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割席分坐”的成語故事
“割席分坐”的成語故事:
漢朝末年,讀書人管寧與華歆從小在一起讀書,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兩人性格不一樣,管寧讀書刻苦,不貪慕富貴,華歆行事浮躁,羨慕榮華富貴,漸漸地管寧厭惡他,就把兩人共坐的席子割成兩半,分席而坐,從此兩人斷絕交情割席分坐的翻譯
割席分坐出自南朝劉宋《世說新語·德行》,原文如下: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
白話文:管寧和華歆同在園中鋤草??匆姷厣嫌幸黄?,管寧依舊揮動著鋤頭,像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別,華歆高興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寧的神色后又扔了它。
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br>白話文:曾經,兩人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個穿著禮服的人坐著有圍棚的車剛好從門前經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管寧就割斷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br>擴展資料
管寧、華歆割席分坐的后續:
后來在漢靈帝時期,華歆學業突出,才華過人,成績斐然,被舉為孝廉。朝廷先后征召為太守、尚書令、侍中直至被曹丕封為相國。
為官時期華歆治理有方,德望頗高,屢建功績,深受百姓愛戴。當時胸懷寬闊的華歆不計管寧割席斷交之前嫌,以德報怨,以司徒的身份向曹丕薦舉管寧。
曹丕派車去接管寧未從。后曹叡繼位,華歆稱病求退,愿將自己的太尉位置讓給管寧。因明帝不允未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管寧割席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管寧“割席分坐”的含義是啥
「管寧割席」的故事,載于《世說新語·德行》: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寧之所以要與他的好友華歆「割席」絕交,不是因為有甚么大的政治矛盾或觀點歧異,而僅僅是因為「恰同學少年」結伴讀書時的兩個細微末節引起的「分歧」.一是在園中鋤地時,他倆同時發現「地有片金」,管寧看都不看,視為瓦石,而華歆卻拾起察看之后才甩掉.這被管寧視之為見利而動心,非君子之舉.二是門外有官員的轎輿前呼后擁而過,管寧讀書如故,華歆卻忍不住放下書本跑出去看了一下熱鬧.這被管寧視之為「心慕官紳」,亦非君子之舉.于是,管寧毅然對華歆說:「看來你不是我的朋友」,并割斷坐席,與之斷了交情. 故事被載入《世說新語》的「德行」篇,不言而喻是事關德行.事情很小,確實是人們容易忽略的細微末節,然正因其小,足見當時的士大夫讀書人品評他人與約束自己的尺度之嚴,見微而知著,因小而見大. 華歆拒金品德高尚 管、華二人「割席」之后如何呢?前述故事中「因小見大」的「大」,即日后二人的作為、抱負、成就等等究竟怎樣呢?這些問題之所以耐人尋味并吸引著人們亟欲窮根究底,實乃管、華二人日后的發展與「結局」,關涉到當初的「割席」是否確能「預見」未來?是否確能折射出二人終生的成敗得失? 《三國志.卷十三》之《魏書十三》載有《華歆傳》.據此傳,此人后來成就為一個了不起的棟梁之才,以至三國時期的大人物如袁術、孫策、孫、曹操等,都曾先后相邀其出山為官,并委以重任.魏國建國以后,華歆又先后在魏文帝和魏明帝兩朝擔任要職,官至相國、司徒.然而,華歆雖身居宰輔高位,卻嚴于律己.他的廉潔清貧是世所公認的,史稱他「素清貧、家無擔石之儲」,以致魏文帝聽說后感動不已,下詔說,現在宮中的飲食是美味多樣的,而華歆官為司徒,卻以蔬菜下飯,這太說不過去了;特地賜給他御衣,并且給他的妻子兒女全部做了衣服.傳記中還記載著一則「華歆拒金」的著名故事.當初,華歆受天子之召,離開孫去京城任職時,賓客好友前來相送者逾千人之眾,贈送給他幾百金的錢財.華歆當面都不予拒絕,卻暗地里給各份禮金都寫上饋贈者的姓名,臨別時,他召集各位賓客,誠懇地說:「我本不想拒絕諸位的好意,然因單車遠行,所載禮物太多,會因財寶惹眼而招來意想不到的災禍,所以只好將所載禮物給各位留下了.」于是照單發還.此舉不僅清廉,而且「策略」得很有分寸.賓朋無不嘆服其道德人品. 寫到這里,不由得想起《管寧割席》中華歆拾金「視之而擲」的細節.看來,管寧當年的小題大做,是很值得懷疑而站不住腳的了. 欲讓官管寧更顯襟懷 華歆不僅為官清廉,而且為政清明,頗有治國安邦的高策良謀.