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fdhpj"></form>

        包含“孤”字的成語「孽子孤臣」

        2025年05月13日成語大全92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孽子孤臣”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形容疏遠的成語、老百姓生活困苦是什么成語、孽字開頭的成語、想問一首詞的意思:、“**臣民”的四字成語哪位知道?求教、孤()失(),括號里填什么變四字成語、孽子孤臣一般形容什么動物?孽子孤臣是啥意思代表數字幾?孽子的詞語出處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義抗強胡 是什么意思?《青玉案》中“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的賞析怎么寫?大小金川是造反嗎 清廷最為懼怕的是漢人與藏人、羌人諸部接近,害怕明朝遺老遺少以孤臣孽子之心,選定天等

        目錄索引:
        1:成語“孽子孤臣”的詞條資料
        2:形容疏遠的成語
        3:老百姓生活困苦是什么成語
        4:孽字開頭的成語
        5:想問一首詞的意思:
        6:“**臣民”的四字成語哪位知道?求教
        7:孤()失(),括號里填什么變四字成語
        8:孽子孤臣一般形容什么動物?

        9:孽子孤臣是啥意思代表數字幾?

        10:孽子的詞語出處

        11: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義抗強胡 是什么意思?

        12:《青玉案》中“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的賞析怎么寫?

        13:大小金川是造反嗎 清廷最為懼怕的是漢人與藏人、羌人諸部接近,害怕明朝遺老遺少以孤臣孽子之心,選定天

        成語“孽子孤臣”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孼子孤臣
        成語讀音:niè zǐ gū chén
        成語簡拼:NZGC
        成語注音:ㄋ一ㄝˋ ㄗˇ ㄍㄨ ㄔㄣ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出處: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二○回:“雖然事有前定,無可奈何,但孽子孤臣,義夫節婦,這不得已三字也不是一概委得的。”內容來自www.5dyx.cn
        成語解釋:被疏遠、孤立的臣子與失寵的庶子。
        成語用法:孽子孤臣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英文翻譯:a supporter of a lost cause

        成語“孽子孤臣”的擴展資料

        1. 形容疏遠的成語
        關于疏遠的成語及解釋如下:
        【避涼附炎】:指疏遠避開無勢者,親熱攀附有勢者。
        【不即不離】:即:接近,靠近;離:疏遠,離開。指對人既不接近,也不疏遠。多指對人似親非親、似疏非疏的關系。
        【肝膽秦越】:肝膽:比喻親近;秦越:秦國與越國,比喻對立或疏遠。比喻雖近猶遠,雖親猶疏。
        【侯門如海】:侯門:舊指顯貴人家;海:形容深。侯門象大海那樣深邃。比喻舊時相識的人,后因地位懸殊而疏遠隔絕。
        【侯門似海】:王公貴族的門庭像大海那樣深遂。舊時豪門貴族、官府的門禁森嚴,一般人不能輕易進入。也比喻舊時相識的人,后因地位懸殊而疏遠。
        【胡越同舟】:猶言吳越同舟。指關系疏遠者,同處危難則相互救助。
        【誨爾諄諄,聽我藐藐】:教誨不倦的樣子。藐藐:疏遠的樣子。講的人不知疲倦,聽的人若無其事。形容徒費唇舌。
        【葭莩之親】:葭莩:蘆葦桿內壁的薄膜。比喻關系疏遠的親戚。
        【禮勝則離】:指禮節過分,親也顯得疏遠了。
        【禮賢遠佞】:敬重有才德的人,疏遠巧言獻媚的人。
        【立愛惟親】:愛先施于親人,逐漸及于疏遠的人。
        【利盡交疏】:到了無利可圖的時候交情就疏遠了。
        【內疏外親】:疏:疏遠;親:親密。內心疏遠,表面親近。指不是真心待人。
        【孽子孤臣】:被疏遠、孤立的臣子與失寵的庶子。
        【貧賤親戚離,富貴他人合】:他人:外人;合:聚合。貧賤時親朋戚友都疏遠你,富貴時素不相識的人都會來巴結你。指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親不隔疏】:親:親近的人;疏:疏遠的人。親近的人不會被疏遠的人隔開。
        【親疏貴賤】:親密、疏遠、富貴、貧賤的種種關系。形容地位和關系不同的眾人。
        【親賢遠佞】:佞:巧言諂媚的人。親近有才能的賢人,疏遠阿諛奉承的小人。
        【秦越肥瘠】:秦:今陜西一帶;越:今浙江一帶;肥瘠:胖瘦。秦越兩地相去遙遠。比喻疏遠隔膜,各不相關。
        【慶吊不行】:慶:賀喜;吊:吊唁。不予賀喜、吊唁。原指不與人來往。后形容關系疏遠。
        【慶吊不通】:慶:賀喜;吊:吊唁。不予賀喜、吊唁。原指不與人來往。后形容關系疏遠。
        【日遠日疏,日親日近】:疏:疏遠;近:親近。不經常在一起就日益疏遠,經常在一起就越來越親近。
        【視如陌路】:指與親人或熟人非常疏遠。同“視若路人”。
        【視若路人】: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與親人或熟人非常疏遠。
