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結尾的成語「宦海風波」
成語“宦海風波”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huàn hǎi fēng bō成語簡拼:HHFB
成語注音:ㄏㄨㄢˋ ㄏㄞˇ ㄈㄥ ㄅㄛ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宦海浮沉
成語出處:宋·陸游《休日感化》:“宦海風波實飽經,入將人世寄郵亭?!?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解釋:宦海:舊指官場。舊指官場沉浮,像海洋中的浪濤和大風,變化莫測;亦指官場中出現的風險和波折。
成語用法:宦海風波作賓語;指官場沉浮。
成語造句:經了這場宦海風波,益發心灰意懶。(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
成語“宦海風波”的擴展資料
1. 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天涯。出自哪里?望海潮 作者:【秦觀】 年代:【宋】 體裁:【詞】 類別:【未知】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東風暗換年華。 金谷俊游,銅駝巷陌,新晴細履平沙。 長憶誤隨車,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西園夜飲鳴笳。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 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堪喈。 煙暝酒旗斜,但倚樓極目,時見棲鴉。 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 【注釋】: 此詞不止于追懷過去的游樂生活,還有政治失意之慨嘆在其中。 有一年早春時節,作者重游洛陽。洛陽這個古代名城 ,是北宋的西京,也是當時繁華的大城市之一。 詞人曾經在這里生活過一段時期,對此地留下了難忘的記憶。詞人舊地重游,人事滄桑給他以深深的觸動,使他油然而生惜舊之情,寫下了這首詞。 上片起頭三句,寫初春景物 :梅花漸漸地稀疏,結冰的水流已經溶解,在東風的煦拂之中,春天悄悄地來了?!鞍祿Q年華”,既指眼前自然界的變化,又指人事滄桑、政局變化。此種雙關的今昔之感,直貫結句思歸之意。 “金谷俊游”以下十一句,都是寫的舊游,實以“長記”兩字領起 ,“ 誤隨車”固在“長記”之中,即前三句所寫在金谷園中、銅駝路上的游賞,也同樣在內。但由于格律關系就把“長記”這樣作為領起的字移后了 ?!敖鸸取比渌鶎懚际菤g娛之情,純為憶舊 ?!伴L記”之事甚多,而這首詞寫的只是兩年前春天的那一次游宴。金谷園是西晉石崇的花園,在洛陽西北。銅駝路是西晉都城洛陽皇宮前一條繁華的街道,以宮前立有銅駝而得名。故人們每以金谷、銅駝代表洛陽的名勝古跡。但在本篇里,西晉都城洛陽的金谷園和銅駝路,卻是用以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瓊林苑,而非實指。與下面的西園也非實指曹魏鄴都(在今河北臨漳西)曹氏兄弟的游樂之地,而是指金明池(因為它位于汴京之西)同。這三句,乃是說前年上已,適值新晴,游賞幽美的名園,漫步繁華的街道,緩踏平沙,非常輕快。 因憶及“細履平沙”故連帶想起當初最令人難忘的“ 誤隨車”那件事來?!罢`隨車”出韓愈《游城南十六首 》的《嘲少年》:“直把春償酒,都將命乞花。只知閑信馬,不覺誤隨車?!倍畎椎摹赌吧腺浢廊恕罚骸鞍遵R驕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車。美人一笑搴珠箔 ,遙指紅樓是妾家?!币约皬埫诘摹朵较场罚骸巴碇鹣丬嚾滕P城,東風斜揭繡簾輕 ,慢回嬌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計是?便須佯醉且隨行,依稀聞道太狂生。”則都可作隨車的注釋。盡管那次“誤隨車”只是無心之誤,但卻也引起了詞人溫馨的遐思,使他對之長遠地保持著美好的記憶。 “正絮翻蝶舞 ”四句,寫春景 ?!靶醴琛?、“柳下桃蹊 ”,正面形容濃春。春天的氣息到處洋溢著 ,人在這種環境之中,自然也就“芳思交加”,即心情充滿著青春的歡樂了 。此處“亂”字下得極好,它將春色無所不在,亂哄哄地呈現著萬紫千紅的圖景出色地反映了出來。 換頭“西園”三句,從美妙的景物寫到愉快的飲宴,時間則由白天到了夜晚 ,以見當時的盡情歡樂。西園借指西池。曹植的《公宴》寫道:“清夜游西園,飛蓋相追隨。明月澄清景 ,列宿正參差?!辈茇А杜c吳質書》云:“白日既匿,繼以朗月。同乘并載,以游后園。輿輪徐動 ,參從無聲 ;清風夜起,悲笳微吟 。”又云 :“從者鳴笳以啟路,文學托乘于后車?!?詞用二曹詩文中意象,寫日間在外面游玩之后,晚間又到國夫人園中飲酒、聽樂。各種花燈都點亮了,使得明月也失去了她的光輝;許多車子在園中飛馳,也不管車蓋擦損了路旁的花枝。寫來使人覺得燈燭輝煌,車水馬龍,如在目前 。“礙”字和“妨”字,不但顯出月朗花繁,而且也顯出燈多而交映,車眾而并馳的盛況。把過去寫得愈熱鬧就愈襯出現在的凄涼、寂寞。 “蘭苑”二句 ,暗中轉折 ,逼出“重來是事堪嗟”,點明懷舊之意,與上“東風暗換年華”相呼應。追憶前游,是事可念,而“重來”舊地,則“是事堪嗟”,感慨至深。今天酒樓獨倚,只見煙暝旗斜,暮色蒼茫,既無飛蓋而來的俊侶,也無鳴笳夜飲的豪情,極目所至,已經看不到絮、蝶、桃、柳這樣一些春色,只是“時見棲鴉”而已。這時候,宦海風波 ,仕途蹉跌,也使得詞人不得不離開汴京,于是歸心也就自然而然地同時也是無可奈何地涌上心頭。 此詞的藝術特色主要是:其一 ,結構別具一格,上片先寫今后寫昔,下片先承上寫昔后再寫今,憶昔部分貫通上下兩片。其二,大量運用對比手法,以昔襯今,極富感染力。記得啊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2. 君埋泉下泥銷骨 我寄人間雪滿頭什么意思
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
白居易
譯文:夜里做夢與你攜手共同游玩,早晨醒來淚水流滿巾也不擦拭.
