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披薪”的成語「披裘負薪」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披裘負薪”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披裘負薪 求古文翻譯~、你能寫幾個表示為官清廉的詞語嗎?(至少三個)、遺金的解釋是丟金還是贈金、披的成語有哪些成語、披什么什么說成語、伍月披裘而負薪什么意思、披裘負荊的意思是什么帶薪的成語有哪些成語:關于薪的四字成語有自者 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 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 臥薪嘗膽 三千越甲可吞吳。什么意思?薪成語有哪些消聲諾記的近義詞是什么?描寫人物服飾的四字詞語或成語薪的成語有哪些薪成語有哪些等
目錄索引:
1:成語“披裘負薪”的詞條資料
2:披裘負薪 求古文翻譯~
3:你能寫幾個表示為官清廉的詞語嗎?(至少三個)
4:遺金的解釋是丟金還是贈金
5:披的成語有哪些成語
6:披什么什么說成語
7:伍月披裘而負薪什么意思
8:披裘負荊的意思是什么
成語“披裘負薪”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pī qiú fù xīn
成語簡拼:PQFX
成語注音:ㄆ一 ㄑ一ㄡˊ ㄈㄨˋ ㄒ一ㄣ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出處:東漢·王充《論衡·書虛》:“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內容來自www.5dyx.cn
成語解釋:漢王充《論衡·書虛》:“傳言延陵季子出游,見路有遺金。當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來!’薪者投鐮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視之下,儀貌之壯,語言之野也?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后遂以“披裘負薪”為高士孤高清廉,
成語用法:披裘負薪作定語;指志高行潔的隱士。
成語造句:勿據梧而策杖,亦披裘負薪。唐·王績《游北山賦》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吳王最小的兒子延陵季子姬札經常出使各國,見識廣博,名氣很大。他出使齊國時在路邊發現一塊金子,叫路邊砍柴人去揀。沒想砍柴人說我五月天還披著皮襖,背柴禾,像那種揀金子的人嗎?延陵季子感到遇到高人而非常慚愧
成語“披裘負薪”的擴展資料
1. 披裘負薪 求古文翻譯~延陵季子出外游玩,看見路上有別人遺失的金子。正當炎夏五月,路邊有個披著皮襖砍柴的人,季子就吆喝砍柴人說:“趕緊拾地上金子來!”砍柴人把鐮刀往地上一摔瞪著眼睛手叉著腰說:“瞧你那自以為居高臨下瞧不起人的樣子!儀容相貌挺像回事,怎么語言這么粗野!我正當炎夏五月,卻披著皮襖砍柴,像是拾取別人遺失金子的人嗎!”季之趕緊道歉,恭敬的詢問姓名??巢袢苏f:“你也不過就是個以貌取人的貨色,不配知道我的名字!”然后就頭也不回的走了。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2. 你能寫幾個表示為官清廉的詞語嗎?(至少三個)
臣心如水 心地潔凈如水。比喻為官清廉。 高節清風 高節:高尚的氣節;清風:清廉的作風。氣節高尚,作風清廉。比喻人品高潔。 廉明公正 廉明:清廉,不貪污受賄。不貪污受賄,清明公正。 清風峻節 清廉正直的風尚,高尚峻偉的氣節。 水米無交 指沒有吃過別人一點東西。比喻為官清廉,不妄取民物。也比喻雙方毫無往來。 一琴一鶴 原指宋朝趙抃去四川做官,隨身攜帶的東西僅有一張琴和一只鶴。形容行裝簡少,也比喻為官清廉。 甑塵釜魚 甑里積了灰塵,鍋里生了蠹魚。形容窮困斷炊已久。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 置水之情 表示人民對官吏公正清廉的期望。 八府巡按 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職官,臨時由朝廷委派監察御史擔任,分別巡視各省,考核吏治?!鞍烁舶础背R娪趹蚯⑿≌f,民間多視為清廉而有勢的大官。 漿水不交 漿水不沾。謂為官清廉,無取于民。 潔清自矢 謂保持自身清廉正直。 披裘負薪 漢王充《論衡·書虛》:“傳言延陵季子出游,見路有遺金。當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來!’薪者投鐮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視之下,儀貌之壯,語言之野也?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后遂以“披裘負薪”為高士孤高清廉, 卻金暮夜 東漢楊震為東萊太守,途經昌邑,縣令王密求見。至晚,以十金奉楊曰:“暮夜無知者?!睏钤唬骸疤熘?,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遂拒而不受。見《后漢書·楊震傳》。后因以“卻金暮夜”言為官清廉。 臺閣生風 臺閣:東漢尚書的辦公室。泛指官府大臣在臺閣中嚴肅的風氣。比喻官風清廉。 羊續懸魚 羊續,漢時官吏。羊續把生魚懸于庭。形容為官清廉,拒受賄賂。 敝車羸馬 敝:破;羸:瘦弱。破車劣馬。比喻清廉儉樸 弊車駑馬 敝:破;駑馬:劣馬。破車劣馬。比喻清廉儉樸本內容來自www.5dyx.cn
