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字是“娥”字的成語「娥皇女英」
成語“娥皇女英”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é huáng nǚ yīng成語簡拼:EHNY
成語注音:ㄜˊ ㄏㄨㄤˊ ㄋㄩˇ 一ㄥ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五帝本紀》:“于是堯妻之二女?!眮碜怨娉烧Z網:gyjslw.com
成語解釋:娥皇、女英:傳說唐堯的兩個女兒,均嫁給虞舜為妻。比喻姊妹同夫
成語用法:娥皇女英作賓語、定語;用于女性。
成語造句: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8回:“當日娥皇女英,又何曾聽得他分過彼此?!?br>
成語“娥皇女英”的擴展資料
1. 娥皇女英的別稱有哪些大神們幫幫忙娥皇、女英姐妹二人,又稱帝子、帝女、堯女,又別稱湘妃,又稱湘夫人、湘君、湘靈、湘女、江妃、二妃、二嫂、舜妃,又別稱湘神、湘水之神?!渡胶=洝贩Q之為“帝之二女”,郭璞注稱之為“處江為神”,汪紱稱之為“湘水之神”?!睹献印匪端吹洹芬菸模◤拈惾翳?、俞正燮、毛奇齡說)以象稱之曰“二嫂”?!读信畟鳌贩Q為“元始二妃”。 洪興祖《楚辭補注》于《九歌》“湘君湘夫人”篇題注云:“劉向《列女傳》:‘舜陟方死于蒼梧,二妃死于江、湘之間,俗謂之湘君?!抖Y記》:‘舜葬于蒼梧之野,蓋二妃未之從也?!⒃疲骸峨x騷》所歌湘夫人,舜妃也?!n退之《黃陵廟碑》云:‘湘旁有廟,曰黃陵。自前古立,以祠堯之二女、舜二妃者。秦博士對始皇帝云:湘君者,堯之二女,舜妃者也?!瘎⑾?、鄭玄亦皆以二妃為湘君。而《離騷》、《九歌》既有湘君,又有湘夫人。王逸以為湘君者,自其水神。而謂湘夫人,乃二妃也?!?《日知錄》卷二十五“湘君”條云:“《楚辭》湘君、湘夫人,亦謂湘水之神,有后有夫人也。初只言舜之二妃?!抖Y記》曰:‘舜葬于蒼梧之野,蓋三妃未之從也?!渡胶=洝罚骸赐ブ?,帝之二女居之?!弊⒃唬骸蟮壑?,而處江為神?!础读邢蓚鳌方?,《九歌》所謂湘夫人稱帝子者是也。而《河圖玉》曰:‘湘夫人者,帝堯女也。秦始皇浮江至湘山,逢大風,而問博士:湘君何神?博士曰:聞之堯二女,舜妃也,死而葬此?!读信畟鳌吩唬骸烙诮嬷g,俗謂之湘君?!嵥巨r亦以舜妃為湘君。說者皆以舜涉方而死,二妃從之,俱溺死于湘江,遂號為湘夫人?!眮碜怨娉烧Z網:gyjslw.com
2. 歷史上的娥皇女英指的是誰 回
當時還在氏族社會時期。當時有一種婚俗,娶妻的男人有一種選擇,在岳父母同意的情形下,可以決定是否要將妻子家中無夫或待嫁的姐妹們,也一起娶回去。
這種制度,在周朝時正式成為一種貴族特有的禮制,寫入禮法中,被稱為“媵制”?!抖Y儀 婚禮》中明確地寫著:“嫁女必以侄娣從,謂之媵”。充當“媵”的女子,基本上都是男人正式妻子的親姐妹或堂表姐妹們?!半簟钡纳矸荩孺匀灰叩枚?,但是也低于丈夫的正式妻子,從于正妻。
后人據此推測,堯帝嫁女時,就使用了這種媵制。一般認為,正式出嫁的應該是姐姐娥皇,妹妹女英則是姐姐的媵。
妻也好,媵也罷,總之,伊娥皇伊女英有了一個共同的丈夫,就是舜帝姚重華。
舜帝姚重華,應該是愛上了這對姐妹的,因為與伊部族的聯姻,是舜父不同意的事情。而舜在這種情形下,采用了“不告而娶”的辦法,這應該是他愛戀的一種表達方式。
當聯姻的好日子來到的時候,舜帶著人馬和禮物,在媯水邊迎娶了這一對姐妹花。
舜的部落是黃帝第九世后裔,當時他和堯帝伊放勛的勢力范圍都在如今的山西境內。
傳說中,舜帝“目重瞳子(每個眼眶里都有兩個黑眼珠),龍顏大口,黑色,身長六尺一寸”。是個壯碩墩實、長得有些奇異的黑漢子。雖然外表算不上英俊,但是身體倍棒,會種莊稼會捕魚打獵,還會制作陶器,更有高雅的業余愛好,會彈琴(想來勞作之余,丈夫彈琴,妻子歌舞,感情與日俱增)。在那個物質條件簡陋的時代,舜算得上是超級的好男人了,更何況他還是部族將來的首領。所以三人婚后的生活還是很幸福的。
然而舜私娶伊氏姐妹的事情,到了老父瞽叟那里卻過不了關。傳說瞽叟聯合后妻之子姚象,決心鏟除這個迕逆的長子?!P鍵原因可能是因為與兒媳的部落有仇,而且長子一家勤勞致富,牛羊成群、糧食陶器數不勝數,老兒早已眼熱,姚象更是對兩位身份不凡的漂亮嫂嫂垂涎欲滴。
于是瞽叟和姚象對姚重華屢屢加害,卻又屢屢被他逃脫。據說在這場兄弟鬩墻父子離心的事件中,舜得到了娥皇女英的多次幫助??梢姺蚱揲g已同心協力、共同進退了。
關于娥皇女英的身世,有些傳說中說娥皇生母早逝,女英是繼母的孩子。其實當時正是父系氏族,伊放勛自然有一大群的女人,彼此間的地位完全視乎伊放勛的寵愛程度而定。娥皇女英姐妹的母親都不受寵,所以嚴格來講,她們都是庶出的。
太史公司馬遷在《五帝本記》里說道:當年堯帝聽說了舜的聲名,于是嫁女與他,并且考察了若干年,覺得舜確實堪當重任,便把自己的王位也授予了這位乘龍快婿,是為“禪讓”。這千古德政讓太史公十分感慨,很是發了一通議論,感嘆古時的世界大同是多么美好。
實情是什么呢?
《竹書紀年》卻講述了另一番景象。
堯帝伊放勛最寵愛的是一位名叫女黃的妻子,她為伊放勛生下了兒子丹朱。由于堯的偏愛,丹朱在十個兒子中地位最高,成為堯內定的繼承人。
當堯自覺年老力衰的時候,他果然將皇位傳給了丹朱。
然而庶出的兄弟姐妹們從小就看著各自的母親受到父親的冷落,心中忿忿不平。更何況丹朱一向恃寵,不把手足之情看在眼里,稟性兇頑。所以大家都不愿意讓丹朱做這個皇帝。
于是一場政變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姚重華夫妻三人和伊氏庶子九人取得了勝利,將堯和丹朱都囚禁起來——堯應該也沒什么好抱怨的,當初他就是用同樣的方法從大哥摯手里奪得了首領位置。
接下來,九個小舅子和姚重華之間,又為誰最后繼位展開了殊死搏斗。
三年后,姚重華最后勝出。在這整個過程中,娥皇女英始終堅定地站在丈夫的一邊。(真是女生外向?。。?br>姚重華成為“舜帝”。
但是更多的人都愿意把堯奪兄位、舜奪丈人位的事情說成是“禪讓”制。
所以在廣大民眾眼里,堯帝與舜帝都是中國上古史中,具有美德與智慧的統治者,被后世的人們視為典范。
托了父親與丈夫的名聲,娥皇女英也成為中國古代女子最早的表率?!偃纭吨駮o年》說的才是事實真相的話,這個表率就很成問題了:衛道士們豈不是明著教女人不用履行為人女兒的職責,只要對老公好就夠了?
