現在社會為什么貧富差距那么大
        一條來自【駒】【集】【人】【才】的回答~~~
        1、“先富與共富”政策的實施
        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這一政策在改革開放初期對于打破中國經濟發展的桎梏,讓經濟得以迅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當前問題是,這一政策沒有得到完整的落實。先富起來的人并沒有去帶動其他人實現共同富裕。從而拉大了相互之間的貧富差距。
        2、經濟運行機制的不健全
        我國正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一套健全的市場經濟運行機制尚沒有真正建立。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人能夠投機鉆營,非法、違法經營和力資本化,造成不合理的貧富分化,導致社會貧富差距懸殊。根據有關家粗略計算,各種非法收入在全國范圍內大約使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數上升31%。
        3、稅收制度的不合理
        毋庸置疑,國家通過健全的稅收制度,可以有效緩解貧富差距的問題。在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里,無論是從絕對數量上還是從稅率上來看,收入高的人比收入低的人要繳納高很多的稅收。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頻繁出現在福布斯(或胡潤)中國富豪榜上的中國富豪們,并沒有出現在繳稅排行榜的前列。這充分說明了中國的稅收制度的不健全。由于對于高收入群體缺乏合理的、必要的“限高”,導致了我國國民貧富差距的擴大。
        4、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除了合理的稅收制度外,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也同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貧富差距的問題。然而,同經濟發展幅度相比,我國的社會保障事業以及社會轉移支付明顯表現出嚴重的滯后。在這種情形下,農民、城鎮的退休人員、城鎮的失業人員及其親由于得不到及時的、足量的保障,最有可能成為貧困者,從而使整個社會的貧富差距不斷拉大。
        5、不平等競爭的存在
        最后,經濟領域中存在著許多不平等的競爭也是我國貧富差距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平等競爭表現在很多方面,最突出的是一些部門、行業甚至是一些個別的社會成員,能夠通過壟斷經營獲得壟斷利益或高額利潤,而其他的社會群體和社會成員卻不能,因此最終形成了非常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比如,一些借助國家特許經營的壟斷行業就獲得了“暴利”。
        地理
        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也會造成貧富差距,由地理所造成的貧富差距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交通:在沿海城市和水系城市的居民比居住在山區的居民擁有更多財富,這是因為沿海城市和水系城市的交通更為方便。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13. 中國貧富標準怎么劃分
        ①富人家庭:年入200萬以上,凈資產1000萬以上;
        ②富裕家庭:年入80-200萬,凈資產500-1000萬;
        ③中產家庭:年入40-80萬,凈資產200-500萬;
        ④小康家庭:年入20-40萬,凈資產80-200萬;
        ⑤貧窮家庭:年入10-20萬,凈資產60-80萬;
        ⑥貧困家庭:年入10萬以下,凈資產不足60萬。
        擴展資料:
        基尼系數
        2016年西南財大甘犁教授課題組,調查城鄉家庭人均收入基尼系數0.61,這是很高的貧富差距。該課題組解釋,原因是他有辦法調查了高收入戶,一般人很難調查出高收入戶的真實情況。
        工薪族的年薪絕大多數不超過10萬,每年漲薪的幅度有限,而富豪資產增長的速度卻快得驚人,這樣財富差距只會越來越大,造成了越來越嚴重的貧富差距。
        拉美的特點是資源特別豐富,人口又不多,拉美貧富差距非常大,而且政治不穩定,政更替、貧富差距、社會動亂、社會矛盾很深。
        注:
        基尼系數是意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提出的反映一個國家貧富差距狀況的數據?;嵯禂等舻陀?.2表示收入絕對平均;0.2-0.3表示比較平均;?0.3-0.4表示相對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認為超過這條警戒線,就容易產生社會動蕩。
        參考資料:百度一下-貧富差距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14. 中國貧富懸殊差距?
