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漢武托孤」的成語故事
“漢武托孤”的成語故事:
漢武帝時期,霍去病大將軍的弟弟霍光被漢武帝任命為光祿大夫,侍奉漢武帝20多年。漢武帝年事已高,幾個兒子爭奪帝位而發生變故。漢武帝決定立8歲的小兒子為皇帝,拜托霍光輔佐小皇帝?;艄獗M心盡責,直到去世漢武托孤是什么意思
漢武帝時期,霍去病大將軍的弟弟霍光被漢武帝任命為光祿大夫,侍奉漢武帝20多年。漢武帝年事已高,幾個兒子爭奪帝位而發生變故。漢武帝決定立8歲的小兒子為皇帝,拜托霍光輔佐小皇帝?;艄獗M心盡責,直到去世。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漢武帝劉徹簡介 漢武帝劉徹之后的皇帝是誰
簡介: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劉徹十六歲登基,為鞏固皇,漢武帝設置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并將鹽鐵和鑄幣收歸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并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范圍,另外開辟絲路、建立年號、頒布太初歷、興太學等亦影響深遠。劉徹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但在位后期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為其整體正面形象留下負面評價。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劉徹下罪己詔。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劉徹崩于五柞宮,享年70歲,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于茂陵。漢武帝劉徹之后的皇帝是漢昭帝劉弗陵。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漢武帝是宇文邕嗎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前87年),西漢的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生于漢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十六歲登基。[1]為鞏固皇,漢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并將鹽鐵和鑄幣收歸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漢武帝時期開疆拓土,擊潰匈奴、東并朝鮮、南誅百越、西愈蔥嶺,征服大宛,奠定了中華疆域圖,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劉徹開拓漢朝最大圖,功業輝煌。漢武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的漢武帝窮兵黷武。征和二年造成了巫蠱之禍,征和四年劉徹下罪己詔。公元前87年劉徹崩于五柞宮,享年70歲,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于茂陵。北周武帝宇文邕(543―578年),字禰羅突,鮮卑族,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北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南北朝時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公元560年—578年在位。宇文邕在位期間,誅殺臣宇文護,擺脫鮮卑舊俗。整頓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國勢強盛。宇文邕生活儉樸,能夠及時關心民間疾苦。公元575年,宇文邕大舉進攻北齊,并于一年半后滅北齊。公元578年,宇文邕率軍分五道伐突厥,未出發即病死,英年中逝時年僅36歲,謚號為武帝,廟號高祖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霍光受漢武帝托孤,死后為何被誅滅全家?
因為他忘記了自己的初心,最開始還是小心翼翼的輔佐漢昭帝,在職期間,取消了漢武帝時期的一些商業制度,發展了工商農業,使得當時百姓生活質量一下子得到了提升,就因為如此,百姓都一一贊賞霍光,是一個能人。
所以最開始霍光在朝廷上的地位都是很高的,但是后面獲得了實,開始迷失自我,享受著大給自己帶來的榮耀,陸續做了有毀自己仕途的事情,后面發生了一場反霍光的政,霍光大勝,漢昭帝徹底變成了一個傀儡皇帝,霍光的妻子殺害了漢宣帝的皇后,這才是后來霍光死后全家被殺的主要原因。