        【視同路人】:路人:過路人,指素不相識的人。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與親人或熟人非常疏遠。
        【視同陌路】:看做路上遇到的陌生人。指與親人或熟人非常疏遠。
        【視同秦越】:古代秦國與越國相距甚遠,因稱疏遠隔膜為“秦越”。把事情看得似秦國和越國那樣毫不相關。
        【疏不間親】:間:離間。關系疏遠者不參與關系親近者的事。
        【疏不謀親】:疏:疏遠;謀:圖謀,營求。關系疏遠者不會去離間關系親近的。
        【疏親慢友】:疏:疏遠;慢:怠慢。疏遠親族,怠慢朋友。
        【外親內疏】:疏:疏遠。外表親密無間,內心冷若冰霜。形容表里不一。
        【言者諄諄,聽者藐藐】:諄諄:教誨不倦的樣子;藐藐:疏遠的樣子。說的人很誠懇,聽的人卻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費口舌。
        【以疏間親】:指關系疏遠的人離間關系親近的人。
        【遠不間親】:間:離間。關系疏遠者不參與關系親近者的事。公益成語:www.5dyx.cn
        2. 老百姓生活困苦是什么成語
        關于困苦的成語及解釋如下:
        【百孔千創】:比喻困苦不堪。同“百孔千瘡”。
        【飽經風霜】:飽:充分;經:經歷;風霜:比喻艱難困苦。形容經歷過長期的艱難困苦的生活和斗爭。
        【飽經風雨】:指經歷過許多艱難困苦。同“飽經風霜”。
        【飽經霜雪】:飽:充分;經:經歷;霜雪:比喻艱難困苦。形容經歷過長期的艱難困苦的生活和斗爭。
        【飽經憂患】:指經歷了許多困苦患難。
        【備嘗艱苦】:備:全、盡;嘗:經歷。受盡了艱難困苦。
        【備嘗艱難】:備:全、遍;嘗:經歷。指受盡了艱難困苦。
        【備嘗辛苦】:備:盡、全。嘗:經歷。受盡了艱難困苦。
        【被發跣足】:被發:披散頭發;跣足:赤腳。披散頭發,光著腳。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蓽門蓬戶】:用柴草、樹枝等做成的門戶。形容居處簡陋,生活困苦。
        【不改其樂】:不改變自有的快樂。指處于困苦的境況仍然很快樂。
        【不厭糟糠】:厭:滿足;糟糠:用以充饑的酒糟糠皮等粗劣的食物。就連酒糟、米糠這樣粗劣的食物也吃不飽。形容生活極其困苦。
        【吃苦耐勞】:耐:禁受得住。能過困苦的生活,也經得起勞累。
        【顛連窮困】:顛連:困苦。形容非常貧窮困苦。
        【顛連無告】:顛連:困苦;告:告借。生活困苦又無處借貸。
        【風霜雨雪】:比喻經歷了種種艱難困苦。
        【扶困濟?!浚悍觯簬椭?,支持;濟:拯救。扶持、救濟有危難和困苦的人。
        【扶危濟困】:扶:幫助;濟: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難的人,救濟困苦的人。
        【孤臣孽子】: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無援的遠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艱難困苦的人。
        【孤苦伶仃】:伶仃:孤獨,沒有依靠。孤單困苦,沒有依靠。
        【孤苦零丁】:形容孤單困苦,無依無靠。
        【褐衣不完】:褐:粗布衣服。連粗布衣服也穿不周全。形容生活困苦。
        【褐衣蔬食】:褐衣:粗布衣服;蔬食:粗糙的飯食。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飯。形容生活困苦。
        【患難夫妻】:患難:憂慮和災難。指經受過困苦考驗,能夠同甘共苦的夫妻。
        【患難相共】:患難:危險艱苦的環境。共同承擔災難和困苦。形容關系密切,利害一致。
        【患難之交】:交:交情,朋友。在一起經歷過艱難困苦的朋友。
        【火熱水深】:①猶水深火熱。比喻十分困苦的處境。②形容嚴酷;厲害。
        【艱苦創業】:艱難困苦地創辦事業。
        【艱苦奮斗】:不怕艱難困苦,堅持英勇斗爭。
        【敬老憐貧】:老:年老的人;憐:憐恤。尊敬老人,憐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謹慈愛的美好品德。
        【敬老恤貧】:老:年老的人。尊敬老人,憐恤家境困苦的人。形容人有恭謹慈愛的美好品德。摘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3. 孽字開頭的成語
        孽根禍胎災禍的根源。舊指壞的兒子。孽障種子舊時長輩責罵不肖子弟的話。孽子孤臣孽根禍胎孽障種子孽子孤臣被疏遠、孤立的臣子與失寵的庶子。摘自www.5dyx.cn
        4. 想問一首詞的意思:
        蝶戀花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愛情”兩個字,人們常說:好辛苦!
        這樣的感情體驗,到了納蘭性德筆下,獲得了這樣充滿詩意的表述:”辛苦最憐天上月“!
        不是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等得好辛苦,盼得好辛苦!
        人間夫婦,往往如此。
        詞人夫婦,更是如此。
        “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圓月?”(《菩薩蠻》)納蘭性德身為宮中一等侍衛,常要入值宮禁或隨駕外出,所以盡管他與妻子盧氏結婚不久,伉儷情篤,但由于他的地位獨特,身不由己,因此兩人總是離別時多,團圓時少,夫婦二人都飽嘗相思的煎熬。
        而今,僅僅是婚后三年,盧氏年僅二十一歲芳齡,竟然離納蘭性德而去了,這更是留下了一個無法彌補的終生痛苦與遺憾!