在漳浦我三次生病,長安城草生草長已經八個年頭.
想你逝去九泉尸骨已經化成泥沙,我還暫時寄住人間白發滿頭.
阿衛韓郎已經先后去世,黃泉渺?;璋的軌蛑獣詥?
想你逝去九泉尸骨已經化成泥沙,我還暫時寄住人間白發滿頭.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3. 《頂風波 》蘇軾的全面解說詞
是《定風波》,不是“頂風波”。
【原文】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10卻相迎?;厥紫騺?1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仆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
不要害怕樹林中風雨的聲音,何妨放開喉嚨吟唱從容而行。拄竹杖曳草鞋輕便勝過騎馬,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披一蓑衣任憑湖海中度平生。
料峭的春風把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頭上斜陽已露出了笑臉,回首來程風雨瀟瀟的情景,歸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創作背景】
這首記事抒懷之詞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春,當時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的第三個春天。詞人與朋友春日出游,風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狽,詞人卻毫不在乎,泰然處之,吟詠自若,緩步而行。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人。蘇洵長子。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進士。累除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禮部尚書。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穎州等。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以謗新法貶謫黃州。后又貶謫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還。卒于常州。追謚文忠。博學多才,善文,工詩詞,書畫俱佳。于詞“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題材豐富,意境開闊,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來“詞為艷科”的傳統樊籬,以詩為詞,開創豪放清曠一派,對后世產生巨大影響。有《東坡七集》《東坡詞》等。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成語什么海風波
宦海風波huànhǎifēngbō【解釋】宦海:舊指官場。舊指官場沉浮,像海洋中的浪濤和大風,變化莫測;亦指官場中出現的風險和波折。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5. 位居四大奇案之首的刺馬案為啥令慈禧不敢深究?
同治九年夏天,兩江總督馬新貽在南京校場閱兵后,在返回督署的路上,竟然被他的仇人張文祥于光天化日之下刺殺,當時還有成群的親兵護衛在場。最令人驚訝的是,刺客張文祥不但沒有逃走,反而在兇殺現場仰天狂笑,從容就縛。民間將這一大案稱之為“刺馬案”,此事發生以后迅速傳開,震驚朝野,舉國關注,甚至都震驚了慈禧太后。為了解決這一大案,清朝廷先后派出好幾批高官要員處理此事,揭發案情真相,最后卻潦草收案,真兇也未得到真正的處置??墒沁@樣一位身居要職的正二品大官、封疆大使的離奇被殺,已經挑戰了朝廷威,動搖了國之根本,竟然事態已經如此嚴重,慈禧又為何不處置真兇呢?
“刺馬案”震驚朝野
被刺殺的兩江總督馬新貽,出生于山東菏澤的官宦之家,他的祖輩皆為清朝官吏。馬新貽更是沒有辜負家族榮譽,于道光26年考中舉人,次年考中進士,隨后從一名普通知縣,逐步升任安徽布政使、浙江巡撫等職務,直到于同治七年升任兩江總督兼通商大臣這一要職。作為清朝9位封疆大臣之一的馬新貽,掌管著江蘇、江西、安徽三省的軍民政務,畢竟兩江總督可是清朝非常大官之一。
馬新貽調任兩江總督之后,開始在江寧(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市)訓練新兵,這些新兵每天門練習洋槍、洋炮兩次,每個月的25日,馬新貽會門來到校閱場,檢驗新兵的訓練成果,隨后從校場旁邊的一箭道返回總督府,但是這一段路程并不遠,而且馬新貽每次都會帶著眾多隨從、親兵貼身保護,從未出過差錯。同治九年7月25日,又是馬新貽校閱新兵的日子,但是這一天下雨,所以校閱日期推后一天進行。
隔日馬新貽閱兵完畢,他又如同往常一樣返回衙門。這個時候從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突然沖出一個前來告狀的武生,他攔住了馬新貽的御駕,但是此人跪在馬新貽面前,卻囁嚅不說罪情;就在這時,又有一人高喊著“大帥申冤”轉眼沖到了馬新貽身前,當馬新貽剛回過頭去打算詢問冤情之時,此人卻用一把雪亮的匕首徑直刺入了馬新貽的右胸。隨著這位兩江總督的一聲慘叫,他身邊的親兵護衛才明白遇到刺客之事,那個刺客也沒有逃跑,被從上前來的官兵抓住??墒潜凰突匮瞄T的總督馬新貽早已經沒救了,各級官員聞訊趕來,面對眼前此景又驚又怕,然而醫生卻束手無策。
兩江總督被殺,背后疑點重重
此事很快傳到了朝廷之中,一時間朝野上下震驚萬分,慈禧太后直接派出了漕運總督張之萬前往江寧一同審辦此案,又派遣刑部尚書為此案的欽差大臣,對于此案件進行再次復審,就連直隸總督曾國藩都又再次調任兩江總督。然而在曹、鄭等人還未到任之際,馬新貽手下的魁玉、張之萬等人,最后以張文祥與海盜勾結,為同伙報仇而定罪。但是這一罪行又在朝廷再掀波瀾,大臣紛紛上書慈禧太后,認為此次審問的結果并不明確。
最終朝廷又派出曹、鄭二人進行再次復審,審問結果與先前的定罪基本相同,最后張文祥被凌遲處死,于總督墳前摘心致祭。這一件震驚朝野的“刺馬案”,就這樣草草結案,盡管朝廷將此案壓了下去,然而百姓的悠悠之口朝廷卻管不住。官方定案以后,公布的結案訟詞漏洞百出,毫無信服力可言,所以關于馬新貽被刺殺的原因,歷史上一直眾說紛紜。第一種:朝廷認為馬新貽被刺殺,是因為張文祥“狂逆泄憤”之作,可是這種說法一直不被人們認可,單單因為泄憤就刺殺清朝重臣,這種可是株連九族的死罪,代價未免有些太大。
第二種:張文祥為友復仇說,這一在民間流傳最為廣泛,據說馬新貽之所以能夠坐上封疆大使的寶座,是因為他兄弟曹二虎的幫助。誰知馬新貽上位以后,不僅翻臉不認人,還霸占了曹二虎的妻子,就是因為馬新貽“漁色負友”,這才讓曹二虎的另一位兄弟張文祥不惜以死為代價,只為自己的兄弟復仇。只是兄弟反目、愛恨情仇的故事,未免也有幾份添油加醋的成分,所以可信度并不高。