3. 遺金的解釋是丟金還是贈金
遺金(遺金)有以下幾個意思,要根據實際情況分析:(1).遺落的金子。《后漢書·列女傳·樂羊子妻》:“ 羊子 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唐 方干 《處州獻盧員外》詩:“落地遺金終日在,經年滯獄當時空。”《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 孟沂 見了丫鬟敘述道:‘昨日多蒙娘子美情,拾還遺金,今日特來造謝?!?2).《韓詩外傳》卷十:“ 吳 延陵季子 游於 齊 ,見遺金,呼牧者取之。牧者曰:‘何子居之高,視之下,貌之君子,而言之野也。吾有君不臣,有友不友,當暑衣裘,吾豈取金者乎?’”后人常以“遺金”贊嘆 吳季子 其事。 北周 庾信 《五月披裘負薪贊》:“雖逢 季子 ,不拾遺金?!?南朝 陳 張正見 《行經季子廟》詩:“地絕遺金路,松悲懸劍枝?!?3).謂留給子孫以黃金。語本《漢書·韋賢傳》:“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宋 梅堯臣 《次韻答黃介夫七十韻》:“未若歸教子,遺金徒滿籝?!?宋 黃庭堅 《題胡逸老致虛庵》詩:“藏書萬卷可教子,遺金滿籝常作災。”(4).指遺產中的金錢。 清 嚴榑 《紀王備五事》詩:“君不見富家子弟爭遺金,鬩墻禍起干戈尋?!辟浰徒疱X?!肚皾h書平話》卷中:“遺金收 趙 ,修書赫 燕 ?!薄抖昴慷弥脂F狀》第二一回:“只知道看街上賣的那三五文一小本的淫詞俚曲,鬧得他滿肚皮的佳人才子,贈帕遺金的故事。”來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4. 披的成語有哪些成語
披蓑戴笠: 削發披緇: 緇:黑色,借指僧人穿的黑色衣服。剃光頭發,穿上僧衣。表示出家為僧。五月披裘: 比喻清高廉潔。披發左袵: 披堅執銳: 發瞽披聾: 斬荊披棘: 斬除荊棘。比喻在前進道路上或創業過程中掃除障礙,克服困難。同“披荊斬棘”。枕戈披甲: 以戈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備不懈,時刻準備戰斗。 同“枕戈坐甲”。拽布披麻: 穿孝服,服喪事。猶言披麻戴孝。執銳披堅: 執:拿著;銳:銳利,鋒利,指兵器;堅:指鎧甲,古代軍人護身的戰衣。身穿鎧甲,手持武器。形容投身戰斗或作好戰斗準備。握素披黃: 猶言握鉛抱槧。素,白絹,古代用以書寫。黃,雌黃,古代用以校點書籍。霧散云披: 比喻變化之快。披毛索黡: 披:撥開;毛:毛發;索:尋找;黡:黑痣。比喻故意挑剔毛病。披星戴月: 身披星星,頭戴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披麻救火: 披著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燒身,自招災禍。披毛索靨: 比喻故意挑剔毛病。披毛戴角: 指牲畜。披榛采蘭: 披:拔開;榛:叢生的荊棘。撥開荊棘,采摘蘭草。比喻選拔人才。披心相付: 披心:披露真心;相付:給人家。形容真心待人。披紅戴花: 披著綢,戴著紅花。表示喜慶或光榮。披發入山: 指離開俗世而隱居。披發文身: 古代吳越一帶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風俗。頭發披散,身刺花紋。披發纓冠: 指不及束發冠戴,只系纓于頸。比喻急于救援。披肝瀝血: 比喻竭盡忠誠。披肝露膽: 指竭誠相告或竭盡忠誠。同“披露肝膽”。披古通今: 披:翻閱。通:通曉。研究歷史,通曉古今。披枷帶鎖: 枷:套在脖子上的刑具;鎖:用鐵環連接摘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5. 披什么什么說成語
披頭蓋腦 〖解釋〗蓋:壓。正對著頭和臉蓋下來。形容(打擊、沖擊、批評等)來勢很猛。披露腹心 〖解釋〗披露:顯露,展示;腹心:真誠的心意。形容以真心示人。披星帶月 頂著星月奔走。形容早出晚歸或夜行。披心瀝血 剖開心滴出血來。比喻竭盡忠誠。披霄決漢 沖出霄漢。披沙剖璞 披:分開。剖:剖開。璞:含有玉的石頭。從沙粒中區分出金子,從石頭里剖出美玉。比喻從許許多多人中間識別、挑選出所用的人才。披沙簡金 猶言排沙簡金。比喻從大量事物中挑選精華。披裘負薪 漢王充《論衡·書虛》:“傳言延陵季子出游,見路有遺金。當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來!’薪者投鐮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視之下,儀貌之壯,語言之野也?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后遂以“披裘負薪”為高士孤高清廉,披裘帶索 形容衣著粗陋。披毛求瑕 見“披毛求疵”。披毛求疵 故意挑剔毛病,尋找差錯。