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字是“紀”字的成語「紀綱人論」
成語“紀綱人論”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jì gāng rén lún成語簡拼:JGRL
成語注音:ㄐ一ˋ ㄍㄤ ㄖㄣˊ ㄌㄨㄣ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出處:《漢書·武帝紀》:“二千石官長紀綱人倫,將何以佐朕燭幽隱,勸元元,厲蒸庶,崇鄉黨之訓哉?”來自gyjslw.com
成語解釋:紀綱:綱法,制度。人倫: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行為準則。封建社會中應遵守的法度綱常、行為準則。
成語“紀綱人論”的擴展資料
1. 紀綱的作用是嚴明什么關系,因而歷來受到統治者的紀綱的作用是嚴明(等級尊卑貴賤)關系,因而歷來受到統治者的重視。
164、朱元璋比較重視安民、恤民,在建國后,確立了(以寬治民)的原則。
165、明太祖朱元璋的政治思想代表了明清統治者(集與制)的思想本質。
166、在王守仁的心學中,心有多層次的含義。他認為,心不是(一個物質器官)。
167、王守仁把(良知)作為自己學說的核心。
168、王陽明心學在流傳過程中發生分化,形成十多個不同的流派。其中以(泰州學派)最具特色,(王艮)是創始人。該學派發展了心學的世俗化傾向,并倡導平等思想。
169、(泰州學派)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第一個啟蒙學派”。他們從萬物一體、人性自然出發,否定道的神圣性和凡圣差別,肯定個人利益和追求物質利益的合理性,向往人人君子、君臣師友的平等社會。
170、明末清初,伴隨著封建制度弊端的暴露和社會的劇烈動蕩,(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在反思明亡的過程中,將批判的矛頭指向了君主制體制,他們主張天下為公,反對化公為私,提出了宰相理政、學校議政等改革設想。他們的思想代表著我國古代政治學說的最高成就,對后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71、(王夫之)是傳統政治哲學的集大成者。他對傳統思想進行了系統梳理和總結,達到了中國古代政治哲學發展的最高峰。在近代,其思想的價值為人們所發現和承認,對推動中國社會政治思想的變革和進步起了積極作用。
172、清代(唐甄)直言“帝王皆賊”,揭露了帝王的歷史罪惡。但他仍寄希望于君主,提出了調整絕對君的具體設想。
173、清中期,漢學家(戴震)在考據的基礎上,對程朱理學的方法、學風及其理論內核進行了全面批判。他重新闡釋了天理的內涵,又主張人性自然。由此,他批駁了理學存理滅欲的觀點,揭露了統治者以理殺人的罪惡行徑,對解除人們的思想禁錮有積極意義。
174、清末,(龔自珍)震驚于深重的社會危機,于是疾呼衰世已到,倡言改革,開一代風氣之先,社會影響很大。他是中國社會發生巨大變化前夕的一位思想家,也是傳統政治思想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
175、西學東漸指近代西方(科學技術、思想文化)逐漸傳入中國的過程。
176、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性質逐漸轉變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來自gyjslw.com
2. 形容人與人z的成語
1. 杜絕人事 杜絕:斷絕;人事:人與人的交往。即斷絕與別人的一切交往。 出處:《舊五代史·晉書·史圭傳》:“圭出為貝州刺史,未幾罷免,退歸常山。由是閉門杜絕人事,雖親戚故人造者不見其面?!? 2. 紀綱人論 紀綱:綱法,制度;人倫: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行為準則。封建社會中應遵守的法度綱常、行為準則。 出處:《漢書·武帝紀》:“二千石官長紀綱人倫,將何以佐朕燭幽隱,勸元元,厲蒸庶,崇鄉黨之訓哉?” 講信修睦 修:建立;睦:和睦。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講究信用,謀求和睦。 出處:《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3. 禮順人情 指禮是順乎人之常情,人與人共處必須遵守的規范。 4. 人情世態 人世間的情態。多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情分。 出處:明·陳所聞《新水令·填歸去來詞》套曲:“俺與那人情世態既相違,披襟散發最相宜?!泵鳌ず閼鳌恫烁T·閑適》:“人情世態,倏忽萬端,不宜認得太真?!? 5. 人我是非 是非:爭執,糾紛。人與人之間的各種利害關系和糾紛。 出處:元·馬致遠《黃粱夢》第四折:“一夢中十八年,見了酒色財氣,人我是非,貪嗔癡愛,風霜雨雪?!? 6. 三綱五常 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封建禮教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范。 出處:《白虎通·三綱六紀》:“三綱者,何謂也?謂君臣、父子、夫婦也?!睗h·王充《論衡·問孔》:“五常之道,仁、義、智、信也。” 7. 市道之交 指買賣雙方之間的關系。比喻人與人之間以利害關系為轉移的交情。 人生何處不相逢 指人與人分手后總是有機會再見面的。 出處: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一:“若見雷州寇司戶,人生何處不相逢?!眮碜詆yjslw.com