第三種:由于政治原因,導致馬新貽被湘軍集團刺殺,掀起了一場撲朔迷離的宦海風波。這種說法并非毫無根據,因為在馬新貽生前死后,清朝廷作出了一些令人費解,甚至反常的舉動。馬新貽被刺殺前夕,曾國藩正擔任直隸總督一職,當時天津教案的發生,讓曾國藩進退維谷,在馬新貽被殺以后,清朝廷馬上下令讓曾國藩擔任兩江總督一職??墒沁@個時候的曾國潘不僅沒有趕快走馬上任,反而只是推脫不去,甚至還給慈禧寫了辭職信,直到慈禧太后親自接見了曾國藩,他才勉為其難的前往江寧參加會審。按照曾國藩當時的處境,這本是他擺脫天津教案的一個大好機會,可是他卻一直不愿意赴任,未免有幾分令人費解。
真兇另有其人,草草結案才是上策
其實這背后緣由,就與馬新貽有關。馬新貽雖出身于官宦世家,但是他僅用了18年的時間就被提拔為了封疆大臣,縱觀整個清朝歷史,能像他這樣平步青云的官員實在不多,他屢次被朝廷提拔,也是清朝統治者用心良苦。1864年,曾國藩之弟所帶領的湘軍攻破天京城后,有關于湘軍私吞大筆金銀財寶的流言四起,這個時候清朝統治者開始對湘軍有了猜忌,唯恐湘軍又變成了下一個太平軍。同年3月,馬新貽升任浙江巡撫一職,這讓他成為了安插在湘軍腹地的一顆棋子。
據史料記載,在馬新貽升任兩江總督的這一年,朝廷下旨讓他進京請訓,他接受了統治皇帝的召見之后,又去養心殿見了清朝實際掌者慈禧;據說慈禧此次召見馬新貽,給了他一道秘旨,就是暗中徹查湘軍私吞太平軍軍銀一事。馬新貽走馬上任,看似平步青云的仕途生涯中,其實早已經暗藏殺機。因為他任職兩江總督期間,他實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讓自己與湘軍的矛盾積怨日積月累,這很有可能才是馬新貽被刺死的重要原因。
至于慈禧為何下令草草結案,其實是因為“刺馬案”中,涉及了太多朝廷的官場內幕,慈禧本人對湘軍的不信任,朝廷官員的暗中勾結更是會讓清廷失了體面。這些不可告人的內幕一旦披露,才會真正的動搖國本,倒不如借用“張文祥”這個替死鬼來平息此事,換取她自己的一年太平日子罷了。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6. 位居四大奇案之首的刺馬案為啥令慈禧不敢深究?
同治九年夏天,兩江總督馬新貽在南京校場閱兵后,在返回督署的路上,竟然被他的仇人張文祥于光天化日之下刺殺,當時還有成群的親兵護衛在場。最令人驚訝的是,刺客張文祥不但沒有逃走,反而在兇殺現場仰天狂笑,從容就縛。民間將這一大案稱之為“刺馬案”,此事發生以后迅速傳開,震驚朝野,舉國關注,甚至都震驚了慈禧太后。為了解決這一大案,清朝廷先后派出好幾批高官要員處理此事,揭發案情真相,最后卻潦草收案,真兇也未得到真正的處置??墒沁@樣一位身居要職的正二品大官、封疆大使的離奇被殺,已經挑戰了朝廷威,動搖了國之根本,竟然事態已經如此嚴重,慈禧又為何不處置真兇呢?
“刺馬案”震驚朝野
被刺殺的兩江總督馬新貽,出生于山東菏澤的官宦之家,他的祖輩皆為清朝官吏。馬新貽更是沒有辜負家族榮譽,于道光26年考中舉人,次年考中進士,隨后從一名普通知縣,逐步升任安徽布政使、浙江巡撫等職務,直到于同治七年升任兩江總督兼通商大臣這一要職。作為清朝9位封疆大臣之一的馬新貽,掌管著江蘇、江西、安徽三省的軍民政務,畢竟兩江總督可是清朝非常大官之一。
馬新貽調任兩江總督之后,開始在江寧(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市)訓練新兵,這些新兵每天門練習洋槍、洋炮兩次,每個月的25日,馬新貽會門來到校閱場,檢驗新兵的訓練成果,隨后從校場旁邊的一箭道返回總督府,但是這一段路程并不遠,而且馬新貽每次都會帶著眾多隨從、親兵貼身保護,從未出過差錯。同治九年7月25日,又是馬新貽校閱新兵的日子,但是這一天下雨,所以校閱日期推后一天進行。
隔日馬新貽閱兵完畢,他又如同往常一樣返回衙門。這個時候從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突然沖出一個前來告狀的武生,他攔住了馬新貽的御駕,但是此人跪在馬新貽面前,卻囁嚅不說罪情;就在這時,又有一人高喊著“大帥申冤”轉眼沖到了馬新貽身前,當馬新貽剛回過頭去打算詢問冤情之時,此人卻用一把雪亮的匕首徑直刺入了馬新貽的右胸。隨著這位兩江總督的一聲慘叫,他身邊的親兵護衛才明白遇到刺客之事,那個刺客也沒有逃跑,被從上前來的官兵抓住??墒潜凰突匮瞄T的總督馬新貽早已經沒救了,各級官員聞訊趕來,面對眼前此景又驚又怕,然而醫生卻束手無策。
兩江總督被殺,背后疑點重重
此事很快傳到了朝廷之中,一時間朝野上下震驚萬分,慈禧太后直接派出了漕運總督張之萬前往江寧一同審辦此案,又派遣刑部尚書為此案的欽差大臣,對于此案件進行再次復審,就連直隸總督曾國藩都又再次調任兩江總督。然而在曹、鄭等人還未到任之際,馬新貽手下的魁玉、張之萬等人,最后以張文祥與海盜勾結,為同伙報仇而定罪。但是這一罪行又在朝廷再掀波瀾,大臣紛紛上書慈禧太后,認為此次審問的結果并不明確。
最終朝廷又派出曹、鄭二人進行再次復審,審問結果與先前的定罪基本相同,最后張文祥被凌遲處死,于總督墳前摘心致祭。這一件震驚朝野的“刺馬案”,就這樣草草結案,盡管朝廷將此案壓了下去,然而百姓的悠悠之口朝廷卻管不住。官方定案以后,公布的結案訟詞漏洞百出,毫無信服力可言,所以關于馬新貽被刺殺的原因,歷史上一直眾說紛紜。第一種:朝廷認為馬新貽被刺殺,是因為張文祥“狂逆泄憤”之作,可是這種說法一直不被人們認可,單單因為泄憤就刺殺清朝重臣,這種可是株連九族的死罪,代價未免有些太大。
第二種:張文祥為友復仇說,這一在民間流傳最為廣泛,據說馬新貽之所以能夠坐上封疆大使的寶座,是因為他兄弟曹二虎的幫助。誰知馬新貽上位以后,不僅翻臉不認人,還霸占了曹二虎的妻子,就是因為馬新貽“漁色負友”,這才讓曹二虎的另一位兄弟張文祥不惜以死為代價,只為自己的兄弟復仇。只是兄弟反目、愛恨情仇的故事,未免也有幾份添油加醋的成分,所以可信度并不高。
第三種:由于政治原因,導致馬新貽被湘軍集團刺殺,掀起了一場撲朔迷離的宦海風波。這種說法并非毫無根據,因為在馬新貽生前死后,清朝廷作出了一些令人費解,甚至反常的舉動。馬新貽被刺殺前夕,曾國藩正擔任直隸總督一職,當時天津教案的發生,讓曾國藩進退維谷,在馬新貽被殺以后,清朝廷馬上下令讓曾國藩擔任兩江總督一職??墒沁@個時候的曾國潘不僅沒有趕快走馬上任,反而只是推脫不去,甚至還給慈禧寫了辭職信,直到慈禧太后親自接見了曾國藩,他才勉為其難的前往江寧參加會審。按照曾國藩當時的處境,這本是他擺脫天津教案的一個大好機會,可是他卻一直不愿意赴任,未免有幾分令人費解。
真兇另有其人,草草結案才是上策
其實這背后緣由,就與馬新貽有關。馬新貽雖出身于官宦世家,但是他僅用了18年的時間就被提拔為了封疆大臣,縱觀整個清朝歷史,能像他這樣平步青云的官員實在不多,他屢次被朝廷提拔,也是清朝統治者用心良苦。1864年,曾國藩之弟所帶領的湘軍攻破天京城后,有關于湘軍私吞大筆金銀財寶的流言四起,這個時候清朝統治者開始對湘軍有了猜忌,唯恐湘軍又變成了下一個太平軍。同年3月,馬新貽升任浙江巡撫一職,這讓他成為了安插在湘軍腹地的一顆棋子。
據史料記載,在馬新貽升任兩江總督的這一年,朝廷下旨讓他進京請訓,他接受了統治皇帝的召見之后,又去養心殿見了清朝實際掌者慈禧;據說慈禧此次召見馬新貽,給了他一道秘旨,就是暗中徹查湘軍私吞太平軍軍銀一事。馬新貽走馬上任,看似平步青云的仕途生涯中,其實早已經暗藏殺機。因為他任職兩江總督期間,他實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讓自己與湘軍的矛盾積怨日積月累,這很有可能才是馬新貽被刺死的重要原因。