披麻戴孝 指長輩去世,子孫身披麻布服,頭上戴白,表示哀悼。披麻帶孝 服重孝。披麻帶索 猶披麻帶孝。披羅戴翠 形容衣飾華麗。披露肝膽 謂竭誠相告或竭盡忠誠。披林擷秀 猶言去粗存精。披瀝肝膈 同“披肝瀝膽”。披瀝肝膽 見“披肝瀝膽”。披襟解帶 比喻敞開胸懷,心地坦白。披枷戴鎖 見“披枷帶鎖”。披枷帶鎖 謂罪犯套上枷鎖等刑具。披古通今 披:翻閱。通:通曉。研究歷史,通曉古今。披肝露膽 見“披露肝膽”。披肝瀝血 比喻竭盡忠誠。披發纓冠 謂不及束發冠戴,只系纓于頸。比喻急于救援。語出《孟子·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雖被發纓冠而救之可也?!迸l文身 古代吳越一帶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風俗。頭發披散,身刺花紋。披發入山 謂離開俗世而隱居。披堅執銳 穿著鐵甲,拿著武器。形容全副武裝。披肝瀝膽 披:披露;瀝: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見,傾吐心里話。也形容非常忠誠。披紅戴花 披著綢,戴著紅花。表示喜慶或光榮。披心相付 披心:披露真心;相付:給人家。形容真心待人。披荊斬棘 劈開叢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創業過程中或前進道路上清除障礙,克服重重困難。披榛采蘭 披:拔開;榛:叢生的荊棘。撥開荊棘,采摘蘭草。比喻選拔人才。披毛戴角 指牲畜。披毛索靨 比喻故意挑剔毛病。披麻救火 披著麻去救火。比喻惹火燒身,自招災禍。披頭散發 頭發長而散亂。形容儀容不整。披星戴月 身披星星,頭戴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披沙揀金 撥開沙子,挑選金子。比喻從大量的東西中選取精華披毛索黡 披:撥開;毛:毛發;索:尋找;黡:黑痣。比喻故意挑剔毛病披發左衽 左衽:衣襟向左掩。披頭散發,衣襟左開,借指異族入侵為主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6. 伍月披裘而負薪什么意思
裘指獸皮做的衣服 應該是披上裘衣并背上柴薪的意思來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7. 披裘負荊的意思是什么
沒有查到這個成語,只看到 披裘負薪pī qiú fù xīn [釋義] 漢王充《論衡·書虛》:“傳言延陵季子出游,見路有遺金。當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來!’薪者投鐮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視之下,儀貌之壯,語言之野也?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后遂以“披裘負薪”為高士孤高清廉。披裘負荊按字面解釋就是:裘:皮毛衣服。穿著裘褐;負,背著;荊,帶刺的枝條;穿著皮毛的衣服,背著荊條本內容來自www.5dyx.cn
8. 帶薪的成語有哪些成語:
臥薪嘗膽、復
釜底抽薪、制
杯水車薪、
曲突徙薪、
抱薪救火、
薪盡火傳、
厝火積薪、
米珠薪桂、
負薪救火、
抽薪止沸、
然糠照薪、
披裘負薪、
綢繆束薪、
采薪之憂、
反裘負薪、
救火投薪、
負薪之憂、
未焚徙薪、
犢牧采薪、
把薪助火、
添油熾薪、
粒米束薪、
以荷析薪、
采薪之患、
桂薪玉粒、
稱薪而爨、
絕薪止火、
積薪候燎、
止沸益薪、
抱火臥薪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9. 關于薪的四字成語
把薪助火 把:握??;薪:柴火。抱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滅禍患,不但于事無補,反而使事態擴大 抱火臥薪 抱火:捧著火種;臥薪:睡在柴草堆上。比喻處境險惡 抽薪止沸 抽掉鍋底下正燃燒的柴火,使鍋里的水不再沸騰。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救焚投薪 焚:火災;薪:柴草。投進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錯誤的方法使問題更加嚴重 救焚益薪 焚:火災;薪:柴草。添加木柴去救火。比喻采取錯誤的方法使問題更加嚴重 抱薪救火 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 杯水車薪 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決不了問題。 采薪之憂 采薪:打柴。病了不能打柴。自稱有病的婉辭。 嘗膽臥薪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稱薪而爨 薪:柴;爨:燒火煮飯。稱了柴草煮飯。比喻只注意小事,不從大處著眼。 厝火積薪 厝:放置;薪:柴草。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潛伏著很大危險。 釜底抽薪 釜:古代的一種鍋;薪:柴。把柴火從鍋底抽掉。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負薪之憂 意指背柴勞累,體力還未恢復。