        特別是因為,盧氏不僅與納蘭性德是一般意義上的夫妻,他們更是胸襟、志趣都非常投合。納蘭性德的同年、平湖詞人葉舒崇有文云:“抗情塵表,則視若浮云;撫操閨中,則志寸流水。于其歿也,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由此足見納蘭性德與其亡妻深具的琴瑟音通的心誼。
        在難以消釋的痛苦中,納蘭性德心中的愛妻逐漸化作天上一輪皎潔的明月。詞人在《沁園春》序言中寫道:“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能復記,但臨別有云:‘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br>這是一個凄切的夢,也是一個美麗的夢。納蘭性德希望這個夢真的能夠實現,希望妻子真的能向一輪明月,用溫柔的、皎潔的月光時刻陪伴著自己。他還想:如果高處不勝寒,我一定不辭冰雪霜霰,用自己的身、自己的心,去溫暖愛妻的身、愛妻的心。
        人們不會忘記《世說新語》中那段凄惻動人的故事:“荀奉倩與婦至篤,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婦亡,奉倩后少時亦卒。”荀奉倩就是荀彧之子,其妻曹氏,是曹洪的女兒。荀奉倩為傷悼愛妻而亡,死時年僅二十九歲。荀奉倩與納蘭性德的感情經歷說明,夫婦之間的冷暖本來就是相通的。不論是同在人間,還是已有人天之隔。由此我們想到,納蘭性德將自己的詞集名由〈側帽〉改為〈飲水〉,雖是去〈五燈會元〉道明禪師答盧行者語“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語意,但其情感內涵也應該是多方面的吧。
        盡管有美麗的夢,但那終歸是夢。塵世因緣畢竟已經斷絕,令人徒喚奈何。
        惟有堂前燕,依然軟踏簾鉤,呢喃絮語,仿佛在追憶這畫堂深處昔日洋溢的那一段甜蜜與溫馨……
        “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保ɡ钯R〈秋來〉)泉下之人悲情不已,后死之人愁恨未歇。來年春日,那爛漫花叢中形影相隨、雙棲雙飛的彩蝶,一定是詞人與愛妻的精靈所化……
        蝶戀花·出塞
        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納蘭性德悼亡傷逝之詞哀感頑艷,令人不忍卒讀,邊塞行吟之篇則清怨蒼涼,另是一番風味;但一個“情”字卻是共同的。謝章鋌說:“長短調并工者,難矣哉。國朝其惟竹坨、迦陵、容若乎。竹坨以學勝,迦陵以才勝,容若以情勝。”(〈賭棋山莊詞話〉)而讀這首詞,深知謝氏此言不虛。
        這首出塞詞,當為納蘭性德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奉命與副都統郎談等出塞遠赴梭龍途中所作,那時他二十九歲。
        “今古河山無定據”,是一句斷語,也是詞人的感嘆。它橫空出世,有上下千年、縱橫萬里之慨。從中可以看出史學家的深沉,哲學家的睿智,以及文學家的深情。
        情語之后,緊接以景語:“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詞人揮舞畫筆,為我們描繪出一幅有聲有色、充滿動感的邊塞景物圖。這既是眼前的實景,又使人聯想起歷史上的一幕幕活劇。這里有秦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有“漢家自失李將軍,單于公然來牧馬”;……等等,等等。畫角聲聲,牧馬頻驟,這不正是“今古河山無定據”的形象寫照嗎?
        歲月倏忽,往事已矣。今天,當詞人風塵仆仆,奔走在邊塞道路上的時候,只間滿目荒涼,惟有如火如血的片片楓葉在蕭瑟西風中飄搖,似乎在訴說著無窮的幽怨……
        詞人仿佛聽見了“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英雄吶喊,也仿佛聽見了“出師為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仰天長嘆……
        詞人仿佛看見了“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的美人身影,也仿佛聽見了“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的哀傷旋律……
        不論是肝腸如火的英雄,還是色笑如花的美人,不論是彪炳青史的古賢,還是俯仰古今的來者,都籠罩在這一往深情之中。不信,請看那深山夕照,深秋煙雨……
        《采桑子·塞上詠雪花》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后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
        納蘭性德是清代詞壇的一個“異數”。所謂異數,不光指他以濡染漢文化未久的滿洲貴介公子之身昂然屹立于清詞壇坫,成為詞之中興期屈指可數的幾座高峰之一,更由于在如今學界和大眾皆普遍漠視清詞的大背景下,納蘭獨能贏得廣泛的青睞,獲致超常的“禮遇”。據臺灣黃文吉教授的統計,1912-1992八十年間計有清詞研究成果1269項,其中納蘭獨得171項,僅次于另外一個更大的“異數”王國維而屈居次席(詳請參拙作《十年來的清詞研究》,《古典文學知識》2005年1期)。其后的十幾年來,關于納蘭的研究更是風起云涌,恐怕早超過了前八十年的總和。降而論之,在梁羽生名著《七劍下天山》中,納蘭曾作為一個比較重要的配角出現,金庸《書劍恩仇錄》里陳家洛與乾隆皇帝首次對話引用的也都是納蘭詞作。而據媒體報道,北京近年出現了規模很不小的“納蘭追星族”,甚至到了定期沙龍集會的程度。造成這種種令人驚訝現象的原因固然很多,有一點恐怕必須考慮,那就是在納蘭的文學創作成就之外,這個驚才絕艷的詞人身上那種“不是人間富貴花”的神秘而凄美的情懷像磁石一般散發出的強勁而持久的吸引力。
        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以太子胤礽小字成哥,避諱改今名,字容若,別號楞伽山人。先世為海西女真的葉赫部族,明代末葉為建州女真所吞并。性德曾祖姑被努爾哈赤納為妃子,生清太宗皇太極。納蘭家族正黃旗,其父明珠,累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太傅,為康熙朝前期著名相之一。性德十六歲(1670)以諸生貢入太學,次年舉順天鄉試,再次年會試中式,以寒疾未應殿試。康熙十五年(1676),性德正式成進士,選授三等侍衛,尋晉一等。清初制度,侍衛不僅是侍從武官,出入扈從,且主傳宣,與聞機密,是非常重要的職務。納蘭深得康熙帝眷愛,如果不是早逝的話,其政治前途將不可限量。