在平平常常相夫教子幾十年后,娥皇女英跟隨著丈夫,一起踏上了“南巡”的路途。
(又一個“禪讓制”的傳說,說是舜傳位于禹,然后避位南巡。其實《竹書紀年》所紀,卻是禹帝姒文命造反,奪了皇位,還把舜帝姚重華夫妻流放了?!@個應該比“禪讓”更靠得?。核礆⒘擞淼母赣H,怎么會把禹選為繼承人?應該是禹為報殺父之仇,與舜的部落來了一場戰斗,最后報仇且奪嘍。)
三年后,舜死于蒼梧,歸葬湖南九嶷山。
失去了丈夫的娥皇女英姐妹,面對奔流的湘江,痛哭失聲。
流水遠逝,正象她們的丈夫一去不返,不能復生。蘆蒿無邊,江霧蒼茫,臨風憑吊,更添哀傷。
無力北返、傷痛難禁,娥皇女英在痛哭之后,投湘江自盡了。
同情這對姐妹的人們,從此將她們視作司蠟月的花神水仙。 還說,她們的眼淚滴在湘江邊的竹子上,淚痕不褪,點點成斑。
傳說天帝因為姐妹的癡情而憐憫他們,依生前身份的不同,舜帝被封為湘水之神,號曰“湘君”,娥皇女英則為湘水女神,號曰“湘夫人”。湘江邊沾著這對姐妹思夫淚痕的斑竹,因此被稱為“湘妃竹”。
一千多年后,屈原作《離騷〈九歌〉》,做為祭祀湘君和湘夫人時的樂辭。
除了這篇詩歌,她們在歷史上,沒有留下更多的事跡。
從屈大夫往后,只有騷人墨客,在詩詞歌歌賦里不斷哀悼追思她們的身影;只有點點斑竹,至今隨風搖曵。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3. 娥皇女英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嗎
娥皇、女英,中國古代傳說中堯的兩個女兒。也稱“皇英”。長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帝舜為妻。舜父頑,母囂,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死地,終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脫險。舜繼堯位,娥皇女英之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視,死于蒼梧。二妃往尋,淚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稱“瀟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死于湘江之間。自秦漢時起,湘江之神湘君與湘夫人的愛情神話,被演變成舜與娥皇、女英的傳說。后世因附會稱二女為“湘夫人”。[編輯本段]【人物傳說】 傳說聰明美麗的娥皇和女英,是上古時部落酋長堯帝的兩個女兒。也稱“皇英”。堯帝晚年,想物色一個滿意的繼承人。他看到舜是個德才超群的大賢人,于是,就把帝位傳給了舜,并讓娥皇和女英作了舜的妻子。 娥皇封為后,女英封為妃。舜不負堯的信任,讓禹治洪水,使人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娥皇、女英也鼎力協助舜為百姓做好事。舜帝晚年時,九嶷山一帶發生戰亂,舜想到那里視察一下實情。舜把這想法告訴娥皇、女英,兩位夫人想到舜年老體衰,爭著要和舜一塊去。舜考慮到山高林密,道路曲折,于是,只帶了幾個隨從,悄悄地離去?! 《鸹?、女英知道舜已走的消息,立即起程。追到揚子江邊遇到了大風,一位漁夫把她們送上洞庭山,后來,她倆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便天天扶竹向九嶷山方向泣望,把這里的竹子染得淚跡斑斑。后來,她倆投湘水而亡,成了湘水之神。漢劉向《列女傳?有虞二妃》云:“有虞二妃,帝堯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薄渡胶=洝份d:“洞庭之中,帝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淵,出入必以飄風暴雨?!睍x張華《博物志?史補》云:“舜崩,二妃啼,以涕揮竹,竹盡斑?!苯窠嫌小鞍咧瘛?、“湘妃竹”之說,蓋出于此也。 娥皇、女英二妃的美麗動人的形象,歷來成為吸引詩人、畫家的創作題材。我國最偉大的詩人屈原的《九歌》中的《九歌?湘君》、《九歌?湘夫人》,是最早的歌頌二妃的不朽詩篇。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4. 娥皇女英是怎么回事???
當時還在氏族社會時期。當時有一種婚俗,娶妻的男人有一種選擇,在岳父母同意的情形下,可以決定是否要將妻子家中無夫或待嫁的姐妹們,也一起娶回去。 這種制度,在周朝時正式成為一種貴族特有的禮制,寫入禮法中,被稱為“媵制”?!抖Y儀 婚禮》中明確地寫著:“嫁女必以侄娣從,謂之媵”。充當“媵”的女子,基本上都是男人正式妻子的親姐妹或堂表姐妹們?!半簟钡纳矸?,比妾自然要高得多,但是也低于丈夫的正式妻子,從于正妻。 后人據此推測,堯帝嫁女時,就使用了這種媵制。一般認為,正式出嫁的應該是姐姐娥皇,妹妹女英則是姐姐的媵。 妻也好,媵也罷,總之,伊娥皇伊女英有了一個共同的丈夫,就是舜帝姚重華。 舜帝姚重華,應該是愛上了這對姐妹的,因為與伊部族的聯姻,是舜父不同意的事情。而舜在這種情形下,采用了“不告而娶”的辦法,這應該是他愛戀的一種表達方式。 當聯姻的好日子來到的時候,舜帶著人馬和禮物,在媯水邊迎娶了這一對姐妹花。 舜的部落是黃帝第九世后裔,當時他和堯帝伊放勛的勢力范圍都在如今的山西境內。 傳說中,舜帝“目重瞳子(每個眼眶里都有兩個黑眼珠),龍顏大口,黑色,身長六尺一寸”。是個壯碩墩實、長得有些奇異的黑漢子。雖然外表算不上英俊,但是身體倍棒,會種莊稼會捕魚打獵,還會制作陶器,更有高雅的業余愛好,會彈琴(想來勞作之余,丈夫彈琴,妻子歌舞,感情與日俱增)。在那個物質條件簡陋的時代,舜算得上是超級的好男人了,更何況他還是部族將來的首領。所以三人婚后的生活還是很幸福的。 然而舜私娶伊氏姐妹的事情,到了老父瞽叟那里卻過不了關。傳說瞽叟聯合后妻之子姚象,決心鏟除這個迕逆的長子?!P鍵原因可能是因為與兒媳的部落有仇,而且長子一家勤勞致富,牛羊成群、糧食陶器數不勝數,老兒早已眼熱,姚象更是對兩位身份不凡的漂亮嫂嫂垂涎欲滴。 于是瞽叟和姚象對姚重華屢屢加害,卻又屢屢被他逃脫。據說在這場兄弟鬩墻父子離心的事件中,舜得到了娥皇女英的多次幫助??梢姺蚱揲g已同心協力、共同進退了。 關于娥皇女英的身世,有些傳說中說娥皇生母早逝,女英是繼母的孩子。其實當時正是父系氏族,伊放勛自然有一大群的女人,彼此間的地位完全視乎伊放勛的寵愛程度而定。娥皇女英姐妹的母親都不受寵,所以嚴格來講,她們都是庶出的。 太史公司馬遷在《五帝本記》里說道:當年堯帝聽說了舜的聲名,于是嫁女與他,并且考察了若干年,覺得舜確實堪當重任,便把自己的王位也授予了這位乘龍快婿,是為“禪讓”。這千古德政讓太史公十分感慨,很是發了一通議論,感嘆古時的世界大同是多么美好。 實情是什么呢? 《竹書紀年》卻講述了另一番景象。 堯帝伊放勛最寵愛的是一位名叫女黃的妻子,她為伊放勛生下了兒子丹朱。由于堯的偏愛,丹朱在十個兒子中地位最高,成為堯內定的繼承人。 當堯自覺年老力衰的時候,他果然將皇位傳給了丹朱。 然而庶出的兄弟姐妹們從小就看著各自的母親受到父親的冷落,心中忿忿不平。更何況丹朱一向恃寵,不把手足之情看在眼里,稟性兇頑。所以大家都不愿意讓丹朱做這個皇帝。 于是一場政變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姚重華夫妻三人和伊氏庶子九人取得了勝利,將堯和丹朱都囚禁起來——堯應該也沒什么好抱怨的,當初他就是用同樣的方法從大哥摯手里奪得了首領位置。 接下來,九個小舅子和姚重華之間,又為誰最后繼位展開了殊死搏斗。 三年后,姚重華最后勝出。在這整個過程中,娥皇女英始終堅定地站在丈夫的一邊。(真是女生外向?。。? 姚重華成為“舜帝”。 但是更多的人都愿意把堯奪兄位、舜奪丈人位的事情說成是“禪讓”制。 所以在廣大民眾眼里,堯帝與舜帝都是中國上古史中,具有美德與智慧的統治者,被后世的人們視為典范。 托了父親與丈夫的名聲,娥皇女英也成為中國古代女子最早的表率。——假如《竹書紀年》說的才是事實真相的話,這個表率就很成問題了:衛道士們豈不是明著教女人不用履行為人女兒的職責,只要對老公好就夠了? 在平平常常相夫教子幾十年后,娥皇女英跟隨著丈夫,一起踏上了“南巡”的路途。 (又一個“禪讓制”的傳說,說是舜傳位于禹,然后避位南巡。其實《竹書紀年》所紀,卻是禹帝姒文命造反,奪了皇位,還把舜帝姚重華夫妻流放了?!@個應該比“禪讓”更靠得?。核礆⒘擞淼母赣H,怎么會把禹選為繼承人?應該是禹為報殺父之仇,與舜的部落來了一場戰斗,最后報仇且奪嘍。) 三年后,舜死于蒼梧,歸葬湖南九嶷山。 失去了丈夫的娥皇女英姐妹,面對奔流的湘江,痛哭失聲。 流水遠逝,正象她們的丈夫一去不返,不能復生。蘆蒿無邊,江霧蒼茫,臨風憑吊,更添哀傷。 無力北返、傷痛難禁,娥皇女英在痛哭之后,投湘江自盡了。 同情這對姐妹的人們,從此將她們視作司蠟月的花神水仙。 還說,她們的眼淚滴在湘江邊的竹子上,淚痕不褪,點點成斑。 傳說天帝因為姐妹的癡情而憐憫他們,依生前身份的不同,舜帝被封為湘水之神,號曰“湘君”,娥皇女英則為湘水女神,號曰“湘夫人”。湘江邊沾著這對姐妹思夫淚痕的斑竹,因此被稱為“湘妃竹”。 一千多年后,屈原作《離騷〈九歌〉》,做為祭祀湘君和湘夫人時的樂辭。 除了這篇詩歌,她們在歷史上,沒有留下更多的事跡。 從屈大夫往后,只有騷人墨客,在詩詞歌歌賦里不斷哀悼追思她們的身影;只有點點斑竹,至今隨風搖曵。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5. 老公想娥皇女英享齊人之福我該怎么辦