還有一點是因為霍光在政治上不知進退,并沒有說得到一定政后適可而止,而是有了更大的野心,他的力之大使得連當時的統治者都不敢動他,霍光最后死后,霍家的所有人開始謀劃造反,最后遭到剿滅,全家被誅滅。
主要是霍光在當朝為官時,沒有避免一點,將自己的親友全部安插在朝廷重要官職,以此來鞏固自己的政和地位,這樣有利有弊,弊端是如果某一個人犯了錯誤,就會造成牽一發而動全身,霍光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也是間接性的造成了自己最后的失敗,本來霍光這個人人品還是很好的,很受漢武帝信任,可是他的妻子和兒女都很惡毒,總是仗勢欺人,拖了霍光的后腿,導致他也被影響,后面還去干涉后宮宮闈之事,被后人認為簡直是“不學無術”,以至于在他死后,家中的人又相繼謀反導致悲慘的結局。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漢武托孤是什么意思
漢武帝時期,霍去病大將軍的弟弟霍光被漢武帝任命為光祿大夫,侍奉漢武帝20多年。漢武帝年事已高,幾個兒子爭奪帝位而發生變故。漢武帝決定立8歲的小兒子為皇帝,拜托霍光輔佐小皇帝。霍光盡心盡責,直到去世。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漢武帝是宇文邕嗎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前87年),西漢的第7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生于漢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十六歲登基。[1]為鞏固皇,漢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并將鹽鐵和鑄幣收歸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漢武帝時期開疆拓土,擊潰匈奴、東并朝鮮、南誅百越、西愈蔥嶺,征服大宛,奠定了中華疆域圖,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劉徹開拓漢朝最大圖,功業輝煌。漢武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的漢武帝窮兵黷武。征和二年造成了巫蠱之禍,征和四年劉徹下罪己詔。公元前87年劉徹崩于五柞宮,享年70歲,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于茂陵。北周武帝宇文邕(543―578年),字禰羅突,鮮卑族,代郡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人,北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南北朝時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公元560年—578年在位。宇文邕在位期間,誅殺臣宇文護,擺脫鮮卑舊俗。整頓吏治,使北周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國勢強盛。宇文邕生活儉樸,能夠及時關心民間疾苦。公元575年,宇文邕大舉進攻北齊,并于一年半后滅北齊。公元578年,宇文邕率軍分五道伐突厥,未出發即病死,英年中逝時年僅36歲,謚號為武帝,廟號高祖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寫寫你對漢武帝的了解
劉徹 (漢武帝) 編輯
同義詞 漢武帝(漢朝皇帝)一般指劉徹(漢武帝)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1] -公元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
劉徹十六歲時登基,[2] 為鞏固皇,漢武帝設置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并將鹽鐵和鑄幣收歸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并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的基本范圍,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另有開辟絲路、建立年號、頒布太初歷、興太學等舉措亦影響深遠。
劉徹在各個領域均有建樹,但在位后期窮兵黷武,又造成了巫蠱之禍,為其整體正面形象留下負面評價。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劉徹下罪己詔。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劉徹崩于五柞宮,享年70歲,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于茂陵。