有病的謙詞。 負薪救火 背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 積薪厝火 薪:柴草;厝:同:“措”,放置。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隱藏著很大的危險,后患無窮。 絕薪止火 絕:斷絕;薪:柴草。斷絕柴草,使火停止燃燒。比喻從根本上徹底解決問題。 救火投薪 為了撲滅火焰而將木柴扔進火中。比喻采取錯誤的辦法,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米珠薪桂 米貴得象珍珠,柴貴得象桂木。形容物價昂貴,人民生活極其困難。 曲突徙薪 曲:彎;突:煙囪;徒:遷移;薪:柴草。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 食辨勞薪 形容見識卓越。 臥薪嘗膽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薪盡火傳 薪:柴。柴雖燒盡,火種仍留傳。比喻師父傳業于弟子,一代代地傳下去。 坐薪懸膽 坐臥在柴草上,懸膽嘗其味。比喻刻苦自勵,奮發圖強。 抱火厝薪 厝:同“措”,置放。薪:柴火。把火放在柴草底下。比喻危機即將出現。 抱火寢薪 抱火:捧著火種;寢薪:睡在柴草堆上。比喻危機潛伏,人安于險境而不自知。也比喻危機即將出現。 抱薪救焚 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同“抱薪救火”。 杯水輿薪 見“杯水車薪”。 采薪之患 病了不能打柴。自稱有病的婉辭。 采薪之疾 病了不能打柴。自稱有病的婉辭。 嘗膽眠薪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 秤薪而爨 薪:柴;爨:燒火煮飯。比喻只注意小事,不從大處著眼。 綢繆束薪 綢繆:緊緊纏繞。緊緊地把柴草捆扎成捆兒。古代束薪比喻婚姻的結合。 犢牧采薪 喻指老而無妻的人。 反裘負薪 見“反裘負芻”。 負薪構堂 《書·大誥》:“若考作室,既厎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構?”孔傳:“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為堂基,況肯構立屋乎?”后以“負薪構堂”指繼承先人德業。 桂薪玉粒 典出《戰國策·楚策三》:“蘇秦之楚,三日乃得見乎王。談卒,辭而行。楚王曰:‘寡人聞先生,若聞古人。今先生乃不遠千里而臨寡人,曾不肯留,原聞其說?!瘜υ唬骸迟F于玉,薪貴于桂,謁者難得見如鬼,王難得見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見帝?!? 火盡薪傳 火雖燒完,柴卻留傳下來。比喻思想、學術、技藝等世代相傳。 救燎助薪 同“救火投薪”。 久束濕薪 長期捆著的潮濕柴草。喻思想保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粒米束薪 糧柴少得可憐。 披裘負薪 漢王充《論衡·書虛》:“傳言延陵季子出游,見路有遺金。當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來!’薪者投鐮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視之下,儀貌之壯,語言之野也?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后遂以“披裘負薪”為高士孤高清廉, 曲突移薪 見“曲突徙薪”。 添油熾薪 猶言火上加油。比喻人為地激化矛盾,使事態嚴重。 枉突徙薪 據漢劉向《說苑·謀》,有人見鄰人煙囪直立且旁有積薪,勸其改為彎曲煙囪并移走積薪;鄰人不從,后果失火。后以“枉突徙薪”喻防患于未然。 未焚徙薪 在火患之前就先將柴薪搬開。比喻防患于未然。 徙薪曲突 搬開灶旁柴禾,將直的煙囪改成彎的。本謂預防火災。后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稘h書·霍光傳》:“人為徐生上書曰:‘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席薪枕塊 舊時居喪者以薪草為席,以土塊為枕,以示哀苦之意。 以荷析薪 《左傳·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負荷?!痹^父親劈柴,兒子不能承受擔當。后以“以荷析薪”比喻繼承父業。 玉粒桂薪 米如玉,薪如桂。極言生活費用之高。 止沸益薪 謂本欲止水沸騰,卻反而在鍋下加柴。喻所做與本來愿望相反。 坐薪嘗膽 指刻苦自勵,奮發圖強。 畫卵雕薪 〖解釋〗在雞蛋、薪木上雕畫圖形。是古代富豪生活窮奢極侈的一種表現。 積薪候燎 〖解釋〗比喻自取滅亡。燎,火炬。 然糠照薪 〖解釋〗燒糠照明。比喻勤奮學習。同“然糠自照”。公益成語:www.5dyx.cn
10. 有自者 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 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 臥薪嘗膽 三千越甲可吞吳。什么意思?