3. 討論的論的成語
半部論語 舊時對儒學經典之一《論語》的夸贊之辭,掌握半部《論語》,人的能力就會提高,就能治理國家。 卑之無甚高論 表示只就淺易的說,沒有什么過高難行的意見。 不根之論 根:根據;論:言論。沒有根據的言論。 不刊之論 刊:削除,古代把字寫在竹簡上,有錯誤就削去。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 不易之論 易:改變。不可更改的言論。形容論斷或意見非常正確。 不知有漢,何論魏晉 不知道有漢朝,三國魏及晉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長期脫離現實,對社會狀況特別是新鮮事物一無所知。 粲花之論 粲花:鮮艷的花朵;論:言論。稱贊言論的典雅雋妙。 長篇大論 滔滔不絕的言論。多指內容煩瑣、詞句重復的長篇發言或文章。 成敗論人 論:評論,衡量。以成功和失敗作為評論人物的標準。 持平之論 持平:主持公道,沒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見。也指折中、調和的話。 齒牙余論 微末的贊揚言辭。比喻不費力的獎勵的話。 崇論閎議 崇:高;閎:宏大。指高明卓越的議論。 存而不論 豐:保留。指把問題保留下來,暫不討論。 篤而論之 篤:切實。確切地論述。來自gyjslw.com
4. 成語接龍一馬當先,先發致人
成語接龍
一馬當先,
先發致人
人前馬后
后事之師
師出有名
名不虛傳
傳誦一時
時運不齊
齊家治國
國泰民安
安家樂業
等來自gyjslw.com
5. 紀綱簡介 歷史上紀綱是個怎樣的人
紀綱簡介:紀綱,臨邑(今山東德州)人,佞臣,明成祖永樂年間錦衣衛指揮使。燕王十分寵幸紀綱,授忠義衛千戶,即位后升紀綱為錦衣衛指揮使,掌管親軍和主管詔獄。時建文舊臣被都御史陳瑛誅殺數十族,親受株連被殺者達數萬人,其事多由其親行。明成祖以為忠,視為心腹。曾矯旨下鹽場取鹽數百萬斤,奪官船運輸,盡入私囊。構陷富商上百家,奪其資為己有。還曾閹割良家幼童數百人,服侍左右。來自gyjslw.com
6. 明朝紀綱是怎么死的?
紀綱是以“謀大逆”的罪名被凌遲處死的。
正當紀綱指鹿為馬加緊了逆謀活動。后多蓄亡命犯死罪之人,造兵器萬計,欲圖不軌之際。永樂帝從這件小事中感覺到,紀綱在朝廷中的勢力已經超出了正常的范圍。
特別是大明浙江按察使——周新“謀反”事件之后,永樂帝(朱棣)已經在認真考慮如何處置紀綱的問題,而端陽節射柳以后,他下了決心。因為,紀綱已經明顯危害到他的大明天下。又過了兩個月,幾個皇帝的貼身太監出頭告發紀綱種種圖謀不軌,這顯然是皇帝親自授意的。
由于太監們對紀綱的所作所為并不十分了解,他們指控的罪行也頗多莫須有的成分。但皇帝對罪狀本身并不感興趣,因而沒有作任何調查就立即將他逮捕,送交都察院審訊,同時命令負責監察的給事中和御史集中揭發他的罪行。特別令人震驚的是,對紀綱的審訊僅僅進行了不到一天就草草結束,紀綱在當天就以“謀大逆”的罪名被凌遲處死。
擴展資料
永樂五年(1407年),徐皇后病故,成祖下詔全國選美,各地送來的美人到達京師后,紀綱挑出絕色美人藏于自己家中私納。紀綱查到已故吳王的冠服后,私自隱藏在家中,有時還穿在身上,命令左右飲酒祝賀,高呼萬歲,沒有一個人敢告發。
紀綱家中私養了大批亡命之徒,暗中修建隧道制造了數以萬計的刀槍、盔甲和弓箭。永樂十四年端午節,成祖親自主持射柳比賽,紀綱想學秦代的趙高指鹿為馬,他對錦衣衛鎮撫龐英說:“我故意射不準,你把柳枝折下來,大聲呼喊說我射中了,看看眾人有沒有敢出來糾正的?!?br>龐英按照紀綱的話做了,在場的人竟無一個人敢出面糾正,紀綱高興地說:“沒有人敢難為我了?!奔o綱加緊了逆謀活動。后多蓄亡命,造兵器萬計,欲圖不軌。不料,被一個與他有仇的太監揭發了,成祖大怒,將紀綱押送都察院審訊,查清楚他的種種不法行為后,將紀綱凌遲處死,將他全家男女老少發配戍邊。并列其罪狀頒示天下。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紀綱來自gyjslw.com
7. 殷周制度論的夫商之季世,紀綱之廢、道德之隳