早期經歷
劉徹畫像
劉徹畫像
漢武帝生于漢景帝前元年(公元前156年)【而據《史記》、《漢書》的后妃傳記載,漢武帝生于漢文帝后七年(公元前157年)】。母王氏,漢景帝中子。[4-5] 其母王氏在懷孕時,漢景帝尚為太子。王氏夢見太陽進入她的懷中,告訴漢景帝后,漢景帝說:“此貴征也。”劉徹還未出生,他的祖父漢文帝就逝世了。漢景帝即位后,劉徹出生,他亦是王氏唯一的兒子。[6]
劉徹初名彘,天生聰穎過人,慧悟洞徹,進退自如。三歲時,景帝抱于膝上,試問劉徹:“樂為天子否?”對曰:“由天不由兒。愿每日居宮垣,在陛下前戲弄?!眲㈠樾趴诙鴳幕卮穑箘⒉坏貌粚@個兒子另眼看待。
劉彘有驚人的記憶力,求知欲特別強,尤愛讀書中古代圣賢帝王偉人事跡,過目不忘。景帝深感詫異。劉彘“訟伏羲以來群圣,所錄陰陽診候龍圖龜冊數萬言,無一字遺落。至七歲,圣徹過人”,景帝遂改劉彘名“徹”。“徹”字表示充滿智慧,達到圣德的要求。
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劉徹以皇子的身份被封為膠東王。[7] 同年,景帝的長子、他的異母長兄劉榮獲封為太子。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秋九月,無子無寵的薄皇后被廢。第二年(公元前150年)春正月,廢栗太子劉榮為臨江王;夏四月乙巳,其母王氏被立為皇后,丁巳,劉徹被立為太子。[8] 他成為太子與其母孝景王皇后和其姑母館陶公主劉嫖有很大關系。劉嫖許諾將她的女兒陳氏嫁給當時四歲(古代按虛歲計算)的膠東王劉徹。[9] 劉徹后娶陳氏為妃,兩人成婚的時間無考。
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正月,景帝逝世。甲子,太子劉徹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竇氏曰太皇太后,皇后王氏曰皇太后。[2]
君臨天下
登基之初,漢朝建立已經有六十多年了,天下安定,朝廷大臣們都希望天子舉行祭祀泰山和梁父山的封禪大典,改換確定各種制度。[10] 而皇上也崇尚儒家的學說,就通過賢良方正的科目招納賢士。趙綰、王臧等人靠文章博學而做官,達到公卿的高位。他們想要建議天子按古制在城南建立宣明政教的明堂,作為朝會諸侯的地方。[11] 他們所草擬的天子出巡、封禪和改換歷法服色制度的計劃尚未完成,正趕上竇太后還在推崇信奉黃帝、老子的道家學說,不喜歡儒術,于是派人私下里察訪趙綰等人所干的非法謀利之類的事情,傳訊審查趙綰、王臧,趙綰、王臧自殺,[12] 他們所建議興辦的那些事情也就廢止了。[13]
漢武帝時期的名將李廣
漢武帝時期的名將李廣
直至建元六年(前135年)五月竇太后去世,漢武帝才得以掌握大。[15] 他進一步削弱諸侯王的勢力,頒布大臣主父偃(yǎn)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王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王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16] 同時,他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加強中央集,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集于中央。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17] 為儒學教育在中國古代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在長安創立門的儒學教育——太學,是當時的最高學府。漢武帝時期,漢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采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威和顯示皇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儒為主以法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18]
征伐四方
經文景之治的休養生息等一系列的發展經濟與民生政策之后,西漢王朝的國力已蒸蒸日上。漢武帝在承這些政策同時,積極準備軍事力量的發展。[18]
在軍事上,漢武帝先平定南方閩越國的動亂。[19-20] 后開始著手以軍事手段代替帶有屈辱性質的和親政策來徹底解決北方的匈奴的威脅。派名將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收河套地區,奪取河西走廊,封狼居胥,將當時漢朝的北部疆域從長城沿線推至漠北。[21] [22]