娥皇、女英,中國古代傳說中堯的兩個女兒。也稱“皇英”。長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帝舜為妻。舜父頑,母囂,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死地,終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脫險。舜繼堯位,娥皇女英之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視,死于蒼梧。二妃往尋,淚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稱“瀟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死于湘江之間。自秦漢時起,湘江之神湘君與湘夫人的愛情神話,被演變成舜與娥皇、女英的傳說。后世因附會稱二女為“湘夫人”。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6. 娥皇女英的相關傳說
傳說聰明美麗的娥皇和女英,是上古時部落酋長堯帝的兩個女兒。也稱“皇英”。堯帝晚年,想物色一個滿意的繼承人。他看到舜是個德才超群的大賢人,于是,就把帝位傳給了舜,并讓娥皇和女英作了舜的妻子。娥皇封為后,女英封為妃。舜不負堯的信任,讓禹治洪水,使人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娥皇、女英也鼎力協助舜為百姓做好事。舜帝晚年時,九嶷山一帶發生戰亂,舜想到那里視察一下實情。舜把這想法告訴娥皇、女英,兩位夫人想到舜年老體衰,爭著要和舜一塊去。舜考慮到山高林密,道路曲折,于是,只帶了幾個隨從,悄悄地離去。
娥皇、女英知道舜已走的消息,立即起程。追到揚子江邊遇到了大風,一位漁夫把她們送上洞庭山,后來,她倆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便天天扶竹向九嶷山方向泣望,把這里的竹子染得淚跡斑斑。后來,她倆投湘水而亡,成了湘水之神。漢劉向《列女傳·有虞二妃》云:“有虞二妃,帝堯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薄渡胶=洝份d:“洞庭之中,帝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淵,出入必以飄風暴雨?!睍x張華《博物志·史補》云:“舜崩,二妃啼,以涕揮竹,竹盡斑?!苯窠嫌小鞍咧瘛?、“湘妃竹”之說,蓋出于此也。
娥皇、女英二妃的美麗動人的形象,歷來成為吸引詩人、畫家的創作題材。中國最偉大的詩人屈原的《九歌》中的《九歌·湘君》、《九歌·湘夫人》,是最早的歌頌二妃的不朽詩篇。 相傳堯舜時代,湖南九嶷山上有九條惡龍,住在九座巖洞里,經常到湘江來戲水玩樂,以致洪水暴漲,莊稼被沖毀,房屋被沖塌,老百姓叫苦不迭,怨聲載道。舜帝關心百姓的疾苦,他得知惡龍禍害百姓的消息,飯吃不好,覺睡不安,一心想要到南方去幫助百姓除害解難,懲治惡龍。
舜帝有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是堯帝的兩個女兒。她們雖然出身皇家,又身為帝妃,但她們深受堯舜的影響和教誨,并不貪圖享樂,而總是在關心著百姓的疾苦。她們對舜的這次遠離家門,也是依依不舍。但是,想到為了給湘江的百姓解除災難和痛苦,她們還是強忍著內心的離愁別緒歡歡喜喜地送舜上路了。
舜帝走了,娥皇和女英在家等待著他征服惡龍、凱旋的喜訊,日夜為他祈禱,早日勝利歸來??墒?,一年又一年過去了,燕子來去了幾回,花開花落了幾度,舜帝依然杳無音信,她們擔心了。娥皇說:“莫非他被惡龍所傷,還是病倒他鄉?”女英說:“莫非他途中遇險,還是山路遙遠迷失方向?”她們二人思前想后,與其呆在家里久久盼不到音訊,見不到歸人,還不如前去尋找。于是,娥皇和女英迎著風霜,跋山涉水,到南方湘江去尋找丈夫。
翻了一山又一山,涉了一水又一水,她們終于來到了九嶷山。她們沿著大紫荊河到了山頂,又沿著小紫荊河下來,找遍了九嶷山的每個山村,踏遍了九嶷山的每條小徑。這一天,她們來到了一個名叫三峰石的地方,這兒,聳立著三塊大石頭,翠竹圍繞,有一座珍珠貝壘成的高大的墳墓。她們感到驚異,便問附近的鄉親:“是誰的墳墓如此壯觀美麗?三塊大石為何險峻地聳立?”鄉親們含著眼淚告訴她們:“這便是舜帝的墳墓,他老人家從遙遠的北方來到這里,幫助我們斬除了九條惡龍,人民過上了安樂的生活,可是他卻鞠躬盡瘁,流盡了汗水,淌干了心血,受苦受累病死在這里了?!痹瓉?,舜帝病逝之后,湘江的父老鄉親們為了感激舜帝的厚恩,特地為他修了這座墳墓。九嶷山上的一群仙鶴也為之感動了,它們朝朝夕夕地到南海銜來一顆顆燦爛奪目的珍珠,撒在舜帝的墳墓上,便成了這座珍珠墳墓。三塊巨石,是舜帝除滅惡龍用的三齒耙插在地上變成的。娥皇和女英得知實情后,難過極了,二人抱頭痛哭起來。她們悲痛萬分,一直哭了九天九夜,她們把眼睛哭腫了,嗓子哭啞了,眼睛流干了。最后,哭出血淚來,也死在了舜帝的旁邊。
娥皇和女英的眼淚,灑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現出點點淚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還有血紅血紅的,這便是“湘妃竹”。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紋,傳說是二妃在竹子抹眼淚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鮮紅鮮紅的血斑,便是兩位妃子眼中流出來的血淚染成的。 堯王訪賢從羊獬村(洪洞以南)回平陽后計劃讓女兒娥皇,女英由伊杜村,遷至羊獬村落戶。二女尊從父王意見,由文武大臣和侍女送行,準備上路,二女不同意坐轎,決定騎馬赴羊獬。臨行侍者遞上新的朝服,整好衣冠,訃劃進朝向父王辭行。走到宮門下馬,見宮門上掛著兩面紅旗、—對紅燈,旗上寫著:“先有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逼斓纳辖菫榘素?;乾三、坎三、艮三、震三、巽三、離三、坤三、兌三。二女向旗幟跪拜致敬。
羊獬的村民聞訊后,積極熱情的為娥皇、女英的落戶,作了隆重的準備,安排了居住的院落。到進村的一天,人們成群結隊,歡聲震耳,迎接二女。娥皇、女英莉群眾的熱情,感激莫名。
二女落戶后,能發揚父王帝堯的家風,克勤克儉,勞動生產,并能與鄉親和睦相處,博得人們的敬佩。賢良事跡流傳萬代。
以后帝堯將二女娥皇、女英共許配給舜王為妻。臨出嫁考慮著一個問題,姊妹兩個,究竟誰該為大,誰該為小,難以定奪。最后帝堯巧設辦法,以炮為令,“煮豆子?!逼吡6棺?、七根豆桿,在相同的時間里,誰先煮熟,誰為大。