        但就是這樣富貴至極的家世,納蘭身上卻非但毫無新貴的驕矜倨傲,反而情思抑郁,“惴惴有臨履之憂”(嚴繩孫《成容若遺集序》),屢屢聲稱“德也狂生耳。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金縷曲》),甚而每當登臨出塞,特多蕭條憑吊之語如“馬首望青山,零落繁華如此”(《好事近》)之類。如此特殊的心跡,使他能夠在清初滿漢之大防非常嚴峻的時段獲得很多世所稱“落落難合”的“一時俊異”,如陳維崧、朱彝尊、顧貞觀、嚴繩孫、姜宸英等的友情。就中他與顧貞觀尤其交稱莫逆,并應貞觀之請營救“科場案”名人吳兆騫,并生館而死恤之,被普天下傳為佳話。這些矛盾悖反的現象集于一身,使這位天才貴公子愈發顯得迷離莫測,自然也引起了種種匪夷所思之猜度。有人說他因先世為愛新覺羅氏所滅,故懷隱恨于滿清王朝,有孤臣孽子之心緒。有人則以為他奉有康熙帝“密旨”之類籠絡監視漢族文人。凡此皆無根無憑,作為思路不妨事,引為實據則容易鬧笑話。
        康熙二十四年(1685)夏五月,剛過而立之年的納蘭性德永遠闔上了他英邁多情的雙眼,令時人也令后人滿掬同情惋惜之淚。其早逝的直接原因自然是糾葛纏綿了十余年的寒疾(參見李雷《納蘭性德與寒疾》,《文學遺產》2002年6期),可他因為官場傾軋、愛妻早喪所造成的雙重凄苦心理也不應漠視。納蘭身后,其鄉試座師徐乾學為刻《通志堂集》二十卷,內有賦一卷,詩、文、詞、淥水亭雜識各四卷,雜文一卷,附錄二卷,可以覘見其經史文辭多方面的造詣。其中詞集先后以《側帽》、《飲水》名之,今存三百五十首左右,得名最盛,當時即有“遠軼秦柳”、“傳寫遍于村校郵壁”之說(徐乾學《通議大夫一等侍衛納蘭君神道碑文》)。納蘭于詞不喜南宋諸家,好研習五代北宋之作,而最愛李后主,其《淥水亭雜識》云:“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其自身情性氣質、詞風的幽艷真摯、令人不忍卒讀的凄惋確也近乎李煜,而其實他并不自縛于南唐一家,某些篇章中特具的那種豪放蒼茫絕非后主所能包舉。此殆由時代升降之故,可也不必諱言天挺其才的罷。
        就題材論,納蘭成就最高的無疑為愛情詞,個中悼亡之作又為翹楚,足稱“北宋以后,一人而已”(王國維《人間詞話》)。其余如塞外旅愁、友朋酬贈之作亦極有特色,在詞發展史上作出了卓特的貢獻,因而無愧于滿洲第一大詞人之地位論定,也無愧為整個清代最偉大的詞人之一。但這也就是對他最高的評價了,有人出于偏好,對某些舊說不加審辨,竟直接謚之以“清代詞壇第一人”,甚至“清初學人第一”,那就未免有點過分了。這樣不切實際的夸張只能造成歪曲和混淆,并無助于認知納蘭的真實面目。
        《如夢令》
        萬帳穹廬人醉
        星影搖搖欲墜
        如夢隔狼河
        又被河聲攪碎
        還睡
        還睡
        解道醒來無味
        其中“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二句被王國維評為“千古壯觀”。従中人們不難察覺其職業對他創作的積極影響。
        《望
        海潮·寶珠洞》“漠陵風雨、寒煙衰草,江山滿目興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唄,
        算來別是凄涼。往事最堪傷,想銅駱巷陌,金谷風光。幾處離宮,至今童子牧牛
        羊?;纳骋黄C#猩8梢痪€,雪冷雕翔。一道炊煙,三分夢雨,忍看林表斜
        陽。歸雁兩三行,見亂云低水,鐵騎荒岡。僧飯黃昏,松門涼月拂衣裳。”站在
        平坡山巔寶珠洞眺遠亭上,宜南向、東向眺望。南望,永定河一線漂渺如帶似紗。
        由它千萬年泛濫沖刷形成的西山洪積扇,不但形成北京平原,在北京古地理上也
        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而且至今在其兩岸仍可見大片荒沙,累累土崗。山下不遠
        是八寶山、老山、田村山、石景山,兩千年前的漢墓早以少為人知,山腳下元代
        翠微公主的陵墓湮沒無尋,明代貴戚葬地已被清朝王公墳塋逐漸取代。東南望,
        遼金殘毀的城垣尤在,元大都址上的明清北京城紫氣東來。遼宋于會城門北、紫
        竹院一帶進行了“高梁河會戰”遼軍鐵騎的馳援,使宋軍大崩潰。金兵攻陷遼幽
        州城,在其上建中都城。元人將金中都付之一炬后,東移城廓建大都城。歷史變
        遷,王朝更疊,都邑興廢,引發了納蘭性德的無限感慨。
        納蘭性德在京西郊獵時有詞《風流子,秋郊記事》“……
        秋水映空,寒煙如織,皂雕飛處,天慘云高。人生須行樂,君知否?容易兩鬢蕭
        蕭”。自與東君作別,劃地無聊。算功名何許,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
        便向夕陽影里,倚馬揮毫。”正是他血脈中仍有這種武士豪邁激情的涌動,盡管
        他終想回避塵寰鬧市,于寧靜淡泊中覓詩尋夢,盡管他詩詞有卿卿之情,不乏細
        膩精致,但柔中不軟,悲中不頹。亦或有綿綿凄惋之致,卻不同靡靡之音,更沒
        有扭捏之態。其職業的影響具有矛盾的兩面性,但施加在他良好的學識、修養、
        才能基礎上,應該說還是利多于弊。従詩人的特殊生活基礎所形成的藝術特色來
        說,在其具有鮮明個性的成就鑄成上,職業的影響還是有許多積極之處的。
        《憶秦娥·龍潭口》“山重疊,懸崖一線
        天疑裂。天疑裂、斷碑題字,古苔橫嚙。風聲雷動鳴金鐵,陰森潭底蛟龍窟。蛟
        龍窟,興亡滿眼,舊時明月。”黑龍潭位于畫眉山北,在山嘴處東北石崖下。這
        里石色青黑,樹木蕭森,蔭濃苔滑。泉水従深潭底冒出,水勢較旺。這周圍山林
        于背陰處更高大繁茂,因為谷中土厚,陰處涵水,不似向陽坡上風大干燥。而潭
        口處黛色石崖下會讓人有山巖開裂、潭深難測之感。這股泉水于石灰巖地區溶
        洞、裂隙中的暗河涌出,水量較大。這段白噩紀形成的石灰巖地層,與三里外白
        家曈火織蛛山(石灰山)后的大溶洞(現已無存)的地層一致,并與那個曾有水