在對匈奴的戰爭同時,采取和平手段和軍事手段使西域諸國臣服。喪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區后,匈奴王庭遠遷漠北,這就基本解決自西漢初期以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為后來把西域并入中國圖奠定基礎。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由此而始。[18]
在天文歷法上一直是漢承秦制,漢初一直推行秦歷——顓頊歷,以10月為歲首。直至漢武帝太初改歷,施行新歷法。而春節正是始于太初改歷,漢武帝改正朔。[23]
巫蠱之禍
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漢武帝住在建章宮,看到一個男子帶劍進入中龍華門,懷疑是不尋常的人,便命人捕捉。該男子棄劍逃跑,侍衛們追趕,未能擒獲。漢武帝大怒,將掌管宮門出入的門候處死。冬十一月,漢武帝征調三輔地區的騎兵對上林苑進行大搜查,并下令關閉長安城門進行搜索,十一天后解除戒嚴。巫蠱事件開始出現。
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擅自動用軍費1900萬錢,事敗后被捕下獄。時值漢武帝下詔通緝陽陵大俠朱安世,公孫賀為贖兒子之罪,將朱安世捕獲移送朝廷。孰料朱安世在獄中上書,聲稱公孫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在馳道上埋藏木人以詛咒皇帝。漢武帝大怒,公孫賀父子死獄中,滿門斬。陽石公主、諸邑公主,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相繼被牽連入內,被殺。
這時,方士和各類神巫多聚集在京師長安,大都是以左道旁門的奇幻邪術迷惑眾人,無所不為。一些女巫來于宮中,教宮中美人躲避災難的辦法,在每間屋里都埋上木頭人,進行祭祀。因相互妒忌爭吵時,就輪番告發對方詛咒皇帝、大逆不道。漢武帝大怒,將被告發的人處死,后宮妃嬪、宮女以及受牽連的大臣共殺了數百人。
漢武帝產生疑心以后,有一次,在白天小睡,夢見有好幾千木頭人手持棍棒想要擊他,霍然驚醒,從此感到身體不舒服,精神恍惚,記憶力大減。江充自以為與太子劉據、衛皇后有嫌隙,見漢武帝年紀已老,害怕漢武帝去世后被劉據誅殺,便定下奸謀,說漢武帝的病是因為有巫術蠱作祟造成的。立即派江充去追查。[24]
江充率領胡人巫師到各處掘地尋找木頭人,并逮捕了那些用巫術害人。江充一直搜查到衛皇后和太子劉據的住室,把事先準備好的木頭人拿出來陷害太子。[25] 此時漢武帝在甘泉宮養病,不在長安。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七月壬午,劉據派人假冒使者收捕江充等人,把江充殺了。蘇文逃到漢武帝處,向漢武帝控訴劉據,漢武帝開始并不相信此說,派使者召劉據,但使者不敢到劉據那里,回報漢武帝說“太子反已成,欲斬臣,臣逃歸?!睗h武帝大怒,下令丞相劉屈氂率兵平亂。劉據帶人離去,將長安四市的市民約數萬人強行武裝起來,到長樂宮西門外,正遇到劉屈髦率領的軍隊,與丞相軍激戰五日,死者數萬人。[26] 長安城有流言說太子謀反,所以人們不敢依附劉據,而劉屈髦一邊的兵力卻不斷加強,最終,劉據勢孤力弱而兵敗,唯有逃離長安。[27]
漢武帝憤怒異常,唯有壺關三老令孤茂敢上書漢武帝為劉據申冤。[28]
漢武帝畫像
漢武帝畫像
劉據向東逃到湖縣(今河南靈寶西),隱藏在泉鳩里。主人家境貧寒,經??椯u草鞋來奉養劉據。[29] 劉據有一位以前相識的人住在湖縣,聽說很富有,太子派人去叫他,于是消息泄露;八月辛亥(初八),地方官圍捕劉據;劉據知道自己難以逃脫,便回到屋中自縊而死;[30-31] 主人與搜捕太子的人格斗而死,二位皇孫也一同遇害。[32]
劉據有三子一女,全部因巫蠱之亂而遇害,劉據之子、史皇孫劉進有一子劉病已幸存,尚在襁褓中,后改名劉詢,為漢宣帝。[33]
久之,巫蠱事多不信。官吏和百姓以巫蠱害人罪相互告發的,經過調查發現多為有不實。漢武帝頗知當時劉據只是惶恐不安并無謀反的意圖,高寢郎田千秋訟劉據冤曰:“子弄父兵,罪當笞;天子之子過誤殺人,當何罷哉!臣嘗夢見一白頭翁教臣言。”于是漢武帝霍然醒悟,立即就任命田千秋為大鴻臚,并下令將江充滿門斬,將蘇文燒死在橫橋之上。曾對劉據兵刃相加的人也陸續被殺。[34] 漢武帝憐劉據無辜,就派人在湖縣修建了一座宮殿,叫作“思子宮”,又造了一座高臺,叫作“歸來望思之臺”,借以寄托他對劉據和那兩個孫子的思念,天下聞而悲之。
輪臺罪己
漢武帝晚年求神仙又不成,又因巫蠱之禍造成父子相殘、太子劉據自殺,種種打擊使武帝心灰意冷,對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頗有悔意。在登泰山、祀明堂之后,武帝下《輪臺罪己詔》說“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35-36] 以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天下也因此又逐漸歸于和諧,為昭宣中興的盛世奠定了基礎。
托孤霍光