至于慈禧為何下令草草結案,其實是因為“刺馬案”中,涉及了太多朝廷的官場內幕,慈禧本人對湘軍的不信任,朝廷官員的暗中勾結更是會讓清廷失了體面。這些不可告人的內幕一旦披露,才會真正的動搖國本,倒不如借用“張文祥”這個替死鬼來平息此事,換取她自己的一年太平日子罷了。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7. 官宦世家有宦官的事嗎?也算上宦官子弟?
看這個編輯詞條宦 【huan】 宦 eunuch; official; 宦 huàn (1) (會意。從宀mián,表示與家庭房屋有關。從臣。“臣”本奴隸。合起來的意思是家室奴仆。本義:做奴隸主或帝王的奴仆) (2) 同本義 [serve as a slave] 與范蠡人宦于吳。――《國語·越語》。注:“為臣隸也?!? (3) 又如:宦女(服務于宮中的女奴) (4) 學習官吏的事務 [study government service] 宦,仕也?!q今試用學習之官也。――《說文》 宦三年矣。――《左傳·宣公三年》。注:“學也?!? 宦學事師。――《禮記·曲禮》 宦于大夫。――《禮記·雜記》 (5) 又如:宦學(學習做官與六藝;做官與做學問) (6) 做官 [be an official] 及成公即位,乃宦卿之適而為之田。――《左傳·宣公二年》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 又如:宦成(登上顯貴地位);宦況(為官的情況);宦味(做官的況味、感觸);宦途(做官的經歷) (8) 閹割 [castrate]。如:宦牛(閹割的牛) 宦 huàn (1) 官吏 [official] 本圖宦達,不矜名節。――李密《陳情表》 承籍有宦官。――《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宦牒(記載官吏姓名爵祿的文書);宦囊羞澀(為官者手頭貧乏);宦女(官家女婢);宦族(官宦之家) (3) 太監,在內宮侍候女眷或被任為宮廷內侍的割去睪丸的男人 [eunuch] 夫高,故宦人也。――《史記·李斯列傳》 宦官尚食比郎中。――《漢書 ·惠帝紀》。注:“閽寺也?!? 宦者,養也。養閹人使其看宮人,此是小臣。――《文選·宦者傳論》注 (4) 又如:宦豎(對宦官的鄙稱);宦人(太監);宦寺(宦官?;鹿儆谢氯恕⑺氯说让?簡稱宦寺);宦侍(宦官);宦者(太監。也叫宦人、閹人) 宦官 huànguān [eunuch] 太監,在內宮侍候女眷或被任為宮廷內侍的割去睪丸的男人 宦官黃錦在側。――《明史》 宦海 huànhǎi [official circles;officialdom] 官場;喻為官如同海水似的起伏跌蕩 宦海風波,實難久戀。――《儒林外史》 宦門 huànmén [an official family] 官宦之家 宦囊 huànnáng [coffer] 因做官而得到的財物 宦騎 huànqí [eunuch on horseback guarding the emperor] 騎馬侍衛皇帝的宦官 宦騎與黃門駙馬爭。――《漢書·李廣蘇建傳》 宦騎亡。 宦情 huànqíng [the desire to be an official] 做官的志趣、意愿 少無宦情 宦人 huànrén [eunch] 太監 宦人密侍君。――唐·李朝威《柳毅傳》 宦途 huàntú [official career] 仕途;做官的經歷、路徑 晏閭閻凡伍,少無特操,階緣人乏,班齒宦途。――《南齊書·王晏傳》 宦游 huànyóu [be in government service away from home] 為求官而出游 長卿久宦游,不遂而困。――《漢書·司馬相如傳》 同是宦游人。――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宦者令 huànzhělìng [chieftain of eunuch] 主管宦官內侍的頭目 趙宦者令繆賢。――《史記·廉頗藺如相列傳》 宦 huàn ㄏㄨㄢˋ (1) 官,做官:官~。仕~?!!!巍? (2) 閹人,太監:~官。 (3) 姓。 “宦”姓的來源。 大明正德的年間,由皇帝賜姓于太子太保滿門姓宦。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8. 頭七祭奠傷感的詩句
頭七祭奠傷感的詩句有:
1.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____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2.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____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3.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____白居易《夢微之》
4.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____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5.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____納蘭性德《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6.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____陸游《沈園二首》
7.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____納蘭性德《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8.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____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二》
9.惟將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____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三》
10.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____陸游《沈園二首》
11.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幾多時。____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三》
12.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____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三》