釋義] 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經常嘗一嘗苦膽。比喻刻苦激勵自身;堅定報仇雪恥的意志。
[語出] 宋·蘇軾《擬孫答曹操書》:“仆受遣以來;臥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br>[正音] 嘗;不能讀作“cánɡ”。
[辨形] 薪;不能寫作“新”。
[近義] 發憤圖強 宵衣旰食
[用法] 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發憤圖強”都有決心奮斗;謀求富強的意思。但~含有刻苦自勵的意思;它形象而典雅;而“發憤圖強”只是淺顯的陳說。
[例句] 六十年代初;我國人民~戰勝了嚴重自然災害和國際上反動勢力的經濟封鎖。
[英譯] stoop to conquer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相鄰,經常打仗,有次吳王領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的大將靈姑浮砍中了右腳,最后傷重而亡。吳王后,他的兒子夫差繼位。三年以后,夫差帶兵前去攻打越國,以報殺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兩國在夫椒交戰,吳國大獲全勝,越王勾踐被迫退居到會稽。吳王派兵追擊,把勾踐圍困在會稽山上,情況非常危急。此時,勾踐聽從了大夫文種的計策,準備了一些金銀財寶和幾個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給吳國太宰,并通過太宰向吳王求情,吳王最后答應了越王勾踐的求和。
但是吳國的伍子胥認為不能與越國講和,否則無異于放虎歸山,可是吳王不聽。
越王勾踐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吳國,他們夫妻倆住在夫差父親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墳墓和養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踐總是拿著馬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來吳王夫差有病,勾踐為了表明他對夫差的忠心,竟親自去嘗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來判斷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與勾踐預測的相合,夫差認為勾踐對他敬愛忠誠,于是就把勾踐夫婦放回越國。越王勾踐他回國以后,立志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臥在柴薪之上,坐臥的地方掛著苦膽,表示不忘國恥,不忘艱苦。經過十年的積聚,越國終于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后打敗了吳國,吳王羞愧自殺。 與“臥薪嘗膽”相關的成語:
藏龍臥虎
盤龍臥虎
坐臥不安
攀轅臥轍
攀車臥轍
牛衣病臥
眠花臥柳
眠霜臥雪
抱薪救火
杯水車薪
厝火積薪
釜底抽薪
曲突徙薪
然糠照薪
曲突移薪
披裘負薪
淺嘗輒止
隳肝嘗膽
得未嘗有
嘗出入
嘗膽臥薪
嘗在圍中
嘗鼎一臠
嘗膽眠薪
赤膽忠心
膽顫心驚
膽大包天
膽大妄為
膽小如鼠
肝膽相照
渾身是膽
明目張膽www.5dyx.cn
11. 薪成語有哪些
臥薪嘗膽、
釜底抽薪、
杯水車薪、
曲突徙薪、
抱薪救火、
薪盡火傳、
厝火積薪、
米珠薪桂、
綢繆束薪、
抽薪止沸、
披裘負薪、
然糠照薪、
負薪救火、
采薪之憂、
反裘負薪、
曲突移薪、
負薪之憂、
未焚徙薪、
犢牧采薪、
救火投薪、
絕薪止火、
采薪之患、
坐薪懸膽、
抱火臥薪、
把薪助火、
以荷析薪、
桂薪玉粒、
采薪之疾、
杯水輿薪、
食辨勞薪內容來自www.5dyx.cn
12. 消聲諾記的近義詞是什么?