        據《華爾街日報》2011年4月22日報道,蓋洛普本周公布的2010年全球幸福調查顯示,僅有12%的中國人認為自己于蓋洛普所稱的生活“美滿”一檔,而有71%的人認為自己生活“艱難”,有17%的人說他們生活“困苦”。蓋洛普幸福調查覆蓋全球124個國家,把人們對生活的感受分成三個等級,也有把這三個等級翻譯為:“蒸蒸日上”、“勉強糊口”和“非常痛苦”,無論人們怎么翻譯,三者彼此之間的百分比基本能反映該國民眾生活的總體狀況。對比其他國家,也許更能理解這些百分比的含義。比如中國有12%的人選擇第一檔的“幸?!被颉罢粽羧丈稀?,這與今年發生民眾抗議的阿富汗和也門相同;71%的人感覺“艱難”或“勉強糊口”,這與海地、阿塞拜疆和尼泊爾差不多;而選最差的17%的比例,中國比蘇丹、巴勒斯坦地區和伊拉克還高。中國GDP雖然高,但是人均收入確是在世界上排名靠后。而且中國工人的工資和農民的收入占GDP的比例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中國的GDP的水平很高并不能反映人民的富裕程度。應當叫做國富民窮。目前,中國的人均GDP只有約3800美元。而中國政府2010年的財政收入高達8萬億元人民幣,居世界第二富有。有調查顯示,中國最低年收入還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在世界183個國家和地區中排158位,甚至低于32個非洲國家。官方公布的基尼系數已經達到了0.45,證明了社會運行進入高危期。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姚洋認為,政府本身、其依附者以及國有企業,就結成了強大的既得利益集團。強勢和特集團的出現,阻礙經濟成長所創造的福利在社會中的公平分配在一個合理的制度中,對于依靠自己的本事賺大錢的人,中國的老百姓只會羨慕,并不“仇恨”。中國不應仇富,而應該仇恨任何的不公平,對任何的不公平進行零容忍。要想同時保持經濟高速發展和社會穩定,除了實現更全面的民主化之外,沒有其他選擇。本內容來自www.5dyx.cn
        15. 談談中國的貧富差距
        貧富差距影響1.對中國經濟:首先,我國收入總體水平偏低,已經對國內需求產生了影響。而貧富懸殊更加劇了問題的嚴重性。這種不平衡的財富分配結構嚴重弱化了社會總消費能力,因為高收入階層消費傾向低,低收入階層消費傾向高,社會收入過分集在高收入階層的結果是,“錢多的不去買,錢少的沒錢買。其次,貧富差距讓我國財富的占有形態結構向“金字塔型”過渡。任何社會分層體系都可能分成上、中、下三個層次。但是,不同社會等級體系的形狀結構卻是不同的,一般可以劃分為“金字塔型”、“啞鈴型”和“橄欖型”三種類型?!敖鹱炙汀苯Y構是總人口的絕大多數社會成員處于塔的底部,于貧困階層。“啞鈴型”結構是兩頭大中間小,在社會總人口中貧富者和富裕者占有多數,但中間階層則比較弱小?!敖鹱炙汀焙汀皢♀徯汀鄙鐣Y構都呈現明顯的階級或階層的對抗,因此,于非穩定型的社會結構。所謂的“橄欖型”,就是兩頭大,中間小,即貧困者和極端富裕者只是占社會人口的少數,而絕大多數是處在中間的比較富裕者的階層。社會結構分層理論認為,“橄欖型”于穩定型的社會結構。因為中間階層在技能、職能、收入和財富占有狀況,社會地位或力等方面都處于中間狀態,這些處于中間狀態的人群,對社會的主導價值觀有較強的認同感,對社會對立和社會矛盾起著緩解作用,從而奠定穩定社會結構的基礎。再次,貧富差距還將加劇了城鄉經濟結構的矛盾與沖突。在改革開放之初,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帶來的經濟發展使歷史上就已存在的城鄉差距有所縮小。但到80年代中后期以來,這一差距又迅速拉大,甚至是大大超過了改革開放之初。近年來,農村的增產不增收,使這一問題更加突出,加劇了城鄉結構性的矛盾與沖突。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www.5dyx.cn/post/304753.html

        久久久久久久无码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