        流、被稱之海眼的溶洞有直接關聯。這里的山體巖石不但與南邊一脈相連的紅色
        火山砂巖的“火山頭”地層結構不同,一紅一黑,而且這股泉水與香山雙清、櫻
        桃溝、簸箕水,七王墳后香水院等山泉不一樣,不是由山體地層涵水下滲,至山
        腳處形成泉水露頭,而是于喀斯特地貌暗河伏流的涌出。因此,這個“龍”不
        小,傳說是東海龍王的七子于此潛居。清代這里一度成為皇家的敕建黑龍王廟。
        所以說,《帝京景物略》中記述的涌水情形是正確的。納蘭性德的直觀感受也是
        準確的。且不說《清詞史》中評論該詞“感慨倍多,遙思騰越”。就此也能従現
        代科學的角度驗證納蘭性德重視真實感受,仔細觀看事物是頗為精到準確的。
        《浣溪沙、大覺寺》“燕壘空梁畫壁寒,諸天花雨散
        幽關。篆香清梵有無間。蛺蝶乍従簾影度,櫻桃半是鳥銜殘,此時相對一忘言。”
        其中空梁、畫壁、諸天、蛺蝶、燕雀等不是作者憑空臆造的。而且従中還能讓人
        想見侍衛在高大殿堂的臺階下巡行,在僻靜的行官跨院當值的處身角度。這種人
        與景物的位置感和梵天幽靜之感,是于今天都能在實地感受到的。
        《菩薩蠻》:
        朔風吹散三更雪,倩魂猶戀桃花月。夢好莫相催,由他好處行。 無端聽畫角,枕畔紅冰薄。塞馬一聲嘶,殘星拂大旗。
        上片由景入情,而荒景映襯凄情,強烈對比中動人神魄,而情又作極徹語:“由他好處行”。下片不但視角由小轉大,更把讀者的視覺、聽覺間隔調動,“畫角”、“馬嘶”與化冰的情淚、伴旗的殘星,交織成一幅聲色紛呈的畫面,讓讀者領受到一股悲愴無依的愁緒、一種蒼茫闊大的意境,藝術上已臻極高境地。此外膾炙人口的《長相思·山一程》、《如夢令·萬帳穹廬人醉》,深受王國維贊賞:“‘明月照積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懸明月’、‘長河落日圓’,此中境界,可謂千古壯觀,求之于詞,唯納蘭性德塞上之作,如《長相思》之‘夜深千帳燈’,《如夢令》之‘萬帳穹廬人醉,星影搖搖欲墜’,差近之?!眞ww.5dyx.cn
        5. “**臣民”的四字成語哪位知道?求教
          沒有含“臣民”的成語,含“臣”的成語如下:  君臣佐使 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種人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藥處方中的各味藥的不同作用  謀臣武將 指有計謀的大臣和勇猛的戰將  北面稱臣 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見君主則面北,指臣服于人。  逋逃之臣 逃亡的罪臣。  不臣之心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會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亂的野心?! 〕奸T如市 舊時形容居高位、掌大的人賓客極多。  臣心如水 心地潔凈如水。比喻為官清廉?! 》Q臣納貢 舊時指小國向大國臣服而年年進貢?! 「畹胤Q臣 割讓土地,臣服于對方?! 」酋喼? 骨鯁:比喻剛直。剛正忠直的官員。  孤臣孽子 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無援的遠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艱難困苦的人。  開國功臣 指為建立新的國家或朝代立下汗馬功勞的人。  君辱臣死 封建禮教認為,帝王遭受恥辱,臣僚應當死節?! y臣賊子 亂臣:叛亂之臣;賊子:忤逆之子。舊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后泛指心懷異志的人。  欽差大臣 過去指由皇帝派遣并代表皇帝外出辦理重大事件的官員?,F在用來諷刺從上級機關派到下面去,不了解情況就指手畫腳發號施令的人。  市井之臣 市井:古時稱做買賣的地方。舊指城市里的老百姓。  位極人臣 君主時代指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 指一個人上臺,下面的工作人員就另外換一批?! 〔话淳? 中醫處方,以君臣相配為原則。君是主藥,臣是輔藥。不按君臣,就是違  負險不臣 猶言負固不服?! ≠F極人臣 君主時代指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 【コ假t 君主圣明,臣子賢良。形容君臣契合,政治清明。  謀臣猛將 善于謀劃的文臣和勇猛善戰的將帥?! ≈\臣如雨 形容智謀之士極多?! 〖{貢稱臣 繳納貢品,自稱為臣下。后來也用以比喻心悅誠服,甘拜下風。  逆臣賊子 逆臣:叛亂之臣;賊子:忤逆之子。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 ∧孀淤\臣 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 ∧踝庸鲁? 被疏遠、孤立的臣子與失寵的庶子。  遷臣逐客 指遭貶官放逐之人。  折沖之臣 謂忠勇之臣。  一代鼎臣 見“一代宗臣”。  一代宗臣 一個時代中大家所景仰的大臣。亦作“一代鼎臣”。  遺老孤臣 指改朝換代后已經失勢而仍效忠前朝的老臣。  賊臣亂子 指心懷異志、為奸作惡的人?! ≠\臣逆子 見“賊臣亂子”。  賊子亂臣 見“賊臣亂子”。  主圣臣良 君主圣明,臣下忠良。比喻上行下效。亦作“主明臣直”、“主圣臣直”、“主賢臣良”。  主憂臣辱 君主有憂患是作臣子的恥辱。  買臣覆水 覆:潑。比喻事成定局,無法挽回。   茵席之臣 茵席:鋪墊的東西,褥墊、草席。指侍奉于皇帝左右的近臣?! 〖槌籍數? 奸佞的小人控制朝政。指壞人當。  有功之臣 指有功勞的人?! ≈髅鞒贾? 主:君主。君主圣明,臣下也就正直?! 「┦追Q臣 俯:低。低頭自稱臣子。泛指向對方屈服。www.5dyx.cn
        6. 孤()失(),括號里填什么變四字成語
        孤傲不群 孤:孤單;傲:高傲。指高傲孤僻,難與人相處。
        孤標傲世 孤:孤單;標:標準高。孤高自賞,傲然一世。原形容菊花傲霜獨立的形態。比喻人格的傲然不群和不與俗流。
        孤臣孽子 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無援的遠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艱難困苦的人。