炮聲響了,娥皇采用的是大火煮法,認為這樣熟的快??墒嵌棺由形粗笫?,豆桿已經燒完了;女英則用小火煮,豆桿未燒完,而豆子已經熟了。這時炮又響了,時間已到,經檢查評定,女英將豆煮熟了,決定為大。這時娥皇不同意,母親又想辦法,讓納鞋底,誰先納完誰為大。娥皇緊接著拿起針繩馬上動手,總想完在前頭??墒桥⑿膬杭?,有計劃,將繩子分成五尺一小節。才做好準備工作,不料娥皇已納了—尺多繩子了,娥皇暗中高興——這一會可要領先了。稍待一會兒,女英雖然動手遲,但速度快,眨眼間女英的鞋底已納了多半只了。娥皇一見超過了自己,越急越出汗,汗水流濕了繩子,更拉的費勁了。俗話說:“笨老婆拉繩子,一根拉了一筐籮”,時間已到鳴炮驗收,又是女英告捷。娥皇雖為姐姐,仍羞于認輸,在為難的情況下,堯之大臣皋陶,又提出新意見,他說:擇一良辰吉日,令二女一人乘車,一人騎馬,誰先到姚丘, (洪洞萬安)誰為大。娥皇覺得騎馬路上不誤事,爭著要騎馬。女英說:姐姐騎馬我就坐車吧,但有個條件,騎馬的要讓坐車的五里路,讓車先行。娥皇愿意騎馬,就同意了女英的意見。皋陶說:就如此決定。
良辰吉日到了,舜王的迎親人馬到了羊獬村,按照皋陶的決定,娥皇女英分別坐車騎馬,依先后次序上路。不料女英車到仁義村市頭,車輪陷入泥坑,送親人將車抗出轍窩,因泥糊了車輻,當時未發覺車輻折斷。走到仁義村北頭,車輻掉了,正在請木匠修理時,娥皇騎馬趕來,見此情景,問女英為何如此?女英將出事原因告訴姐姐,并請姐姐與舜(重華)先行吧。娥皇心中暗喜,虧了騎馬,免此事故。接著對女英說:那么我就先走了,在姚丘等妹妹吧。后人將女英斷車輻的仁義村南頭,叫成車窩村,北頭叫成車輻村了。一個村子兩頭兩個稱呼。
女英的車修好了,又繼續趕路,忽見前方,圍著一群人不知看什么,車靠近一看,原來是姐姐,愁容滿面坐在一塊石頭上,低頭不語。女英忙下車安慰姐姐,問明情由,始知乘馬生了馬駒。事已至此,女英讓姐姐一同乘車趕路吧。因此后人將王家莊南頭稱南馬駒,北頭稱北馬駒。
隨從人員牽馬跟車行進,老馬護馬駒又踢又蹦,因馬有龍性,后人將小王莊改為龍馬村,迄今未變。
馬走了不多遠,仰首嘶鳴,似乎是口渴的樣子,一面叫一面陽前蹄刨出一股清水,馬便低頭暢飲。后人將這股清水,稱為“馬刨泉”。把村名改為尺井村,即今之赤荊村,村中并修有娥英廟。娥皇、女英二姊妹,坐在車上,在這件事上難免有所感觸,都傾吐了衷懷,把心里的話談了談,把爭大小的事,扔到了九霄云外,各自承認了自己的不是。娥皇首先夸獎了女英妹妹的好心腸,高風格。關于論大論小之事,父王無法定奪。后來采取煮豆子和納鞋底子的辦法。結果娥皇又失??;第三次父王的大臣皋陶,決定讓一人乘馬,一人乘車,結果娥皇仍然失敗。這一系列的事實,都說明妹妹是聰明的,而娥皇是弄巧成拙。車到姚丘后,娥皇打算上歷山,勞動生產,妹妹留在姚丘,侍奉雙親,照料家務。
姊妹二人,在車上越談越親切,女英為之感動,愿意學習姐姐虛心處事、團結友愛的高尚情操。不知不覺車已到達姚丘,當地的親朋厚友和群眾們夾道歡迎,將舜和娥皇、女英,迎接回去,舉行拜堂禮儀。舜王向迎接的人們深表謝意,并說:旅途中發生事故,使大家久等了,表示歉意。
二姊妹與舜王婚后,遵照在車上的談話辦事,娥皇赴歷山勞動種莊稼女英留在家中侍奉雙親。
女英生子,名姚商均。當時社會是以物易物,日中為市,商求均勻,互通有無,故起名商均。商均以后到姚頭,開設陶窯,生三子,長子姚溫。次子姚龍、三子姚能。
娥皇、女英的故事,娘家,每年三月初三是二女回娘家的日子,四月廿八日是返回婆家萬安(姚丘)神立的日子。女英雖小但為正宮娘娘,住娘家則是以長幼為序。羊獬村的人們,要提前一天初二日到神立,去接大姑娥皇,初三正日子,去到萬安接二姑女英。
二女回娘家后,羊獬人們于初四日請二位姑姑進廟,全村載歌載舞,鼓樂喧天。
另外,羊獬村的婦女,每年五月初五、六月十八、九月初九要到神立拜壽。所謂唐虞遺風,流傳至今。 舜,歷來與堯并稱,為傳說中的圣王?!妒酚洝氛f舜名重華,晉代皇甫謐又說他字都君。舜又稱虞舜,據說是國號有虞,按先秦時代以國為氏的習慣,故稱有虞氏。還傳說舜出生于姚墟,故姓姚氏,名曰“重華”,字都君。但《史記》說舜是“冀州之人”,唐代張守節特別指出:“蒲州河東縣本冀州?!彼普J為舜是河東縣人。唐代蒲州河東縣即今山西永濟縣,治所在今蒲州鎮。孟子認為舜是東夷人?!睹献印罚核瓷谥T馮,遷于負夏,卒于鳴條,東夷之人也。相傳舜的家世甚為寒微,雖然是帝顓項的后裔,但五世為庶人,處于社會下層。舜的遭遇更為不幸,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瞽叟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里,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傲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盡可能給予幫助,所以是“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常)在側”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系,這是他在傳說故事中獨具特色的一個方面。
舜家境清貧,故從事各種體力勞動,經歷坎坷。他在歷山(今地不詳,一說即今永濟縣境內的中條山)耕耘種植,在雷澤{舊說即山東濟陰境內的古雷夏澤)打魚,在黃河之濱制作陶器,在壽丘(今地不詳)制作家用器物,還到負夏(今地不詳)做過小本生意,總之生計艱難,顛沛流離,為養家糊口而到處奔波。
相傳舜在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過了10年,堯向四岳(四方諸侯之長)征詢繼任人選,四岳就推薦了舜。堯將兩個女兒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只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也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從事,精益求精,杜絕粗制濫造的現象。他到了哪里,人們都愿意追隨,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縣為都)”。堯得知這些情況很高興,賜予舜絺衣(細葛布衣)和琴,賜予牛羊,還為他修筑了倉房。
舜得到了這些賞賜,瞽叟和象很是眼熱,他們又想殺掉舜,霸占這些財物。瞽叟讓舜修補倉房的屋頂,卻在下面縱火焚燒倉房。舜靠兩只斗笠作翼,從房上跳下,幸免于難。后來瞽叟又讓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卻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將舜活埋在里面。幸虧舜事先有所警覺,在井筒旁邊挖了一條通道,從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時間。瞽叟和象以為陰謀得逞,象說這主意是他想出來的,分東西時要琴,還要堯的兩個女兒給他做妻子,把牛羊和倉房分給父母。象住進了舜的房子,彈奏舜的琴,舜去見他,象大吃一驚,老大不高興,嘴里卻說:“我思舜正郁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順父母,友于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誠懇謹慎。
后來堯讓舜參預政事,管理百官,接待賓客,經受各種磨煉。舜不但將政事處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進。堯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愷”,早有賢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愷”管教化;還有“四兇族”,即帝鴻氏的不才子渾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窮奇,顓頊氏的不才子梼杌、縉云氏的不才子饕餮,雖然惡名昭彰,但堯未能處置,舜將“四兇族”流放到邊遠荒蠻之地。這些措施的落實,顯示出舜的治國方略和政治才干。
經過多方考驗,舜終于得到堯的認可。選擇吉日,舉行大典,堯禪位于舜,《尚書》中稱為舜“受終于文祖”。又傳說是舜代替堯攝行天子之政,雖有天子之,而無天子之號。與此二說差異甚大的一個傳說是,舜將堯囚禁起來,還不讓其子丹朱與他見而,舜自己做了天子,類似于后代的宮廷政變,篡奪位。