消聲匿跡來xiāo shēng nì jì【釋義】源:不公開講話,不出頭露面。形容隱藏起來,不再出現?!境鎏帯浚赫Z出《藝文類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負薪畫贊》:“禽巢欲遠,魚穴惟深,消聲滅跡,何必山林!”本內容來自www.5dyx.cn
13. 描寫人物服飾的四字詞語或成語
(1)高冠博帶
【釋義】
戴著高大的帽子,系著寬闊的衣帶。形容儒生的裝束。也比喻穿著禮服。
【出處】
《墨子·公孟》:“昔者齊桓公,高冠博帶,金劍木盾,以治其國。”
(2)鳳冠霞帔
【釋義】
指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也指貴族女子和受朝廷誥封的命婦的裝束。
【出處】
《瀟湘雨》(元·楊顯之)第四折:“解下了這金花八寶鳳冠兒,解下了這云霞五彩帔肩兒,都送與張家小姐妝臺次,我甘心倒做了梅香聽使?!?br>【典故】
姑娘在出嫁時何以能打扮得如此高貴,同皇上的“娘娘”并起并坐,享受這等至高無上的榮譽呢?這里流傳著一段動人的故事:
金兀術南侵臨安(杭州),康王趙構不敵金兵而棄城南逃。過錢塘,跨曹娥,金兵仍窮追不舍??低跤谑墙浄罨北紝幒6鴣?。到西店境內的前金村時,忽見路邊有座破廟,廟前曬場的谷籮上坐著一位村姑。村姑見康王逃來,急中生智,叫康王藏到谷籮里,自己仍若無其事地坐在谷籮上面。當金兵追到問姑娘是否有人路過這里時,村姑不慌不忙地用手一指說,他們向南邊逃去了。金兵信以為真,向南邊猛追而去。結果康王躲過了這場殺身之禍??低鯇@位村姑用巧計瞞過金兵,使他絕路逢生,萬分感激,當即向姑娘許諾,若有重登皇位之日,她可以“娘娘”的名義,在出嫁時享受坐花轎、戴鳳冠、著霞帔的殊榮。不久,康王得救,重歸金殿。他對昔日那位村姑許諾的“金口玉言”銘記在心,于是下旨賜封這位村姑為“娘娘”,在出嫁時可以真正享受鳳冠霞帔的特殊榮譽。同時還修建了那座破廟,并親筆題寫為“皇封廟”。后來鄉村姑娘在出嫁時也都紛紛效仿,穿戴起鳳冠霞帔。這種風俗遍及浙江各地,這就是人們所美譽的“浙江女子盡封王”的故事。此習俗流傳了800多年,直到解放后才逐漸廢止。
(3)衣冠輻湊
【釋義】
輻湊:車輻湊集于轂上。達官顯貴集聚一處。
【出處】
《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唐·楊炯):“金城北峙,玉關西候,山澤駢羅,衣冠輻湊?!?br>(4)衣冠云集
【釋義】
達官顯貴們集聚在一起。
【出處】
《玉合記·還玉》(明·梅鼎祚):“丹墀下玉帛星聯,綺席上衣冠云集?!?br>(5)衣冠楚楚(衣裳楚楚、衣冠濟楚)
【釋義】
衣帽穿戴得很整齊、漂亮。
【出處】
《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br>(6)衣冠濟濟
【釋義】
濟濟:莊重恭敬的樣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齊,很莊重。
【出處】
《詩經·曹風·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br>《郊廟歌辭·周朝饗樂章·忠順》(唐?張昭):“衣冠濟濟,鐘磬洋洋。令儀克盛,嘉會有章?!?br>(7)短褐不完
【釋義】
形容生活貧苦,衣衫破爛。
【出處】
《韓非子·五蠹》:“故糟糠不飽者不務梁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繡?!?br>8)怒發沖冠
【釋義】
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出處】
《莊子·盜跖》:“盜跖聞之大怒,目如明星,發上指冠?!薄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br>【典故】
?。ā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 完璧歸趙)
趙惠文王得到一塊稀世的璧玉。這塊璧是春秋時楚人卞和發現的,所以稱為和氏璧。不料,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圖仗勢把和氏璧據為己有。于是他假意寫信給趙王,表示愿用15座城來換這塊璧。
趙王怕秦王有詐,不想把和氏璧送去,但又怕他派兵來犯。同大臣們商量了半天,也沒有個結果。再說,也找不到一個能隨機應變的使者,到秦國去交涉這件事。 正在這時,有人向趙王推薦了藺相如,說他有勇有謀,可以出使。趙王立即召見,并首先問他是否可以同意秦王要求,用和氏璧交換15座城池。藺相如說:“秦國強,我們趙國弱,這件事不能不答應。”
“秦王得到了和氏璧,卻又不肯把15座城給我,那怎么辦?”