13.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____李忱《吊白居易》
14.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____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15.可憐白骨攢孤冢,盡為將軍覓戰功。____張蠙《吊萬人?!?br>16.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____佚名《綠衣》
17.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____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
賞析
這首《夢微之》是白居易在元稹離世九年后所做的一首七言律詩。其中頸聯“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古往今來更不知有多少人為它而傷懷!
公元 801年,30歲的白居易在長安結識了 23歲的元稹,他們為對方的文采精華而深深折服,政治上又都反對宦官、提倡輕徭薄賦。真是相見恨晚!為了實現古代仕人懷有的那份安邦定國的宏偉抱負,二人同時參加了吏部的制科考試,并且同時當上校書郎。雖是個閑官,倒也可自得其樂。飲酒賦詩賞花聽書,好個詩酒風流!直到元稹因敷水驛事件得罪宦官、被貶下放,白居易以死上書無效。公元815年,元稹被貶為通州司馬,同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同是天涯淪落人!此后,二人只能互通書信、傾訴衷腸!公元831年,60歲的白居易正賦閑于東都洛陽,驚聞元稹病逝于武昌,悲痛不已!當元稹的靈柩運回老家陜西咸陽時,途徑洛陽,白揮淚寫下祭文。
“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夢中樂天與微之重逢,二人攜手同游,他們可能意氣風發地暢談天下大事、黎明蒼生;可能痛斥那宦海風波、官場污濁;可能恥笑那魑魅小人、假義君子……可是夢總有醒來的時候!淚水打濕了樂天的絹帕,老淚縱橫也無心擦拭了。時年,樂天已經是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他想起了元稹當年還和過他的一首詩,詩中有這么兩句:“我今因病魂顛倒,惟夢閑人不夢君”。確實,生時不能相見,夢見還可以慰藉相思,夢不見是悲痛的!可是,死后故人夢更是痛徹心扉!明知此生不能再見,卻又一遍遍回憶著逝去的時光,每每回憶一次,都是一遍強于一遍的無奈憂傷!死亡,切斷了所有一切可能的念想!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草樹八回秋”。樂天說他自己在漳浦這個地方已經生了幾次病了,長安城草生草長不知不覺已有八個年頭。時間蹉跎了芳華,元稹死后,樂天的一把老骨頭也不得安生,只是淡漠地看著長安城的草生草長。如果人的生命也能夠像草生草長一樣該多好,就像樂天 17歲時寫下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一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樂天與元稹一別已是九年,而且還會有好幾個九年,直到樂天也身赴黃泉。樂天的生老病死,已經沒有了元稹的參與!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元稹埋在黃泉之下,泥土侵蝕著他的身體,也許早已和泥化作塵土,樂天也只是頂著滿頭白發暫時居住在人間。樂天是一位“深入淺出”型的沉思者:孤高、正直、磊落、坦蕩。這句話正是白詩在字面、形式上看似淺顯,而情意、內涵甚深的表現。我想起了祖父,我那逝世不久的祖父。很多時候,在我們的親人活著時,我們是羞赧于將悄悄寫下的那些關于他們的贊美文字與人分享的,尤其是不愿讓他們本人看到。而今,祖父魂歸大地、深埋黃土,他在人間的最后一席之地只是水泥石碑下一方小小的骨灰盒,家人把祖父與已逝世 13年的祖母合埋了。寫著這些文字時,我想起祖父總是在清明前后輕輕擦拭著太祖父、太祖母及祖母的祭框,擦著擦著就出神地望著??墒侨缃瘢盥竦叵?,誰又來擦拭他嶄新的祭框呢?有關祖父的一切,我再也不會知曉了。他早年因公致殘的左腿,還會風濕發作嗎?黃泉該是個濕冷的地方吧?想到這些,我已經受不住了。有句話是殘忍的:“我們將會死去很久”。樂天寫下這首詩時,身邊不是缺乏朋友,亦不是敵人泛濫。拉法特曾說:“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的人,就是凡夫俗子”。樂天恰好不是個凡夫俗子,他一生的朋友是很多的,比如李商隱就是他的忘年交。也正因為如此,在時隔九年后,樂天的這份思友之情才愈顯得彌足珍貴!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阿衛是元稹的小兒子,韓郎是元稹的女婿。他們都先后死去了,黃泉渺?;璋的軌蛑肋@些嗎?高壽的樂天目睹了后輩們的離去。一方面,活著的人想要知道死去的人的情況,另一方面,活著的人總是念念不忘地將人世間的新鮮事兒禱告給死者,縱然知道是徒勞,還是懷著這份希望?!豆旁娛攀住分杏醒裕骸叭フ呷找允?來者日以親”。當樂天看著去者已去經年,而來者亦已成去者,這是多么大的內心荒涼!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淺品《夢微之》,我品味到了這世間有一種真情———相濡以沫!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9. 成語什么海風波
宦海風波huànhǎifēngbō【解釋】宦海:舊指官場。舊指官場沉浮,像海洋中的浪濤和大風,變化莫測;亦指官場中出現的風險和波折。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0. 《頂風波 》蘇軾的全面解說詞
定 風 波
王定國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麗,善應對,家世住京師。定國南遷歸,余問柔:’廣南風土,應是不好?’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因為綴詞云。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軾《定風波》詞賞析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八月,蘇軾于湖州知州任上,以作詩指斥乘輿、譏切時政的罪名下御史臺,釀成有名的“烏臺詩案”。年底,詔責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翌年二月至黃州(今湖北黃岡市)。這首《定風波》詞就作于到黃州第三年的春天。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詞前小序云:“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借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據《東坡志林》記載:“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全詞緊扣途中遇雨這樣一件生活中的小事,來寫自己當時的內心感受。篇中的“風雨”、“竹杖芒鞋”、“斜照”等詞語,既是眼前景物的實寫,又不乏比興象征的意味,是詞人的人生境遇和情感體驗的外化。全篇即景抒情,語言自然流暢,蘊涵著深刻的人生哲理,體現了東坡詞獨特的審美風格。