舜執政以后,傳說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動,一派勵精圖治的氣象。他重新修訂歷法,又舉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還把諸侯的信圭收集起來,再擇定吉日,召見各地諸侯君長,舉行隆重的典禮,重新頒發信圭。他即位的當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見諸侯,考察民情;還規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諸侯的改績,明定賞罰,可見舜注意與地方的聯系,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
傳說中舜的治國方略還有一項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畫出五種刑罰的形狀,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辦法代替肉刑,以示寬大。但又設鞭刑、撲刑、贖刑,特別是對不肯悔改的罪犯要嚴加懲治,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歡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驅逐到三危,把治水無功的鯀流放到羽山,壞人受到懲處,天下人心悅誠服。
按照《史記》所載傳說,舜攝政28年,堯才去世。舜于三年的喪事完畢之后,便讓位給堯的兒子丹朱,自己退避到南河之南。但是,天下諸侯都去朝見舜,卻不理會丹朱;打官司的人也都告狀到舜那里,民間編了許多歌謠頌揚舜,都不把丹朱放在眼里。舜覺得人心所向,天意所歸,無法推卸,遂回到都城登上天子之位。不過,傳說中舜的都城與堯的都城不在一個地方。據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引皇甫謐所說;“舜所營都,或云蒲坂?!逼眼嘣谔拼呛訓|縣,即今山西永濟縣。
堯死以后,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興革。原已舉用的禹、皋陶、契、棄、伯夷、夔、龍、垂、益等人,職責都不明確,此時舜命禹擔任司空,治理水土;命棄擔任后稷,掌管農業;命契擔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擔任“士”,執掌刑法;命垂擔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擔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擔任“秩宗”,主持禮儀;命夔為樂官,掌管音樂和教育;命龍但任“納言”,負責發布命令,收集意見。還規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績,由考察三次的結果決定提升或罷免。通過這樣的整頓,“庶績咸熙”,各項工作都出現了新面貌。上述這些人都建樹了輝煌的業績,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盡心治理水患,身為表率,鑿山通澤,疏導河流,終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樂業。當比之時,“四海之內咸戴帝舜之功”,“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清平局面。
舜在年老的時候,認為自己的兒子商均不肖,就確定了威望最高的禹為繼任者,并由禹來攝行政事。故舜與堯一樣,都是禪位讓賢的圣王。
據說舜在堯死之后,在位39年,到南方巡守時,死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稱為“零陵”。
舜與堯一樣,同是先秦時期儒墨兩家推崇的古昔圣王。而舜對于儒家,又有特別的意義。儒家的學說重視孝道,舜的傳說也是以孝著稱,所以他的人格形象正好作為儒家倫理學說的典范。孟子繼孔子之后對儒學的發展有巨大貢獻,他極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導人們努力向舜看齊,做舜那樣的孝子。說:“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于天下,可傳于后世,我由(猶)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彼踔猎O想,舜為天子,而瞽叟殺人被捕,舜雖不會利用力破壞刑律而將其赦免,但一定到監獄里偷偷地把父親背出來,一起逃到海濱,過無憂無慮的日子,為了共享天倫之樂而忘掉天子的地位。由于儒家的宣傳,有關舜的傳說事跡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留下極深刻的影響。 (以下內容僅代表文章作者的個人觀點,未有證據表明文章作者在創作時經過嚴密的歷史考證)
陰謀與愛情,就這樣吊詭地結合為一體,斷送了堯的萬世基業。娥皇、女英,是位于中國愛情史開端的兩個女人。
《史記·五帝本紀》載:堯年老后,問大臣誰能繼位,大臣推薦了舜。為了考察舜,堯將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了舜,在舜的調教之下,二女“甚有婦道”。堯非常滿意。三年后考察結束,堯把帝位傳給了舜。
堯的這個舉動,就是史所美譽的“禪讓”。此后舜仿此例,亦禪讓于禹。有史以來,正史所記載的出于公心的禪讓僅此二例,后世僅有的幾例禪讓都是被逼無奈之下,為保命而演出的把戲?!岸U讓制”因此被孔夫子及其以降的大人學者們稱頌不已,成為“托古改制”原始依據,直到今天,還是正統歷史觀的寵兒,堂而皇之地寫進了中學歷史教科書。
舜是黃帝后裔中的另外一個分支,距黃帝九世,居住在黃河中游(山西蒲州一帶),舜當是該部落的首領,名聲才會被堯所聞。堯為了聯合拉攏舜的部落,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舜。這是中國史“和親”的最早濫觴。遙想當年,舜下了重金作為聘禮,在媯水邊迎娶二女的時候,一定百感交集。蒹葭蒼蒼,野露茫茫,一絲寒意一定上了年輕的舜的心頭:這次聯姻吉兇未卜,二女所懷的,不知是怎樣惡毒的使命,舜部落的秘密和實力,眼看即將暴露在閨房女紅的閑庭信步之中;但是無論二女如何作為,舜又無法處治,畢竟,娥皇、女英是強大的堯的親生女兒?!昂陀H”,脈脈的溫情下面,提前隱藏著刺探和背叛的結局。
那時母系氏族早已逝去了其黃金時期,女人作為男人的附庸,被當作工具用于各種無法言傳的場合。況且娥皇、女英是庶出,堯寵愛的是正房女皇所生的長子丹朱,將來的皇位非丹朱莫。而丹朱頑兇,娥皇、女英和另外九個庶出的兄弟,大概早已預料到了丹朱上臺后自己的命運。那么,父親密令刺探的這個叫舜的男人,能夠依恃嗎?畢竟,堯之前,也不是沒有過非長子繼位的先例,堯本人就是以次子的身份,奪了哥哥摯的皇位。在這個白露為霜的寒冷的早晨,婚媾張揚的大喜之日,娥皇、女英也是心緒復雜,滋味難辨。
婚后的日子波瀾不驚。舜,“目重瞳子(兩個瞳仁),龍顏,大口,黑色,身長六尺一寸”,貌奇,魁梧;而且非常能干,會耕,會漁,會制陶器;又孝順,處事公正,甚得部落百姓的愛戴。如果這樣的男人不值得愛,還有什么人值得愛呢?就這樣,在日復一日的互相提防中,在日復一日的耳鬢廝磨中,愛情,這個神秘的煙幕,悄悄地放出來了。當舜的父親瞽叟和異母兄弟象屢次要加害舜的時候,娥皇、女英被愛情激發出了巨大的智慧,指點舜兩次逃生。先結婚后戀愛的滋味,原來更加甜蜜啊。
三人同心,其利斷金。趁著堯派他的九個庶出的兒子,假借探望娥皇、女英之名,實為收集情報的時機,三人和九男結成了統一戰線。
堯73歲時,傳位于丹朱,舜和九個內應發動了政變,一擊得手,囚禁了堯和丹朱,舜順理成章地登上了帝位。這就是“禪讓”的真相。
陰謀與愛情,就這樣吊詭地結合為一體,斷送了堯的萬世基業。舜則志得意滿,江山美人一手盡攬。然而,冥冥中似有定數,數十年后,舜卻重復了堯的命運:與舜有殺父之仇的禹篡位,將舜流放到極南的蒼梧之野(廣西),死后葬在湖南九嶷山。娥皇、女英一路尋覓到九嶷山,天蒼蒼,野茫茫,瞻前顧后,感懷身世,不禁淚下如雨,點點滴滴,滲進了竹子的肌理,凄婉動人的“湘妃斑竹”就此誕生。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7. 娥皇女英為什么共有一個兒子?