他曾上書天子,勸諫其「留心治道」而減少「征伐之事」;他聽說戰事征役頻繁「頗失農桑之業」,又上書懇請重視農業:「為國者以民為基,民以衣食為本.使中國無饑寒之患,百姓無離土之心,則天下幸甚.」這些強農固本、富國安民的政治見解,在今天讀來仍具有現實意義.故爾史書稱道他「為政清靜不煩,吏民感而愛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華歆「紅火」之后對待舊友管寧的態度.《華歆傳》寫華歆官至司徒時,將管寧當作品德高尚、卓爾不群的人才而向天子舉薦;華歆官至太尉時,又上書欲「讓位」于管寧.由此可見華歆對管寧當年「割席絕交」的過分之舉,非但沒有耿耿于懷,挾嫌泄私,而且以極其大度的胸懷,出以公心,舉賢薦能.華歆其人之德行高潔亦由此可見一斑.順便提及,《三國志》中《管寧傳》稱管「心懷道德,胸藏六藝,清靜謙虛,廉潔清白」,足見管寧也確是德才兼備的人才. 交友勿苛 「斷交」須慎 竊以為:《管寧割席》作為一個獨立的故事,從細節入手,以「見微而知著」為著眼點,作為封建士大夫道德教化與行為規范的文本,仍是有一定的認識價值和參考意義的.「見微而知著」雖有其可取的一面,但僅以這兩件小事就斷定華歆對財富、官祿「心向往之」,未免以偏概全,片面武斷.管寧因朋友的一二細節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標準,便斷然絕交,未免苛求于人,也過于絕情寡義.須知,嚴于律己,寬于待人,「不以一眚掩大德」,這才是冷靜客觀、寬容大度的交友態度. 參考資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98643.html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割席分坐的典故
「管寧割席」的故事,載于《世說新語·德行》: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譯文」 管寧和華歆一起在園中鋤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寧依舊揮鋤,視之如同瓦石一樣,華歆卻揀起來給扔了。倆人還曾坐在一張席上讀書,有人乘華車經過門前,管寧讀書如故,華歆卻丟下書,出去觀望。管寧就把席子割開,和華歆分席而坐,并對華歆說:’ 你已經不是我的朋友了?!瘍热輥碜怨娉烧Z:gyjslw.com
官寧割席
有大志者不近小利;有大謀者不衿小功。人生在世哪能只為追逐名利而活。潛心研學又哪是為平步青去而用?管寧以割席來教育華歆,追逐名利與金錢的心態及行為是可恥的。 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但凡目光短淺、心性浮躁之輩,所見即是蠅頭小利,所思即是身家性命,所為即是隨波逐流。君子不同。君子持正守端,超然物外,然而腳下自有鵬程萬里,胸中自有浩然正氣。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管寧割席》原文和譯文
“管寧割席”是出自南朝劉義慶主持編著的《世說新語 ·德行第一》中的故事,比喻朋友間的情誼一刀兩斷,中止交往,或中止與志不同、道不合的人為朋友。
《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峻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
原文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譯文
管寧和華歆同在園中鋤草??匆姷厣嫌幸黄?,管寧依舊揮動著鋤頭,像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別,華歆高興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寧的神色后又扔了它。曾經,他們同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個穿著禮服的人坐著有圍棚的車剛好從門前經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管寧就割斷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br>擴展資料:
相關人物
管寧:東漢末年人(公元158年—公元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虛(今山東省臨朐)人。管仲的后人,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高士,自幼好學,飽讀經書,一生不慕名利。與平原華歆、同縣邴原號為一龍,華歆為龍頭,邴原為龍腹,管寧為龍尾。當時的名士,后因厭惡華歆為人而傳有割席而坐的佳話。一生講學,居住于遼東。