詞的上片寫冒雨徐行時的心境。首句寫雨點打在樹葉上,發出聲響,這是客觀存在;而冠以“莫聽”二字,便有了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作者的性格就顯現出來了?!昂畏痢本涫巧弦痪涞难由?。吟嘯,吟詩長嘯,表示意態安閑,在這里也就是吟詩的意思。詞人不在意風雨,具體的反應又怎樣呢?他在雨中吟哦著詩句,甚至腳步比從前還慢了些哩!瀟灑鎮靜之中多少又帶些倔強?!爸裾让⑿比洳⒎菍嵕埃亲髡弋敃r的心中事,或者也可看作是他的人生哲學和政治宣言。芒鞋,即草鞋。誰怕,有什么可怕的。平生,指平日、平素。作者當時是否真的是“竹杖芒鞋”,并不重要;而小序中已言“雨具先去”,則此際必無披蓑衣的可能。所應玩味的是,拄著竹杖,穿著草鞋,本是閑人或隱者的裝束,而馬則是官員和忙人用的,所謂的“行人路上馬蹄忙”。都是行具,故可拿來作比。但竹杖芒鞋雖然輕便,在雨中行路用它,難免不拖泥帶水,焉能與騎馬之快捷相比?玩味詞意,這個“輕”字并非指行走之輕快,分明指心情的輕松,大有“無官一身輕”之意,與“眼邊無俗物,多病也身輕”(杜甫《漫成二首》之一)中的“輕”字亦同。詞人想,只要懷著輕松曠達的心情去面對,自然界的風雨也好,政治上的風雨(指貶謫生活)也好,又都算得了什么,有什么可怕的呢?況且,我這么多年,不就是這樣風風雨雨過來的嗎?此際我且吟詩,風雨隨它去吧!
下片寫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傲锨痛猴L”三句,由心中事折回到眼前景。剛才是帶酒冒雨而行,雖衣裳盡濕而并不覺冷。現在雨停風起,始感微涼,而山頭夕陽又給詞人送來些許暖意,好象特意迎接他似的。“相迎”二字見性情。作者常常能在逆境中看到曙光,不讓這暫時的逆境左右自己的心情,這也就是他的曠達之處了?!盎厥住比鋸偷佬闹惺?,含蘊深邃。向來,即方才的意思?!盎厥紫騺硎捝帯?,即是指回望方才的遇雨之處,也是對自己平生經歷過的宦海風波的感悟和反思。詞人反思的結果是:“歸去”。陶淵明的退隱躬耕,是詞人所仰慕的,但終其一生,詞人從未有過真正意義上的退隱?!拔闯尚‰[聊中隱”(《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五)。質言之,他所追求的并非外在的“身”的退隱,而是內在的“心”的退隱;所欲歸之處,也并非家鄉眉州,而是一個能使他敏感復雜的靈魂得以安放的精神家園。“此心安處,即是吾鄉”。也正因如此,詞人以“也無風雨也無晴”收束全篇,精警深刻,耐人尋味。方才遇雨時,詞人沒有盼晴,也不認為風雨有什么不好;現在天雖晴了,喜悅之情也淡得近乎沒有。因為自然界和仕途上有晴有雨,有順境有逆境,但在詞人心中卻無晴雨,因為“凡所有象,皆是虛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詞人始終是泰然自若的。結句透過一層來寫,是篇中的主旨,也是蘇軾詩歌的典型風格——“坡仙化境”的很好體現。所謂的“坡仙化境”,就是在深摯、迫切、執著之后,忽然能夠回轉、放開,有類釋家的先“執”后“破”。在此詞中,“一蓑煙雨任平生”,瀟灑鎮靜中不免帶些抗爭之心,也仍是另一種形式的“執”;“也無風雨也無晴”,則是對之的升華。如果將上片的結句比喻作禪宗里神秀和尚的偈語“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則蘇軾此時“回頭自笑風波地,閉眼聊觀夢幻身”(《次韻王延老退居見寄二首》其一),似乎頓悟到了方才的冒雨徐行也多少有些作態?,F在雨過天晴,一切都象什么也沒有發生似的,有如六祖慧能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詞人這才回到真我,體悟到生命的真諦,這也才是真正的徹底的“破”。
在蘇軾現存的360多首詞作中,“歸”字竟出現了100馀次,這是深可玩味的現象。李澤厚先生說:“蘇軾一生并未退隱,也從未真正‘歸田’,但他通過詩文所表達出來的那種人生空漠之感,卻比前人任何口頭上或事實上的‘退隱’、‘歸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為,蘇軾詩文中所表達出來的這種‘退隱’心緒,已不只是對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種對社會的退避”(《美的歷程》)。在《臨江仙·夜歸臨皋》一詞中,由于結尾“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兩句所表達的棄官歸隱之念,以至于“翌日喧傳子瞻夜作此詞,掛冠服江邊,拿舟長嘯去矣??な匦炀嗦勚?,驚且懼,以為州失罪人,急命駕往謁。則子瞻鼻鼾如雷,猶未興也”(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二)?!氨緛?,又何必那樣呢?因為根本逃不掉這個人世大羅網”(《美的歷程》)。無論是人間天上,抑或是廊廟江湖,對于蘇軾來說均是“外部世界”,本無區別。他最后的歸宿只能是自己的“內心世界”。所謂的“也無風雨也無晴”和“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實際只是詞人希望獲得精神解脫的一種象喻而已。
曠達——頓悟——感傷,是蘇軾文學作品中所特有的一種情感模式。他一生屢遇艱危而不悔,身處逆境而泰然,但內心深處的感傷卻總是難以排遣。這種感傷有時很濃,有時又很淡,并常常隱藏在他爽朗或自嘲的笑聲的背后。他的《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一詞的下片:“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行人(指作者自己)自知無法看到墻內佳人的身姿容貌,只想再駐足聆聽一會兒,孰料佳人此際已蕩罷秋千離去,尚不知墻外還有一個多情的行人,這怎不令人懊惱呢!佳人之“無情”,乃因不知有墻外“多情”行人的存在,而世間帶有普遍性與必然性“人世多錯迕”之事,又何止此一件呢?蘇軾一生忠而見疑,直而見謗,此際落得個遠謫嶺南的下場,不也正是“多情卻被無情惱”嗎?他嘲笑自己的多情,也就是在嘲笑那些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公的命運,在笑一切悲劇??!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1. 什么海風波四字成語
宦海風波 [huàn hǎi fēng bō] 生詞本基本釋義宦海:舊指官場。舊指官場沉浮,像海洋中的浪濤和大風,變化莫測;亦指官場中出現的風險和波折。出 處宋·陸游《休日感化》:“宦海風波實飽經,入將人世寄郵亭?!苯戳x詞近義詞宦海浮沉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2. 形容“同事去世噩耗傳來”的詩句有哪些?