為什么總共有一個兒子,這就是我們所不知道的了,因為我們也不太了解。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8. 娥皇女英什么意思啊
當時還在氏族社會時期。當時有一種婚俗,娶妻的男人有一種選擇,在岳父母同意的情形下,可以決定是否要將妻子家中無夫或待嫁的姐妹們,也一起娶回去。
這種制度,在周朝時正式成為一種貴族特有的禮制,寫入禮法中,被稱為“媵制”?!抖Y儀 婚禮》中明確地寫著:“嫁女必以侄娣從,謂之媵”。充當“媵”的女子,基本上都是男人正式妻子的親姐妹或堂表姐妹們?!半簟钡纳矸?,比妾自然要高得多,但是也低于丈夫的正式妻子,從于正妻。
后人據此推測,堯帝嫁女時,就使用了這種媵制。一般認為,正式出嫁的應該是姐姐娥皇,妹妹女英則是姐姐的媵。
妻也好,媵也罷,總之,伊娥皇伊女英有了一個共同的丈夫,就是舜帝姚重華。
舜帝姚重華,應該是愛上了這對姐妹的,因為與伊部族的聯姻,是舜父不同意的事情。而舜在這種情形下,采用了“不告而娶”的辦法,這應該是他愛戀的一種表達方式。
當聯姻的好日子來到的時候,舜帶著人馬和禮物,在媯水邊迎娶了這一對姐妹花。
舜的部落是黃帝第九世后裔,當時他和堯帝伊放勛的勢力范圍都在如今的山西境內。
傳說中,舜帝“目重瞳子(每個眼眶里都有兩個黑眼珠),龍顏大口,黑色,身長六尺一寸”。是個壯碩墩實、長得有些奇異的黑漢子。雖然外表算不上英俊,但是身體倍棒,會種莊稼會捕魚打獵,還會制作陶器,更有高雅的業余愛好,會彈琴(想來勞作之余,丈夫彈琴,妻子歌舞,感情與日俱增)。在那個物質條件簡陋的時代,舜算得上是超級的好男人了,更何況他還是部族將來的首領。所以三人婚后的生活還是很幸福的。
然而舜私娶伊氏姐妹的事情,到了老父瞽叟那里卻過不了關。傳說瞽叟聯合后妻之子姚象,決心鏟除這個迕逆的長子?!P鍵原因可能是因為與兒媳的部落有仇,而且長子一家勤勞致富,牛羊成群、糧食陶器數不勝數,老兒早已眼熱,姚象更是對兩位身份不凡的漂亮嫂嫂垂涎欲滴。
于是瞽叟和姚象對姚重華屢屢加害,卻又屢屢被他逃脫。據說在這場兄弟鬩墻父子離心的事件中,舜得到了娥皇女英的多次幫助??梢姺蚱揲g已同心協力、共同進退了。
關于娥皇女英的身世,有些傳說中說娥皇生母早逝,女英是繼母的孩子。其實當時正是父系氏族,伊放勛自然有一大群的女人,彼此間的地位完全視乎伊放勛的寵愛程度而定。娥皇女英姐妹的母親都不受寵,所以嚴格來講,她們都是庶出的。
太史公司馬遷在《五帝本記》里說道:當年堯帝聽說了舜的聲名,于是嫁女與他,并且考察了若干年,覺得舜確實堪當重任,便把自己的王位也授予了這位乘龍快婿,是為“禪讓”。這千古德政讓太史公十分感慨,很是發了一通議論,感嘆古時的世界大同是多么美好。
實情是什么呢?
《竹書紀年》卻講述了另一番景象。
堯帝伊放勛最寵愛的是一位名叫女黃的妻子,她為伊放勛生下了兒子丹朱。由于堯的偏愛,丹朱在十個兒子中地位最高,成為堯內定的繼承人。
當堯自覺年老力衰的時候,他果然將皇位傳給了丹朱。
然而庶出的兄弟姐妹們從小就看著各自的母親受到父親的冷落,心中忿忿不平。更何況丹朱一向恃寵,不把手足之情看在眼里,稟性兇頑。所以大家都不愿意讓丹朱做這個皇帝。
于是一場政變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姚重華夫妻三人和伊氏庶子九人取得了勝利,將堯和丹朱都囚禁起來——堯應該也沒什么好抱怨的,當初他就是用同樣的方法從大哥摯手里奪得了首領位置。
接下來,九個小舅子和姚重華之間,又為誰最后繼位展開了殊死搏斗。
三年后,姚重華最后勝出。在這整個過程中,娥皇女英始終堅定地站在丈夫的一邊。(真是女生外向?。。?br>姚重華成為“舜帝”。
但是更多的人都愿意把堯奪兄位、舜奪丈人位的事情說成是“禪讓”制。
所以在廣大民眾眼里,堯帝與舜帝都是中國上古史中,具有美德與智慧的統治者,被后世的人們視為典范。
托了父親與丈夫的名聲,娥皇女英也成為中國古代女子最早的表率。——假如《竹書紀年》說的才是事實真相的話,這個表率就很成問題了:衛道士們豈不是明著教女人不用履行為人女兒的職責,只要對老公好就夠了?
在平平常常相夫教子幾十年后,娥皇女英跟隨著丈夫,一起踏上了“南巡”的路途。
(又一個“禪讓制”的傳說,說是舜傳位于禹,然后避位南巡。其實《竹書紀年》所紀,卻是禹帝姒文命造反,奪了皇位,還把舜帝姚重華夫妻流放了?!@個應該比“禪讓”更靠得?。核礆⒘擞淼母赣H,怎么會把禹選為繼承人?應該是禹為報殺父之仇,與舜的部落來了一場戰斗,最后報仇且奪嘍。)
三年后,舜死于蒼梧,歸葬湖南九嶷山。
失去了丈夫的娥皇女英姐妹,面對奔流的湘江,痛哭失聲。
流水遠逝,正象她們的丈夫一去不返,不能復生。蘆蒿無邊,江霧蒼茫,臨風憑吊,更添哀傷。
無力北返、傷痛難禁,娥皇女英在痛哭之后,投湘江自盡了。
同情這對姐妹的人們,從此將她們視作司蠟月的花神水仙。 還說,她們的眼淚滴在湘江邊的竹子上,淚痕不褪,點點成斑。
傳說天帝因為姐妹的癡情而憐憫他們,依生前身份的不同,舜帝被封為湘水之神,號曰“湘君”,娥皇女英則為湘水女神,號曰“湘夫人”。湘江邊沾著這對姐妹思夫淚痕的斑竹,因此被稱為“湘妃竹”。
一千多年后,屈原作《離騷〈九歌〉》,做為祭祀湘君和湘夫人時的樂辭。
除了這篇詩歌,她們在歷史上,沒有留下更多的事跡。
從屈大夫往后,只有騷人墨客,在詩詞歌歌賦里不斷哀悼追思她們的身影;只有點點斑竹,至今隨風搖曵。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9. 關于娥皇女英的電視劇有哪些
你說的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大周后,還是堯舜時期的娥皇女英?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0. 娥皇女英什么意思啊
中國古代傳說中堯的兩個女兒。也稱“皇英”。長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帝舜為妻。舜父頑,母囂,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死地,終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脫險。舜繼堯位,娥皇女英之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視,死于蒼梧。二妃往尋,淚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稱“瀟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死于江湘之間。自秦漢時起,湘江之神湘君與湘夫人的愛情神話,被演變成舜與娥皇、女英的傳說。后世因附會稱二女為“湘夫人”。漢劉向《列女傳.有虞二妃》:“有虞二妃,帝堯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北蔽横B道元《不經注.湘水》:“大舜之陟方也,二妃從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淵,出入瀟湘之浦?!睍x張華《博物志.史補》:“堯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帝崩,二妃啼,以淚揮竹,竹盡斑?!薄逗鬂h書.張衡傳》:“哀二妃之未從兮,翩儐處彼湘瀕?!碧评钯t注引《列女傳》:“舜陟方,死于蒼梧,二妃死于江湘之間,俗渭之湘君、湘夫人也?!彼涡翖壖病独颂陨?賦虞美人草》詞:“兒女此情同,往事朦朧。湘娥竹上淚痕濃?!眮碜怨娉烧Z網:gyjslw.com
11. 娥皇女英發生在哪個時代?