管寧漢末亂世,講聽學者諸多,影響甚廣,曾多次婉拒朝廷官聘。
華歆:東漢末年人(xīn)(公元157年-公元232年),字子魚,平原高唐(今山東禹城西南)人。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名士,三國時期魏司徒。漢靈帝時舉孝廉,任郎中,后因病去官。后何進征召為尚書郎。官渡之戰時,曹操“表天子征歆”,任為議郎,參司空軍事,入為尚書,轉侍中,代替荀彧為尚書令。曹操征討孫,“表歆為軍師”。后任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后,拜相國,封安樂鄉侯。后改任司徒。魏明帝即位,晉封博平侯。卒謚敬侯。
作者簡介
劉義慶(403年--444年)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文學家。《宋書》本傳說他“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學,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于門下。劉宋宗室,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貶官王義康而觸怒文帝,責調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開府儀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管寧割席》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文言文《割席分坐》中的——
管寧照舊讀書,華歆扔了書跑出去觀看。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礫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①讀書,有乘軒冕②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觀。寧割席③分坐,曰:“子非吾友也?!?br>摘自《世說新語》
注釋
①[同席]古人鋪席于地,坐于其上,一席常坐數人。
②[軒冕]古制大夫以上乘軒服冕。
③[割席]后人常稱絕交為“割席”。
翻譯:
管寧和華歆在園子里一起拋地鋤菜。忽然,兩人看到地上有一塊金子。管寧揮動鋤頭,對待金子和瓦塊礫石沒什么區別。華歆拿起金子,丟下鋤頭,離開了。
還有一次,管寧和華歆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坐著軒車穿著冕服的人經過,管寧照舊讀書,華歆扔了書跑出去觀看。管寧割開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先生不是我的朋友啊?!薄?br>正評^-^
管寧無視金錢、貴,性淡氣清,愛憎分明,如蓮花出于淤泥,不愧一代名士風骨。管寧與華歆絕交是絕頂聰明的做法,華歆那樣唯利是圖的人,在名利面前出賣朋友多半不會猶豫。
歪批^0^
華歆有什么不好?不就是俗點兒嗎。但是,人家活得真實。金子自己跑到面前,又不是偷的、搶的,不要白不要!大官兒來到家門口,門去找人家還不叫你進門呢,千載難逢的機會,干嘛不去巴結?有幾個人不想飛黃騰達。沒有華歆這樣的俗人哪能襯托出管寧的清高呢。所以管寧應該感謝華歆才對。
(一)管寧:字幼安,三國魏朱虛人。(二)華歆:字子魚,三國魏高唐人。(三)捉:拾也。(四)嘗:曾經。(五)同席:古人鋪席於地,坐在其上,好友同席而讀。(六)軒:車也。(七)冕:古時大夫以上之冠。古制,大夫以上官員乘軒服冕,故軒冕為尊貴之代稱。(八)割席:謂朋友分席絕交。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割席分坐”擴展:
成語注音:ㄍㄜ ㄒ一ˊ ㄈㄣ ㄗㄨㄛˋ英文翻譯:break off friendly relations with somebody
成語出處: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眱热輥碜怨娉烧Z:gyjslw.com
成語解釋:席:坐席。把席割斷,分開坐。比喻朋友絕交。
成語用法:割席分坐連動式;作謂語;比喻朋友絕交。
近義詞:割席斷交
反義詞:和好如初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簡拼:GXFZ
繁體成語:割蓆分坐
成語結構:連動式成語
成語讀音:gē xí fēn zuò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