“秦王已經許了愿,如趙國不答應,就理虧了;而趙國如果把璧送給秦王,他卻不肯交城,那就是秦王無理。兩方面比較一下,寧可答應秦王的要求,讓他承擔不講道理的責任?!?br> 就這樣,藺相如帶了和氏璧出使秦國。秦王得知他來后,沒有按照正式的禮儀在朝廷上接見他,而是非常傲慢地在三個臨時居住的宮室里召見藺相如。他接過璧后,非常高興,看了又看,又遞給左右大臣和姬妾們傳看。 藺相如見秦王如此輕蔑無禮,早已非常憤怒,現在又見他只管傳看和氏璧,根本沒有交付城池的意思,便上前道:“這璧上還有點小的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br> 藺相如把璧拿到手后,馬上退后幾步,靠近柱子站住。他極度憤怒,頭發直豎,頂起帽子,激昂地說:“趙王和大臣們商量后,都認為秦國貪得無厭,想用空話騙取和氏璧,因而本不打算把璧送給秦國;聽了我的意見,齋戒了五天,才派我送來。今天我到這里,大王沒有在朝廷上接見我,拿到璧后竟又遞給姬妾們傳觀,當面戲弄我,所以我把璧取了回來。大王如要威逼我,我情愿把自己的頭與璧一起在柱子上撞個粉碎!” 在這種情況下,秦王只得道歉,并答應齋戒五天后受璧。但藺相如預料秦王不會交城,私下讓人把璧送歸趙國。秦王得知后,無可奈何,只好按照禮儀送藺相如回國。
(9)作嫁衣裳
【釋義】
指白白替別人操勞,自己卻一無所得。
【出處】
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
(10)束發封帛
【釋義】
指婦女忠貞不渝。
【出處】
《新唐書·列女傳·賈直言妻董》:“直言坐事。貶嶺南,以妻少,乃訣曰:‘生死不可期,吾去,可亟嫁,無須也。’董不答,引繩束發,封以帛,使直言署,曰:‘非君手不解?!毖再H二十年乃還,署帛宛然。乃湯沐,發墮無馀?!?br>【典故】
賈直言因為出事而被貶到嶺南,臨行前與妻子訣別,希望她不要為他守寡,遇到合適的人家也可以出嫁,妻子董氏流著淚而不回答,就用繩子把頭發綁起來,再用絲帛包起來,對賈直言說:“非君手不解?!辟Z直言被貶20年后才回,董氏的頭發已經墜地很長。
11)兩袖清風
【釋義】
兩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也比喻窮得一無所有。 現多數比喻為官清廉、不貪贓枉法嚴于律己的人。
【出處】
《送楊季梅》 (元·魏初)詩:“父親零落鬢如絲,兩袖清風一束詩?!?br>《次韻吳江道中》(元·陳基)詩:“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br>【典故】
正統年間,宦官王振,作威作福,肆無忌憚地招納賄。百官大臣爭相獻金求媚。每逢朝會期間,進見王振者,必須獻納白銀百兩;若能獻白銀千兩,始得款待酒食,醉飽而歸。而于謙每次進京奏事,從不帶任何禮品。有人勸他說:“您不肯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土產去?”于謙瀟灑一笑,甩了甩他的兩只袖子,說:“只有清風?!边€特意寫詩《入京》以明志:手(絹)帕蘑(麻)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兩袖清風”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閭閻就是里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說長道短。此詩寫成后遠近傳誦,為一時佳話。
(12)同袍同澤
【釋義】
比喻共事的關系(多指軍人)。也指有交情的的友人。
【出處】
《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br>(13)布衣之交
【釋義】
平民之間的交往、友誼。也指顯貴與無官職的人相交往。
【出處】
《戰國策·齊策三》(漢·劉向):“衛君與文布衣交,請具車馬皮幣,愿君以此從衛君游。鮑彪注:“言交于未貴時。
【典故】
戰國時期,齊國孟嘗君沒有殺一個與他的小妾相愛的門客,而是給他準備了許多禮物,把他推薦給衛國國君,對他說:“我們是布衣之交,希望衛國能給你偉大前程?!焙髞硇l國準備聯絡其他諸侯去攻打齊國,該門客極力勸阻,避免了一場戰爭。
(14)披襟解帶
【釋義】
比喻敞開胸懷,心地坦白。
【出處】
《世說新語》(南朝·劉義慶):“遂披襟解帶,留連不能已?!?br>【典故】
晉朝時期,王羲之為會稽內史時,孫興公推薦支道林,說他看問題拔新領異。王羲之自傲不愿見他。后來王羲之外出辦事見到高僧支道林,就和他談起了《莊子·逍遙游》,沒想到支道林的論述十分精辟與新奇,王羲之披襟解帶,洗耳恭聽。
(15)遺簪墜屨
【釋義】
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舊物。后指不忘舊友叫“不棄遺簪墜屨”。
【出處】
《北史·韋夐傳》:“昔人不棄遺簪墜屨者,惡與之同出,不與同歸。吾之操行雖有不逮前烈,然舍舊錄新,亦非吾志也?!?br>【典故】