是帝舜和他的兩個妃子娥皇與女英的故事。相傳在四千多年以前,帝堯看中了大舜的治國能力,就把他的兩個娥皇和女英嫁給了大舜,后來又把皇位傳給了他。娥皇、女英和大舜成婚以后,非常恩愛,而且還以自己的智慧幫助大舜度過了許多難關。大舜的父親瞽叟和他的小兒子象好幾次要謀害大舜,都被娥皇、女英所敗。有一次,他們先讓大舜上屋頂去修補糧倉,然后取走梯子,讓他下不來,接著放火焚燒倉庫。但是娥皇、女英事先給大舜穿上了帶有飛鳥翅膀的衣服,使他在危急之時,能從屋頂上飛下來。又有一次,瞽叟和象又叫大舜去淘井,趁機舜在井下時,把井口的通道堵塞,娥皇和女英事先給大舜穿上龍形的衣服,可以潛出井底,免于這次災難。大舜即位之后,非常忙碌,每天在四方巡視,難得回家。有一次,娥皇、女英太想念丈夫,就到南方來尋找,乘船經過洞庭湖,被大風阻隔在湖中小島君山之上。她們忽然聽到大舜已經去世的消息,頓時淚如雨下,這些淚珠滴在君山的竹子上,就形成了一點一點淚斑,形成斑竹。這就是“湘妃竹”的來歷。直到現在,娥皇、女英的墳墓還在君山上,君山上也還盛產著這種“湘妃竹”,有人拿它來做折扇的扇骨。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2. 娥皇女英的出處在哪里?典故是怎么來的?
堯王訪賢從羊獬村(洪洞以南)回平陽后計劃讓女兒娥皇,女英由伊杜村,遷至羊獬村落戶。二女尊從父王意見,由文武大臣和侍女送行,準備上路,二女不同意坐轎,決定騎馬赴羊獬。臨行侍者遞上新的朝服,整好衣冠,訃劃進朝向父王辭行。走到宮門下馬,見宮門上掛著兩面紅旗、—對紅燈,旗上寫著:“先有無極生太極,太報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逼斓纳辖菫榘素?;乾三、坎三、艮三、震三、巽三、離三、坤三、兌三。二女向旗幟跪拜致敬。
羊獬的村民聞訊后,積極熱情的為娥皇、女英的落戶,作了隆重的準備,安排了居住的院落。到進村的一天,人們成群結隊,歡聲震耳,迎接二女。娥皇、女英莉群眾的熱情,感激莫名。
二女落戶后,能發揚父王帝堯的家風,克勤克儉,勞動生產,并能與鄉親和睦相處,博得人們的敬佩。賢良事跡流傳萬代。
以后帝堯將二女娥皇、女共許配給舜王為妻。臨出嫁考慮著一個問題,姊妹兩個,究竟誰該為大,誰該為小,難以定奪。最后帝堯巧設辦法,以炮為令,“煮豆子?!逼吡6棺?、七根豆桿,在相同的時間里,誰先煮熟,誰為大。
炮聲響了,娥皇采用的是大火煮法,認為這樣熟的快??墒嵌棺由形粗笫?,豆桿已經燒完了;女英則用小火煮,豆桿未燒完,而豆子已經熟了。這時炮又響了,時間已到,經檢查評定,女英將豆煮熟了,決定為大。這時娥皇不同意,母親又想辦法,讓納鞋底,誰先納完誰為大。娥皇緊接著拿起針繩馬上動手,總想完在前頭??墒桥⑿膬杭?,有計劃,將繩子分成五尺一小節。才做好準備工作,不料娥皇已納了—尺多繩子了,娥皇暗中高興——這一會可要領先了。稍待一會兒,女英雖然動手遲,但速度快,眨眼間女英的鞋底已納了多半只了。娥皇一見超過了自己,越急越出汗,汗水流濕了繩子,更拉的費勁了。俗話說:“笨老婆拉繩子,一根拉了一筐籮”,時間已到鳴炮驗收,又是女英告捷。
娥皇雖為姐姐,仍羞于認輸,在為難的情況下,堯之大臣皋陶,又提出新意見,他說:擇一良辰吉日,令二女一人乘車,一人騎馬,誰先到姚丘, (洪洞萬安)誰為大。娥皇覺得騎馬路上不誤事,爭著要騎馬。女英說:姐姐騎馬我就坐車吧,但有個條件,騎馬的要讓坐車的五里路,讓車先行。娥皇愿意騎馬,就同意了女英的意見。皋陶說:就如此決定。
良辰吉日到了,舜王的迎親人馬到了羊獬村,按照皋陶的決定,娥皇女英分別坐車騎馬,依先后次序上路。不料女英車到仁義村市頭,車輪陷入泥坑,送親人將車抗出轍窩,因泥糊了車輻,當時未發覺車輻折斷。走到仁義村北頭,車輻掉了,正在請木匠修理時,娥皇騎馬趕來,見此情景,問女英為何如此?女英將出事原因告訴姐姐,并請姐姐與舜(重華)先行吧。娥皇心中暗喜,虧了騎馬,免此事故。接著對女英說:那么我就先走了,在姚丘等妹妹吧。后人將女英斷車輻的仁義村南頭,叫成車窩村,北頭叫成車輻村了。一個村子兩頭兩個稱呼。
女英的車修好了,又繼續趕路,忽見前方,圍著一群人不知看什么,車靠近一看,原來是姐姐,愁容滿面坐在一塊石頭上,低頭不語。女英忙下車安慰姐姐,問明情由,始知乘馬生了馬駒。事已至此,女英讓姐姐一同乘車趕路吧。因此后人將王家莊南頭稱南馬駒,北頭稱北馬駒。
隨從人員牽馬跟車行進,老馬護馬駒又踢又蹦,因馬有龍性,后人將小王莊改為龍馬村,迄今未變。
馬走了不多遠,仰首嘶鳴,似乎是口渴的樣子,一面叫一面陽前蹄刨出一股清水,馬便低頭暢飲。后人將這股清水,稱為“馬刨泉”。把村名改為尺井村,即今之赤荊村,村中并修有娥英廟。
娥皇、女英二姊妹,坐在車上,在這件事上難免有所感觸,都傾吐了衷懷,把心里的話談了談,把爭大小的事,扔到了九霄云外,各自承認了自己的不是。娥皇首先夸獎了女英妹妹的好心腸,高風格。關于論大論小之事,父王無法定奪。后來采取煮豆子和納鞋底子的辦法。結果娥皇又失??;第三次父王的大臣皋陶,決定讓一人乘馬,一人乘車,結果娥皇仍然失敗。這一系列的事實,都說明妹妹是聰明的,而娥皇是弄巧成拙。車到姚丘后,娥皇打算上歷山,勞動生產,妹妹留在姚丘,侍奉雙親,照料家務。
姊妹二人,在車上越談越親切,女英為之感動,愿意學習姐姐虛心處事、團結友愛的高尚情操。不知不覺車已到達姚丘,當地的親朋厚友和群眾們夾道歡迎,將舜和娥皇、女英,迎接回去,舉行拜堂禮儀。舜王向迎接的人們深表謝意,并說:旅途中發生事故,使大家久等了,表示歉意。
二姊妹與舜王婚后,遵照在車上的談話辦事,娥皇赴歷山勞動種莊稼女英留在家中侍奉雙親。
女英生子,名姚商均。當時社會是以物易物,日中為市,商求均勻,互通有無,故起名商均。商均以后到姚頭,開設陶窯,生三子,長子姚溫。次子姚龍、三子姚能。
娥皇、女英的故事,傳至現在,羊獬就成了二女的娘家,每年三月初三是二女回娘家的日子,四月廿八日是返回婆家萬安(姚丘)神立的日子。
女英雖小但為正宮娘娘,住娘家則是以長幼為序。羊獬村的人們,要提前一天初二日到神立,去接大姑娥皇,初三正日子,去到萬安接二姑女英。
二女回娘家后,羊獬人們于初四日請大姑進廟,初五日請二姑進廟,這一天要比初四更熱鬧,家家吃餃子,全村載歌載舞,鼓樂喧天。
另外,羊獬村的婦女,每年五月初五、六月十八、九月初九要提前一天到神立,正日子到萬安。而神立和萬安的婦女于三月十五、四月初八要到羊獬拜壽,所謂唐虞遺風,流傳至今。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3. 娥皇女英共事一夫是什么時期的傳說?