        孤雛腐鼠 孤獨的鳥雛,腐爛的老鼠。比喻微賤而不值得一說的人或事物。
        孤獨鰥寡 泛指無依無靠的人。
        孤犢觸乳 原意是獨生子因溺愛,助長了驕氣,父母反受其害。后比喻無依無靠的人請求別人的援助。
        孤兒寡婦 死了父親的孩子,死了丈夫的婦女。泛指失去親人,無依無靠者。
        孤芳自賞 孤芳:獨秀一時的香花。把自己比做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賞。比喻自命清高。
        孤鴻寡鵠 孤:孤單;鴻:鴻雁;寡:失偶的婦人;鵠:天鵝。孤獨失伴的天鵝。比喻失去配偶的男女。
        孤家寡人 三代帝王的自稱。后指脫離群眾,孤立無助的人。
        孤軍奮戰 奮戰:盡全力地戰斗。孤立無助的軍隊單獨對敵作戰。也比喻一個人或一個集體無人支援、幫助的情況下努力從事...
        孤軍作戰 孤立無援的軍隊單獨奮戰。比喻單獨辦事,沒有人支援。
        孤苦伶仃 伶仃:孤獨,沒有依靠。孤單困苦,沒有依靠。
        孤陋寡聞 陋:淺陋;寡:少。形容學識淺陋,見聞不廣。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7. 孽子孤臣一般形容什么動物?
        一般形容的是人吧,是那種有狼子野心的藩王,想穿毒皇廢,所以就用這個詞來形容他們本內容來自www.5dyx.cn
        8. 孽子孤臣是啥意思代表數字幾?
        孽子孤臣是啥意思代表數字幾?——答案:1。
        孽子孤臣?
        【拼音】: niè zǐ gū chén
        【解釋】: 被疏遠、孤立的臣子與失寵的庶子。
        【出處】: 《孟子·盡心上》:“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
        【舉例造句】: 但孽子孤臣,義夫節婦,這“不得已”三字也不是一概推委得的。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
        【拼音代碼】: nzgc
        【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英文】: a supporter of a lost cause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9. 孽子的詞語出處
        ⑴庶子,非正妻所生之子。
        《墨子·節葬下》:“然后伯父、叔父、兄弟、孽子其?!?br>《孫詒讓·間詁》:“孽,庶子也。”
        《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王有孽子不害,最長,王弗愛,王、王后、太子皆不以為子兄數?!?br>宋·岳珂《桯史·劉觀堂讀赦詩》:“后二年,和議成,秦檜懼當制者之不能說虜也,以孽子熺及其黨程克俊補鰲?!?br>清·孔尚任《桃花扇·截磯》:“孽子含寃天慘淡,孤臣舉義日光明?!?br>⑵謂使其子遭災難?!兑葜軙ね跖濉罚骸把甓驹谛乓桑踝釉诼爟?,化行在知和?!?br>朱右曾校釋引盧文弨曰:“孽子,謂災害其子。”
        ⑶孤孽,謂孤臣孽子。被疏遠、孤立的臣子與賤妾所生的失寵的庶子。
        《孟子·盡心上》:“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br>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二O回:“雖然事有前定,無可奈何,但孽子孤臣,義夫節婦,這不得已三字也不是一概委得的?!北緝热輥碜怨娉烧Z網:www.5dyx.cn
        10. 孽子孤臣一雅儒,填膺大義抗強胡 是什么意思?
        :“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義抗強胡;豐功豈在尊明朔,確保臺灣在圖”。明白告訴世人,鄭成功的豐功在于趕走了外國侵略者,確保了寶島臺灣永在祖國圖內容來自www.5dyx.cn
        11. 《青玉案》中“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的賞析怎么寫?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賞析
        【賞析一】
        寫上元燈節的詞,不計其數,稼軒的這一首,卻誰也不能視為可有可無,即此亦可謂豪杰了。然究其實際,上片也不過渲染那一片熱鬧景況,并無特異獨出之處??此麑懟饦?,固定的燈彩也。寫“星雨”,流動的煙火也。若說好,就好在想象:是東風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樹銀花。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又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煙火,先沖上云霄,復自空而落,真似隕星雨。然后寫車馬,寫鼓樂,寫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玉壺”,寫那民間藝人們的載歌載舞、魚龍曼衍的“社火”百戲,好不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其間“寶”也,“雕”也,“鳳”也,“玉”也,種種麗字,總是為了給那燈宵的氣氛來傳神來寫境,蓋那境界本非筆墨所能傳寫,幸虧還有這些美好的字眼,聊為助意而已??傊艺f稼軒此詞,前半實無獨到之勝可以大書特書。其精彩之筆,全在后半始見。
        后片之筆,置景于后,不復贅述了,門寫人??此葟念^上寫起:這些游女們,一個個霧鬢云鬟,戴滿了元宵特有的鬧蛾兒、雪柳,這些盛妝的游女們,行走之間說笑個不停,紛紛走過去了,只有衣香猶在暗中飄散。這么些麗者,都非我意中關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尋找一個——卻總是蹤影皆無。已經是沒有什么希望了?!鋈唬酃庖涣?,在那一角殘燈旁側,分明看見了,是她!是她!沒有錯,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還未歸去,似有所待!