形容“同事去世噩耗傳來”的詩句有:
1.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____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2.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____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3.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____白居易《夢微之》
4.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____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5.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____納蘭性德《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6.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____陸游《沈園二首》
7.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____納蘭性德《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8.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____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二》
9.惟將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____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三》
10.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____陸游《沈園二首》
11.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幾多時。____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三》
12.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____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三》
13.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____李忱《吊白居易》
14.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____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15.可憐白骨攢孤冢,盡為將軍覓戰功。____張蠙《吊萬人冢》
16.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____佚名《綠衣》
17.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____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
賞析《夢微之》
這首《夢微之》是白居易在元稹離世九年后所做的一首七言律詩。其中頸聯“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古往今來更不知有多少人為它而傷懷!
公元 801年,30歲的白居易在長安結識了 23歲的元稹,他們為對方的文采精華而深深折服,政治上又都反對宦官、提倡輕徭薄賦。真是相見恨晚!為了實現古代仕人懷有的那份安邦定國的宏偉抱負,二人同時參加了吏部的制科考試,并且同時當上校書郎。雖是個閑官,倒也可自得其樂。飲酒賦詩賞花聽書,好個詩酒風流!直到元稹因敷水驛事件得罪宦官、被貶下放,白居易以死上書無效。公元815年,元稹被貶為通州司馬,同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同是天涯淪落人!此后,二人只能互通書信、傾訴衷腸!公元831年,60歲的白居易正賦閑于東都洛陽,驚聞元稹病逝于武昌,悲痛不已!當元稹的靈柩運回老家陜西咸陽時,途徑洛陽,白揮淚寫下祭文。
“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夢中樂天與微之重逢,二人攜手同游,他們可能意氣風發地暢談天下大事、黎明蒼生;可能痛斥那宦海風波、官場污濁;可能恥笑那魑魅小人、假義君子……可是夢總有醒來的時候!淚水打濕了樂天的絹帕,老淚縱橫也無心擦拭了。時年,樂天已經是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他想起了元稹當年還和過他的一首詩,詩中有這么兩句:“我今因病魂顛倒,惟夢閑人不夢君”。確實,生時不能相見,夢見還可以慰藉相思,夢不見是悲痛的!可是,死后故人夢更是痛徹心扉!明知此生不能再見,卻又一遍遍回憶著逝去的時光,每每回憶一次,都是一遍強于一遍的無奈憂傷!死亡,切斷了所有一切可能的念想!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草樹八回秋”。樂天說他自己在漳浦這個地方已經生了幾次病了,長安城草生草長不知不覺已有八個年頭。時間蹉跎了芳華,元稹死后,樂天的一把老骨頭也不得安生,只是淡漠地看著長安城的草生草長。如果人的生命也能夠像草生草長一樣該多好,就像樂天 17歲時寫下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一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樂天與元稹一別已是九年,而且還會有好幾個九年,直到樂天也身赴黃泉。樂天的生老病死,已經沒有了元稹的參與!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元稹埋在黃泉之下,泥土侵蝕著他的身體,也許早已和泥化作塵土,樂天也只是頂著滿頭白發暫時居住在人間。樂天是一位“深入淺出”型的沉思者:孤高、正直、磊落、坦蕩。這句話正是白詩在字面、形式上看似淺顯,而情意、內涵甚深的表現。我想起了祖父,我那逝世不久的祖父。很多時候,在我們的親人活著時,我們是羞赧于將悄悄寫下的那些關于他們的贊美文字與人分享的,尤其是不愿讓他們本人看到。而今,祖父魂歸大地、深埋黃土,他在人間的最后一席之地只是水泥石碑下一方小小的骨灰盒,家人把祖父與已逝世 13年的祖母合埋了。寫著這些文字時,我想起祖父總是在清明前后輕輕擦拭著太祖父、太祖母及祖母的祭框,擦著擦著就出神地望著??墒侨缃?,他深埋地下,誰又來擦拭他嶄新的祭框呢?有關祖父的一切,我再也不會知曉了。他早年因公致殘的左腿,還會風濕發作嗎?黃泉該是個濕冷的地方吧?想到這些,我已經受不住了。有句話是殘忍的:“我們將會死去很久”。樂天寫下這首詩時,身邊不是缺乏朋友,亦不是敵人泛濫。拉法特曾說:“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的人,就是凡夫俗子”。樂天恰好不是個凡夫俗子,他一生的朋友是很多的,比如李商隱就是他的忘年交。也正因為如此,在時隔九年后,樂天的這份思友之情才愈顯得彌足珍貴!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阿衛是元稹的小兒子,韓郎是元稹的女婿。他們都先后死去了,黃泉渺?;璋的軌蛑肋@些嗎?高壽的樂天目睹了后輩們的離去。一方面,活著的人想要知道死去的人的情況,另一方面,活著的人總是念念不忘地將人世間的新鮮事兒禱告給死者,縱然知道是徒勞,還是懷著這份希望。《古詩十九首》中有言:“去者日以疏,來者日以親”。當樂天看著去者已去經年,而來者亦已成去者,這是多么大的內心荒涼!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淺品《夢微之》,我品味到了這世間有一種真情———相濡以沫!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3. 蘇軾《定風波》中的疑問(不要用百度百科中的?。?/b>
豁達,放蕩不羈,不為世俗所羈絆的思想感情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4. 形容“同事去世噩耗傳來”的詩句有哪些?