那是因為,當時還在氏族社會時期。當時有一種婚俗,娶妻的男人有一種選擇,在岳父母同意的情形下,可以決定是否要將妻子家中無夫或待嫁的姐妹們,也一起娶回去。
這種制度,在周朝時正式成為一種貴族特有的禮制,寫入禮法中,被稱為“媵制”?!抖Y儀 婚禮》中明確地寫著:“嫁女必以侄娣從,謂之媵”。充當“媵”的女子,基本上都是男人正式妻子的親姐妹或堂表姐妹們?!半簟钡纳矸?,比妾自然要高得多,但是也低于丈夫的正式妻子,從于正妻。
后人據此推測,堯帝嫁女時,就使用了這種媵制。一般認為,正式出嫁的應該是姐姐娥皇,妹妹女英則是姐姐的媵。
妻也好,媵也罷,總之,伊娥皇伊女英有了一個共同的丈夫,就是舜帝姚重華。
舜帝姚重華,應該是愛上了這對姐妹的,因為與伊部族的聯姻,是舜父不同意的事情。而舜在這種情形下,采用了“不告而娶”的辦法,這應該是他愛戀的一種表達方式。
當聯姻的好日子來到的時候,舜帶著人馬和禮物,在媯水邊迎娶了這一對姐妹花。
舜的部落是黃帝第九世后裔,當時他和堯帝伊放勛的勢力范圍都在如今的山西境內。
傳說中,舜帝“目重瞳子(每個眼眶里都有兩個黑眼珠),龍顏大口,黑色,身長六尺一寸”。是個壯碩墩實、長得有些奇異的黑漢子。雖然外表算不上英俊,但是身體倍棒,會種莊稼會捕魚打獵,還會制作陶器,更有高雅的業余愛好,會彈琴(想來勞作之余,丈夫彈琴,妻子歌舞,感情與日俱增)。在那個物質條件簡陋的時代,舜算得上是超級的好男人了,更何況他還是部族將來的首領。所以三人婚后的生活還是很幸福的。
然而舜私娶伊氏姐妹的事情,到了老父瞽叟那里卻過不了關。傳說瞽叟聯合后妻之子姚象,決心鏟除這個迕逆的長子?!P鍵原因可能是因為與兒媳的部落有仇,而且長子一家勤勞致富,牛羊成群、糧食陶器數不勝數,老兒早已眼熱,姚象更是對兩位身份不凡的漂亮嫂嫂垂涎欲滴。
于是瞽叟和姚象對姚重華屢屢加害,卻又屢屢被他逃脫。據說在這場兄弟鬩墻父子離心的事件中,舜得到了娥皇女英的多次幫助??梢姺蚱揲g已同心協力、共同進退了。
關于娥皇女英的身世,有些傳說中說娥皇生母早逝,女英是繼母的孩子。其實當時正是父系氏族,伊放勛自然有一大群的女人,彼此間的地位完全視乎伊放勛的寵愛程度而定。娥皇女英姐妹的母親都不受寵,所以嚴格來講,她們都是庶出的。
太史公司馬遷在《五帝本記》里說道:當年堯帝聽說了舜的聲名,于是嫁女與他,并且考察了若干年,覺得舜確實堪當重任,便把自己的王位也授予了這位乘龍快婿,是為“禪讓”。這千古德政讓太史公十分感慨,很是發了一通議論,感嘆古時的世界大同是多么美好。
實情是什么呢?
《竹書紀年》卻講述了另一番景象。
堯帝伊放勛最寵愛的是一位名叫女黃的妻子,她為伊放勛生下了兒子丹朱。由于堯的偏愛,丹朱在十個兒子中地位最高,成為堯內定的繼承人。
當堯自覺年老力衰的時候,他果然將皇位傳給了丹朱。
然而庶出的兄弟姐妹們從小就看著各自的母親受到父親的冷落,心中忿忿不平。更何況丹朱一向恃寵,不把手足之情看在眼里,稟性兇頑。所以大家都不愿意讓丹朱做這個皇帝。
于是一場政變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姚重華夫妻三人和伊氏庶子九人取得了勝利,將堯和丹朱都囚禁起來——堯應該也沒什么好抱怨的,當初他就是用同樣的方法從大哥摯手里奪得了首領位置。
接下來,九個小舅子和姚重華之間,又為誰最后繼位展開了殊死搏斗。
三年后,姚重華最后勝出。在這整個過程中,娥皇女英始終堅定地站在丈夫的一邊。(真是女生外向?。。?br> 姚重華成為“舜帝”。
但是更多的人都愿意把堯奪兄位、舜奪丈人位的事情說成是“禪讓”制。
所以在廣大民眾眼里,堯帝與舜帝都是中國上古史中,具有美德與智慧的統治者,被后世的人們視為典范。
托了父親與丈夫的名聲,娥皇女英也成為中國古代女子最早的表率?!偃纭吨駮o年》說的才是事實真相的話,這個表率就很成問題了:衛道士們豈不是明著教女人不用履行為人女兒的職責,只要對老公好就夠了?
在平平常常相夫教子幾十年后,娥皇女英跟隨著丈夫,一起踏上了“南巡”的路途。
?。ㄓ忠粋€“禪讓制”的傳說,說是舜傳位于禹,然后避位南巡。其實《竹書紀年》所紀,卻是禹帝姒文命造反,奪了皇位,還把舜帝姚重華夫妻流放了?!@個應該比“禪讓”更靠得?。核礆⒘擞淼母赣H,怎么會把禹選為繼承人?應該是禹為報殺父之仇,與舜的部落來了一場戰斗,最后報仇且奪嘍。)
三年后,舜死于蒼梧,歸葬湖南九嶷山。
失去了丈夫的娥皇女英姐妹,面對奔流的湘江,痛哭失聲。
流水遠逝,正象她們的丈夫一去不返,不能復生。蘆蒿無邊,江霧蒼茫,臨風憑吊,更添哀傷。
無力北返、傷痛難禁,娥皇女英在痛哭之后,投湘江自盡了。
同情這對姐妹的人們,從此將她們視作司蠟月的花神水仙。 還說,她們的眼淚滴在湘江邊的竹子上,淚痕不褪,點點成斑。
傳說天帝因為姐妹的癡情而憐憫他們,依生前身份的不同,舜帝被封為湘水之神,號曰“湘君”,娥皇女英則為湘水女神,號曰“湘夫人”。湘江邊沾著這對姐妹思夫淚痕的斑竹,因此被稱為“湘妃竹”。
一千多年后,屈原作《離騷〈九歌〉》,做為祭祀湘君和湘夫人時的樂辭。
除了這篇詩歌,她們在歷史上,沒有留下更多的事跡。
從屈大夫往后,只有騷人墨客,在詩詞歌歌賦里不斷哀悼追思她們的身影;只有點點斑竹,至今隨風搖曵。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4. 娥皇女英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嗎
娥皇女英含義:古代傳說中堯的兩個女兒,也稱“皇英”。長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帝舜為妻。娥皇女英典故:舜父頑,母囂,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死地,終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脫險。舜繼堯位,娥皇女英之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視,死于蒼梧。二妃往尋,淚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稱“瀟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死于江湘之間。自秦漢時起,湘江之神湘君與湘夫人的愛情神話,被演變成舜與娥皇、女英的傳說。后世因附會稱二女為“湘夫人”。文獻記載:有虞二妃者,帝堯之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舜父頑母嚚。父號瞽叟,弟曰象,敖游于嫚,舜能諧柔之,承事瞽叟以孝。母憎舜而愛象,舜猶內治,靡有奸意。四岳薦之于堯,堯乃妻以二女以觀厥內。二女承事舜于畎畝之中,不以天子之女故而驕盈怠嫚,猶謙謙恭儉,思盡婦道。瞽叟與象謀殺舜。使涂廩,舜歸告二女曰:“父母使我涂廩,我其往?!倍唬骸巴?!”舜既治廩,乃捐階,瞽叟焚廩,舜往飛出。象復與父母謀,使舜浚井。舜乃告二女,二女曰:“俞,往哉!”舜往浚井,格其出入,從掩,舜潛出。時既不能殺舜,瞽叟又速舜飲酒,醉將殺之,舜告二女,二女乃與舜藥浴汪,遂往,舜終日飲酒不醉。舜之女弟系憐之,與二嫂諧。父母欲殺舜,舜猶不怨,怒之不已。舜往于田號泣,日呼旻天,呼父母。惟害若茲,思慕不已。不怨其弟,篤厚不怠。既納于百揆,賓于四門,選于林木,入于大麓,堯試之百方,每事常謀于二女。舜既嗣位,升為天子,娥皇為后,女英為妃。封象于有庳,事瞽叟猶若初焉。天下稱二妃聰明貞仁。舜陟方,死于蒼梧,號曰重華。二妃死于江湘之間,俗謂之湘君。君子曰:“二妃德純而行篤。詩云:“不顯惟德,百辟其刑之?!贝酥^也。頌曰:元始二妃,帝堯之女,嬪列有虞,承舜于下,以尊事卑,終能勞苦,瞽叟和寧,卒享福祜。來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