        這發現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結和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詞人卻如此本領,竟把它變成了筆痕墨影,永志弗滅!——讀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徹悟:那上片的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的麗人群女,原來都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而寫,倘無此人在,那一切又有何意義與趣味呢!多情的讀者,至此不禁涔涔淚落。
        此詞原不可講,一講便成畫蛇,破壞了那萬金無價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的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畫蛇既成,還思添足:學文者莫忘留意,上片臨末,已出“一夜”二字,這是何故?蓋早已為尋他千百度說明了多少時光的苦心癡意,所以到得下片而出“燈火闌珊”,方才前早呼而后遙應,筆墨之細,文心之苦,至矣盡矣。可嘆世之評者動輒謂稼軒“豪放”,“豪放”,好象將他看作一個粗人壯士之流,豈不是貽誤學人乎?
        王靜安《人間詞話》曾舉此詞,以為人之成大事業者,必皆經歷三個境界,而稼軒此詞之境界為第三即最終最高境。此特借詞喻事,與文學賞析已無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無勞糾葛。
        從詞調來講,《青玉案》十分別致,它原是雙調,上下片相同,只上片第二句變成三字一斷的疊句,跌宕生姿。下片則無此斷疊,一連三個七字排句,可排比,可變幻,總隨詞人之意,但排句之勢是一氣呵成的,單單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北宋另有賀鑄一首,此義正可參看。(周汝昌)
        【賞析二】
        元夕:陰歷正月十五為上元節,這日晚上稱元夕,亦稱元宵,元夜。我國古代有元夕觀燈的風俗。玉壺:指月亮。魚龍舞:指舞魚燈、龍燈之類。這是一首別有寄托的詞作。詞人假借對一位厭惡熱鬧、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尋求,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高潔志向和情懷.梁啟超《藝蘅館胡詞選》云:“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逼潴w會是可信的。詞的上片,極寫元夕燈火輝煌、歌舞繁盛的熱鬧景象?!皷|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前一句寫燈,后一句寫焰火。上元之夜,滿城燈火,就象一夜春風吹開了千樹萬樹的繁花,滿天的焰火明滅,又象是春風把滿天星斗吹落。真是一片燈的海洋,焰火的世界,令人眼花繚亂?!盎ǜ蓸洹薄ⅰ靶侨缬辍?,不僅寫出了燈火之盛、之美,而且也給人熱鬧非凡的感覺,渲染出了節日的熱烈氣氛?!皩汃R雕車香滿路”,是寫游人之盛。但這里主要還是為了渲染氣氛,所以,作者并沒有對游人作具體描繪,只是從整體印象上概括地勾勒了一筆。然而,游人如織、仕女如云的景象卻已躍然紙上;最后三句描繪歌舞之樂。節日的夜晚,一片狂歡景象,到處是笙簫齊鳴,到處是彩燈飛舞,人們在忘情地歡樂著,“一夜魚龍舞”,寫出了人們徹夜狂歡的情景。
        下片寫尋覓意中人的過程?!岸陜貉┝S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觀燈看花”的婦女,頭上戴著“蛾兒”、“雪柳”、“黃金縷”等裝飾品,一個個打扮得花枝招展,整整齊齊,漂漂亮亮。她們一路笑語,帶著幽香,從詞人眼前走過,這里作者具體地描寫了觀燈的游人,也是對上片“寶馬雕車香滿路”描寫的一個補充,同時,一個“去”字也暗傳出對意中人的尋覓。在熙熙攘攘的游人中,他尋找著,辯認著,一個個少女美婦從他眼前過去了,可是,卻沒有一個人是他要尋找的。那么他所要尋找的意中人在哪里呢?“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經過千百次的尋覓,終于在燈火冷落的地方發現了她。人們都在盡情的狂歡,陶醉在熱鬧場中,可是她卻在熱鬧圈外;獨自站在“燈火闌珊處”,充分顯示了“那人”的與眾不同和孤高。“眾里尋她干百度”極寫尋覓之苦,而“驀然”二字則寫出了發現意中人后的驚喜之情。這里作者以含蓄的語言,表現了人物內心的活動。這首詞先用大量筆墨渲染了元夕的熱鬧景象,最后突然把筆鋒一轉,以冷清作結,形成了鮮明強烈的對比。這種對比,不僅造成了境界上的強烈反差,深化了全詞的意境,而且很好地起到了加強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燈火寫得愈熱鬧,則愈顯“那人”的孤高,人寫得愈忘情,愈見“那人”的不同流俗。
        全詞就是通過這種強烈的對比手法,反襯出了一個自甘寂寞、獨立不移、性格孤介的女性形象。作者寫這樣—個不肯隨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是有所寄托的。辛棄疾力主抗戰,屢受排擠,但他矢志不移,寧可過寂寞的閑居生活,也不肯與投降派同流合污,這首詞是他這種思想的藝術反映?!氨娎飳にО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歷來也為人傳誦。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這三句也是“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然經過三境界的第三境,并以此作比喻,對做學問、做人、成事業者,在經歷了第一境界和第二境界之后,才能有所發現,自己所追尋的東西往往會在不經意的時候,沒想到的地方出現。
        【賞析三】
