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字的成語「滅虢取虞」
成語“滅虢取虞”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滅虢取虞成語讀音:miè guó qǔ yú
成語簡拼:MGQY
成語注音:ㄇ一ㄝˋ ㄍㄨㄛˊ ㄑㄨˇ ㄩ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連動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假道滅虢
成語出處: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5回:“今先定西蜀,乘順流之勢,水陸并進,并吞東吳,此‘滅虢取虞’之道也。”公益成語:gyjslw.com
成語解釋:比喻攻擊甲國時先穩住乙國,等滅掉甲國后再滅乙國。
成語用法:滅虢取虞連動式;作定語、補語;含貶義。
成語造句:今先定西蜀,乘順流之勢,水陸并進,并吞東吳,此“滅虢取虞”之道也。(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五回)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魯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晉獻公根據大臣荀息的計謀,用玉石和寶馬賄賂虞國國君,達到借道虞國出兵攻打虢國的目的。虞王不聽大臣宮之奇的忠告,讓晉國借道。晉滅虢三年后,又回師滅掉虞國
成語“滅虢取虞”的擴展資料
1. 滅虢取虞的成語解釋【成語】滅虢取虞【注音】miè guó qǔ yú公益成語:gyjslw.com
2. 虢虞晉是什么關系
晉國與虞國的君主是同宗族的.虞國夾在晉國、虢國之間,即虢國是虞國的鄰居.魯僖公二年,晉侯向虞國借道攻打虢國,滅虢夏陽.魯僖公五年,晉侯再一次向虞國借道伐虢.虞國大夫宮之奇看穿了晉侯的陰謀,于是力勸虞公不要借道.他首先陳述了虞、虢之間唇亡齒寒的關系,然后揭露了晉侯殘酷無情的本質,最后提醒虞公國家存亡在于德行,而不在于神靈.然而虞公不聽勸告,最終晉國滅了虢國之后又把虞國滅了.公益成語:gyjslw.com
3. 滅虢取虞是什么意思
成語 滅虢取虞 【拼音】:miè guó qǔ yú 比喻攻擊甲國時先穩住乙國,等滅掉甲國后再滅乙國.【出自】:虢、虞:周朝國名.魯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晉獻公假道虞國,出師伐虢國.滅虢后,又回師滅掉虞.公益成語:gyjslw.com
4. 虎字旁里面一個“吳”字怎么讀?
虎字旁里面一個“吳”字是“虞”,讀音是(yú)。
“虞”的意思:
預料:不~。
憂慮:無凍餒之~。
欺騙:爾~我詐。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山西省平陸縣東北。
古同“娛”,安樂。
古代掌管山澤的官:~人(中國春秋戰國時稱)。
傳說中的中國朝代名,舜所建。
姓。
含“虞”的成語:
不虞之譽 (bù yú zhī yù)
典故:《孟子·離婁上》:“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爾虞我詐 (ěr yú wǒ zhà)
典故:《左傳·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br>即鹿無虞 (jí lù wú yú)
典故:《周易·屯》:“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出其不虞 (chū qí bù yú)
典故:《周書·段永傳》:“若星馳電發,出其不虞,精騎五百,自足平殄?!?br>滅虢取虞 (miè guó qǔ yú)
典故:虢、虞:周朝國名,魯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晉獻公假道虞國,出師伐虢國,滅虢后,又回師滅掉虞。公益成語:gyjslw.com
5. 四個字成語,滅后面是什么?
滅此朝食(miè cǐ zhāo shí) 此:代詞;指敵人;朝食:吃早飯。意思是消滅了這伙敵人再吃早飯。表示消滅敵人的急切心情或對敵人的仇恨蔑視。 滅頂之災(miè dǐng zhī zāi) 滅:淹滅;頂:頭頂。像大水淹沒了頭頂一樣的災難。比喻致命的、毀滅性的災難。 滅虢取虞(miè guó qǔ yú) 比喻攻擊甲國時先穩住乙國,等滅掉甲國后再滅乙國。 滅景追風(miè jǐng zhuī fēng) 看不見影子,追得上風。形容馬跑得極快。景,同“影”。 滅絕人性(miè jué rén xìng) 滅絕:完全失去;人性:人的性情。完全喪失了人的理性和情感。形容極端殘忍;像野獸一樣。 滅門絕戶(miè mén jué hù) 全家死盡,無一幸免。公益成語: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