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三三”的成語「三吐三握」
成語“三吐三握”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sān tǔ sān wò成語簡拼:STSW
成語注音:ㄙㄢ ㄊㄨˇ ㄙㄢ ㄨㄛ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成語出處:《史記·魯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gyjslw.com
成語解釋:《史記 魯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焙笠浴叭氯铡睘榍筚t殷切之典。
成語“三吐三握”的擴展資料
1. 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是什么意思有誰知道“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的意思是:洗發時多次挽束頭發停下來不洗,進食時多次吐出食物停下來不吃,急于迎客。形容渴求賢才,謙恭下士。出自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魯周公世家》。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比喻為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求才心切。
原文為: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強葆之中。周公恐天下聞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踐阼代成王攝行政當國。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國曰:“周公將不利于成王?!敝芄烁嫣?、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攝行政者,恐天下畔周,無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憂勞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
武王蚤終,成王少,將以成周,我所以為之若此?!庇谑亲湎喑赏酰蛊渥硬荽头庥隰?。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br>譯文為:
后來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聽說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為處理政務,主持國家大。管叔和他的諸弟在國中散布流言說:’周公將對成王不利?!?br>周公就告訴太公望、召公奭說:’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國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沒法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為天下之業憂勞甚久,現在才剛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為了完成穩定周朝之大業,我才這樣做?!谑墙K究輔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魯國受封。
周公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卻洗一次頭要多次握起頭發,吃一頓飯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來接待賢士,這樣還怕失掉天下賢人。你到魯國之后,千萬不要因有國土而驕慢于人。’
擴展資料:
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解析:
1、字義:
沐:洗頭;
捉:用手攥??;
哺:口中含的食物;
三,泛指多次。
指洗一次頭與吃一頓飯要停頓多次。
2、用法:
作賓語、定語;可分開使用
3、相近詞:
揮沐吐餐,吐哺握發
4、用法gyjslw.com
2. 一休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的含義
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過了兩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兒子姬誦繼承王位,這就是周成王。那時候,周成王才十三歲,再說,剛建立的周王朝還不大穩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輔助成王掌管國家大事,實際上是代理天子的職。歷史上通常不稱周公旦的名字,只叫他周公。
周公的封地在魯國,因為他要留在京城處理政事,不能到封地去,等他的兒子伯禽長大了,就派伯禽代他到魯國去做國君。伯禽臨走的時候,問他父親有什么囑咐。
周公說:“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當今天子的叔叔,你說我的地位怎么樣?”
伯禽說:“那自然是很高的了?!?br> 周公說:“對呀!我的地位確實很高,但是我每次洗頭發的時候,一碰到急事,就馬上停止洗發,把頭發握在手里去辦事;每次吃飯的時候,聽說有人求見,我就把來不及咽下的飯菜吐出來,去接見那些求見的人。我這樣做,還怕天下的人才不肯到我這兒來呢。你到了魯國,不過是個國君,可不能驕傲??!”
伯禽連連點頭,表示一定記住父親的教導。
周公盡心盡意輔助成王,管理國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卻在外面造謠,說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奪王位啦!
紂王的兒子武庚雖然被封為殷侯,但是受到周朝的監視,覺得很不自由,巴不得周朝發生內亂,重新恢復他的殷商的王位,就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氣,聯絡了一批殷商的舊貴族,還煽動東夷中幾個部落,鬧起叛亂來。
武庚和管叔等人制造的謠言,鬧得鎬京也沸沸揚揚,連召公奭聽了也懷疑起來。成王年小不大懂事,更鬧不清是真是假,對這位輔助他的叔父也有點信不過。周公心里很難過,他首先向召公奭披肝瀝膽地談了一次話,告訴召公奭,他決沒有野心,要他顧全大局,不要輕信謠言。召公奭被他這番誠懇的話感動,消除了誤會,重新和周公合作。周公在安定了內部之后,毅然調動大軍,親自率領大軍東征。這時候,東方有幾個部落像淮夷、徐戎等,都配合武庚,蠢蠢欲動。周公下命令給太公望,授給他,各國諸侯,有不服周朝的,都由太公望征討。這樣,由太公望控制了東方,他自己全力對付武庚。費了三年的工夫,周公終于平定了武庚的叛亂,把帶頭叛亂的武庚殺了。管叔一看武庚失敗,自己覺得沒有面目見他的哥哥和侄兒,上吊自殺了。周公平定gyjslw.com
3. 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士...
