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敗”的成語「殘兵敗將」
成語“殘兵敗將”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殘兵敗將成語讀音:cán bīng bài jiàng
成語簡拼:CBBJ
成語注音:ㄘㄢˊ ㄅ一ㄥ ㄅㄞˋ ㄐ一ㄤ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散兵游勇、殘軍敗將
反義詞:銳不可當
讀音糾正:將,不能讀作“jiānɡ”。
錯字糾正:兵,不能寫作“乒”或“乓”。
成語辨析:殘兵敗將和“散兵游勇”;都可指被戰敗的軍隊。但殘兵敗將著重強調“殘”、“敗”;即被擊潰、殘存的勢力;“散兵游勇”著重強調“散”、“游”;即沒人統率;沒有組織;獨自行動的人;殘兵敗將還可戲稱在競賽中失敗的對方。兩個成語不能通用。
成語出處:明 無名氏《伐晉興齊》第四折:“如今追擊殘兵敗將,遂收故境,引兵而回?!眮碜怨娉烧Z:gyjslw.com
成語解釋:殘:殘余的;不完整的;?。狠?。剩下的士兵;打敗的將官。形容損失慘重;被打得七零八落;失去戰斗力的軍隊。也作“殘兵敗卒”、“敗將殘兵”。
成語用法:殘兵敗將聯合式;作賓語;用于指被擊潰的軍隊或勢力。
成語造句:侯匪又轉向那一撮殘兵敗將動員起來。(曲波《林海雪原》三七)
英文翻譯:remnants of a defeated army
俄文翻譯:жáлкие остáтки разбитых войск
日文翻譯:敗殘將兵(はいざんしょうへい)
其他翻譯:<法>troupe en derouté
成語謎語:孤卒逼宮定勝局
成語“殘兵敗將”的擴展資料
1. 財將收殘兵? 歇后語敗將收殘兵——重整旗鼓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2. 敗顯斗風細下將兵四見易而五雨床殘分牛斜裂組成成語怎么組
顯而易見,斜風細雨,殘兵敗將,四分五裂,床下牛斗求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3. 殘兵敗將是什么意思
“殘兵敗將”的意思是:意思是戰敗了的部隊。有時也比喻樣子慘不忍睹,不堪入目。
1、讀音:cán bīng bài jiàng
2、出處:出自明代邵璨的《香囊記·敗?!罚拔胰缃襁B被岳家軍殺敗,收聚些殘兵敗將?!?
3、用法:聯合式;作賓語;用于指被擊潰的軍隊或勢力。
4、例句:敵人的殘兵敗將走投無路,只好投降。
擴展資料:
“殘兵敗將”的近義詞介紹:散兵游勇
1、讀音:sǎn bīng yóu yǒng
2、表達意思:原指沒有統帥的逃散士兵;現指沒有組織的集體隊伍里獨自行動的人。
3、出處:出自毛澤東《中國人民解放軍布告》,“為著確保城鄉治安、安定社會秩序的目的,一切散兵游勇,均應向當地人民解放軍或人民政府投誠報到?!?br>4、用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5、例句:這群散兵游勇,誰也沒法管理好。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4. ( )兵( )將
# 調兵遣將# 天兵天將# 蝦兵蟹將# 殘兵敗將# 損兵折將# 精兵強將# 神兵天將# 遣兵調將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5. “夷陵之戰”和“襄樊之戰”哪個是蜀漢衰敗的轉折點?
導語:“襄樊之戰”和“夷陵之戰”那個是蜀漢衰弱的轉折點?
我認為應該是“襄樊之戰”!
