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博”「地大物博」
成語“地大物博”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dì dà wù bó成語簡拼:DDWB
成語注音:ㄉ一ˋ ㄉㄚˋ ㄨˋ ㄅㄛ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近代成語
近義詞:地廣人稀、幅員遼闊、海闊天空
反義詞:彈丸之地、置錐之地、一隅之地
錯字糾正:博,不能寫作“搏”。
成語出處: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別省可比。” 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解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
成語用法:地大物博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一個大國。
成語造句: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
英文翻譯:vast territory and abundant resources
日文翻譯:土地(とち)が広く,物産(ぶっさん)が豊かだ
其他翻譯:<德>ein riesiges Territorium mit reichen Ressourcen<法>vaste territoire et ressources abondantes
成語謎語:大中華
成語“地大物博”的擴展資料
1. 祖國地大物博的資料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爪爪人爪瓜
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2. 中國是地大物博還是地大物薄
我認為是人多誤國.地大,人均一分又有幾何?物博,人均一分又有幾何?解決人口問題才可地大物博,否則是地大物薄.
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3. 我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博是什么意思
博是多,豐富的意思。說明現在 中國發達
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4. 地大物博的博是什么意思
指國家疆土遼闊,物產豐富。
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5. 地大物博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疆域遼闊并且物產豐富
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6. 地大物博的意思是什么
博:豐富。指國家疆土遼闊,資源豐富。[出處] 唐·韓愈《平淮西碑》:“地大物博,蘗牙其間?!?br>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7. 中國地大物博,說的是什么?
中國地大物博說的是:中國疆土遼闊,資源豐富。
【成語】: 地大物博
【拼音】: dì dà wù bó
【解釋】: 博:豐富。指國家疆土遼闊,資源豐富。
【出處】: 唐·韓愈《平淮西碑》:“地大物博,蘗牙其間。”
【舉例造句】: 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別省可比。
【近義詞】: 地廣人稀、幅員遼闊、海闊天空
【反義詞】: 彈丸之地、置錐之地、一隅之地
【燈謎】: 大中華
【用法】: 作謂語、定語;形容一個大國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8. 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 這句話對嗎?
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能源也不例外,從幾種廣泛利用的常能源來看,儲量都比較大。從表中可以看出。煤炭儲量居世界第3位,石油局每6位,天然氣導第16位,水力資源居世界第一位。 雖然我國的能源比較豐富,但其分布很不均勻。煤炭資源有60%分布在華北,水力資源有70%分布在西南。而經濟發達、工業和人口比較集中(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37%)的南方八省一市能源卻比較缺乏(煤炭占全國的2%,水力占10%)能源生產的快速增長是從建國后開始的,同建國前相比,原煤產量增長近30倍,原油增長1000多倍,水電增長100多倍天然氣達到1400倍這足可以看出新中國的發展速度。 中國中國:地大物博 亞洲東部有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它是世界上近四分之一人的家-中華人民共和國。1999年的8月23日至9月15日,中國將承辦第22屆萬國郵政聯盟大會,在以下三期《郵聯》里,我們將為您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它的國土、人民及整體結構。在第一部分文章里,《郵聯》聚焦于該國的地理情況和主辦城市北京。 世界第三大國 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三大國。海域面積約473萬平方公里,陸地邊界線長達2.28萬公里。在中國廣闊的海域內,分布著54000個島嶼,其中最大的是臺灣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島。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世界屋脊” 中國地形復雜多樣,既有高聳入云的大山,也有大小不等的盆地;既有起伏不平的高原、丘陵,也有坦蕩肥沃的平原。中國的地勢自西而東逐漸下降,最高處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世人譽為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米。它就座落在這一雪域高原之中。 中國第一大河長江,全長6300公里 運河和水道 中國河流眾多,僅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就有1500多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境內的塔里木河,是中國最長的內陸河。由于主要河流皆發源于青藏高原,落差很大,因此中國的水力資源非常豐富,蘊藏量達6.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長江全長6300公里,是中國最長的河流,僅次于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為世界第三大河。除了其對農業發展之作用外,長江還是中國東西水上運輸的大動脈,素有黃金水道之美稱。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全長5464公里,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9. 中國和美國那個更稱得上地大物博。
因為中國人口太多,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導致過度消耗資源,所以美國才是真正上的
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0. 地大物博意思
地大物博dì dà wù bó【解釋】:博:豐富。指國家疆土遼闊,資源豐富。【出自】:唐·韓愈《平淮西碑》:“地大物博,蘗牙其間?!薄臼纠浚河忠蚪稀?,差使很多,大非別省可比。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九回【近義詞】:地廣人稀、幅員遼闊、海闊天空【反義詞】:彈丸之地、置錐之地、一隅之地
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1. 地大物博是什么意思
讀音:dì dà wù bó
釋義:是指國家疆土遼闊,資源豐富。
出處:唐·韓愈《平淮西碑》:“物眾地大,孽芽其間?!?br>譯文:物產眾多,土地廣大,可災禍的萌芽在這中間。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一個大國。
造句:西部地區地大物博,亟待開發,在那里是大有可為的。
擴展資料:
反義詞:彈丸之地
讀音:dàn wán zhī dì
釋義:指彈丸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狹小。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此彈丸之地弗予,令秦來年復攻王,王得無割其內而媾乎?”
譯文:如果他確實知道秦國力量已經不夠,那么彈丸一樣小的六城完全可以不給。假如秦國明年再一次來攻打大王,那就恐怕不是六城的問題,而是要割讓大片富庶之地才能講和了。
造句:不論是縱橫千里的大國,還是彈丸之地的小國,國際地位都是平等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地大物博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2. 中國地大物博嗎
非也!非也!中國各項資源雖然眾多,但是人均量太少了,所以我們看問題不能光看表面,深入挖掘一下,就知道我們的祖國資源并不豐富,所以更要每個人來珍惜每一種資源!
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3. 清朝哪個皇帝認為中國地大物博
其實中國本來就地大物博!所有清朝皇帝都是這么想的!我也是這么想我!但我想樓主想問的應該是皇帝比較自大,不肯接受新的事物吧?如果是,就應該是乾隆了!面對英國的通商請求,乾隆一句‘’大清物富民豐,不需要你們那遙遠島國的商品!‘’讓中國徹底關上了國門!
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4. 地大物博有什么內涵
地大物博是指一個國家的土地很多,很遼闊,物產也很豐富。也是指這個國家很富有。英文:vast territory and abundant resources; a big country abounding innatural wealth; extensive land and rich resources; vast in territory and rich innatural resources解釋:指國家疆土遼闊,物產豐富。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一個大國近義詞:地廣人稀、幅員遼闊、海闊天空反義詞:彈丸之地、置錐之地、一隅之地
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5. 地大物博和地大物薄分別指的是什么
歷來教科書云我國“地大物博”(疆土遼闊、物產資源豐富)。進入科學、持續發展時代,我們認識到:雖然物產資源的絕對數雄踞世界前列,但龐大的13億人口令人均擁有量排尾;人均量貧乏,故稱“物薄”
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