指一頓飯之間,三次停食,以接待賓客,仍然害怕失去天下才學之士?!耙汇迦瞻l,一飯三吐哺”,出自《韓詩外傳》卷三:“成王封伯禽於魯,周公誡之曰:‘往矣! 子其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史記·魯周公世家》亦記此事。后因以“握發吐哺”比喻為在位者禮賢下士,殷切求才。故事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并制作禮樂,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 在周文王時,他就很孝順,仁愛,輔佐武王伐紂,封于魯。周公沒有到封國去而是留在王朝,輔佐武王,為周安定社會,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據《曲阜縣志》記載:’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于魯’。新建立的周王朝面臨著嚴重的困難,商朝舊貴族們準備復辟,而周公輔政,又有違于王位世制中父死子繼的原則,引起周室集團內部的矛盾。結果殘余勢力即與周室內部的反叛勢力勾結起來,他們的代表是紂王子武庚與「三監」管叔、蔡叔等人。結果周公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發;吃一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這就是成語「握發吐哺」典故。周公無微不至地關懷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厲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對河神祈禱說:’今成王還不懂事,有什么錯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讓我死把?!赏豕徊『昧?。周公攝政七年后,成王已經長大成人,于是周公歸政于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后來,有人在成王面前進讒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閱庫府中收藏的文書,發現在自己生病時周公的禱辭,為周公忠心為國的品質感動得流下眼淚,立即派人將周公迎回來。周公回周以后,仍忠心為王朝操勞。周公輔佐武王、成王,為周王朝的建立和鞏固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后,仍忠心耿耿,為周王朝的發展嘔心瀝血,直至逝世,終天下大治。周公臨終時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離開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懷謙讓,把他葬在畢邑,在文王墓的旁邊,以示對周公的無比尊重。 周公為gyjslw.com
4. 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啥意思
釋義:洗發時多次挽束頭發停下來不洗,進食時多次吐出食物停下來不吃,急于迎客,這樣還怕失掉天下賢人。
出處:《史記·魯周公世家》
原文:“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br>譯文:周公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卻洗一次頭要多次握起頭發,吃一頓飯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來接待賢士,這樣還怕失掉天下賢人。你到魯國之后,千萬不要因有國土而驕慢于人?!?br>同源典故有:一飯三吐、三哺、三握發、吐哺周公、吐哺握發、吐捉、吐握、周公下士、周公吐哺、周公發、哺應為吐、握周公發、發一握、發握三。
擴展資料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并制作禮樂,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
用典示例
1、東漢·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歸心?!?br>釋義:我愿如周公一般禮賢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歸順與我。
2、晉·葛洪《抱樸子·逸民》:“夫周公大圣,以貴下賤,吐哺握發,懼於失人?!?br>釋義:周公是個圣人,能夠禮賢下士,洗發時多次挽束頭發停下來不洗,進食時多次吐出食物停下來不吃,恐怕失掉天下賢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周公吐哺gyjslw.com
5. 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翻譯出...
釋義:然而他(周公)洗頭時(因為有人拜訪)要多次挽起頭發,吃飯時(因為有人拜訪)要多次吐出食物,生怕失去天下有識之士。
出處:《韓詩外傳》
作者:韓嬰
創作年代:西漢
原文:成王封伯禽於魯,周公誡之曰:“往矣! 子其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br>翻譯:周成王將魯國土地封給周公姬旦的兒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誡兒子說:“去了以后,你不要因為受封于魯國就怠慢、輕視人才。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輔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輕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來,握著自己已散的頭發。吃一頓飯,要多次停下來,以接待賓客,即使這樣還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擴展資料
典故——握發吐哺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同胞之弟,因其采邑在周太王所居之周地,故稱周公。
周公為政,勵精圖治,禮賢下士,尤為人所稱道。自己雖然地位極高,但對人才非常重視,對前來求見的賢士無不是迫不及待地接見,唯恐錯過。有時,正沐浴著,或是正吃著飯,恰逢賢士到來,那就立刻起身,一次次地把頭發握起來,一次次地吐出口中的食物,去誠心接待賢士。
三國·曹操《短歌行》中曾引用該典故?“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意思是我愿如周公般禮賢下士,愿天下英杰真心歸順我,詠嘆著求賢若渴之心。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周公吐哺gyjslw.com
6. 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是什么意思有誰知道?
周公洗頭的時候,聽說有賢人拜訪,立刻用手握著濕漉漉的頭發(古人頭發長)去接見,有時會連著三次如此
gyjslw.com
7. 一沐三扼發,一飯三吐脯 是什么意思
《史記》載周公自謂:“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賢?!敝芄o佐周成王,建設新的國家,日理萬機,忙的事情都有什么?比如制定戰俘處理政策,簽署奴隸管理條定,討伐周邊不服氣的小國,鎮壓反周復商勢力,還得給政策安置商朝貴族和遺老遺少。忙的時候,周公洗澡都有人打攪,古時候男人頭發長,周公握著濕頭發從浴室跑出來,接見完了,又回去接著洗,反復多次。至于吃飯也很麻煩,吃一口肉片,不等嚼完又得吐出來,因為三教九流的客人又來求見了,所以一飯三吐哺。后來曹操在短歌行里引用這個典故:“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本褪钦f只有像周公那樣禮待賢才(周公見到賢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馬上接待)才能使天下人心都歸向我。
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