“襄樊之戰”是藥引,這藥引代價昂貴,讓劉蜀無法接受。“夷陵之戰”只是“襄樊之戰”戰敗引發的惡果?!跋宸畱稹兄棺×藙涞拈_掛模式,”夷陵之戰“后,蜀國就只剩下如何去掙扎圖存了。
”襄樊之戰“之惡果
”襄樊之戰“雖不是劉蜀傾全國之力的一戰,軍隊損失相對”夷陵之戰“來說也較小,但其影響之深,后果之惡劣,尤過”夷陵之戰“。
一、頂尖高層損失巨大
在襄樊之戰中,劉蜀集團折了關羽、關平等,并由此導致折了張飛,“三兄弟”已去其二。這還不是最傷的,最傷的是劉備在諸葛亮的勸告下,殺了智勇雙全、屢立戰功的大公子劉封,使蜀國青年將領中沒了頂梁柱,引發斷層。老干部糜芳、傅士仁、孟達等的叛逃更暴露出劉蜀集團深層次問題。其他中高層干部就不說了。
士兵損失也不小,都是精兵。
二、丟了荊州,如少了一只胳膊。劉蜀集團被趕進了籠子。
《隆中對》中諸葛亮說:“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上面文字有點長,偷懶者看粗黑字即可。說的就是荊州的重要性。沒了荊州,劉蜀少了一只隨時打出去的拳頭,而只能退縮回四面環山益州。如老虎被關了籠子,只能嗷嗷叫了。
這種情況讓劉備很不爽,他是不甘心退守一隅的。幾年之后他還是不十小心,發動了“夷陵之戰“?!耙牧曛畱稹c其說是報關羽之仇,不如說是為了奪回荊襄的“奪城之戰”。
三、”襄樊之敗“導致“夷陵之敗”,直接削弱了劉蜀集團的實力且致死劉備。
襄樊之敗失了三萬精兵,夷陵二敗失了五、六萬精兵。致此,蜀漢主力盡毀。
劉備率殘兵敗將退守白帝城,在內憂外患之下,托孤于諸葛亮、李嚴,撒手兩歸。自此,英雄落幕,兄弟團聚。
結論:“夷陵之戰”表面上使蜀國實力大損,更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更象是蜀國由強變弱的轉折點。但其根本原因在于“襄樊之戰”,“襄樊之戰”不僅中止住了蜀漢短暫的上升勢頭,使蜀國損兵折將,更引發了“夷陵之戰”,讓蜀漢輸掉了未來。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6. 歇后語~敗將收殘兵
敗將收殘兵~重整旗鼓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7. 兵字敗字什么成語
瘋狂猜成語游戲中有一張圖片上面畫了一個人手拿一把劍,而且寫了兵敗兩個字,那么這個圖
圖片如下:
殘兵敗將
【解釋】:殘余的軍隊,失敗的將領。形容戰敗的部隊。
【出自】:明·邵璨《香囊記·敗?!罚骸拔胰缃襁B被岳家軍殺敗,收聚些殘兵敗將,濟不得事,目下就要拔營回去如何?”
【示例】:侯匪又轉向那一撮~動員起來。
【語法】:聯合式;作賓語;用于指被擊潰的軍隊或勢力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8. 北宋軍隊15萬能鎮壓方臘起義90萬,那么北宋20萬人為什么打不過遼的1萬殘兵敗將?
方臘起義軍實際沒有那么多人。除去老弱,真正能打仗的也就十萬人,幾乎都沒有作戰經驗,而且都是臨時拼湊的,缺乏正規的軍事操練,且人心不齊,也沒有有名氣的軍事家,很多人一看形勢不好就招安了。而宋軍有韓世忠,劉光世等名將,主將童貫也曾打敗過夏國軍隊。 遼軍人數大概有幾萬人,都久經殺場,其主帥是一代軍事奇才耶律大石(中亞史上著名戰役卡特萬戰役就是大石的杰作) 。童貫等人的軍事才能焉能與耶律大石相比,耶律大石最擅長的就是以少勝多。碰上耶律大石,算宋軍倒霉。而宋軍內部很多將領都是“招安巨寇”,形勢不好就溜,童貫和種師道又不和。遼軍往往只擊敗一軍,其余部隊就爭著后退,自相踐踏死的比戰死的多好幾倍。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9. 殘兵敗將原意指什么?這里指什么?
失敗。而且在古代打戰中有著代表輸的很殘那種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10. 形容戰敗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戰敗的成語有:
兵挫地削,殘兵敗將,殘兵敗卒,覆車之戰,敗軍之將,割須棄袍,棄甲倒戈,丟盔棄甲。
1、兵挫地削 [ bīng cuò dì xuē ]:挫:失?。幌鳎焊?。軍隊戰敗,土地被分割。
2、殘兵敗將 [ cán bīng bài jiàng ]:殘余的軍隊,失敗的將領。形容戰敗的部隊。 出自《明成化說唱詞話》:“關公、周倉便走;引殘兵敗將;直走到玉泉山下?!?
3、殘兵敗卒[ cán bīng bài zú ] :殘:殘余的,不完整的;敗:輸。戰敗后剩余的兵卒。指被擊潰的軍隊或勢力。
4、覆車之戒[ fù chē zhī jiè ]:比喻失敗可以作為以后的教訓。出自《晉書·庾純傳》:“純以凡才,備位卿尹,不惟謙敬之節,不忌覆車之戒矣。”
5、、敗軍之將[bài jūn zhī jiàng ]:打了敗仗的將領?,F多用于諷刺失敗的人。出自《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臣聞……敗軍之將,不敢語勇?!?br>6、割須棄袍[ gē xū qì páo ]:割掉胡須,丟掉外袍。形容戰敗落魄的樣子。
7、棄甲倒戈 [ qì jiǎ dǎo gē ]:丟棄鎧甲,放下兵器。表示戰敗。
8、丟盔棄甲?[ diū kuī qì jiǎ ] :盔、甲:頭盔和鎧甲。跑得連盔甲都丟了。形容打敗仗后逃跑的狼狽相。
戰敗?[ zhàn bài ]?
釋義 :
1.被打敗;敗陣?
2.挫敗;征服;擊敗來自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