        這首《青玉案.元夕》,是辛棄疾的名作,它以尋找情人為線索,用元宵節的盛況,烘托出一個孤高、憂郁的“那人”形象,表現出作者對這個形象的執意追求。詞的上半闋極寫元夕之景:千萬燈樹如火花競放,似繁星雨落;街上徜徉著寶馬雕車,空中飄散著鳳簫清音;各色各樣的燈在夜色中回轉翔舞……然而,這一切并未打動作者,他無暇欣賞、流連這熱鬧非凡的景象;他要尋找自己的情人。情人在哪兒呢?下半闋筆鋒一轉,由景寫到人:“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然而,這些穿著節日盛裝的美人,都不是作者所要尋找的,他焦急萬分:“眾里尋他千百度”,但還是沒有找到?!膀嚾换厥住?,啊,終于看見了:站立在燈火零落,清冷僻靜之處的,正是“那人”!詞到此戛然而止,而作者用飽含感情的筆所創造的意境,卻引人深思。
        也許有人會問,“那人”為什么不加入狂歡的行列,卻獨自在“燈火闌珊處”呢?表面上看,這是一首愛情詞,然而,詞中似有更深的含義。這首詞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當時,強敵壓境,國勢日衰,而南宋統治階級卻不思恢復,偏安江南,沉湎于歌舞享樂,以粉飾太平。洞察形勢的作者,欲補天穹,卻恨無路請纓。他滿腹的激情、哀傷、怨恨,交織成了這幅元夕求索圖。國難當頭,朝廷只顧偷安,人們也都“笑語盈盈”,有誰在為風雨飄搖中的國家憂慮?作者尋找著知音。那個不在“蛾兒雪柳”之眾、卻獨立在燈火闌珊處,不同凡俗、自甘寂寞的美人,不正是作者所追慕的對象嗎?同時這也是作者英雄無用武之地,而又不肯與茍安者同流合污的自我寫照?!爸T公可嘆善謀身,誤國當時豈一秦,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對泣亦無人。”(陸游《追感往事》)在這首詞中,作者寄托了他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和對社會現實的批判,既有“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陸游《關山月》)的譴責,又有“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同上)的憂慮,更有“把吳鉤看了,欄干拍徧,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的痛苦。正是“興之托喻,婉而成章,稱名也小,取類也大”(劉勰《文心雕龍·詮賦》)。
        《元夕》在“比興”的運用上,很有其獨到之處。前人運用“比興”,多是在抒情之中,或者記敘描寫之中,以詞的某一部分為興辭。如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睂懙氖亲髡咄局杏鲇甑囊患∈?,當時他正在貶滴中,“一蓑煙雨任平生”,顯然是有寓意的,含有不計較地位得失,經得起挫折的暗示,表現了一種不避風雨,聽任自然的生活態度。這句詞中的“雨”,暗喻著人生的升沉、坎坷,已經超出了自然雨的含義。但這還只是取全篇中的一部分作為“比興”的寄托物。《青玉案·元夕》則是以整首詞所構成的完整形象來暗含作者的寄托,從元夕盛況的描寫,到“那人”的出現,句句寫的是元夕尋人,形象本身是很完整的。作者從中寄托了自己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對現實社會的不滿。陳廷焯說:“所謂沉郁者,意在筆先,神余言外,寫怨夫思婦之懷,寓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飄零,皆可于一草一木發之。而發之又必若隱若現,欲露不露,反復纏綿,終不許一語道破。匪獨體格之高,亦見性情之厚?!保ā栋子挲S詞話》)這首《青玉案·元夕》,正是這樣的佳作。
        “舉草木鳥獸以見義”(孔穎達《毛詩正義》)是自《詩經》以來我國古典詩歌的傳統手法。辛棄疾以前的詞人,多是舉自然景物以見義,如上面所舉的蘇詞,就是以“煙雨”見義。而《元夕》寫的則是元夕之夜尋覓情人的事情,這里也許有屈原尋宓妃佚女的影響,不過,卻從屈原的神游世界,降落到了人世間。辛棄疾通過對現實生活中一件平常小事的描寫,創造出“函蓋萬有”(翁方綱《神韻論》)的境界,,不僅擴大了“比興”的范圍,而且豐富了詞的表現力。在《元夕》中,詩人描寫了節日之夜的熱鬧景象,描寫了“他”苦心尋找情人的過程,但當意外發現情人后,便戛然而止,對“他”和“那人”的情懷,卻“不著一字”。這就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象余地。詞的境界超出了具體事件的描繪,飛騰出去,達到了“函蓋萬有”的高度,不僅把詩人千頭萬緒的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且,也能使不同的欣賞者,得到各不相同的感受,正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司空圖《詩品》)。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列為“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所必須經歷的第三種境界,這也說明了《元夕》詞“函蓋萬有”的特點。一篇文學佳作的藝術魅力,常常不止于它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還表現在它又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和深刻的啟示。王國維就從《元夕》詞聯想到了做學問的境界,而這當然是辛棄疾所未曾料到的。況周頤在《香海棠館詞話》中說辛稼軒“其秀在骨,其厚在神”,確為有見地之語。這首《青玉案·元夕》,讀了之后就能使人神馳遐想,并從中領悟出深奧的哲理來,正說明了辛詞內容之豐厚和辛棄疾寫詞功力之精深。(李淮芝)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5dyx.cn
        12. 大小金川是造反嗎 清廷最為懼怕的是漢人與藏人、羌人諸部接近,害怕明朝遺老遺少以孤臣孽子之心,選定天
        你自己編了個王秋嗎?明朝大藤峽起義200多年,這些少數民族在漢人統治下照樣要反抗!為什么,還不是因為少數民族也要生存空間,漢人把他們趕到深山老林里,還繼續強占人家土地,少民當然反抗了!摘自公益成語網:www.5dyx.cn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http://www.5dyx.cn/post/305230.html

        久久久久久久无码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