夫商之季世,紀綱之廢、道德之隳極矣。周人數商之罪,于《牧誓》曰:“今商王受,惟婦言是用;昏棄厥肆祀弗答,昏棄厥遺王父母弟,弗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長,是信是使;是以為大夫卿士,以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庇凇抖嗍俊吩唬骸霸诮窈笏猛?,……誕淫厥泆,罔顧于天,顯民祇?!庇凇抖喾健吩唬骸澳宋柋?,以爾多方,大淫圖天之命,屑有辭?!庇凇毒普a》曰:“在今后嗣王酣身,厥命罔顯于民祇,保越怨不易。誕惟厥縱淫泆于非彝,用燕喪威儀,民罔不衋傷心。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厥心疾很,不克畏死。辜在商邑,越殷國滅無罹。弗惟德馨香,祀登聞于天,誕惟民怨。庶群自酒,腥聞在上。故無降喪于殷,罔愛于殷,惟逸。天非虐,惟民自速辜?!庇汕叭咧f,則失德在一人;由后之說,殷之臣民,其漸于亡國之俗久矣。此非敵國誣謗之言也,殷人亦屢言之?!段鞑琛吩唬骸拔┩跻鶓蛴米越^?!薄段⒆印吩唬骸拔矣贸列镉诰?,用亂敗厥德于下。殷罔不小大,好草竊奸宄。卿士師師非度,凡有辜罪,乃罔恒獲。小民方興,相為敵仇。”又曰:“無毒降災荒殷邦,方興沉酗于酒。乃罔畏畏,咈其耉長,舊有位人。今殷民乃攘竊神祇之犧牷牲,用以容,將食,無災。”夫商道尚鬼,乃至竊神祇之犧牲,卿士濁亂于上,而法令隳廢于下,舉國上下,惟奸宄敵仇之是務;固不待孟津之會、牧野之誓,而其亡已決矣。而周自大王以后,世載其德,自西土邦君,御事小子,皆克用文王教,至于庶民,亦聰聽祖考之彝訓。是殷、周之興亡,乃有德與無德之興亡;故克殷之后,尤兢兢以德治為務。《召誥》曰:“我不可不監于有夏,亦不可不監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受天命,惟有歷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歷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茲二國命,嗣若功,王乃初服?!敝苤迹谄渌梅醴锤步探湟踩缡?,則知所以驅草竊奸宄相為敵仇之民而躋之仁壽之域者,其經綸固大有在。欲知周公之圣,與周之所以王,必于是乎觀之矣!來自gyjslw.com
8. 世譽不足慕,唯仁為紀綱的意思
【原文】 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譽不足慕,唯仁為紀綱.隱心而后動,謗議庸何傷?無使名過實,守愚圣所臧.在涅貴不緇,曖曖內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難量.慎言節飲食,知足勝不祥.行之茍有恒,久久自芬芳. 【全文翻譯】 不要津津樂道于人家的短處,不要夸耀自己的長處.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別人的恩惠千萬不要忘記.世人的贊譽不值得羨慕,只要把仁愛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就行了.審度自己的心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動,別人的誹謗議論對自己又有何妨害?不要使自己的名聲超過實際,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贊賞的.潔白的品質,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變顏色,才是寶貴的.表面上暗淡無光,而內在的東西蘊含著光芒.老子曾經告誡過:柔弱是有生命力的表現,而剛強和死亡接近.庸鄙的人有剛強之志,時間久遠,他的禍更重.君子要慎言,節飲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如果持久地實行它,久而久之,自會芳香四溢.來自gyjslw.com
9. 什么論組詞
成語詞目 解釋
不根之論 根:根據;論:言論。沒有根據的言論。
不刊之論 刊:削除,古代把字寫在竹簡上,有錯誤就削去。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
不易之論 易:改變。不可更改的言論。形容論斷或意見非常正確。
粲花之論 粲花:鮮艷的花朵;論:言論。稱贊言論的典雅雋妙。
長篇大論 滔滔不絕的言論。多指內容煩瑣、詞句重復的長篇發言或文章。
持平之論 持平:主持公道,沒有偏向。指公正的意見。也指折中、調和的話。
齒牙余論 微末的贊揚言辭。比喻不費力的獎勵的話。
存而不論 豐:保留。指把問題保留下來,暫不討論。
高談弘論 弘:大。高深空洞不切實際的談論。
高談闊論 多指不著邊際地大發議論。
格殺不論 格:打;格殺:打死;不論:不論罪。指把拒捕、行兇或違反禁令的人當場打死而不以殺人論罪。
格殺勿論 格:打;格殺:打死;勿論:不論罪。指把拒捕、行兇或違反禁令的人當場打死而不以殺人論罪。
紀綱人論 紀綱:綱法,制度。人倫: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及行為準則。封建社會中應遵守的法度綱常、行為準則。
平心而論 平心:心情平和,不動感情;論:評論。平心靜氣地給予客觀評價。
奇談怪論 奇怪的不合情理的言論。
澀于言論 形容說話遲鈍。
違心之論 與內心相違背的話。來自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