南北朝時期,孝寬擔任延州總管。韋瓊到延州去拜訪他,回去時,孝寬把他的馬及轡勒要送給韋瓊。韋瓊笑著說:“昔人不棄遺簪墜屨者,惡與之同出,不與同歸。吾之操行,雖有不逮前烈,然舍舊錄新,亦非吾志也?!眻詻Q不受
(16)屐齒之折
【釋義】
形容內心喜悅之甚。
【出處】
《晉書·謝安傳》既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
【典故】
東晉時期,苻堅率領百萬大軍向東晉王朝發起進攻。謝安奉命率8萬大軍迎戰,他指揮有方,經常大勝。一次他同客人下棋,謝玄拿著前方捷報給謝安。謝安看后默不做聲,下完棋后客人問謝玄得知大勝。謝安內心十分歡喜,過門檻時不覺屐齒都折斷了。
(17)一衣帶水
【釋義】
像一條衣帶那樣狹窄的水域。原指窄小的水面間隔,后泛指江、河等水面不足以限制人們的交通與交往。
【出處】
《南史·陳紀下》 隋文帝 謂仆射 高熲 曰:‘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典故】
隋文帝楊堅取代北周稱帝,建立了隋朝。隋文帝有志于統一中國,在北方實行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政策,國力大增。而當時長江南岸的陳朝后主陳叔寶卻十分荒淫,不理朝政。他雖知道隋文帝有意征伐,卻依恃長江天險,并不把這事放在心上。
一次,隋文帝向仆射高颎詢問滅陳的計策,高颎回答說:“江南的莊稼比江北成熟得早,我們在他們的收獲季節,揚言出兵,他們一定就會放棄農時,屯兵防守;他們作好了準備,我們便不再出兵。這樣來幾次,他們便不會相信。等他們不作準備,我們突然真的出兵渡江,便可打得他們措手不及。另外,江南的糧食不像我們北方屯積在地窖中,而屯積在茅、竹修建的倉庫中,我們可暗地差人前去放火燒毀它,如果連燒幾年,陳朝的財力就大大削弱了,滅掉它也就容易得多了?!?br> 隋文帝采取了高颎的計策,經過七年的準備,在公元588年冬下令伐陳。出發前,他對高額說:“我是天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夠因為一條像衣服帶子一佯狹窄的長江的阻隔,而不去拯救那里的老百姓嗎?”隋文帝志在必得,派晉王楊廣為元帥,率領五十萬大軍渡江南下,向陳朝的都城建康發動猛烈的進攻,并很快就攻下建康,俘獲了陳后主,滅掉了陳朝。
(18)廣袖高髻
【釋義】
寬大的衣袖,高聳的發髻。形容風俗奢靡
【出處】
《童謠》(漢)城中好大眉,四方眉半額。城中好廣袖,四方用匹帛?!?br>(19)披裘負薪
【釋義】
穿著裘褐,背著柴薪。形容志高行潔的隱士。
【出處】
《論衡·書虛》(漢·王充)延陵季子出游,見路有遺金。當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來!’薪者投鐮于地瞠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視之下,儀貌之壯,語言之野也!吾當夏五月,披裘而薪,豈取金者哉!”’季之謝之,請問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于姓名!’遂去不顧?!?br>【典故】
春秋時期,吳王最小的兒子延陵季子姬札經常出使各國,見識廣博,名氣很大。他出使齊國時在路邊發現一塊金子,叫路邊砍柴人去揀。沒想砍柴人說我五月天還披著皮襖,背柴禾,像那種揀金子的人嗎?延陵季子感到遇到高人而非常慚愧。
(20)綈袍之義
【釋義】
比喻不忘舊日的交情。
【出處】
《詠史》(唐·高適)尚有綈袍贈,應念范叔寒?!?br>【典故】
范雎隨魏國中大夫須賈出使齊國,須賈懷疑他通齊,回國后報告魏相。范雎含冤被打傷,改名張祿逃到秦國當上宰相。后來須賈出使秦國,范雎扮作窮人去見他。須賈見狀就送他一件綈袍,待發現他是秦相時嚇得一再謝罪。范雎沒有殺他。
衣衫襤褸 衣冠楚楚 衣冠齊楚 衣香鬢影www.5dyx.cn
14. 薪的成語有哪些
臥薪嘗膽、
釜底抽薪、
杯水車薪、
曲突徙薪、
抱薪救火、
薪盡火傳、
厝火積薪、
米珠薪桂、
綢繆束薪、
抽薪止沸、
披裘負薪、
然糠照薪、
負薪救火、
采薪之憂、
反裘負薪、
曲突移薪、
未焚徙薪、
負薪之憂、
犢牧采薪、
救火投薪、
絕薪止火、
采薪之患、
坐薪懸膽、
抱火臥薪、
以荷析薪、
把薪助火、
桂薪玉粒、
采薪之疾、
杯水輿薪、
食辨勞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15. 薪成語有哪些
臥薪嘗膽、
釜底抽薪、
杯水車薪、
曲突徙薪、
抱薪救火、
薪盡火傳、
厝火積薪、
米珠薪桂、
綢繆束薪、
抽薪止沸、
披裘負薪、
然糠照薪、
負薪救火、
采薪之憂、
反裘負薪、
曲突移薪、
負薪之憂、
未焚徙薪、
犢牧采薪、
救火投薪、
絕薪止火、
采薪之患、
坐薪懸膽、
抱火臥薪、
把薪助火、
以荷析薪、
桂薪玉粒、
采薪之疾、
杯水輿薪、
食辨勞薪www.5dyx.cn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