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居”「居無求安」
成語“居無求安”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居無裘安成語讀音:jū wú qiú ān
成語簡拼:JWQA
成語注音:ㄐㄨ ㄨˊ ㄑ一ㄡˊ ㄢ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緊縮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學而》:“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闭怨娉烧Z:gyjslw.com
成語解釋:指不去一心追求安適舒服的居所。
成語用法:居無求安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不追求享受。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在魯國政壇受排擠后,帶領弟子們周游列國,經歷衛、鄭、陳、晉等地碰壁后,在蔡國閑居,他們的生活十分拮據,經常是三月不知肉味,為此不得不用“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來教育弟子跟他過苦行僧的生活
成語“居無求安”的擴展資料
1.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翻譯翻譯如下:
孔子說:“君子食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對工作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接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并向他學習,糾正自己的缺點,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了?!?br>這句話講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鬃诱J為,作為一個君子,不應當過多地講究自己的飲食與居處,而應當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義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
擴展資料:
孔子的學說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對于人格的重視??鬃硬坏M恳粋€人能夠生存,還希望他能夠好好地生活。因為人之所以異于禽獸在于人有道德的或精神的生活,而禽獸只有生物的或物質的生存。要發展人性,政治家不但要使人民豐衣足食,還要培養他們的人格,使他們都能修身立德。
人活著不僅僅為了求得飽暖安逸,還應該有一種對理想的追求精神。有了這樣的理想,就不應再沉溺于物質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把對物質的追求提升為對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獨立上來。這樣就不會去計較私欲得失,蠅營狗茍,而會敏于事而慎于言,使自己的內心清澄,去接近有道之人來匡正自己。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2.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就解
第一種說法:
君子不會致力于飲食及居住環境上追求安飽,努力勤快地做事而且謹慎地說話,又能主動地向志向行為高尚的人請求教導指正,這樣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的人了。
此章在談論為學所該有的精神與態度。
“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雖看似安于貧窮的行為,但其原因并非安貧,而是樂道。而其所樂的是何道呢?小弟以為這所樂之道有二:一是因為其志在學習及其所帶來的樂趣,所以無暇顧及追求物質上的安飽,亦即學而篇首章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之意;二是因為不取不合義的利,故樂自義來。除此之外,“食無求飽,居無求安”亦還有一層較為消極的意義即是:注重追求物質上的安飽,便容易因陷于物欲而失其應有的向學之志。
第二種說法: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br> 此章的大意是:孔子說:“顧不上追求飲食的滿足,顧不上追求生活的安逸,而對于學問之事和國家之事能夠敏銳地觀察和細微地思考,謹慎地發表言論,還能夠向品德高尚、學識淵博的老師求教,從而不斷修正和提高自己的修養,這樣的人可以稱得上是好學的了?!?br> 這一章主要講了“生活”與“學習”的關系,講了學習中的“敏事”、“慎言”、“擇師”、“正己”的關系,并且指出這是一個人“好學”的特征。
在“生活”與“學習”的關系問題上,孔子認為:不能兩全。原因是:一個貪圖飽食終日和生活安逸的人,是不可能潛心刻苦學習、鉆研學問的;相反,一個致力于刻苦學習、鉆研學問的人,是不會有時間和精力過多顧及飲食是否滿足、生活是否安逸的。因此,學校里太過注重穿著打扮、美食和玩樂的美女帥哥學生,學習成績多不盡人意;而教學效果特別好的老師和學習成績特別好的學生,往往又都“不修邊幅”,可能就是這個道理。
當社會發展到了現在,“學習”和“生活”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不可偏廢,這又如何處理好這對矛盾或關系呢?我個人認為首先應該弄明白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目標和重點。學生時代,自然是學習的最佳時期,學好知識自然是這一階段的目標和重點,因此,用于生活上的精力和對于生活上的要求可以少一點。成人以后,工作和生活自然是這一階段的目標和重點,因此,用于生活上的精力和對于生活上的要求就可以多一點了。
關于學習中的“敏事”、“慎言”、“擇師”、“正己”的關系?!懊粲谑露饔谘浴保瑥娬{的是多學習而少發表、對事敏感而言行慎重、厚積而薄發;強調的是在學習中要練好“內功”的問題?!熬陀械蓝伞保瑥娬{的是要選擇品德高尚、學識淵博的老師而向其求教,以求其指正,以求效仿之;強調的是借好“外力”,即利用好導師的作用。這的確是學習之“道”、學習之“正道”。難怪有人、有許多人都發出這樣的感慨:“人生能夠遇上一位或幾位好的老師,是人生之大幸;否則就是人生的悲哀!”,這與“人生能遇一知己足矣”如出一轍。
對于上述這類“君子”,孔子給予了“可謂好學也已”的高度評價,同時也表明了孔子關于“好學”的標準。我想,這一要求和標準,在當今仍然是適用的,仍然值得每一個“好學”之人遵循,仍然可以作為我們評判學生是否“好學”的基本標準。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3. 理解“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有道行的人不求吃得飽,住得舒適。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什么意思
孔子說:“君子不會致力于飲食及居住環境上追求安飽,努力勤快地做事而且謹慎地說話,又能主動地向志向行為高尚的人請求教導指正,這樣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的人了.”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5.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的下句是?
論語七則
【作者】佚名?【朝代】先秦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br>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br>子曰:“衣敝緼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薄墩撜Z?衛靈公》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br>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闭怨娉烧Z:gyjslw.com
6. 為什么說“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有什么道理?
這是《論語》里的一句話,是說人不能太貪圖物質享受,飲食不要求飽,居住不要求安逸。食無求飽,也就是民間的俗話“吃飯要吃七分飽”,每頓吃得太飽,的確也不利于人的身體健康。居無求安,即居住的環境不能過分安逸,太安逸人就會心生怠惰。儒家追求“仁”的道德理想,所以就要人們節制對于物質生活的過分要求,把重心放在德的修養上。現在看來,這話還是很有道理的。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7. 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什么意思
意思是:君子,吃食不要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出自《論語七則》
原文選段: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br>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br>譯文:
孔子說:“君子,吃食不要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br>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來做枕頭,這樣做我很快樂。用不正當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貴,這對我如同浮云一般(指不值得關心)。”
擴展資料: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此書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再加上《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總稱“四書五經”。
《論語》在古代有3個本,包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本。
參考資料:論語——百度百科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8.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的安是什么意思?
君子不會致力于飲食及居住環境上追求安飽 正直的人吃飯不求飽,居住不求安全安適(居無定所)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9.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孔子說:“君子食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對工作勤奮敏捷,說話卻謹慎;接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并向他學習,糾正自己的缺點,就可以稱得上是好學了”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芍^好學也已。摘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