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孤寒」成語故事
“八百孤寒”的成語故事:
唐朝時期,太尉李德裕愛才如渴,經常提拔那些出身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入仕。這些貧苦的書生特別愛戴他,在他被貶到南荒之地時,紛紛為之悲痛,并作詩來描述他們的心情:“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南望李崖州。”孤寒是什么意思
出身低微?!稌x書·陳頵傳》:“ 頵 以孤寒,數有奏議,朝士多惡之,出除 譙郡 太守?!?宋 歐陽修 《論班行未有舉薦之法札子》:“其間雖容時有濫冒,然孤寒有才行之人,亦往往獲進?!薄缎咽篮阊浴と⒘尞a立高名》:“若是舉孝廉時,不知多少分上鉆刺,依舊是富貴子弟鉆去了。孤寒的便有 曾參 之孝, 伯夷 之廉,休想揚名顯姓?!敝赋錾淼臀⒌呢毢咳?。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放孤寒》:“ 李太尉 德裕 頗為寒畯開路,及謫官南去,或有詩曰:‘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南望 李崖州 。’”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書》:“孤寒之中,獨無可任大事者乎?”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六:“ 合肥 龔尚書 ,憐才下士,嘉惠孤寒,海內文流,延致門下,每歲暮各贈炭資?!奔揖池毢疅o依?!毒┍就ㄋ仔≌f·碾玉觀音》:“當時殿前太尉是 陽和王 ,見了這詞,好傷感:原來 劉兩府 直恁孤寒?!?元 關漢卿 《五侯宴》楔子:“則俺這孤寒子母誰偢問?”《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小生囊中只有四五十金,就是不嫌孤寒聘下令愛時,也不能彀就完姻事。”孤立;孤單。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一:“ 康節 曰:‘臣自布衣叨冒至此,有陛下為知己,安得謂之孤寒,陛下今日便是孤寒也。’上驚而問其故, 康節 曰:‘內自左右近習,外至公卿大臣,無一人忠於陛下者,陛下不自謂孤寒,而反謂臣為孤寒,臣所未喻也?!?宋 楊萬里 《東園探桃李》詩:“有花無葉也孤寒,有葉無花草一般?!?br>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八百孤寒齊下淚”是誰的名句﹖
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南望李崖州。 五代·王定?!短妻浴ず梅殴潞烧Z 八百孤寒形容眾多的寒士(窮苦人)都落淚了回頭眺望遠在天涯的故鄉
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安之若素八拜之交 八百孤寒不寒而栗什么意思
四個成語。
1、安之若素,表示對反?,F象或不順利的情況視若平常,毫不在意?,F也指對錯誤言論或事物不聞不問,聽之任之。出自清·范寅《越諺·附論·論墮貧》。安:安然,坦然;之:代詞,指人或物;素:平常。
2、八拜之交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2)刎頸之交--廉頗相如
3)膠膝之交--陳重雷義
4)雞黍之交--元伯巨卿
5)舍命之交--角哀伯桃
6)生死之交--劉備、張飛和關羽
7)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8)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 (范云和何遜)
3、八百孤寒。八百:很多;孤寒:指貧寒的讀書人。【出處】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南望李崖州。五代·王定?!短妻浴ず梅殴潞?br> 4、不寒而栗。栗:畏懼,發抖。不冷而發抖。形容非??謶帧?br> ◎《史記·酷吏列傳》:“是日皆報殺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為治。”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八百個成語并解釋
八百孤寒解釋意思: 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貧寒的讀書人。許許多多貧寒的讀書人。 八百孤寒出處:清·黃景仁《兩當軒集·十四·歲暮懷人》:“幔亭仙客休相待,八百孤寒要此人。” 正經八百①正經的,嚴肅認真的。②猶名副其實。
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哪個典故跟項羽沒有關系四面楚歌,八百孤寒,十面...
這三個典故,八百孤寒和項羽是沒有關系的。
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回首望崖州是什么意思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南望李崖州?!?br>李德裕(787-850),字文饒,唐代贊皇人,出身于名門望族,是宰相李吉甫之子。李德裕少好學,以父蔭補校書郎。穆宗時,擢為騎林學士,累遷為中書舍人,御史中丞。他常常援助那些出身寒微的讀書人,后在黨爭中失敗,被貶為崖州司戶,受恩的士子都為此垂淚。當時有人作詩云:“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南望李崖州?!币娢宕醵ū!短妻?好放孤寒》。八百:虛指,表許多。孤寒:指出身寒微的讀書人。
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八百孤寒”擴展:
成語出處:五代 王定?!短妻浴罚骸鞍税俟潞R下淚,一時南望李崖州?!?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成語簡拼:BBGH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反義詞:白衣卿相
成語注音:ㄅㄚ ㄅㄞˇ ㄍㄨ ㄏㄢˊ
成語解釋:八百:形容多;孤寒:指貧困的讀書人。許多生活貧困的讀書人。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讀音糾正:孤,不能讀作“hú”
造句:新中國的今天,八百孤寒早已成為過去。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近義詞:白衣秀士
成語讀音:bā bǎi gū hán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用法:八百孤寒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用于比喻貧寒之士失去依靠。
錯字糾正:孤,不能寫作“弧”。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