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哀毀骨立」
“哀毀骨立”的成語故事:
古代有名的孝子王戎與和嶠兩人同時喪父母,和嶠按照風俗習慣,守孝三年,神氣絲毫沒有損傷。而王戎則不同,他在父母的靈前搭了一個小棚,整天陪伴父母的靈,十分傷心,而且吃的很少,整個身體變成骨瘦如柴,三年后經很長時間調養才恢復。 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具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武帝謂劉仲雄曰:“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仲雄曰:“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憂嶠,而應憂戎?!保ㄗg:王戎、和嶠都很孝,同時死了老母親。和嶠規規矩矩服喪,王戎雖然不遵守規矩路數守孝,卻因為痛苦而消瘦得像只干雞了。)哀毀骨立,猜一生肖
哀毀骨立,是生肖蛇
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用哀毀骨立造句
自從他愛人去世以后,他就哀毀骨立。收到兒子客死他鄉的消息后,年過古稀的奶奶哀毀骨立!聽到這則消息我真的絕望了,甚至哀毀骨立!犯罪分子殘害了他的家人,讓他舉目無親、哀毀骨立。祖父去世了,本就多病的母親在這個打擊下哀毀骨立。
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哀毀骨立意思
哀:悲哀;毀:損壞身體;骨立:形容極瘦,只剩下骨架。哀毀骨立舊時形容在父母喪中因過度悲傷而瘦得只剩一把骨頭。
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那一個生肖可以用哀毀骨立這個成語來形容
哀毀骨立āi huǐ gǔ lì[釋義] 哀:悲哀;毀:損壞身體。骨立:形容極瘦;只剩下骨頭架子。指因喪親極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間悲痛盡禮。[語出]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盵正音] 骨;不能讀作“ɡú”。[辨形] 立;不能寫作“厲”。[近義] 無腸可斷[反義] 笑逐顏開 哀而不傷[用法] 形容守孝期間悲痛盡禮。一般作主語;分句。[結構] 復句式。
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哀毀骨立的成語典故
成語出處:《后漢書·韋彪傳》:“孝行純至,父母卒,哀毀三年,不出廬寢。服竟,羸瘠骨立異形,醫療數年乃起?!蹦铣巍⒘x慶《世說新語·德行》:“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br>成語例句: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俱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武帝謂劉仲雄曰:‘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傩墼唬骸蛵m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憂嶠,而應憂戎?!?br>2、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眾親戚已到,商量在本族親房立了一個兒子過來,然后大殮治喪。蘧公子哀毀骨立,極盡半子之誼?!?br>3、他母親去世了,他則哀毀骨立。
4、聽到他去世的消息,本就體弱多病的老王哀毀骨立
5、《野叟曝言》一四一回:”素臣見天子哀毀骨立,不忍言歸,急入宮面奏天子,欲終喪制?!?br>成語故事
王戎、和嶠同時遭遇大喪。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稱。此時王戎瘦得皮包骨頭,幾乎支撐不住自己的身體;和嶠則哀號哭泣,一切都合乎喪葬的禮儀。晉武帝(司馬炎)對劉仲雄(劉毅)說:“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嶠嗎?我聽說和嶠悲傷過度,這讓人很擔心?!?劉仲雄回答道:“和嶠雖然極盡禮數,但精神元氣并沒有受損;王戎雖然沒拘守禮法,卻因為哀傷過度已經形銷骨立了。所以我認為和嶠是盡孝道而不毀生,王戎卻是以死去盡孝道。陛下您不必去擔心和嶠,而應該去為王戎擔心呀。”
古代有名的孝子王戎與和嶠兩人同時喪父母,和嶠按照風俗習慣,守孝三年,神氣絲毫沒有損傷。而王戎則不同,他在父母的靈前搭了一個小棚,整天陪伴父母的靈,十分傷心,而且吃的很少,整個身體變成骨瘦如柴,三年后經很長時間調養才恢復。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九歲喪父,哀毀骨立,宗族鄉黨咸異之。事母以孝聞翻譯
先說“哀毀”。古代儒家講究守孝,父或母死了,要放棄一切工作,哪怕是朝廷大官,也要辭職回家,在父或母的墳前搭棚子守候,三年中節制飲食,以至于變得人鬼不如,這叫“哀毀”。容貌“毀”得越厲害,就說明“哀”越深。(元壽)九歲喪父,哀毀骨立,宗族鄉黨咸異之:(元壽)九歲時為父親守喪,“哀毀”到形銷骨立,本宗族及同鄉人都【咸:都】認為他不同尋常。
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哀毀盡禮的哀是什么意思嘗造其廬的嘗 已
就是因為某事非常傷心,跟哀毀骨立意思相近
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哀毀骨立”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
哀毀骨立 發音 āi huǐ gǔ lì 釋義 哀:悲哀;毀:損壞身體;骨立:形容極瘦,只剩下骨架。舊時形容在父母喪中因過度悲傷而瘦得只剩一把骨頭。 出處 《后漢書·韋彪傳》:“孝行純至,父母卒,哀毀三年,不出廬寢。服竟,羸瘠骨立異形,醫療數年乃起?!蹦铣巍⒘x慶《世說新語·德行》:“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 示例 眾親戚已到,商量在本族親房立了一個兒子過來,然后大殮治喪。蘧公子~,極盡半子之誼。(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用哀毀骨立造句
1、從傾一時的宰相變成了階下囚,他哀毀骨立,痛不欲生。 2、自從他的兒子失蹤后,他就哀毀骨立,郁郁終生。
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哀毀骨立的成語故事
無腸可斷、哀毀瘠立
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哀毀骨立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
因為過分悲傷而異常消瘦,身體好像只剩下一副骨架子支撐著。形容孝子在守孝期間由于過分悲哀而損傷了身體。
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哀毀骨立”擴展:
反義詞:笑逐顏開、哀而不傷成語解釋:哀:悲哀;毀:損壞身體。骨立:形容極瘦;只剩下骨頭架子。指因喪親極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間悲痛盡禮。
成語讀音:āi huǐ gǔ lì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謎語:最孝的守靈人
造句:眾親戚已到,商量在本族親房立了一個兒子過來,然后大殮治喪。蘧公子哀毀骨立,極盡半子之誼。(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近義詞:無腸可斷、哀毀瘠立
成語簡拼:AHGL
英文翻譯:be emaciated with grief at loss of one's parent
成語注音:ㄞ ㄏㄨㄟˇ ㄍㄨˇ ㄌ一ˋ
讀音糾正:骨,不能讀作“ɡú”。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錯字糾正:立,不能寫作“厲”。
成語用法:哀毀骨立復句式;作主語、分句;形容守孝期間悲痛盡禮。
成語出處: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德行》:“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結構:復句式成語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