公元前88年,漢武帝叫畫工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
接受漢武帝托孤的霍光
接受漢武帝托孤的霍光
給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38] 在這段時間里(具體時間不詳),劉弗陵的母親鉤弋夫人“因過”受到斥責,憂死于云陽宮。一般認為是子幼母壯,為了防止鉤弋夫人重演呂后稱制的局面,漢武帝找借口處死了她。[39]
公元前87年二月,漢武帝于彌留之際立劉弗陵為太子,四天后的丁卯日,漢武帝駕崩于五柞宮,享年七十歲。[40] 三月甲申葬于茂陵。霍光正式接受漢武帝遺詔,成為漢昭帝劉弗陵的輔命大臣,與車騎將軍金日磾、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共同輔佐朝政。[38] [41] 其后繼者昭帝(實為霍光掌政)和宣帝堅持執行武帝晚年制定的與民休息的政策,因而在西漢中期出現了被后世稱頌的昭宣中興局面。
劉徹去世后,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于茂陵(今陜西興平縣東北)。[40]
魏晉南北朝之前,去世的皇帝能否追尊廟號有非常嚴格的規定,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西漢十四帝,歷經211年,僅有四位皇帝擁有廟號,即太祖高皇帝劉邦、太宗孝文帝劉恒、世宗孝武帝劉徹、中宗孝宣帝劉詢。 [42]
為政舉措編輯
政治
漢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比較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邊境匈奴擾不斷,而封建統治思想尚待確立。[43] 經濟上桑弘羊的主張,由政府直接經營運輸和貿易;軍事上任用衛青、霍去病為大將,[44] 解除了匈奴的威脅,統一今兩廣一帶,推動了經濟文化的發展。
加強中央集
為加強中央集,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即允許諸王將自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內容主要是:諸侯王的王位除了由嫡長子繼承以外,還可以用“推恩”(也就是廣布恩惠,讓更多的人來享受特)的形式把其他的兒子在本侯國內分封。新的侯國就脫離原來王國的限制,地域獨立,而且政治力也基本被剝奪,受當地郡縣官吏的管轄。這樣,就使原來獨立的地方王國自動地將力上交給了國家。此后,地方的王與侯僅僅享受物質上的特,即享用自己封地的租稅。但是沒有了以前的政治特。[16] [42] 武帝還找借口,一次就削去當時一半的侯國。[23] 漢武帝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的政治格局。
設立中朝
在惠帝、文帝、景帝期間,丞相大多主要是隨劉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禮遇,漢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經常會借口打壓殺死丞相,導致朝中大臣不愿意接任丞相之職。為貫徹自己的命令,他便設立中朝,尚書臺也是這一時期出現的。漢武帝削弱丞相的力還有一個很有利的條件,這就是原來做丞相的都是開國的功臣,他們已經年老,或者去世。漢武帝便利用這個有利的時機來讓眾多的儒生代替元老們,掌握國家政,同時通過打擊丞相來加強自己的力。在公元前124年,漢武帝便讓平民出身的儒生公孫弘來做丞相,這樣就改變了以前總是由貴族來做丞相的慣例。[45]
建立年號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使用年號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漢武帝以當年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為建元,元光,元朔 元狩,每一年號六年。但根據一些出土的文物來看,上面都標有建元、元光等年號,證明建元、元光等年號并非后來追命。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像五湖四海 口說無憑 海口的成語
人生無常 德才兼備(常德)勝之不武 漢武托孤(武漢)馬到功成 都中紙貴(成都)見多識廣 州官放火(廣州)聲東擊西 寧死不屈(西寧)地北天南 昌亭之客(南昌)走南闖北 京兆眉嫵(北京)蟾宮折桂 林林總總(桂林)各有所長 沙里淘金(長沙)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照樣子,成語接龍.
萬水千山 山窮水闊 闊別數年 年年有余 余音繞梁 梁山好漢 漢武托孤 孤陋寡聞 聞雞起舞 舞文弄墨 墨守成規 規規矩矩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漢武帝托孤匈奴人,德國人當俄國大帝,這兩件怪事為什么會發生?