形容“同事去世噩耗傳來”的詩句有:
1.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____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2.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____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3.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____白居易《夢微之》
4.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____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5.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____納蘭性德《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6.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____陸游《沈園二首》
7.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____納蘭性德《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8.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____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二》
9.惟將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____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三》
10.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____陸游《沈園二首》
11.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幾多時。____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三》
12.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____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三》
13.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____李忱《吊白居易》
14.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____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15.可憐白骨攢孤冢,盡為將軍覓戰功。____張蠙《吊萬人?!?br>16.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____佚名《綠衣》
17.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____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
賞析《夢微之》
這首《夢微之》是白居易在元稹離世九年后所做的一首七言律詩。其中頸聯“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古往今來更不知有多少人為它而傷懷!
公元 801年,30歲的白居易在長安結識了 23歲的元稹,他們為對方的文采精華而深深折服,政治上又都反對宦官、提倡輕徭薄賦。真是相見恨晚!為了實現古代仕人懷有的那份安邦定國的宏偉抱負,二人同時參加了吏部的制科考試,并且同時當上校書郎。雖是個閑官,倒也可自得其樂。飲酒賦詩賞花聽書,好個詩酒風流!直到元稹因敷水驛事件得罪宦官、被貶下放,白居易以死上書無效。公元815年,元稹被貶為通州司馬,同年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同是天涯淪落人!此后,二人只能互通書信、傾訴衷腸!公元831年,60歲的白居易正賦閑于東都洛陽,驚聞元稹病逝于武昌,悲痛不已!當元稹的靈柩運回老家陜西咸陽時,途徑洛陽,白揮淚寫下祭文。
“夜來攜手夢同游,晨起盈巾淚莫收”。夢中樂天與微之重逢,二人攜手同游,他們可能意氣風發地暢談天下大事、黎明蒼生;可能痛斥那宦海風波、官場污濁;可能恥笑那魑魅小人、假義君子……可是夢總有醒來的時候!淚水打濕了樂天的絹帕,老淚縱橫也無心擦拭了。時年,樂天已經是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他想起了元稹當年還和過他的一首詩,詩中有這么兩句:“我今因病魂顛倒,惟夢閑人不夢君”。確實,生時不能相見,夢見還可以慰藉相思,夢不見是悲痛的!可是,死后故人夢更是痛徹心扉!明知此生不能再見,卻又一遍遍回憶著逝去的時光,每每回憶一次,都是一遍強于一遍的無奈憂傷!死亡,切斷了所有一切可能的念想!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陽草樹八回秋”。樂天說他自己在漳浦這個地方已經生了幾次病了,長安城草生草長不知不覺已有八個年頭。時間蹉跎了芳華,元稹死后,樂天的一把老骨頭也不得安生,只是淡漠地看著長安城的草生草長。如果人的生命也能夠像草生草長一樣該多好,就像樂天 17歲時寫下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一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樂天與元稹一別已是九年,而且還會有好幾個九年,直到樂天也身赴黃泉。樂天的生老病死,已經沒有了元稹的參與!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元稹埋在黃泉之下,泥土侵蝕著他的身體,也許早已和泥化作塵土,樂天也只是頂著滿頭白發暫時居住在人間。樂天是一位“深入淺出”型的沉思者:孤高、正直、磊落、坦蕩。這句話正是白詩在字面、形式上看似淺顯,而情意、內涵甚深的表現。我想起了祖父,我那逝世不久的祖父。很多時候,在我們的親人活著時,我們是羞赧于將悄悄寫下的那些關于他們的贊美文字與人分享的,尤其是不愿讓他們本人看到。而今,祖父魂歸大地、深埋黃土,他在人間的最后一席之地只是水泥石碑下一方小小的骨灰盒,家人把祖父與已逝世 13年的祖母合埋了。寫著這些文字時,我想起祖父總是在清明前后輕輕擦拭著太祖父、太祖母及祖母的祭框,擦著擦著就出神地望著??墒侨缃?,他深埋地下,誰又來擦拭他嶄新的祭框呢?有關祖父的一切,我再也不會知曉了。他早年因公致殘的左腿,還會風濕發作嗎?黃泉該是個濕冷的地方吧?想到這些,我已經受不住了。有句話是殘忍的:“我們將會死去很久”。樂天寫下這首詩時,身邊不是缺乏朋友,亦不是敵人泛濫。拉法特曾說:“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的人,就是凡夫俗子”。樂天恰好不是個凡夫俗子,他一生的朋友是很多的,比如李商隱就是他的忘年交。也正因為如此,在時隔九年后,樂天的這份思友之情才愈顯得彌足珍貴!
“阿衛韓郎相次去,夜臺茫昧得知不”。阿衛是元稹的小兒子,韓郎是元稹的女婿。他們都先后死去了,黃泉渺茫昏暗能夠知道這些嗎?高壽的樂天目睹了后輩們的離去。一方面,活著的人想要知道死去的人的情況,另一方面,活著的人總是念念不忘地將人世間的新鮮事兒禱告給死者,縱然知道是徒勞,還是懷著這份希望。《古詩十九首》中有言:“去者日以疏,來者日以親”。當樂天看著去者已去經年,而來者亦已成去者,這是多么大的內心荒涼!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淺品《夢微之》,我品味到了這世間有一種真情———相濡以沫!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