漢武帝托孤匈奴人,德國人當俄國大帝,這兩件怪事會發生的原因在于古代的人的民族認同感比較模糊,他們當時的觀念和我們如今的觀念有著一定的差別,除此之外,這個匈奴人和德國人本身的能力是得到他人認可的,這是前提。在他們看來,并不是自己國家的人一定是忠于國家之人,而他國的人也并一定是敵人。
漢武帝托孤匈奴人,德國人卻成為了俄國的帝王,貌似讓人感到驚奇,不過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思想觀念下,這并不奇怪。一代明君漢武帝在自己死前卻是托孤給匈奴人,但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匈奴人還是一名戰俘,但漢武帝就是這樣做了,我們從現在的角度思考它,感到很不能理解也是正常的,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秉性,更可況是一代君王,但漢武帝有這樣的觀念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當然,當時的社會背景才是關鍵因素,畢竟社會背景才造就了這種觀念差異。除了漢武帝托孤事件,在古代,還發生過許多類似的事件,比如戰國時期,張儀雖然是一名魏國的皇親貴族,不過最后卻成為了秦國的宰相,又或者是廉頗,他在歷史上是有名的趙國將軍,最后卻也成為了為魏國效力之人。古代發生這樣的事情并不是偶然,其中也許有著運氣的成分,不過更多的還是他們的理念不同于今時。
其實,類似的事件并不都發生在古代的中國,在外國也有著這樣的事件,最為著名的就是俄國女皇葉卡吉琳娜,她雖然并不是俄國人而是德國人,但就是成為了俄國女皇。世界之大,本就無奇不有,很有事情也就不能用常理來推斷。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漢武托孤光祿大夫是什么職位?
光祿大夫官名。大夫為皇帝近臣,分為中大夫、太中大夫、諫大夫,無固定員數,亦無固定職務,依皇帝詔命行事。漢武帝時改中大夫為光祿大夫,秩比二千石,為掌議論之官,大夫中以光祿大夫最顯要。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漢武托孤指什么動物
答:漢武托孤事實應該是指行走動物中的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漢武托孤形容什么動物
狗,霍光用一生完成了主人托孤的托負,并且至死不渝,當為忠臣。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史記》中記錄了很多小官小吏,而漢武帝一朝的大農丞--桑弘羊為何沒有記載
桑弘羊死的晚,那時候司馬遷早就死了 回樓主補充的問題,這個就要看作者取舍了,漢初那么多宰相和列侯諸侯王都未必有傳呢,一個大司農就一定要有傳記嗎,司馬遷對武帝時代的軍事行動中的諸將都有詳細的描述,對酷吏有深刻的揭露,那好我要問,同時代的許多文學家,例如枚乘,司馬相如,作為文學家的淮南王(被列入反王行列),還有東方朔(滑稽列傳,也就是小丑而已)等人也都沒有傳,其實雖然司馬遷是偉大的史學家,不過他的見識也未必就一定永遠或者要在所有方面都高于眾人一頭(他也是有局限性的),他可能認識不到文學的價值,因此史記也根本沒有文學傳(不要說他了,就是一直到宋代的時候還有好多人認為許多文學種類不入流,只有經學是學問呢),說不定也不贊成政府對官賣制度的壟斷呢,或者甚至說他還認識不到經濟改革的作用(看看平準書里面的論,說的都不是什么好話),甚至說他對經濟不太通曉,對貨殖者的描述無非也就是反映社會面貌而已(說明太史公修史時見識高人一頭),但并不表示他就對這些人都持贊成態度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漢武托孤”擴展:
成語注音:ㄏㄢˋ ㄨˇ ㄊㄨㄛ ㄍㄨ成語解釋:漢武:漢武帝;孤:遺孤。漢武帝把8歲的兒子托霍光輔佐
成語簡拼:HWTG
成語讀音:hàn wǔ tuō gū
造句:漢武托孤的故事就這樣得以流傳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用法:漢武托孤作賓語、定語;用于交往。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年代:當代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